中國古人類化石

中國古人類化石

在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古人類研究所成立及北京猿人第一個頭蓋骨發現85周年到來之即,由劉武、吳秀傑、邢松和張銀運共同編著的《中國古人類化石》一書近日在科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古人類化石》
  • 作者:劉武, 吳秀傑, 邢松, 張銀運
  • ISBN:978-7-03-041952-1
  • 頁數:388
  • 定價:458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1月
  • 裝幀:大16開
書籍簡介,評價,本書目錄,總結,

書籍簡介

《中國古人類化石》是一部專門介紹中國古人類化石的資料性專著。作者收集和整理了在中國境內72處地點發現的並已經正式發表的古人類頭骨、牙齒和頭後骨的相關資料。在此基礎上,按照設計的方式對這些地點的古人類化石信息進行了詳細的介紹。該書以人類化石為核心,對這些中國古人類化石出土處的地理位置、發現過程、詳細的化石清單、收藏處所、形態特徵、分類位置、學術界對這些化石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認識以及主要參考文獻匯總予以展現。此外,還包括人類化石所處地層的年代、伴存的主要考古學資料的簡單介紹等。

評價

吳新智院士為《中國古人類化石》出版作序,指出該書是對迄今在我國出土的人類化石信息和相關研究比較全面的資料匯集和概括,尤其還增添了近年新發現的重要人類化石和新發表的有關科研成果的介紹,可以幫助讀者用比較少的時間獲得中國古人類化石信息和有關的知識,是一部收藏和使用價值很高的資料性專著和工具書。

本書目錄

1 關於本書
2 安徽
2.1 巢縣
2.2 和縣
2.3 華龍洞
3 北京
3.1 田園洞
3.2 周口店第一地點
3.3 周口店第四地點
3.4 周口店山頂洞
4 重慶
4.1 興隆洞
5 福建
5.1 清流狐狸洞
6 甘肅
6.1 涇川
6.2 武山
7 廣東
7.1 馬壩
8 廣西
8.1 白蓮洞
8.2 寶積岩
8.3 都安
8.4 扶綏南山洞
8.5 來賓(麒麟山)
8.6 荔浦
8.7 柳江
8.8 隆林德峨
8.9 隆林龍洞
8.10 隆林那來
8.11 么會洞
8.12 平樂雞母岩
8.13 田東
8.14 土博
8.15 智人洞
9 貴州
9.1 穿洞
9.2 貓貓洞
9.3 盤縣大洞
9.4 桐梓
10 河北
10.1 許家窯
11 河南
11.1 南召
11.2 淅川
12 湖北
12.1 白龍洞
12.2 長陽
12.3 黃龍洞
12.4 建始龍骨洞
12.5 鄖縣梅鋪
12.6 鄖縣曲遠河口
13 湖南
13.1 道縣
13.2 石門
14 江蘇
14.1 南京湯山
15 遼寧
15.1 鴿子洞
15.2 建平
15.3 金牛山
15.4 廟後山
15.5 廟後山東洞
15.6 前陽
15.7 小孤山
16 內蒙古
16.1 薩拉烏蘇
17 寧夏
17.1 水洞溝
18 山東
18.1 新泰
18.2 沂源
19 山西
19.1 丁村
20 陝西
20.1 長武
20.2 大荔
20.3 黃龍
20.4 藍田陳家窩子
20.5 藍田公王嶺
20.6 洛南
21 四川
21.1 資陽
22 台灣
22.1 左鎮
23 雲南
23.1 麗江
23.2 龍潭山第一地點
23.3 龍潭山第二地點
23.4 蒙自馬鹿洞
23.5 西疇
23.6 元謀大那烏
23.7 元謀郭家包
23.8 昭通
24 浙江
24.1 建德
化石地點索引
後記

總結

第1章是對該書編寫內容、體例和特點的總體介紹。自1929年裴文中先生在周口店發現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化石到今天為止,中國出土的更新世時期的人類化石逐漸增加。不可否認的,其中一些化石的“人科”屬性存在爭議。針對這一狀況,作者在第1章即明確指出化石地點選取原則:僅收錄具有初步地層和年代信息的化石材料,未正式發表者及存有爭議者不作收錄。考慮到一些中國古人類化石的分類地位存在爭議、化石年代不確定等因素的存在,本書的編撰未採用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為序的編排方式,改以化石點所在省級行政區劃的字母排列和化石點的字母排列為序。作者還指出,本書對古人類化石的介紹包括其出土地點、發現時間與過程、化石清單、地層與年代、考古發現、化石形態與研究、收藏機構、參考文獻、化石照片等9部分內容。第2-24章是對中國古人類化石點的詳細介紹,共包括出土於23個省份的72個遺址(地點),可供相關學者逐條參照閱讀。
縱覽全書,其一大特色是信息收集全面、詳細,對每一處地點的介紹採用統一的體例,便於讀者查詢。幾十年來,中國古人類化石的發現及其研究論著不斷增加,尤其是近年來,對古人類化石的研究除採用傳統的形態描述、幾何形態測量方法外,研究手段更為多元化,引入3D雷射掃描、高解析度CT掃描等手段,實現半定量化分析、不規則面積精確測量、顱內模的復原與研究、病理分析、顱容量估測、人體結構的三維虛擬復原等,新成果層出不窮。面對浩如煙海的研究成果,如何系統整理與彙編,想必作者們也是反覆思考和權衡,最終系統完成了這部資料性專著的編寫。
該書的第二個特點在於其配備的高質量圖片。書中的標本圖片多為作者與相關單位協調後親自拍攝所得,少量掃描自以往文獻或由他人提供,多角度拍攝為讀者提供了儘可能多的參考信息,圖片精美,印刷清晰。以周口店第一地點2號頭蓋骨模型為例,相關圖片包括其前面、後面、頂面、左側面、右側面、底面六張照片及其顱內模的前面、後面、頂面、左側面、右側面、底面六張照片。對每一顆牙齒化石,作者也多提供其咬合面、頰側面、近中面、舌側面等角度拍攝的圖片。作者還提供了近年運用新研究手段所獲得的圖片,其中包括3D雷射掃描圖、CT復原的虛擬頭骨及顱內模圖片等。每張圖片底部均配有說明,閱讀時一目了然,與早期成果中公布的有些圖片資料相比讓人耳目一新。
該書的第三個特點是對存在爭議的化石資源,作者經過甄選而做出取捨。比如著名的重慶“巫山人”,其人科屬性是否可靠?這個問題在學術界的討論一直存在。周國興研究員、吳新智院士及早期研究者Russell Ciochon都曾提出反對意見。對這樣被否定或質疑的材料,本書均未作收錄。
需要指出的是,該書並沒有囊括中國目前出土的全部古人類化石材料,例如近年發現的欒川人、靈井人類化石,因未公布相關信息而沒有收錄。但毋庸置疑,本書的資料收集是一個階段性的成果,相信作者們在以後的再版中會不斷增錄相關信息。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資料的彙編是一項耗費時間、需要大量前期基礎性信息積累的工作,幾十年來,中國出土的古人類化石材料分散於國內外多處科研、教學機構,無疑增加了照片拍攝和信息採集的難度,加之當前研究角度多元化,簡單的材料羅列並非作者的初衷。基於多年來在古人類學領域的研究積累,作者們將紛繁蕪雜的基礎資料編寫成有較強邏輯性、可讀性、信息量凝練的資料性工具書,最終為讀者呈送了《中國古人類化石》這部著作。國內專門從事古人類學的研究者數量有限,給專業知識的口頭傳播增加了不少難度,此書的出版,為與古人類學相關的研究人員、業餘愛好者系統了解、學習該領域的專業信息提供了一處平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