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及其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第2版)》著重論述中國及其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基本特徵,分總論、各論兩部分,總論部分簡要介紹大地構造學的基本理論和研究現狀;各論部分以中國為重點概略地介紹中國區域構造特徵,對重點地區和有爭議地區,特別是主要造山帶及各大含油氣盆地均作了較為系統的介紹,對一些延伸到國外的造山帶和盆地也有簡要的介紹和圖示,這部分涉及中國周邊十多個國家的近期研究概況。自2002年《中國及其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第2版)》第一版問世以來,需求者甚眾,這次再版,增加了大量自2000年以來的新資料,在文字方面也作了較大改動,使其表達更加明白,語言更加流暢。《中國及其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第2版)》可作為高等院校地質、石油、冶金、地震、水文和工程等專業高年級本科生、碩士生、博士生的教材或參考書,同時也可供相關專業人員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及其鄰區區域大地構造學
- 類型:科學與自然
- 出版日期:2011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331583, 9787030331588
- 作者:車自成 羅金海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466頁
- 開本:16
- 品牌: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第一版前言
緒論
0.1 基本概念
0.2 發展簡史
0.3 中國近現代大地構造學
0.4 當前的主要任務
0.5 研究內容和途徑
第一篇 總論
第1章 地殼的形成與演化
1.1 地殼的形成
1.2 太古宙地殼的性質與演化
1.2.1 岩石組合及其形成環境
1.2.2 早期地殼的生長
1.2.3 地殼的克拉通化
1.2.4 陸殼的生長方式
1.3 華北古陸的形成與演化
1.3.1 古陸核的形成
1.3.2 古陸核生長與克拉通化
1.3.3 克拉通的後期演化
1.4 古裂陷與克拉通化
1.5 西域古陸的形成與演化
1.5.1 概述
1.5.2 早前寒武紀構造特徵
1.5.3 晚前寒武紀岩相古地理
1.6 威爾遜旋迴與聯合古陸
第2章 岩石圈結構與動力學
2.1 岩石圈速度與磁電結構
2.1.1 地震波
2.1.2 殼幔速度分層
2.1.3 中國殼幔結構
2.1.4 殼幔磁電結構
2.1.5 古地磁與大陸漂移
2.2 岩石圈溫壓結構
2.2.1 殼幔熱結構熱異常
2.2.2 岩石圈力學結構
2.3 化學地球動力學
2.3.1 殼-幔的岩石、礦物與化學成分
2.3.2 殼-幔成分研究
2.3.3 殼-幔物質交換(玄武岩、花崗岩、蛇綠岩與深俯衝研究)
2.4 岩石圈動力學
2.4.1 地球動力學概述
2.4.2 重力異常與殼幔均衡作用
2.4.3 板塊構造與地幔對流
2.4.4 對板塊構造的質疑
第3章 造山作用與造山帶
3.1 基本概念
3.1.1 造山作用概念的提出和演變
3.1.2 全球造山帶的分布
3.2 造山帶的基本結構
3.2.1 弧前體系
3.2.2 弧後體系
3.2.3 被動陸緣體系
3.2.4 地體增生帶
3.2.5 造山帶的主要類型
3.3 陸緣型造山帶的類型和結構
3.3.1 日本島弧型.|
3.3.2 紐西蘭北島型
3.3.3 科迪勒拉型
3.3.4 安第斯型
3.3.5 莫克蘭型
3.4 陸間型造山帶的類型和結構
3.4.1 概述
3.4.2 特提斯型(阿爾卑斯一喜馬拉雅型)
3.4.3 秦-祁型
3.4.4 天山型
3.4.5 阿爾泰型(突厥型)
3.5 克拉通內造山作用
3.5.1 概述
3.5.2 華北板內造山作用
3.6 晚和後造山作用
3.6.1 變形機制
3.6.2 前緣逆沖推覆
3.6.3 伸展變形與根帶深變質雜岩的上隆
……
第二篇 各論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