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原始社會》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景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原始社會
- 作者:張景賢
- 出版時間:1973年
- 出版社:中華書局
- 頁數:58 頁
- 定價:0.13 元
- 裝幀:平裝
- 書號:11018-628
《中國原始社會》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景賢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約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兩個時期。氏族公社又經歷了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兩個階段。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約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建立。從約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開始,到公元前476年春秋時期結束,是中國的奴隸社會。從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到1840年鴉片...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
中國原始社會 《中國原始社會》是中華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景賢
《中國原始社會之探究》是2015年3月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曾松友。內容簡介 《中國原始社會之探究》為《近代名家散佚學術著作叢刊》系列圖書之一,193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原始社會是人類從猿類分化出來之後所建立的第1個共同體,也就是人類歷史的第一階段。全書共分9章,闡述了北京猿人是否為漢族直接祖先...
中國史前時期的發展包括以下幾個歷史時期:猿人包括雲南的元謀人、陝西的藍田人,後來的北京人的頭結構又有了新的進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製的石器,過著極為艱難的原始生活。此後是母系氏族與父系氏族時期,母系氏族公社有 一個共同的祖先,現在“姓”這個字就橫形象地體現了遠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實。母系氏族在全盛期...
中國原始社會的繪畫。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已發展為具有較高智力的晚期智人,其生產技能、勞動工具和生活水平都有很大提高,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日漸豐富,為繪畫藝術的產生和初步發展,提供了必備的條件,在距今3萬年左右的山西省朔州市峙峪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現了刻有獵人、羚羊、飛鳥等圖像的獸骨片,為已知最早...
晚期直立人的遺址則更多 ,如中國的藍田人、龍潭洞人、北京人,印度尼西亞的爪哇人,坦尚尼亞的李基直立人,德國的海德堡人,以及法國庇里牛斯山的阿拉戈人等。氏族公社階段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繼續發展,人類從直立人過渡到智人,原始公社的組織也發生相應的變化。到了更新世晚期,即舊石器時代中、晚期,血緣家族公社...
中國的史前社會大約距今170萬年前---公元前21世紀,是中國歷史中的遠古時代即文明社會誕生之前的史前社會階段。包括猿向人過渡的原始群階段、氏族公社階段。這兩個時期的人類都以石器為主要生產工具,考古學上稱史前社會為石器時代。在史前文明時期,沒有文字記載,神話和傳說為這一階段的主要內容,這一階段的神話和...
原始社會的社會組織是社會學家把原始社會分為前氏族公社、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三個發展階段。這三個發展階段所出現的社會組織又區分為原始人群、血緣家庭、氏族、胞族、部落、部落聯盟等幾種形式 元謀人 元謀人發現於1929年5月,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元謀人化石包括兩枚上內側門齒,...
中國的新石器時代是原始社會氏族公社制由全盛到衰落的一個歷史階段。它以農耕和畜牧的出現為劃時代的標誌,表明已由依賴自然的採集漁獵經濟躍進到改造自然的生產經濟。磨製石器、制陶和紡織的出現,也是這一時代的基本特徵。因而,新石器時代在中國歷史上是古代經濟、文化向前發展的新起點。中國新石器文化至少要在距今...
所以,以鞏固原始社會生產關係為基本目的的道德習俗教育在當時也是存在的。原始社會時期,一般說來,還沒有形成明確的道德標準,道德觀念即體現於風俗習慣之中。那時候的道德習俗教育也是在勞動和生活實踐中進行的。圖騰崇拜(在中國影響最廣的是龍、鳳圖騰)以及由此派生的歌舞和神話故事(如女媧補天、精衛填海之類),...
《中國農業通史:原始社會卷》由農業出版社出版。圖書目錄 序 緒論——農業起源理論和中國農業起源的探索 一、國外農業起源理論與方法 二、國內關於中國農業起源的探討 第一章 中國原始農業時期的自然環境和原始居民的聚落組織 第一節 中國原始農業時期的自然環境——氣候與水文 一、舊石器時代自然環境 二、全新世氣候...
《中國原始社會經濟研究》是李根蟠、黃崇岳、盧勤編著的經濟類著作,首版時間是1987年10月。本書運用古史文獻資料和近代考古學與民族學的豐碩成果,對長達一百多萬年的我國原始社會的經濟生活做了有益的探索。作者以嚴謹的,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既尊重經典著作的權威結論,更注意中國的歷史實際情況,做到既有繼承,又...
原始社會圖案 原始社會圖案是指從原始社會流傳下來的圖案。中國原始社會圖案以西安半坡、馬家窯、辛店、馬廠等遺址出土的彩陶圖案為代表。彩陶圖案的題材廣泛,有人物、動物、植物、水波、火焰、編織紋、幾何紋以及原始宗教紋樣等,造型拙稚,線條粗獷,風格質樸生動,具有鮮明的層次和節奏感。在圖案結構上,已熟練地採用對稱...
中國原始社會的裝飾紋樣是多元發展起來的。幅員遼闊的古代中國是五彩繽紛的中華文化的大搖籃,高山、丘陵、平原、草原、森林、湖澤、海濱等各種生態環境無不具備,因此還分成以農為主、半農半牧、半農半漁、畜牧為主等各類經濟區。由於自然環境不同,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經濟生活不同,審美觀念也有所不同,因此不同...
第一章 原始社會 第一節 從原始群到氏族制的出現 北京人 丁村人和河套人 山頂洞人及其文化 第二節 氏族公社時期 仰韶文化 龍山文化 黃河下游和長江下游的新石器文化 北方草原地區的原始文化 第三節 古文獻記教中的中國原始社會 第二章 奴隸社會 第一節 夏 奴隸制國家的形成 夏人活動的主要地區 夏王朝的...
中國小通史-第一卷-原始社會 《中國小通史-第一卷-原始社會》是北京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琨,張永山。
中國古代史,始於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1840年的鴉片戰爭前,是中國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的歷史。原始社會 代表人物: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堯、舜、禹 中國的原始社會,起自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止於公元前21世紀夏王朝的建立。原始社會經歷了原始人群和氏族...
從考古發掘探明,舊石器時期中國的山頂洞人的遺骸周圍,撒有含赤鐵礦的紅色粉末,並有鑽孔的獸齒、石珠、骨墜等裝飾品作為隨葬物。從這些遺蹟可推知,在2~3萬年以前的原始社會中,已產生靈魂不死的觀念和對鬼魂的崇拜。喪葬儀禮的繁簡差別,反映了對鬼魂崇拜的不同程度。史前遺蹟新石器早期 人們的鬼魂觀念比較...
母系社會又稱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類體質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稱作“新人”,屬於考古學上的舊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後期,現代人形成,屬於新石器早期。中國境內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遺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頂洞人等等。這一階段的打制工具有較大改進,並發明了弓箭。其...
三皇時代(公元前?年-公元前3077年):是中國原始社會的一段歷史時期。其後為五帝時代。這一時期,在位的君主有:①燧人氏:尊稱燧皇。②伏羲氏:尊稱人皇,史稱太昊,名風昊。③神農氏:即炎帝,尊稱農皇,本名:姜邙瑜;因他醫術高明,被尊為醫皇;因他視土地為生命,故被尊為地皇,前?年-前3077年在位。
所謂歷史年表,就是將一切有關歷史的資料依時間或年份先後排列。 它們對於了解歷史起著重要的作用。中國歷史年表記述了中國歷史從先秦時期(秦始皇統一前)到新中國成立前的朝代變遷。中國歷史年表 原始社會 (約400萬年前到公元前21世紀)約400萬年前 蝴蝶臘瑪古猿已在雲南元謀盆地生息 約200萬年前 巫山人已在川東生息...
中國原始社會 戰國時的一部神話故事全集《山海經》,把流傳到當時的古代神話全都匯集在書里,在書的後半部出現了許多神的世系。該書分《山經》、《海經》兩部分。《山經》當寫成於戰國前期,《海經》當寫定於秦或秦漢之際。書中敘神話人物世系在《海經》,《山經》則只零星舉到一些神名和他們一些活動,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