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獎

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獎

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獎--創辦時間於2001,由主辦單位: 中國婦女報、中國少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老年報、中國青年報主辦。本活動貫徹江澤民同志“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推動家庭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本項活動選舉產生“中國十大傑出母親”。這十位母親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珍愛家庭、潛心育子,崇尚科學、奮發有為,樹立起新時代新母親的形象,在推動家庭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為億萬母親做出了榜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獎
  • 創辦時間:2001
  • 主辦單位:中國婦女報 中國少年報
  • 舉辦意義: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獎項信息,獎項介紹,活動背景,事跡簡介,人物簡介,

獎項信息

獎項名稱:中國十大傑出母親
創辦時間:2001
:主辦單位中國婦女報中國少年報中國教育報中國老年報中國青年報

獎項介紹

據了解,這次活動組委會在各省婦聯自下而上層層推薦選拔的基礎上確定候選人,通過新聞媒體刊登候選人事跡簡介,向社會各界廣泛徵求意見,最後由有關方面專家學者、“五好文明家庭”和兒童的代表共同組成評審會,採取現場投票和通訊投票相結合的評選方式,選舉產生“中國十大傑出母親”。這十位母親熱愛祖國、奉獻社會,珍愛家庭、潛心育子,崇尚科學、奮發有為,樹立起新時代新母親的形象,在推動家庭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為億萬母親做出了榜樣。

活動背景

由全國婦聯、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等16家單位,在2001年成功的舉辦了第一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表彰活動,引起了全社會的轟動。時任國家總理的李鵬同志親臨現場並進行接見和頒獎,隨後開展的“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全國巡迴報告會――“中國十大傑出母親”青少年思想道德傳播行動,更是影響深遠。
推動搖籃的手是母親的手,社會關注母親,人類關愛母親,母愛精神激勵著人們奮發圖強、開拓進取、奉獻社會。為體現“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活動的含金量,保障評選質量,“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表彰活動每五年進行一次已成定勢。

事跡簡介

編者按:
首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活動開始了。此項活動旨在廣泛宣傳母親的高尚品質和突出事跡,樹立寬厚善良、勇於奉獻、崇尚科學、有文化、懂教育、有家庭和社會責任感的新型母親形象,弘揚偉大母愛精神,倡導敬母愛母的新風尚,推動家庭文明和社會進步,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現將初選的36名侯選人事跡簡介刊出,以姓氏筆畫為序。
於英輟學兒童的代理媽媽
於英46歲,漢族,大學文化,吉林省長春市公安局紀檢組副組長,三級警監警銜。她對子女愛而不溺,嚴格要求,注重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她還把母愛灑向貧困家庭的孩子,做了因父逝母病而面臨輟學危險的小學生馬楠的“代理媽媽”,不僅負擔起馬楠的全部生活和學習費用,而且多方關懷、精心教育馬楠,使馬楠成為一名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文筱萍發奮自學的知識母親
文筱萍52歲,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四川省攀枝花攀鋼公司教育處實驗學校中學高級教師。因“文革”她沒能進入大學,但她發奮自學英語,在37歲時獲得全國外語統考第三名,取得翻譯資格。在她的教育和鼓勵下,兩個兒子分別考上大學。長子考上了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博士班。
王立瓊李向群母親的風範
王立瓊51歲,漢族,海南省瓊山市東山鎮個體經營者,“新時期英雄戰士”李向群之母。她和丈夫李德清經商辦企業發家致富之後,熱心公益事業,在家中依然勤儉節約,嚴格教子。1998年8月,她的幼子李向群在長江抗洪前線犧牲後,她支持丈夫趕到兒子犧牲的地方投入抗洪搶險戰鬥,為剛在“火線”入了黨的兒子交上黨費,並把當地人民捐給他們的慰問金轉贈給災區人民和家鄉的“向群國小”。
盧敏用愛心培育下一代
盧敏53歲,漢族,中共黨員,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學高級教師。她連續20年榮獲團場優秀教師、教育標兵、優秀黨員等多種榮譽稱號。在教學中,她以慈母般的愛心培育學生,耐心細緻地幫助後進生。她所帶的幾屆學生在聯考中都獲得優秀的成績,她的學生有的考取了研究生、博士後,有的當上了部隊的團長、營長,企業廠長等。她的兩個女兒也都考上了大學。
石秀珍把兒子送到艱苦崗位
石秀珍66歲,漢族,貴州省平壩縣糕點廠退休工人。她十分疼愛自己含辛茹苦撫養長大的三個兒子。當國家需要的時候,她把他們一一送到了艱苦鬥爭的第一線。1979年,21歲的大兒子許祖明參軍去了西南邊疆前線,三年後捧回一大堆嘉獎令。1985年,20歲的二兒子許祖華當上了人民警察,後在“打拐”鬥爭中受傷犧牲,被追認為革命烈士。1989年,20歲的小兒子許祖榮又成為公安戰線的一員,榮獲全國“特級優秀人民警察”等稱號。
許欣科學育子成才的母親
許欣48歲,漢族,大學文化,吉林省白山市委黨校學員工作處處長,中文系副教授。作為一個母親,許欣用“抓早、促學、樹標、鼓勵”的科學態度和細緻的方法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女兒,她較早地開發了女兒的智力,在學習的道路上督促她們勤學好問,並不斷為她們樹起學習的榜樣,女兒取得成績時不忘給予必要的獎勵,鼓舞她們不斷攀登。
楊友秀高建成母親的品格
楊友秀78歲,漢族,湖南省湘陰縣南湖州鎮農民,“抗洪英雄”高建成的母親。她二十年如一日服侍關懷癱瘓在床的二嫂,使其最終站了起來;她自己帶著七個子女,又把殘疾鄰居的兩個孩子撫養成人。英雄高建成自幼受到母親高尚品格的無聲滋潤。高建成犧牲後,高媽媽不顧自身高齡和天氣酷熱,帶著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自費購買的衣衫,到抗洪第一線慰問戰士,向災區捐款2萬元,並叮囑參加抗洪的三兒子:“水不退不要回來!”
楊鳳玲組織農村軍屬互助會
楊鳳玲48歲,漢族,湖北省監利縣民政局雙擁辦公室副主任。1990年和1996年,她克服自家養豬場缺少勞動力的困難,支持兩個兒子參了軍。她不僅關心自己的兒子,而且關心更多的戰士。多年來,受到她直接資助的軍屬戶、退伍軍人家庭有387戶。1994年,她發動組織了全國農村第一個“軍屬互助會”。她自備食品帶領軍屬到抗洪第一線慰問子弟兵。她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全國“三八”紅旗手。
楊小霞滿腔真情育英雄
楊小霞47歲,漢族,廣東陽江市衛生防疫站醫生,“模範退伍軍人”霍建敏之母。有著上山下鄉經歷的楊小霞堅信“愛孩子,就要讓他在困境中成長”。建敏參軍後有思想波動時,她和丈夫親到部隊去做兒子的工作。建敏捧著多種榮譽復員後對所安排的工作不滿時,她以自己的親身經歷開導兒子,使兒子積極健康向上。建敏在與歹徒搏鬥中犧牲後,她忍受著巨大的悲痛,又把另一個兒子送上了公安戰線。
莊印芳半個世紀擁軍情
莊印芳71歲,漢族,江蘇省邳州市運河鎮李口村人,中共黨員,個體工商戶。她從16歲開始擁軍直到現在50多年痴心不改,至今,她跑遍了半箇中國。去年她一次就捐款70萬元,給由她擔任名譽指導員的7個連隊各存10萬元,留著給戰士發立功獎。至今,她已捐出擁軍資金200多萬元,被譽為“子弟兵的母親”。
李曉凡培養兒子上中國少年榜
李曉凡45歲,漢族,大學文化,哈爾濱市衛生學校副校長。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她不僅桃李遍地,而且成功地把自己的兒子王根培養成為名字刻上“中國少年榜”石碑的優秀少年。她在王根出生36天時即考入哈爾濱師大教育系本科函授班學習,將現代教育理念運用於孩子的早期智力開發,結合其不同年齡段的特點進行素質教育,並特別注重言傳身教。她又結合培養王根成才的經驗,撰寫了大量關於親職教育的優秀論文,以實際行動推進親職教育事業的發展。
李翠華用母愛托起光彩“寒星”
李翠華49歲,漢族,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製藥廠工人。她硬是用母愛的力量把患有先天性骨骼異化症的女兒寒星從死神手裡奪回來,又為雙腿重度殘疾的女兒辦了“家庭課堂”,使女兒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國小、國中、高中的學業並獲取了大專畢業證書,幫助女兒辦起小賣店,支撐家庭生活。在母親的諄諄教導下,女兒寒星開設了“心靈之旅”公益熱線電話和信箱,為那些遇到挫折困難的人答疑解惑,並根據親身經歷,撰寫出版了20萬字的自傳體報告文學《我是寒星》,被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先後命名為“精神文明標兵”、“自強模範”等稱號。
李曉玲培育兒子身殘志堅
李曉玲43歲,漢族,財政部預算司中央處處長。孩子高燒導致的癱瘓給李曉玲沉重的打擊,但她並沒有被這突如其來的噩運擊垮,身為母親的她曾多少次背著兒子在風雨中往返於家和醫院之間。為此,她曾多少次放棄了組織上提供的出國考察學習深造的機會。她小心翼翼地撫養和照顧孩子,教兒子認字,教他如何做人,把兒子成長經歷的每一天都以日記的形式記錄下來,從未間斷。在她的細心教育下,兒子成長為一名身殘志堅的優秀少年。
劉金魚設立優秀軍人獎勵基金
劉金魚72歲,漢族,河北省涉縣西戌鎮西戌村黨支部書記。她是全國和省勞動模範、擁軍模範、“三八”紅旗手。她精心培育了四個優秀兒女,其中大兒子曾被評為全國十佳“人民滿意的公務員”。她資助周圍的窮孩子學習成才,捐資建起了當地水平較高的中學,被授予“捐資助教模範”稱號。她是“人民子弟兵的母親”,出資創辦擁軍醫院,為殘廢軍人辦理養老保險,並設立了全國第一個“優秀軍人獎勵基金”。
劉素敏科學育子的女企業家
劉素敏52歲,漢族,大學,安徽省文王釀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她把一個瀕臨倒閉的國有小廠,發展成年創利稅近4000萬元的中型企業,先後被評為省地勞動模範、江淮女傑和全國“三八”紅旗手。她以端正一個“愛”字、樹立一個“強”字、確信一個“能”字、著眼一個“抓”字、突出一個“嚴”字、落實一個“細”字、堅持一個“恆”字、體現一個“善”字的科學母愛觀,培養兩個孩子成才。她的孩子一個在東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一個是中國科技大學的高材生。
向世瓊在土家山寨為國育子
向世瓊48歲,土家族,重慶市石柱土家族自治縣人。她12歲時父母雙亡,特殊的家境造就了她勤勞、節儉、自強的品格。她是山寨致富帶頭人,也是教子成才的楷模。由於自己文化低,她決心送兩個孩子讀書。學校遠她就花錢讓孩子寄讀。由於過度勞累她病倒了,為了讓孩子上學她拒絕用藥,還賣掉了家具,終於讓兩個孩子讀完了高中和中專。為回報國家她送兒子入伍,兒子多次被評為“訓練標兵”和“優秀士兵”。不幸的是兒子在一次執行任務中犧牲了。她把部隊給的部分慰問金和撫恤金捐給了學校用於助學。
邱蓮佳成功的園丁和母親
邱蓮佳49歲,漢族,廣西壯族自治區賀州地區昭平縣幼稚園黨支部書記。作為教育工作者,她曾被評為地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自治區特級教師”。作為幼稚園負責人,她的幼稚園先後被評為縣及地區的“文明單位”、“先進單位”。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她自孩子牙牙學語時起就以他們為“試驗田”進行學前教育,並從中探索學前教育的普遍規律指導實踐。兩個孩子成績優秀,全面發展,現均已大學畢業,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
危春琴幾十年做好事獻愛心
危春琴65歲,漢族,福建省邵武市飼料公司退休幹部。她幾十年如一日做好事、獻愛心,是人們公認的活雷鋒。她熱情幫助無家可歸的孤兒,親切呵護遇到困難的插隊知青。她挽救失足青年30多人,成功地為大齡青年喜搭鵲橋60對。她的六個子女受到她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言傳身教的啟發,都已成了國家有用之才。在盛行“不學ABC照樣幹革命”的年代,她告訴大女兒“學了ABC更好乾革命”,在母親的教導下,大女兒後來得以赴美留學。
次仁卓嘎雪域高原“阿媽妮妮”
次仁卓嘎44歲,藏族,大專文化,西藏加查縣安繞鎮國小高級教師。她在23年的教學實踐中,探索出一套國小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的科學方法,始終把所有學生當作自己的兒女一樣疼愛,學生們親切地稱她“阿媽妮妮”。她在丈夫去世後撐起虛弱的身體,帶著兩個幼小的孩子看望生病的學生、跟學生談心,還讓自己的孩子跟學生一起晨跑、聽課。孩子們自幼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一直成績優秀。她無私資助的許多農牧民子女都說:“是阿媽妮妮給了我今天的一切!”
蘇杭哺育女兒的危重病母
蘇杭53歲,漢族,30歲考入大學,34歲步入文壇。她是一個被大病襲倒在床的人,她以危重病人之身發出“超越健康人”的誓言。她以知識母親的理性與悟性,領女兒學做人。她深信“家長一兩的身教勝於一噸的言教”。和生命搶時間的她躺著、跪著、趴著堅持寫作,有十餘篇作品獲國家級、省市級獎。她對女兒從幼稚園時“我有一雙小小手”勞動觀念教育起,國小、中學都以既富有哲理又美麗的語言引導女兒深諳事理。女兒多次被評為市級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高中入了黨,被保送南開大學。
陳永平一位自強不息的母親
陳永平45歲,漢族,研究生,重慶墊江縣廣播電視局局長。兒子開始讀國小時,只有國小文化的陳永平開始了艱難的進修學習。歷經十幾個寒暑完成了從國中到大學的學業,還考取了省委黨校的研究生。隨著文化素質的提高,她由絲廠女工逐步成長為廠工會幹部、縣桑蠶局工會副主席、高安區副區長、縣民政局副局長、縣廣電局局長。她關愛丈夫及家人,注重子女教育,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她的一子一女由於受到母親的言傳身教,先後考入重點大學,成為品學兼優的大學生。
陳雪香鍛鍊女兒自強自立
陳雪香39歲,漢族,中共黨員,大專文化,畢業於甘肅省人民警察學校。22年來一直奮戰在公安工作第一線,先後被評為“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她除對事業有執著的追求外,對家庭也有著很強的責任心。為替父母分憂將上中學的小弟撫養到大學畢業。她很重視對女兒的教育,經常給女兒講做人的道理,培養女兒自幼就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和自立能力。在她的身教和言教下,女兒在德、智、體各方面均表現優良,在全區中學統考中名列前茅。
汪秋英“世界足球小姐”的園丁
汪秋英56歲,漢族,福州師範畢業,中國女子足球隊隊長孫雯的母親。她的榮獲“世界足球小姐”、“女足世界盃最佳運動員和最佳射手”、“2000年悉尼奧運會女足最佳射手”的女兒,在報上撰文時說:“我的母親是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她性格中的果斷、爽直和堅強毅力,都潛移默化影響了我。”汪秋英無論在學校任教還是在社區工作,都積極進取、盡職盡責,並榮獲上海市優秀園丁的稱號。她教育孫雯做人要做誠實的人,做事要做到鍥而不捨。既要踢好足球又要在文化學習中名列前茅。孫雯終於成為具有大學文化水平的運動員。
沈利萍為兒子撐起生命藍天
沈利萍43歲,漢族,中共黨員,大學學歷,寧夏書畫院職業畫家,二級美術師。1993年在一次空難中12歲的兒子雙下肢截癱,丈夫也身受重傷。在她的啟發鼓勵下兒子藉助雙拐重新站起來,在病床上自學了初、高中的課程,掌握了中英文打字技術和微機編程,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挪威菲尤爾紅十字挪迪克世界聯合學院,並以出色的表現贏得了師生的讚譽。沈利萍自己也在困境中堅持創作,十幾幅作品入選國內外畫展,並獲國內外多次獎項。她為兒子撐起了生命的藍天,也為人們樹立了母親成功的典範。
張美瑛培育奧運冠軍的殷殷情
張美瑛45歲,漢族,河南省焦作市天安集團工人,第二十七屆奧運會跆拳道女子67公斤級冠軍陳中之母。她年輕時喜愛體育事業,擅長籃球運動,曾是工廠女籃隊的主力。女兒陳中出生後,她有計畫地激發女兒對體育運動的興趣,自陳中8歲起,就堅持風雨無阻地陪同女兒到體校接受訓練。1995年,13歲的陳中被選作國家跆拳道隊員,她與丈夫以各種方式關心和鼓舞著女兒,為女兒的成才報國表現出殷殷之心。
和繼華令兒子自豪的母親
和繼華50歲,納西族,雲南麗江拉市鄉自然村人。她積極學習、利用和傳播科學技術,帶動全鄉全村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被評選為全國和雲南省勞動模範。和繼華以艱辛的勞作和堅毅的品格,供養三個兒子讀完大學,又鼓勵他們全力報效祖國。現在她的三個兒子分別擔任雲南民族報社記者、廣東順德陶瓷機械有限公司技術主管、北京國際交換系統有限公司網路方案部銷售經理,都作出了突出成績,並獲得傑出青年、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
趙定軍身殘志高育女有方
趙定軍49歲,漢族,出生於雲南昆明市,她自兩歲患小兒麻痹症,只依靠拐杖行走。她的女兒也自幼患多種疾病。這位殘疾母親頑強地與病魔抗爭,用九年的鍛鍊使女兒擺脫了血小板減少症和“口齒不清”的缺陷,最終以健壯的體魄和優異的成績考入北京四中,又考上了北京大學醫學部。她自己也經過7年的自學考取了學歷,成為一名記者和編輯。她的《媽媽的心有多高》一書被中央和地方的數十家媒體連載連播,被評為北京市優秀作品一等獎。她被吸收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
趙燕燕培育兒子成才的博士生
趙燕燕40歲,漢族,博士生,河北省職工醫學院藥理教研室副教授。兒子王飛3歲時,她的丈夫出國做駐外使館的外交官,她對兒子負起了父親和母親的雙重責任。她詳細記錄兒子的成長過程,進行階段性總結和針對性教育,不僅注重給孩子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更加注重教會孩子怎樣做人。現在13歲的王飛,其書法作品已多次在市、省、全國和國際青少年書法大賽中獲一等獎或金獎,並能進行英語筆譯和簡單口語交流,是一個品學兼優的好學生。
侯俊榮培育六個子女全上大學
侯俊榮65歲,漢族,遼寧省阜新蒙古族自治縣紅帽子鄉兩家子村一位普通農家婦女。她沒有讀過書,卻決心要供六個子女都上大學。當時她當教師的丈夫每月工資還不足20元!為了實現這個夢,夏天她頭頂烈日到草甸子上打草,冬天她冒著刺骨寒風到山上摟柴,後來又搭棚舍、拌飼料養起了小雞。母親一點一滴的心血汗水匯成了一條托浮航船的愛之河。自1978年起,她的六個子女分別考取了北京大學、東北工學院、北京工業學院等大專院校,都已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聶小華與孩子共同成長的母親
聶小華38歲,漢族,碩士,中央電視台主任編輯。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母親,聶小華對孩子的關愛和循循善誘是全面、科學和平等的。她對孩子的關愛不是簡單的呵護,而是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教給他如何面對困難,正確認識自己和別人。聶小華還注重在實踐中不斷豐富自己,提高自身素質,以積累經驗教育孩子,與孩子交流,使家庭與工作積極地互動起來,成為一個事業有成的知識女性。
唐啟秀用母愛營造溫馨新家
唐啟秀53歲,漢族,吉林省通化市二道中心市場經理。1992年,喪夫的唐啟秀與喪妻的張文組成了新的五口之家。唐啟秀特別注重用愛溫暖張文的兩個失去母親的兒子的心。她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大兒子解決結婚住房,又幫二兒媳解決工作問題。大兒媳產後病逝,她為照顧殘疾孫子而提前退休,省吃儉用為孫子治病。她以樸實而博大的母愛,營造了一個和睦溫暖的家,傳播了美好的道德情操。
晉朝榮孤兒們的“親媽媽”
晉朝榮42歲,漢族,大專文化,天津SOS兒童村媽媽。1998年她不顧家人親朋的阻攔,辭去技術工作到SOS村做了一名母親。13年來她先後撫養了15個孩子。她培養孩子多方面的興趣,開發孩子的智力,讓孩子學到一技之長,為孩子走向社會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現已有5個孩子參加了工作,有的在國外進行培訓,有的參軍,有的成了優秀的木琴演奏員,參加了國內重大演出。她的家庭連續7年被評為兒童村優秀家庭,她自己獲得天津市“三八紅旗手”、市勞動模範等稱號和國際SOS兒童村“戒指獎”。
程華培養殘疾兒子成才
程華47歲,漢族,江西省南昌郵區中心局醫院主治醫師。她的兒子彭聲偉,兩歲時因患視網膜炎而失明,而在他18歲時,不僅成為一名優秀的殘疾人鋼琴、電子琴演奏員,而且以優異成績考取了長春大學。兒子的成才之路澆鑄著母親的心血和汗水。多少酷暑嚴寒,程華頂著烈日,冒著風霜雨雪,牽著兒子的手去盲童學校讀書,請音樂老師教琴。她激發了兒子生活的勇氣和刻苦的精神。她不僅教育很成功,也是一位在事業上成功的婦產科醫生、醫務先進工作者。去年10月她被評為首屆江西“十大傑出母親”。
嵇容珍堅強品格培育堅強兒子
嵇容珍49歲,漢族,是紮根農村的上海知青。她的人生道路坎坷曲折,青年喪夫,中年下崗,含辛茹苦把兒子撫養成人。她把兒子嵇琪送到部隊,讓他在“硬骨頭六連”接受鍛鍊。可是,兒子在部隊檢查出身患晚期腦癌,但他堅持參加抗洪決戰,被譽為“硬骨頭戰士”。年近半百本應安享晚年的嵇容珍,面對身患絕症的兒子,想到的卻是不增加部隊和國家的負擔,自己借錢支付兒子的醫藥費。她堅持不讓部隊派人護理兒子,毅然用自己柔弱多病之軀擔負起護理和生活的全部重擔。
竇中蘭用心血澆鑄孩子的成就
竇中蘭48歲,漢族,北京市密雲縣馮家峪鎮螞螂峪村村民,一位普通的農家婦女。她以自己堅韌、正直、樂觀的態度從死神手中奪回了丈夫的生命。就在竇中蘭與丈夫一起同死神抗爭的同時,她仍堅毅地履行著母親的崇高職責,用自己的慈母之愛鼓勵兒子認真學習,在她的影響下,兒子的學習成績始終名列前茅,並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北京大學,去年6月又以優異的成績被美國史丹福大學錄取。可以說,孩子的成就是母親用心血澆灌出來的。
雷運姣不惑之年棄商求學
雷運姣48歲,漢族,湖南省祁陽縣一中德育輔導員。改革開放初期,她開辦了祁陽縣第一家個體縫衣攤點,生意很快紅火起來。作為母親,她十分注重提高自身素質以適應教學的需要。在教育孩子過程中,她非常重視早期教育和言傳身教,引導兒女走上了成功之路。子女俱已成才之後,她以46歲的年齡毅然棄商求學入讀國中,藉以彌補幼年輟學帶來的遺憾。

人物簡介

我們的生命是母親給的,我們生命中的每一步是母親牽著我們的手走的。不管母親為我們做了什麼,我們都想不起來對她說聲“謝謝”。我們更少想不起給母親頒獎,而母親們也從未因自己的付出和養育認為自己應該被表彰。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我們自己的母親就是最傑出的。而今天我們要認識的十位母親會向我們證明她們不僅是自己家裡的好母親,也是所有人們心中的好母親。
“中國十大傑出母親”名單(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志英38歲,回族,國中,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海城鎮南居委會居民。
王秀珍49歲,漢族,國中,中共黨員,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北城居委會主任。
朱雪明58歲,漢族,本科,中共黨員,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
楊文46歲,漢族,本科,中共黨員,山東省英才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
陳淑妮52歲,漢族,研究生,中共黨員,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大學研究生部黨委副書記。
林秀貞60歲,漢族,國中,中共黨員,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村民。
唐玉華44歲,漢族,研究生,中共黨員,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員。
徐仙琴32歲,漢族,高中,浙江省義烏市殘聯聾兒語訓工作室主任。
熱衣汗·哈斯木67歲,維吾爾族,大專,中共黨員,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油學院學生處科長。
都貴瑪64歲,蒙古族,國小,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牧民。
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評選揭曉
12月22日,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首屆“中國百名優秀母親”評選表彰活動,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本次活動是由全國婦聯、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國少年報等單位聯合主辦的。
本次當選的“十大傑出母親”和“百名優秀母親”,來自社會的各行各業,她們除了出色地扮演了母親的家庭角色,在工作崗位上也表現得非常突出,引起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她們的事跡,將引導更多的母親加強道德修養,培養高尚情操,為和諧社會做貢獻!
母親是世界上最溫暖、最溫馨的兩個字,母愛是世界上最無私、最偉大的愛!下面就讓我們走進十大傑出母親,關注她們的事跡,感受母愛的溫馨!我們要為十傑母親鼓掌,更要為所有媽媽喝彩!
第二屆“中國十大傑出母親”事跡簡介(按姓氏筆畫排序)
馬志英38歲,回族,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海城鎮南居委會居民。她雖然經歷過兩次下崗、三次手術,但數十年來始終用慈母般的心,騰出了家中最好的三間房子讓女學生住,水、電、燃料、住宿等費用全部免費。她先後救助了貧困殘疾女孩85名,其中40多名考入區內外大專院校。目前,仍有15名女童生活在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其先進事跡被《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媒體進行過多次報導。2005年,被評為全國首屆“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和自治區“三八”紅旗手;2006年,被評為首屆“2005·感動寧夏”十大人物之一、首屆寧夏“十大新聞人物”之一。被稱為貧困山區女童的“好媽媽”。
王秀珍49歲,漢族,中共黨員,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北城鎮北城居委會主任。她深入民眾,服務百姓,勤勤懇懇辦實事,贏得了民眾的讚譽。她用母親的柔情,感化了97名迷途的青年,不僅給他們提供崗位,而且幫助了11名青年成功戒毒,回歸社會。她精心培育兩個女兒健康成長,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她創辦企業,解決當地650多人就業。她每年用自己企業的收入慰問部隊、慰問老人,支持學校辦學。她還籌資200萬元興辦公益事業。
朱雪明58歲,漢族,中共黨員,甘肅省殘疾人聯合會黨組書記、理事長。作為省殘聯的帶頭人,她在殘疾人事業上嘔心瀝血,殫精竭慮;在兒子見義勇為殉職以後,她含悲勵進,以殘疾人事業為家,以殘疾孩子為子,把對兒子的愛全部傾注到扶助殘疾人的教育、康復、就業、脫貧等事業中,被大家稱為“殘疾孩子的好媽媽”。在她的領導下,甘肅的殘疾人工作走在了全國前列,多次受到國務院婦兒工委和中國殘聯的表彰,並在相關國際會議上介紹了經驗。她多次被評為全國、省先進個人,省直工委優秀黨員等。
楊文46歲,漢族,中共黨員,山東省英才職業技術學院董事長。她是國內幼教專家,著作多部;與丈夫同為諾丁漢大學歸國學者,曾任教於山東工業大學。她獨創的“全息全感兒童英語教學法”被列為“中國當代外語教學法十大流派”之一,出版《楊文幼兒英語》、《楊文教子》等書。她辦學有方,創辦多所學校;她熱心公益,扶助貧困,減免學費400萬元;她教子成功,兒子攻讀英國劍橋大學生物學博士,獲該校霍奇金獎學金。她是山東省婦聯執委,先後被授予“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好家長”、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傑出創業女性”、“中國經濟女性年度傑出貢獻人物”、“山東省優秀教育工作者”、“山東省十大優秀母親”、“山東省優秀女民營企業家”、“齊魯十大創業女性”等榮譽稱號。
陳淑妮52歲,漢族,中共黨員,廣東省深圳市深圳大學研究生部黨委副書記。她以自己的智慧和愛心實現了家庭和事業的雙豐收。在她的教育下,女兒杜旻書表現優異,9歲時倡議發起創建全國“手拉手”希望國小,13歲獲“全國十佳少先隊員”稱號,14歲榮獲第三屆宋慶齡獎學金,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2003年被推薦為清華大學免試保送生。在工作上,陳淑妮主編和參加主編著作五部,發表科研論文20多篇,承擔社會研究項目10多項。榮獲深圳市“優秀班主任”、深圳市教育局“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
林秀貞60歲,漢族,中共黨員,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王常鄉南臣贊村村民。她用母愛精心呵護兒女成長,力助兒女成為國家棟樑。30多年來,她使與自己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社會困難民眾,圓了求生、求學、養老、就業夢:使1名外地遺棄病嬰重新找回了“母愛”;使14名貧困學子不再為無錢上學而發愁;贍養6位孤寡老人,使他們不再為生活而悲傷;招收8名殘疾農民在自辦的企業上班,使他們不再為無處就業而備受煎熬。1999年至2006年,榮獲“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三八”紅旗手等多項榮譽。
唐玉華44歲,漢族,中共黨員,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研究員。參加了“銀河”系列巨型計算機及“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核心路由器”等科研項目的研究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部委級科技進步一等獎4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2項。在她的精心教育下,女兒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兩次獲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三等獎,11歲考入湖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省重點中學)超常實驗班,不到16歲考上大學。
徐仙琴32歲,漢族,浙江省義烏市殘聯聾兒語訓工作室主任。她付出了母親所有的關愛與激情,使自己的聾啞兒子實現了開口說話的夢想,讓孩子像正常的孩子一樣背起書包走進了學校。她創辦的聾兒語訓工作室,先後使40名聾兒經過訓練後進入普通學校上學。她成為了眾人欽佩的好媽媽,先後多次被評為各級助殘先進個人。2005年,被樹為全國“為國教子,以德育人”先進典型。
熱依汗·哈斯木67歲,維吾爾族,中共黨員,原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石油學院學生處科長。她將自己的四個兒女培育成才;收養孤兒,並將其撫養成人;1995年至1997年,她在自家裡共培育了27名輟學孩子,為他們提供食宿、學費;義務培養多名失學兒童;她不僅自己出資,還動員社會各界為中小學生募捐2.4萬多元,資助77名貧困學生;她牽頭組織30多名已退休了的“媽媽”們,為6名特困大學生慷慨解囊,捐款達17700元。從2001年至今,熱依汗共為791名(70多名漢族學生)中小學生、43名大學生籌資達328843元,被各族受益民眾親切地稱為“愛心母親”。
都貴瑪64歲,蒙古族,中共黨員,內蒙古自治區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牧民。1961年草原上送來3000名上海孤兒,當時只有19歲的都貴瑪為國分憂,毅然承擔起照顧28名孤兒的重擔。丈夫英年早逝,自己終身未育。她含辛茹苦,以堅強的毅力和全身心投入,用一顆母親博愛的心溫暖每一顆幼小的心靈,使這些孩子在慈祥的蒙古族阿媽身邊茁壯成長。她自學成才,成為當地有名的婦產科大夫,贏得鄉鄰高度讚譽。幾十年來,她用愛心和真情譜寫了一篇瑰麗的人生華章,獲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個人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