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念:
西方管理之父德魯克在給北京大學光華德魯克研究會的開幕詞中這樣寫道:“管理者不能依賴進口,即便是引進也只是權宜之計,而且也不能大批引進。中國的管理者應該是中國自己培養的,他們深深紮根於中國的文化,熟悉並了解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著名國學專家、主張建立中國傳統哲學思維與西方現代管理模式相結合的“中國化管理模式”,並創立了“中國化管理”的新儒學套用理論的。愛維龍媒諮詢集團董事長段俊平先生也倡導,只有中國的人才能建設中國,因此快速培養並使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迅速成長起來是中國面臨的最大需求,也是中國的最大的機遇。”所以,便形成了針對中國企業、結合中華文化的中國化企業管理。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後在中國一路發展至今一個道理,企業管理也同樣需要中國化。
中國化企業管理諮詢必須成為中國化傳統文化的布道者,中國化管理諮詢的引領者,向古聖先賢學習管理智慧,以中國管理哲學科學化,西方科學管理中國化為使命與服務定位,始終高舉中國化管理大旗,在管理諮詢界獨樹一幟地發開發適合中國本土企業的管理諮詢方案、方法。必須領悟中國管理之“道”,借鑑西方管理之“器”,將西方科學制度流程與中國人文管理相結合,在現代企業管理中融入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中的“情理法”,為企業提供中國化的集團管控、發展戰略、企業文化、人力資源、組織管理、流程最佳化等管理諮詢服務。“中國化管理”思想不僅會得到中國企業認可,也會得到了國際化企業的青睞。中國化企業管理諮詢還需以“中國化管理”為核心理念、以“創新型模式”為服務特色的中國化管理商學院,依託強大的國際化師資團隊,構建西方思維與東方智慧融於一體的課程體系,為企業管理者提供了高質量、高規格的中國化管理培訓服務,並將通過不斷的實踐與創新,開闢出商學院培養模式。並形成自己的思想專著,為理論的傳承和最佳化打基礎。 “愛禮達仁,維義至上,以龍為媒,智行天下”,為成為中國思想型智力服務機構,為中國本土企業的發展努力,為中國優秀企業與優秀企業家群體提供啟迪心智的管理智慧,使中華民族博大精深的哲學思想再鑄輝煌。
重要意義:
中國管理者是不能引進國外的,德魯克認為中國不能從國外引進管理者的原因就是要想管理好中國企業必須了解中國文化,只有了解了中國文化才能讀懂中國和中國人。在一般人眼裡,西方在企業管理科學領域走在了中國的前面,我們大多數中國企業家對西方的管理學家和管理學如數家珍,比如前面提到的德魯克先生更是被中國管理者所頂禮膜拜,我們不可否認西方通過企業管理實踐總結出了一套完整的現代企業管理科學體系,但是如果單純照搬西方的管理,其實很難管理好中國企業,因為中西方的文化背景的差異很大。
西方重視企業制度的規範和建設,但中國文化實際是要在情的基礎上才談紀律,“人情練達即文章”,人情練達是中國人做好管理者的必要前提,在中國如果單純講制度是行不通的,必須還要講駕馭“人情”能力,只有建立感情基礎上制度才能不被打折扣的執行下去。中國的管理模式是“情理法”的集合體,首先是在合情的前提下去追求合理,最後才依法辦事,其中“理”是位於中間,是最重要的,但“情”是基礎,是“理”的根基,最後才輪到“法”,這與西方的依法管理的唯一前提是完全不同的。
相關名人:
相關觀點:
韓非子是先秦法家理論的集大成者,他總結前期法家的政治思想,將商鞅提倡的“法”,申不害強調的“術”,以及慎到倡導的“勢”結合起來,法家講的“法”,指的是制度,術,指的是管理者的管理技巧和領導才能;勢,指的是領導權威與周圍環境的和諧程度。著名國學專家段俊平先生就曾針對韓非子的法、術、勢的重要意義及在現代企業管理中的用用發表文章《中國化管理哲學經典:三字真經》。度加上領導權威和管理技巧,其實就是一套很全面很完善的管理科學體系。將管理總結為“法、術、勢”,韓非子的管理學既有西方的制度為上的管理學精髓,又有中國哲學理念下產生的領導力的“術”,還有中國“天人合一”理念的“勢”。堪稱管理學的集大成者。“法、術、勢”治國理念的提出是中國對世界管理學最傑出的貢獻。
法家不僅提出“法”的重要性,還對如何法制化、制度化管理提出了四個要點。第一,制度要公之於眾,要讓所有人都能知道並了解制度的內容。韓非子講“憲令著於官府”,然後才能“刑罰必於民心”,只有使制度深入人心,使人們時刻謹記,才可能發揮作用。第二,制度規定的目標要能夠達到,不能達到的標準不但沒有激勵作用,有時會起到相反作用。第三,制度要相對穩定,不能朝令夕改,韓非子講“號令數下者,可亡也”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如果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時,韓非子認為制度也要隨勢而動,也不能一味的一成不變。他說如果用以前的制度來應對變化了的形勢,就像守株待兔一樣可笑。第四,制度要厚賞重罰,同時要做到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韓非子講只有立功的人有獲得獎賞的預期,知道必然得到獎賞,並且獎賞夠多,人們才會爭相立功。只有犯錯的人知道必然得到懲罰,並且處罰非常重,人們才會對犯錯有足夠的畏懼,制度才會起作用。韓非子對法的闡述非常全面,今天的西方管理學者只不過是把他的管理理論從國家用到了企業而已。
韓非子的“術”其實就是企業管理藝術或經營謀略,這是最體現中國文化的管理實踐。談到管理藝術,最主要的是駕馭人的藝術,法家思想中,將人力資源管理歸於“術”的範疇,對人才的選拔、任用、考核提出了獨到的見解。對於人才的選拔,法家認為,領導者不可能親自發現和選拔人才,時間、精力都不夠,而且很可能受蒙蔽,而如果靠下屬的舉薦,容易造成下屬結黨營私。因此,法家提出,人賢和不賢是實際存在的,但不能根據個人的好惡進行判斷。愚和智是客觀存在的,但不能根據別人的誹謗或讚美來確定。要依靠制度選拔人才,儘量減少選拔中的主觀因素。對於人才的考核,法家認為,管理者首先要根據下屬的言論判斷其應該達到的目標,然後考核其實際是否達到該目標。根據考核的結果,對其進行獎賞或懲罰。這樣,下屬就不敢言過其實,立下不切實際的目標,而立下目標後也會竭盡全力的去完成,在考核的過程中,管理者本身要保持中立,置身事外,不參與爭論,冷靜觀察,才能得出客觀公正的結論。
法家思想的“勢”,是指權勢,權力。對於一個組織來講,法家推崇的是直線制或直線職能制結構,強調身處中央的領導者要強勢控制組織的運行。作為領導者本身來講,要有足夠的權威,要讓下屬對自己有足夠的敬畏,才能強力推行法治,才能達到法治應有的效果。沒有威望的領導者即使有職有權也很難指揮若定,使眾望所歸。這也是“先謀勢,後謀利”的古語的哲學依據。
韓非子提出的“法術勢”管理思想應該是世界管理學的開山之作,他對西方的管理學影響深遠,無論是日式管理,還是美式管理其實都是法家管理理念的企業化論述,兩千多年前,我們就有了如此精闢的管理理念,這是中國人的驕傲。法家提出的要健全法制,明確法律的作用,這與西方注重法制建設如出一轍,一個組織如果沒有完善的規章制度,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管理效率將十分低下,但光靠法制遠不能達到管理的目的,一個管理者如果不樹立自己的“勢”,不懂得掌握權力,就會缺乏威信。如果不懂得“術”,就不能很好的駕馭下屬。韓非子的管理思想為中國企業家提供了一套適合中國企業的的管理科學,這其實就是德魯克認為中國企業不能從國外引進管理者的原因,因為西方的管理者只是法的熟知者,他們並不懂中國化管理的術和勢。
我們當代的中國企業家應該從法家的管理思想中吸取經驗和智慧,從中國企業的實際出發,決不能從國外引進管理者,要培養熟知中國傳統文化和西方管理的本土人才,這樣才能建立一套適合中國企業的中國化管理體系,這樣的企業才能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