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知名校友,歷史沿革,辦學條件,師資力量,院系設定,教學建設,學科建設,對外交流,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學術資源,文化傳統,校訓,校徽,現任領導,知名校友,
歷史沿革
1949年7月,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全國工作會議,會議建議全總開辦“工運幹部學校”。
1949年9月下旬,根據
劉少奇(黨中央書記處書記、全總名譽主席)的指示,全總決定將華北職工幹部學校改建為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培訓全國各地的工會主席。同時決定,由全總副主席李立三兼任校長,校址為天津市九江路26號,即原華北職工幹部學校校址。
1949年11月1日,全總幹校召開第一次校務會議。會議通過了《學校組織規程》確定了學校的組織機構、職責範圍、領導原則、工作制度等。
1949年11月8日,全總幹校第一期普通班舉行開學典禮,全總副主席李立三和全總多位領導出席。第一期普通班學員總計674人,來自全國各主要工業城市的地方工會與產業工會,學校聘請了蘇聯專家來校講授課程。首期學員經過半年的學習,於1950年5月15日畢業。
1949年12月24日,全總聘請的蘇聯專家日梅霍夫、馬爾科夫、戈列金到校。
1950年7月7日,第二期普通班開學,由蘇聯專家和全總有關部門負責講授。
1950年12月11日,勞動保險訓練班開學,全總副主席
朱學范到校參加了訓練班的開學典禮。
1951 年2月20日,工會文教幹部培訓班開學,學員總計375人,同年3月24日畢業。
1951 年4月24日,第三季普通班、工會基層幹部培訓班同時開學,李立三校長參加開學典禮並講話。
1952年7月24日,全總黨組向劉少奇請示,擬在北京市修建能容納1500名學員的全總幹部校舍。8月20日,劉少奇對上述全總黨組的請示作了批示,同意在北京修建全總幹部校舍。
1952年8月22日,薄一波 根據劉少奇的批件做出在批示,同意在北京修建新校舍,從此,學校著手在北京市阜成門外花園村購地以及籌建校舍等工作。
1954年7月2日,經全總總書記處第38次會議通過,任命狄子才為學校校長。
1954年7月26日,學校開始從天津遷往北京,8月11日,學校教職工正式在北京新校舍辦公。
1957年1月,
毛澤東主席和
鄧小平總書記在中南海接見第7期普通班畢業生及全校學工人員,並一起合影。
1964年7月23日,毛澤東主席和
周恩來總理、
朱德委員長等黨和國家領導 ,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學校縣工會主席培訓班全體學員和部分工作人員,並一起合影。
1966年6月份,因開展“
文化大革命”,學校停辦。
1978年11月10日,全總黨組向中央申請恢復全總幹校。
1978年11月12日,中央同意恢復全總幹校。
1983年6月21日,全總黨組向中央書記處申請開辦在全總幹校開辦三年制大專班,中央書記處予以同意。
1984年8月13日,經原
國家教委批准,中華全國總工會幹部學校正式改建為中國工運學院,系中央部委所屬獨立設定的成人高等學校。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紀委第一書記陳云為學校書寫“中國工運學院”院名。
1984年9月5日上午,該校召開慶祝全總幹校建校35周年和全總幹校改建為中國工運學院大會。
1984年10月20日,全總書記處決定,從1985年起本院輪訓部改為進修部,輪訓班改為工會領導幹部進修班,負責培訓省、市、區和地方工會正、副主席、部長,大型骨幹企業正、副主席,大的縣工會主席。
1985年,八五級工會學專業和勞動保護專業開學。經教育部同意,這兩個專業列入國家1985年成人高等教育招生計畫,學院在全國工會系統統一招生。
1985年9月14日,院長辦公室會第24次會議決定:撤銷培訓部,成立工會學系、勞動保護系。
1986年4月29日,經國家教委批准,學校工運史專業、勞動法專業從1986年開始招生。
1987年1月12日,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出版《中國工運學報》(季刊)。3月正式創刊,公開發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
彭真為《學報》創刊題詞。1989年,《學報》改為雙月刊。
1992年,經原國家教委批准,學院面向全國招收在職成人勞動模範本科學生,並於1992年9月招收了第一期學員,總計48人,他們中有全國勞動模範、“五一”獎章獲得者、“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以及省部級勞動模範和先進工作者。
1999年,經國家
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批准學院開辦普通高等職業教育。
2003年5月,經教育部正式批准,學院由成人高校轉為本科院校,並更名為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院於當年面向全國首次招收法學、工商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社會工作四個本科專業200名普通本科學生。
2012年,教育部批准學院為“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項目”--學士學位授予單位開展培養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試點工作單位,學院於2013年正式啟動
MPA公共管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勞動關係方向)、(工會工作方向)的招生培養工作。
2019年4月,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模學院成立。
辦學條件
師資力量
截至2015年11月,學校現有全職在編教師288人,其中獲得碩士以上學位人員269人,45歲以下中青年教師232人,教授26人,副教授89人,碩士生導師38人。在職教師中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3人,北京市優秀教師4人,北京市優秀教學團隊2個,北京市青年英才計畫入選者18人。
北京市教學名師:彭恆軍、李德齊、姜 穎、劉玉方
團隊名稱 | 負責人 | 獲評年份 |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團隊 | 劉玉方 | 2009年 |
文化傳播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 李雙 | 2008年 |
院系設定
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下設14個教學系(院)部,開設有16個普通本科專業及方向,涵蓋管理學、法學、經濟學、文學、工學、藝術學等6大學科門類。
教學系部 | 專業設定 |
公共管理系 | 勞動與社會保障、行政管理、政治學與行政學 |
法學系 | 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方向) |
勞動關係系 | 人力資源管理、勞動關係 |
文化傳播學院 | 漢語言文學、新聞學、戲劇影視文學、公共事業管理(文化藝術管理方向) |
安全工程系 | 安全工程(勞動安全管理、公共安全管理、職業衛生方向) |
經濟管理系 | 經濟學、工商管理、財務管理 |
工會學院 | 社會工作、行政管理(企事業行政文化建設方向) |
高職學院 | 酒店管理 |
基礎部 | - |
外語教學部 | - |
幹部培訓學院 | - |
繼續教育學院 | - |
教學建設
根據2015年3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2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2個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個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門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學院教師主編和參編的教材和輔助教材50部,其中《中國勞動關係學》和《
企業文化學概論》兩部教材已列入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勞動關係、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北京市特色專業建設點:勞動關係、法學(勞動法與社會保障法)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勞動關係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勞動關係協調與發展實驗教學中心、文化傳播實驗教學中心
北京市市級精品課程:勞動法(姜穎)
學科建設
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有碩士專業學位點1個。
碩士專業學位點:公共管理(勞動關係方向、工會工作方向)
對外交流
根據2016年1月學校官網顯示,學校與許多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以及國際組織保持經常性的合作與學術交流,並與
日本愛知大學、俄羅斯勞動與社會關係學院、美國西雅圖城市大學、越南工會大學、法國IPAG高等商學院、白俄羅斯勞動與國際關係學院、台灣
中國文化大學等院校建立了友好校際關係,定期開展教師及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舉辦國際性和區域性學術會議。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3年4月,學校下設14個校級研究所,以及全國性學術團體1個。
全國性學術團體:全國工會學研究會
序號 | 名稱 |
1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關係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文化與傳播研究所 |
2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人歷史與現狀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工會幹部教育研究所 |
3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企業發展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 |
4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法與工會法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企業文化建設研究所 |
5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安全科學與管理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計算機網路套用研究所 |
6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動力市場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社會結構與政治發展研究所 |
項目研究所 |
1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勞工研究所 |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職工社會工作研究所 |
科研成果
2003-2014年,學校累計獲得了7項國家級科研項目,37項省部級科研項目,公開出版學術專著、譯著23部,學院教學科研人員在國內權威期刊上發表論文11篇,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319篇,其中被SSCI和CSSCI收錄的論文達到17篇。
學術資源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學報》是由中華全國總工會主管、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主辦、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工運學術理論刊物。入選“工運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勞動經濟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政治類”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全國高校百強社科期刊”、(2010-2011年)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
CSSCI)擴展版來源刊。
截至2012年底,學校圖書館館藏紙本書總量為70萬冊,電子圖書120餘萬種。學校圖書館資料庫有:中國知網系列資料庫、讀秀學術搜尋、百鏈雲圖書館、EBSCO、中國安全網、中國勞動網、北大法意資料庫,新東方多媒體庫、還有超星、書生電子圖書,加入各類文獻保障體系,包括全國高校文獻保障系統(CALIS)、北京地區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保障體系(B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
文化傳統
校訓
“剛健創新、和而不同”
釋義:“剛健創新”,源於《
周易》。“君子積剛以固其德,而不懈於動”。大學教育的根本,是致人於剛健善美,出人於精神荒寒。在知識求索的進程中,培育宏揚君子的品德,剛健篤實,自強不息,革故鼎新,進取有為,養成以社稷民生為己任的浩然正氣。
“和而不同”,語出《
論語》。和是“一”,和而不同是“一”中包含多元,既不失準則又包容並存。勞動關係三方各有自己的利益訴求,應倡導堅持原則而又善於協調,正視差異而能和睦相處,尊重多元而求公平正義。和諧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衝突,和諧以共生共長,不同以相輔相成。
校徽
校徽含義:校徽圓形中間圖案,為
中華全國總工會會徽,寓意學校由中華全國總工會領導,該圖案選用漢字“中”、“工”兩字,經藝術造型呈圓形重疊組成,並在兩字外加一圓線,象徵學校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團結統一。
校徽圓形邊緣以中英文標明“中國勞動關係學院”,便於識別、記憶和交流。
現任領導
姓名 | 職務 |
| 黨委書記 |
| 黨委副書記、院長 |
李華東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成國一 |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院工會主席 |
劉玉芳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劉麗紅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吳萬雄 | 黨委常委、副校長 |
郭孝實 | 黨委常委、中國職工電化教育中心主任 |
燕曉飛 | 黨委常委、科研處處長兼經濟管理系主任 |
楊冬梅 | 黨委常委、黨委組宣部(統戰部)部長(兼)、工會學院院長 |
姜穎 | 黨委常委、教務處(學業指導中心)處長(兼)、法學院院長 |
知名校友
楊麗,中國勞動關係學院85級校友,全國工會幫扶工作突出貢獻者、雲南省勞動模範、昆明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昆明市總工會主席,三次受到
胡錦濤總書記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