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兒童成長大書:西遊記

中國兒童成長大書:西遊記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兒童成長大書:西遊記
  • 出版社:哈爾濱出版社
  • 頁數:239頁
  • 開本:16
  • 品牌:哈爾濱出版社
  • 作者:吳承恩
  • 出版日期:2010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48403267, 9787548403265
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圖書目錄

第一回
驚天地靈猴出世
求長生四海拜師

第二回
三星洞悟空修道
回故里猴王顯能

第三回
闖龍宮悟空借寶
鬧地府猴屬除名

第四回
弼馬溫怒反天宮
斗天神大聖揚名

第五回
蟠桃園大聖偷桃
兜率宮悟空盜丹

第六回
鬧天宮眾神捉妖
巧施法計壓大聖

第七回
如來佛經傳東土
玄奘奉旨取西經

第八回
御弟長安城起程
大聖五行山脫難

第九回
鷹愁澗小龍歸降
黑風山觀音收怪

第十回
孫悟空大戰悟能
豬八戒隨師取經

第十一回
黃風洞唐僧遭難
須彌山靈吉收妖

第十二回
八戒大戰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淨

第十三回
孫行者大鬧五莊觀
觀世音甘泉活參樹

第十四回
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藏恨逐美猴王

第十五回
唐僧波月洞遇難
大聖寶象國降妖

第十六回
紅孩兒火燒大聖
觀世音降伏聖嬰

第十七回
智淵和尚訴冤苦
三魔道觀遭戲弄

第十八回
車遲國悟空唉雨
美猴王巧計降妖

第十九回
鯉魚精為害通天河
老水黿馱渡唐三藏

第二十回
女兒國國王招親
孫悟空巧計脫險

第二十一回
孫悟空怒殺草寇
唐三藏絕情驅徒

第二十二回
真假猴王難分辨
如來慧眼降妖猴

第二十三回
羅剎女喝茶中計
玉面狐採花受驚

第二十四回
眾神大戰牛魔王
悟空三調芭蕉扇

第二十五回
祭賽國寶負被盜
碧波潭大聖除妖

第二十六回
妖怪假設小雷音
彌勒收伏黃眉怪

第二十七回
國王張榜招醫
大聖妙方治病

第二十八回
妖魔寶放煙沙火
悟空巧盜紫金鈴

第二十九回
盤絲洞妖怪作亂
毗藍婆降伏蜈蚣

第三十回
獅駝嶺師徒遇險
如來佛親臨降妖

第三十一回
比丘國悟空救兒
金鑾殿妖怪逃命

第三十二回
三僧大戰偷油怪
四星挾捉犀牛精

第三十三回
寇員外喜待高僧
唐長老不貪富貴

第三十四回
唐僧師徒遭誣陷
大聖顯魂救本原

第三十五回
功成行滿見真如來
千辛萬苦取無字經

第三十六回
九九數完魔滅盡
三三行滿道歸根

文摘

自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世界被分為四大部洲。在東勝神洲有一個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座花果山,山頂有一塊仙石,每天感受天地的靈氣,吸取日月的精華,時間長了,便通了靈性。
有一天,仙石突然裂開,從中進出一個石卵,被風一吹,化成一個石猴。石猴能爬能走,和真猴沒什麼區別。這石猴一出生兩眼就直射金光,驚動了九天之上的玉帝。玉帝便派千里眼、順風耳打開南天門察看,得知是凡間一石猴,便不放在心上。
這石猴在山中行走跳躍,餓了吃些野果,渴了喝口山泉,整日嬉戲玩耍,生活得十分逍遙自在。一天,天氣炎熱,石猴與群猴在樹蔭下嬉戲玩耍,玩了一陣,就去山澗中洗澡。群猴看澗水奔流涌濺,十分好奇,就順著澗水一窩蜂地往上跑,爬上山,才發現源頭原來是一股飛泉瀑布。
群猴拍手贊道:“好水!好水!”又說:“誰有本事能鑽進去找到瀑布的源頭,又不傷著身體,我們就拜他為王!”連喊了三聲,石猴忽然跳了出來,大聲叫道:“我進去!我進去!”
石猴眼睛一閉,縱身跳進瀑布中,睜開眼睛,抬頭一看,裡邊無水無波,只有一架鐵板橋。橋下的泉水,倒掛著流出來,遮閉了橋門。石猴躬身上橋,邊走邊看,只見裡邊就像有人家居住一樣,什麼都不缺,真是一個好住處。石猴左右觀看,見正當中有一個石碣,碣上有一行楷書大字,寫著“花果山福地,水簾洞洞天”。石猴喜不自禁,急忙抽身往外走,再閉上眼睛,蹲下身子,跳出水外。
群猴一見他出來,立刻將他圍住,問:“裡面怎么樣?水有多深?”石猴笑著把見到的情形詳細描述了一番,又說:“裡面十分寬敞,住得下千百口老小,真是我們安身的好地方。我們都進去住,也省得受老天的氣。”群猴聽了,歡喜得抓耳撓腮,說:“你在前面走,帶我們進去!”石猴大叫一聲:“都跟我來!”於是率領群猴進了水簾洞。群猴進了水簾洞,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累到力倦神疲才停止。
石猴端坐在上面說:“各位,你們剛才說誰有本事進得來,出得去,又不損傷身體,就拜他為王。我現在能進來又出去,出去又進來,給大家找了這么一個好地方享福,你們應該拜我為王呀!”眾猴聽了,個個論資排輩,朝上禮拜,口呼“千歲大王”。從此,石猴高登王位,稱做美猴王。
美猴王領著一群猿猴、獼猴、馬猴等,白天在花果山上遊玩嬉鬧,晚上就回水簾洞安心睡覺,如此逍遙自在地過了三五百年。
一天,美猴王突然憂愁煩惱,落下淚來。眾猴見狀,慌忙問道:“大王為什麼煩惱?”美猴王說:“我們現在是無拘無束,自由自在,可是將來年老了,閻王老子就要來管。要是死了,不就看不到這大好世界了嗎?”眾猴聽了,也都捂著臉哭了起來。
忽然,群猴中跳出一個通背猿猴,高聲說道:“當今世上,只有佛、仙、神能夠長生不老,與天地山川同壽。”美猴王聽後,滿心歡喜,對群猴說:“我明天就下山去,哪怕是天涯海角,也一定要找到神仙,求得長生不老。”於是眾猴采來仙桃異果,美草奇花,搬了石凳石桌,擺上盛宴,為美猴王送行。第二天,美猴王登上用松枝編成的筏子,漂漂蕩盪地出海找神仙去了。
他找了很長時間,有一天他來到一座秀麗的高山前,山上奇花異草,鳥啼蟲鳴。美猴王正欣賞美景時,忽然聽到林中有人唱歌,一聽歌詞里儘是神仙之事,他滿心歡喜:“神仙原來藏在這裡!”趕忙跳進樹林一看,原來是個打柴的人,於是走上前叫道:“老神仙,弟子有禮啦!”那打柴人慌忙丟了斧頭,轉身答禮道:“哪裡!我吃都吃不飽,哪敢當神仙?”美猴王說:“你不是神仙,為什麼要唱神仙的歌?”
打柴人笑道:“我不是神仙,可我的鄰居是神仙,那歌是他教的。”
美猴王說:“我千里迢迢來尋訪神仙,還請你指引方向。”打柴人道:“不遠,不遠。這山叫靈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洞中有一個神仙,叫菩提祖師。你順著那條小路,向南走大約七八里,就是他家了。”
美猴王謝了樵夫,順著小路往前走,果然來到一座洞府前。只是洞門緊閉,一個人都沒有。他回頭看見崖頭立著一塊石碑,上面果然寫著“靈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十個大字。美猴王十分高興,但看了半天,不敢敲門;就跳到松樹枝上,摘松子吃。
過了一會兒,只聽得“吱呀”一聲,門開了,一個清秀的小仙童走了出來。那童子大聲叫道:“何人在此喧譁?”美猴王跳下樹來,上前行禮說:“仙童,我是個訪道學仙的弟子,哪敢在這喧譁?”仙童笑道:“我家師父剛要登壇講道,也不說原因,就叫我出來開門,說:‘外面有個修行的人來了,快去接待接待。’想必那個修行的人就是你了?”美猴王忙說:“是我,是我!”童子說:“你跟我進來。”
猴王隨著仙童進到洞內,見菩提祖師法台上端坐,倒身下拜,不知磕了多少個頭,口中說道:“師父!師父!弟子我誠心學道!”菩提祖師說:“你叫什麼?”猴王說:“找是石頭裡生的,無父無母,我也不知自己叫什麼。”菩提祖師聽了,心中暗喜,說:“這么說,你是天地生成的了。你起來走走,讓我看看。”美猴王縱身跳起來走了兩遍。
菩提祖師笑道:“你像個吃松果的猢猻,我就從你身上取個姓,你就姓孫吧。”
美猴王滿心高興,叩頭道:“好!好!好!今天才知道有姓。請師父再給我起個名字,叫起來也方便。”菩提祖師說:“我的徒弟排到你這裡,是第十輩,正是‘悟’字,你的法名就叫‘孫悟空’吧。”美猴王得了姓名,向菩提祖師拜謝行禮,又到門外拜了眾位師兄。
第二天,悟空就跟著各位師兄學習禮節,念經講道,寫字焚香,天天都這樣,不知不覺在洞中過了六七年。

序言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的故事為線索,以神猴孫悟空為主人公,將社會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為一個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書中所塑造的孫悟空、豬八戒、唐僧、沙僧、白骨精、鐵扇公主等眾多的藝術形象,都具有鮮明的個性,為廣大人民熟知。作品熔幻想情節和真實生活於一爐,規模宏偉,故事曲折,文筆詼諧,妙趣橫生。書中的孫悟空是一個勇往直前、嫉惡如仇、為民除害除暴的英雄。唐僧是一位集中了封建儒士的迂腐和佛教信徒的虔誠並且受到作者諷刺的一個人物。豬八戒是全書中最重要的喜劇性的陪襯人物,他憨厚純樸,雖對敵鬥爭有時畏縮不前但從不屈服投降,他也有明顯的不足,好吃嘴饞、自私偷懶、撥弄是非、弄巧成拙等,反映了現實社會中小私有者的性格特徵,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形象。
四大名著是中國古典藝術星空中最璀璨的四顆明星。
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花園裡最瑰麗的四朵奇葩。
四大名著凝結著人生的智慧,蘊涵了華夏五千年的文化精髓。
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不僅在中國古典文學寶庫中占據著最為顯赫的地位,在世界文林中亦代表著中華民族有史以來的文學成就。它巨大的思想價值和藝術價值對後世具有無法估量的影響。作為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寶,四大名著經得起時代的變遷,經得起人們再三咀嚼和回味,值得我們一代代人從中汲取精華。
當生命的腳步不再停留在原點,當生命的征程從另一個高度出發,當求知被賦予另一種意義時,生命的視野在剎那間變得開闊。看那經典名著的大潮洶湧激盪,它讓生命更加充滿力量;聽那經典名著餘韻悠長響徹雲霄,它將讓你體會餘音繞樑般經久不息的感動。你可以輕鬆地走進它,然而當你離開時,心中將載滿生命的積澱。它是生命的經典,它是生命的永恆,它是生命中無與倫比的美麗。
為了讓孩子們從少年時期就接受古典文化的薰陶,感受中華文化神奇而獨特的魅力,提高古典文化的修養,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們這套《中國兒童成長大書》根據孩子們的特點,將中國古典四大名著進行重新編排,希望這些知識性與故事性相結合的經典名著能夠伴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孩子們,讓我們一起走進經典名著的殿堂,品味不朽的中華文化,欣賞經典中的傳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