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9日,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推出了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1.0版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制
- 推出人: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
制定背景,分級標準,分級意義,
制定背景
目前我國播出的兒童影視劇存在兩大問題:一是含有諸多暴力傾向、髒話、不恰當的俗話等。二是主題不佳。華東師範大學學前與特殊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教授周念麗指出,在兒童影視劇正面的、人性美德的弘揚相對少,醜陋、陰暗面內容較多,是用成人的低級趣味揣摩孩子的需求。
曾在中央電視台熱播的卡通片《熊出沒》,有10多分鐘的內容出現了20多次不文明語言。據不完全統計,在卡通片《喜羊羊和灰太狼》中,灰太狼一共被紅太狼的平底鍋砸過9544次,被電過1755次……在這些兒童影視劇的影響下,多地都曾出現過兒童仿效其中暴力場面,最後造成傷害的案例。
兒童影視劇分級在西方一些國家早已日趨成熟,但在我國還僅處於討論階段。中國科學院腦科學博士陸宇斐發布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這一分級標準被媒體稱為我國首個民間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制度考量了美國等多個國家已有的兒童影視劇標準,由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心理學博士陳忻和知名電影專家李多鈺等諸多專家指導,按照年齡和心理等指標制定,並通過了《兒童發展心理學》已有研究的驗證。
分級標準
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的分級制度,將兒童影視劇分為五級:TV-K(2-6歲)、TV-G(6-7歲)、TV-7(7-10歲)、TV-PG(10-14歲)、TV-14(14歲以上)。
依據《兒童發展心理學》已有研究,在考量美國兒童影視劇分級制度基礎上,和思兒童教育研究院(HICE)推出的中國兒童影視劇分級標準(1.0版本)的詳盡版本如下:
五級標準:
TV-K(2-6歲):這類影視劇適合所有兒童觀看,尤其適合2-6歲兒童。節目無任何暴力行為或暴力語言;無任何髒話、粗話;無任何與性愛有關的語言或場景。
TV-G(6-7歲):這類影視劇適合所有兒童觀看,但不是特意為2-6歲兒童設計。節目幾乎沒有暴力行為;幾乎沒有髒話、粗話;幾乎沒有與性愛有關的語言或場景。父母可以放心讓幼兒觀看這類節目。
TV-7(7-10歲):這類影視劇適合7歲即以上兒童觀看。節目可能含有喜劇形式扮演的暴力行為;偶爾有髒話、粗話;有少量的幻想、怪念頭,需要兒童已經能夠分辨什麼是真實能做的事情,什麼是虛幻的事情。父母要進行篩選和監護,儘量不要讓7歲以下兒童觀看。
TV-PG(10-14歲):這類影視劇不適合年幼兒童觀看,尤其不適合10歲以下兒童不適合觀看。節目中可能含有以下內容:中度的暴力行為;有不少髒話、粗話;有一些與性有關的語言或場景;有一些暗示性的對話等等。兒童觀看此類節目時,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進行引導。
TV-14(14歲以上):這類影視劇14歲以下的兒童都不適合觀看。節目可能含有激烈的暴力行為;或者非常多的髒話、粗話;較多與性有關的語言或場景;虛擬場景比較多等等。父母必須注意不要讓14歲以下兒童獨自觀看這類節目。(14歲以上)
以上五個指標,從上往下分別賦值為1;2;3;4;5
10部熱播影視劇分級
1、喜洋洋(TV-7;3)
適合7歲即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含有大量喜劇形式扮演的暴力行為。
2、熊出沒(TV-PG;4)
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常常有粗俗的語氣和辭彙;角色之間有一些暗示性的表情和對話。有中度的暴力行為,例如使用炸彈和槍械。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
3、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TV-K;1)
任何年齡段兒童都能觀看,尤其2-6歲兒童。無任何暴力行為,無任何粗俗語言,無任何性愛場景。情節對兒童的親子關係和社會性發展有教育意義。
4、諾克王國(TV-PG;4)
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有中度暴力行為,常常出現電擊、打鬥、欺負動物的情節。情節中常常有角色的眼神暗示行為。觀看這類節目時,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
5、賽爾號(TV-PG;4)
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有中度暴力行為,常常出現踢人、拿著刀劍攻擊人等暴力動作。觀看這類節目時,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
6、摩爾莊園(TV-7;3)
適合7歲以上兒童觀看.節目中有少量暴力行為,例如氣憤地擊打物體;拿著尖銳利器互相擊打;
偶爾有粗俗語言,例如暴力女,滾蛋。人物角色常常大吼大叫。
有少量幻想鏡頭:例如從樓上直接跳下;在屋頂上快跑。
7、麥兜響噹噹(TV-K;1)
任何年齡段兒童都能觀看,尤其2-6歲兒童。無任何暴力行為,無任何粗俗語言,無任何性愛場景。情節對兒童的親子關係和社會性發展有教育意義。
8、百變豬豬俠(TV-7;3)
適合7歲即以上兒童觀看。情節中有少量的觀念頭,例如能在汽車上跳來跳去,能隨意打開車門。需要孩子能分辨什麼事情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需要父母對情節進行篩選。
9、爸爸去哪兒(TV-K;1)
任何年齡段兒童都能觀看,尤其2-6歲兒童。無任何暴力行為,無任何粗俗語言,無任何性愛場景。情節對兒童的親子關係和社會性發展有教育意義。
10、巴啦啦小魔仙(TV-PG;4)
適合10歲以上兒童觀看。
有一些粗俗語言,例如笨蛋,你傻了嗎?給你來點好看的。
人物角色會魔法等虛幻的鏡頭,還會隱身;需要孩子已經能夠分辨虛幻和真實。
情節中有一些暗示性的對話,例如哼哼,來吧,小魔仙,把你心中的怒火燃燒吧;我看你往哪裡逃。
偶爾還有男生調戲女孩子的情節。
情節中出現中度暴力打鬥情節。
父母需要對節目內容有意識地引導。
分級意義
根據上述卡通片的分級,600名家長現場測試了自己的“被坑指數”。其中,近三成家長“被坑指數”超過50分,讓自己的孩子看了許多不適合的兒童影視劇。令很多家長驚訝的是,不少2歲寶寶都已看得滾瓜爛熟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竟然僅適合7歲以上兒童觀看,而《熊出沒》則只適合10歲以上的孩子。
陸宇斐介紹,國外針對兒童影視作品的評審委員會裡有各行各業的專家,並要求委員會成員都是父母、家長,但我國尚沒有這樣的機構,影視劇製作人員也缺乏相應培訓。如果是做兒童劇,最基本要了解兒童發展的常識性知識,重視兒童影視劇對兒童發展的早期影響。
分級標準推出的意義,是“能幫助家長掌握好手中的遙控器”,但這種現狀有些“悲觀”,因為讓家長掌握遙控器是被動的。“如水源是污染的,從哪個水龍頭流出的水都是污染的”,她強烈建議,應該從大環境予以改變,給特別是低幼年齡的兒童更多真、善、美的兒童影視作品,“讓他們從小對好的作品有個好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