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儒學史(隋唐卷)

中國儒學史(隋唐卷)

《中國儒學史(隋唐卷)》是1998年廣東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許凌雲。

基本介紹

  • 作者:許凌雲
  • 出版社:廣東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8年6月
  • 頁數:445 頁
  • 定價:25.6 元
  • 裝幀:簡裝本
  • ISBN:9787540639884
內容簡介
這樣看來,現代化是在不斷揚棄(包括克服、吸收與更新)社會與人的傳統性的過程中,逐步形成適應工業文明發展進程的社會與人的現代性,使社會功能結構完成全面轉換。它不可能一帆風順,不僅在內部會遇到重重障礙,而且在外部由於現代化所激發的國際競爭,使後發展國家未必能得到先行現代化國家的全力支持,甚至還會遭遇這些已開發國家的干預、遏制和圍困。如果後發展國家的主導力量缺乏科學而堅強的駕馭能力,現代化還會引發本國社會關係的全面失衡和社會流程的大紊亂。如果他們又不善於恰當地處置遇到的問題,因應時世態勢的變化採取正確的對策,那就難免要陷入一種“現代化綜合症”。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相當多開發中國家走上了現代化之路,但陷入這種“綜合症”的民族與國家不在少數,一般多表現為經濟混亂,政局不穩,內亂頻仍,民族衝突與宗教紛爭尖銳化,直至發生內戰與外戰。這種“綜合症”在不同國家表現的形式與程度不盡相同,嚴重的會招致現代化中斷,出現社會倒退,以至在一個時期中復歸舊傳統。環顧當代世界,這樣的例子並不少見。有些國家現正在這種“綜合症”的困擾中苦苦掙扎。
在社會與人的現代性成長中,存留於社會與人的傳統性(就總體而言)是必須克服和丟棄的,否則,現代化不會成功。但是,這是一個有分析、有鑑別、有選擇的,仰賴於科學理性與民主精神,進行創造性揚棄的過程。內生型現代化國家,大多經歷過產業革命、經濟變革、政治革命、宗教改革、文藝復興等一系列社會革新運動,大體對自己的傳統文化都作過選擇和改鑄,通過自我批判與自我解構克服了其中成為現代化羈絆的因素,使傳統文化中對形成現代文明無害、有益乃至優秀的成果,被吸收保留下來,成為現代文明的必要組成部分。
隨著現代化運動的深入,經常會出現反傳統主義和文化保守主義兩種思潮的對立。這種對立雖然在內生型現代化運動中曾有過,但主要出現在外部91入型現代化國家的意識形態中。因為這些國家(如我國和其他開發中國家)的傳統文化,從總體上說,非但不能內部生成現代化,相反卻自發拒斥這一歷史潮流。必須依靠引進世界現代化的積極成果來推動本國的現代化進程。這樣就特別容易把傳統文化看成是現代化的障礙、包袱,必欲全面、徹底拋之而後快!對本國傳統文化持虛無主義態度,如全盤西化論者所做的那樣。他們的迷誤在於,既不理解內部發生型現代化之所以能夠成功,和恰當地處理了傳統性與現代性的關係分不開;更不能理解外部引入型現代化運動能不能正確處理好這種關係,往往是這些國家現代化事業成敗的關鍵。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現代化似乎是一種舶來品,是一種被動接受的、似乎強加給他們的、曾使他們蒙受過某種屈辱的東西。因而不甘心將自己神聖的、習以為常的傳統文化置於解構與價值重組的地位。一種樸素的、古典式的民族主義情緒召喚他們牢牢維護自己固有的、曾使他們感到自豪的文化傳統。這種文化保守主義同民族文化虛無主義往往是一對孿生姊妹。前者往往表現為不許觸動、更不許改造傳統文化,後者則表現為全面拋棄民族固有的文化。當今世界的現代化運動,在中東、印支乃至東歐廣闊的地平線上出現的歷史性曲折,有一個重要原因與此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