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音樂在海外的傳播與變遷》是2009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靜怡。本書以中國傳統音樂在馬來西亞的傳播與變遷為個案,立足於民族學和歷史學的視角,通過對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的實地考察和個案分析。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音樂在海外的傳播與變遷
- 作者:王靜怡著
- ISBN:9787010080741
- 類別:人文社科
- 頁數:292
- 定價:23.00元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8-1
- 開本:32開
- 條形碼:978-7-01-008074-1
內容簡介
目錄
序二
緒論
二、研究方法
上篇 馬來西亞華人傳統音樂的產生與構成
第一章 馬來西亞華人社會與華人音樂的形成背景
第一節 多元文化的馬來西亞
第二節 悠久的華人移民歷史
第三節 龐大的華人社會
第四節 眾多的社團組織
第二章 馬來西亞華人音樂的來源
第一節 中國大陸傳來的音樂
第二節 中國台灣傳來的傳統音樂
第三節 中國香港傳來的傳統音樂
第四節 其他地區傳來的華人音樂
第三章 馬來西亞華人音樂的形成與組成
第一節 華人酬神祭祖與地方音樂戲劇活動
第二節 社團組織音樂活動與華人傳統音樂的發展
第三節 商業性演出活動與華人傳統音樂的職業化
第五節 華人個體音樂活動與活動內容的變遷
第六節 全國性馬來西亞華人社會音樂活動與傳統音樂的本土化
中篇 個案與狀態分析
第四章 戲班與酬神戲個案
第一節 筱麒麟戲班與九皇爺廟的酬神戲第二節 月寶鳳班與觀音誕和拿督宮的酬神戲
第三節 瓊劇戲班與巴生港海南村水上人家華光神廟酬神
第五章 社團會館傳統音樂活動個案
第一節 馬六甲明星慈善社劇務部粵劇組
第二節 檳城南洋同奉善堂的潮劇組
第三節 檳城順德會館的音樂劇務組
第四節 馬六甲同安金廈會館音樂部
第六章 華樂活動個案
第一節 吉打州德教會濟陽閣華樂團
第二節 專藝民族樂團
第三節 華樂工作者個案
下篇 認同與變遷——馬來西亞華人認同與華人傳統音樂的變遷
第七章 地緣性一本共性:多變性認同與馬來西亞華人音樂傳承內容的變遷
第八章 興與衰的共存:多重認同作用下的馬來西亞社團音樂組與戲班
第九章 共性一本土性一個性:文化認同與馬來西亞華樂創作風格的變遷
結論
結束語
附錄
參考資料
後記
書摘
第一節 中國大陸傳來的音樂
中國大陸是馬來西亞華人音樂的主要來源地,大陸傳來的傳統音樂是馬來西亞華人音樂最早和最大的組成部分。從最早一批華人移民來到馬來西亞定居開始,他們就帶來了家鄉的音樂文化。但是由於早期的華人移民多為勞工、農民和小商販,文化層次和經濟水平不高,最早期的音樂文化並不成氣候,多為簡單的閩粵地區的民間音樂,很少記載。也許只是哼唱幾句山歌,舉行儀式的時候敲打幾下鑼鼓,但必定有最早的音樂活動伴隨著早期的中國移民在馬來西亞這片新家園上辛苦勞作,為他們解除乏悶、寄託鄉思。隨著移民隊伍的壯大及社團活動的興起,華人傳統音樂文化活動日益增多,規模也逐漸擴大,成為華人社會聯繫感情、保持傳統和進行娛樂的重要方式,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成為馬來西亞華人的主要精神生活。
一、馬來西亞最早的中國傳統音樂記錄
19世紀中葉,馬來亞已經有了比較成規模的大量中國傳統音樂。由於這種音樂文化在當時的主要功能是用於娛樂和儀式,加上移民的文化水平有限,所以這方面的記錄並不多。但是,在個別歐洲統治者和旅遊者留下的不多的記錄中,我們卻可以看到當時馬來亞的中國傳統音樂,特別是戲曲演出活動已經相當繁多,成為當時馬來亞的一大人文特色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