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醫學比較研究

中國傳統醫學比較研究

《中國傳統醫學比較研究》是2019年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董競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傳統醫學比較研究
  • 作者:董競成
  • 出版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9年8月1日
  • 頁數:668 頁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47845233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中醫臨床工作者,中醫科研人員,中醫院校師生,中醫愛好者
本書出版有重要的意義:一是符合國家大力支持民族醫藥創新發展的政策,有利於推動民族醫藥經濟的發展。《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2016—2030)》指出:“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加強民族醫藥傳承保護、理論研究和文獻的搶救與整理。”二是本書系統總結民族醫藥基礎理論與臨床用藥經驗,突出民族醫藥的理論與特色。本書側重於深入挖掘民族醫藥理論在臨床的實際運用,並總結民族常用特色方藥,頗具臨床實用價值。三是符合國家“一帶一路”重大戰略。民族地區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重要節點和關鍵樞紐。本項目全面反映了中國傳統醫藥特色,可以積極推動包括民族文化、傳統醫藥文化在內的中華文化走出去,加強與周邊國家的交流與溝通。
沈自尹(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名譽院長):三分法、傳統藥理學和現代藥理學相結合是中醫、中西醫結合研究的新思路。
蘇國輝(中國科學院院士):“智者察同,愚者察異”,董競成教授在該書中創新性提出的基於“三分法”和“五要素”的“大中醫”理念和方法,必將為新時代中醫藥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金力(中國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副校長):董競成教授《中國傳統醫學比較研究》一書,研究的不是每個醫學的高下優劣,而是在揭示中國傳統醫學各組成部分所具有的共同的先天的中華文化、中國哲學思維的“遺傳特徵”和經驗的科學內涵,並在此基礎上,表達了求大同存小異,美美與共,推進其在新時代高水平融合發展,打造中國傳統醫學新架構的願景,從而為中國傳統醫學的傳承創新發展提供了“復旦智慧”。

內容簡介

本書共四篇。 第一篇為中國傳統醫學的戰略性思考,對中國傳統醫學做了全面、系統、多維度的梳理和闡釋,包括從時空角度對中國傳統醫學的歷史、現狀和未來的思考和梳理,從哲學、文化、宗教等多種角度對傳統醫學進行了跨學科的思考和切入,從結構要素方面對傳統醫學乃至整個醫學進行了系統思考和解析。第二篇是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構成,分為中國各主要民族傳統醫學概況和特色研究兩個部分。分別對中(漢)醫、藏醫、維醫、傣醫等中國各主要民族傳統醫學,從理論體系、代表人物、代表著作、理法方藥、特色療法、現代研究等進行了全面與細緻的概述。 第三篇是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的相似性與差異性,在主要的民族傳統醫學中遴選某兩個或三個,從其理論學說、病因病機、理法方藥、診治方法等方面進行互相的比較和研究,或者具體到傳統醫學的某一構成部分,比如解剖學、生理學、病理學、護理學、藥理學等,進行傳統醫藥之間的解構研究,在比較的基礎上得出其異同,發現中國各民族傳統醫學皆根植於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立足於中國傳統哲學思辯,彼此之間相似性大於差異性,從而展示了整合與重構中國傳統醫學的堅實基礎。

圖書目錄

第一篇中國傳統醫學的戰略性思考
第一章中國傳統醫學概況/3
第一節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的概況/3
第二節同一種植物藥在不同傳統醫學理論體系中所呈現的共性與個性/13
第三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個性與共性分析/21
結論/26
第二章中國傳統醫學的主要構成要素分析/28
第一節醫學的起源及發展/28
第二節傳統醫學構成的五要素解析/35
結論/70
第三章“中醫”作為學科概念及其實質的古今變遷/71
第一節“中醫”作為學科概念的古代含義/71
第二節“中醫”作為學科概念的近現代含義/73
第三節“中醫”作為學科概念的最新含義/76
結論/77
第四章中國傳統醫學的哲學思考/79
第一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概況/79
第二節以陰陽五行理論為主的中國古典哲學/80
第三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哲學基礎/82
第四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基本結構/85
結論/94
第五章中國傳統醫學的兼容性與國際化/95
第一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兼容性/96
第二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國際化/100
第三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國際化特點/102
第四節推進中國傳統醫學的國際化進程/105
結論/105
第六章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人文精神/106
第一節關於醫學人文/106
第二節中國傳統醫學中的醫學人文/109
第三節中國醫學人文精神在新時代的發展/114
結論/116
第七章新時代傳統醫學多維度資源融合理念與發展路徑/117
第一節傳統醫學的時代背景/117
第二節新時代傳統醫學多維度融合的理論基礎與必要性/118
第三節新時代傳統醫學融合發展的路徑思考/120
結論/122
第八章中國不同民族傳統醫藥學對若干藥材利用的理論基礎及其異同/123
第一節中國不同民族傳統醫藥學的基礎理論/123
第二節中國不同民族傳統醫藥對於若干藥材利用的異同比較分析/124
第三節中國不同民族傳統醫藥融合發展的思考與建議/136
結論/137
第九章傳統藥理學與現代藥理學相結合/139
第一節傳統藥理學與現代藥理學/139
第二節傳統藥理學與現代藥理學理論層面的結合/143
第三節傳統藥理學與現代藥理學臨床層面的結合/146
第四節傳統藥理學與現代藥理學藥物研發層面的結合/151
結論/158
第十章中國傳統醫學的研究與分析方法介紹/159
第一節中國傳統醫學研究與分析方法概論/159
第二節中國傳統醫學的具體研究和分析方法/160
第三節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164
第四節肺系疾病證型和證素分布的真實世界證據研究及其範例/168
結論/181
第十一章中國傳統醫學體系新架構之展望/182
第一節進一步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形成共識/183
第二節進一步梳理和揭示傳統醫學中的精華/200
第三節進一步釐清和摒棄傳統醫學中認識有誤的內容/209
第四節基於“兩個層面”的探索/211
第五節中國傳統醫學(大中醫)新體系的構建/221
結論/224
第二篇
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構成
第十二章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概況/227
第一節中(漢)醫學/227
第二節藏醫學/238
第三節蒙醫學/254
第四節維醫學/262
第五節傣醫學/272
第六節苗醫學/293
第七節回醫學/305
第八節壯醫學/309
第九節其他民族傳統醫學/315
第十三章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的特色研究/323
第一節基礎理論研究/323
南派藏醫藥學術思想對藏醫學發展的影響/323
藏醫學對尿診的認識及研究思路/325
維醫學異常黑膽質證的研究概況/328
維醫學輕度體液型氣質失調狀態/333
南傳上部座佛教思想對傣醫學精神康復的影響/336
新時期傣醫藥與中(漢)醫藥結合的探索/338
藏醫藥人才培養中加強醫學人文素質的重要性/340
第二節臨床研究/342
腎陽虛證、異常黑膽質證及與哮喘病證結合的科學內涵/342
藏醫學經典《四部醫典》京尼薩克病因病機探討/348
基於藏藥藥性理論的《四部醫典》治療心臟疾病方劑內在規律研究/350
高原紅細胞增多症的國內研究現狀及藏醫學診治特色探析/352
藏藥六味獐牙菜丸治療便秘280例臨床觀察/357
藏醫學白脈療法對腦卒中後遺症的治療特色/361
雲南民族醫藥治療肝病用藥特色研究/363
蒙醫學放血療法/372
蒙醫學、現代醫學診治肺結核進展/375
蒙醫學治療腦震盪的臨床療效觀察/377
維醫學優勢病種療效評價研究/382
急性冠脈綜合徵維醫學異常體液分型與冠狀動脈病變及血脂相關性的臨床研究/387
維醫學特色療法蒙孜吉(成熟劑)和木斯合力(清除劑)/391
維醫學對祖卡木(感冒)和乃孜樂的認識和常用藥/399
白癜風治療過程中維醫學特色護理效果研究/402
維醫學診斷子宮平滑肌瘤回顧性調查分析/405
“治未病”——亞健康狀態的維醫學干預治療/411
第三節藥物研究/415
“以毒攻毒”少數民族的“毒藥”理論與方法/415
藏藥帕栗嘎用藥現狀和品種整理研究/418
一個好的起點: 反向藥理學的方法學/421
藏藥甲瀉類方的歷史淵源與對應的病證/427
維藥桑椹果對常見細菌的藥物敏感性試驗研究/431
第三篇
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的相似性與差異性
第十四章基礎理論比較研究/439
第一節中國主要少數民族傳統醫學與中(漢)醫學比較研究/439
中國傳統醫學視野下維醫學的產生與發展/439
藏醫學五源學說與中(漢)醫學五行學說/466
藏醫學與中(漢)醫學在病因病機認識上的異同/468
蒙醫學與中(漢)醫學對病因認識的異同/471
蒙醫學與中(漢)醫學診斷技術比較研究/476
傣醫學四塔理論與中(漢)醫學五行理論的異同分析/477
傣醫學與中(漢)醫學的“望、聞、問、切”的比較/484
傣醫學推拿與中(漢)醫學推拿的比較研究 /488
苗醫學、傣醫學、中(漢)醫學經絡、針刺相似性與差異性比較/490
苗醫學外治法與中(漢)醫學外治法在理論、運用及方法上的差異/495
回醫學七行學說與中(漢)醫學五行學說的異同探析/499
回醫學元氣學說與中(漢)醫學精氣學說、“元氣”的比較/505
宗教文化對藏醫學與中(漢)醫學的影響/507
從《內經》《難經》與《四部醫典》淺析藏醫學、中(漢)醫學解剖學的異同/510
維醫學、蒙醫學、藏醫學、中(漢)醫學護理的特點對比/520
第二節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比較研究/524
維醫學原發性力氣與現代醫學免疫學的相互關係/524
中國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在解剖學上的比較/525
第三節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比較的綜合研究/537
傣醫藥文化與多種文化的關係/537
中國主要民族傳統醫學心理學理論的比較/540第十五章臨床比較研究/546
中國各民族傳統醫學治療支氣管哮喘比較/546
中國各民族傳統醫學對高血壓認識及診治的異同/550
中國各民族傳統醫學推拿手法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的比較/553
維醫學、蒙醫學、藏醫學、中(漢)醫學對肺系疾病認識及診治的比較/556
《內經》與《四部醫典》放血療法適宜病證初探/565
蒙醫學與現代醫學對傳染病病程認識比較/567第十六章藥物比較研究/571
藏醫學、蒙醫學、維醫學、傣醫學及中(漢)醫學等傳統醫藥理論體系對藥物的認識/571
基於中國各民族醫學核心理論基礎上的民族藥物的性味歸經理論比較/574
枸杞子的傳統藥用與現代藥用比較/585
木香在我國各民族傳統醫藥中的臨床套用比較/588
五味子在藏醫學、蒙醫學、傣醫學及中(漢)醫學中的套用比較/590
茜草在藏醫學、蒙醫學、中(漢)醫學中臨床套用異同/593
常用藥用植物在維醫學和中(漢)醫學中的套用對比/595
第四篇
醫學的本原和未來
第十七章醫學的定義/599
第十八章醫學發展簡史/601
第十九章醫學的當下/605
第二十章醫學的未來/608
參考文獻/610

作者簡介

董競成,男,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博士後合作導師,上海市第十三屆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傳承與創新“百千萬”人才工程(岐黃工程)岐黃學者,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學科帶頭人,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研究院院長,復旦大學臨床醫學院中西醫結合學系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復旦大學中西醫結合(臨床)博士後流動站站長,世界衛生組織復旦大學傳統醫學合作中心主任,科技部國家“973”項目首席科學家,衛生部國家臨床重點專科負責人,教育部高等學校中西醫結合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傳統醫學與現代醫學》主編,《中華醫學雜誌(英文版)》《中國中西醫結合雜誌》《中國實驗方劑學雜誌》《世界華人醫師雜誌》編委,《世界中醫藥》編委會常務委員,《中國醫學人文》特邀編委。他承擔包括國家“973”計畫項目(首席科學家)、科技部重點研發計畫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國家J、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6項,完成和發表論文250餘篇,包括SCI論文80餘篇,主參編專著8本,申請專利17項,授權4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