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

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

《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主要考察價值追求對傳統證據制度形成的影響。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有發現真實、維護倫理、注重司法效率、追求無訟、重視生命、體現仁政、維護等級特權等方面。其中發現真實是證據制度的最基本價值。受發現真實價值的影響,中國傳統證據制度呈現這樣一些特徵:注重通過考察受訊人的辭、色、氣、耳、目五個方面表現來判斷案情;主張以證據與情理相結合作為發現案件真實的手段;在事實認定上強調證據與口供結合但以證據為主;對於特殊案件如被告人不得刑訊的案件主張以眾證定罪;在當事人與證人可以刑訊的案件中則主張控制刑訊的數量及嚴厲程度以避免受訊人誣服;倡導獄貴初情,強調在案發之初認真調查證據特別是屍體勘驗應即時進行,以及在證據採信時優先採信調查在先的證據;對於疑罪案件強調應努力調查以圖發現真實,避免以疑罪結案;甚至在在觀念與實踐中鼓勵司法者採用譎審,即欺詐性審理方式;在特別重視人證的情況下,懲罰訴訟中的偽證者以保證證據的真實可靠。上述特徵有的在立法中有規定,在實踐中亦受到重視;有的只在實踐中出現,在立法中並無依據。如欺詐性審理方式因與司法者作為道德引領者的身份不符而從未入法,但在理論中卻不斷有人探討,實踐中亦有大量案例。可見司法者比立法者更加強調案件真實的發現。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頁數:305頁
  • 開本:16
  • 品牌:中國法律出版社
  • 作者:蔣鐵初
  • 出版日期:2014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87044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在制度梳理的基礎上,筆者將自己的興趣轉向制度與理論的結合研究,探討中國古代證據制度的傳統及其形成的原因。首先選擇的視角即是從法的價值角度來加以考察。之所以選擇以價值追求為突破口,是基於兩個考慮。一是價值分析對於法學研究本身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們知道,價值是立法者制定法律及司法者適用法律的目的所在,缺少對立法與司法價值的分析,我們很難深入了解中國古代證據制度的特徵及其形成原因。二是已有的中國證據制度史研究尚未涉及價值研究領域。近年來,研究中國證據制度史的成果已有一定數量,這些成果豐富了證據制度史研究的內容。
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價值基礎研究

作者簡介

蔣鐵初,1969年生,江蘇漣水人,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法學博士、博士後,浙江省“151”人才第三層次人選。在《法學研究》、《中外法學》、《現代法學》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四十餘篇,多篇論文被《人大複印資料》轉載,出版學術專著《中國近代證據制度研究》、《明清民事證據制度研究》,《清代四川地區的刑事司法制度研究》(合著)。主持和參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項目、法務部項目、省規劃項目多項。

圖書目錄

上篇:發現真實價值對中國傳統證據制度的影響
第一章五聲聽訟
第一節五聽的理論探討
第二節五聽的制度規範
第三節五聽的實踐
第二章情證折獄
第一節概念的梳理
第二節情證折獄理想的演進
第三節司法實踐中的情證折獄
第四節情證折獄與相關訴訟手段的關係
第三章證據裁判
第一節刑事判決的事實依據——以證為主到證供一致
第二節民事判決的事實依據——以證為主
第三節中國古代事實認定模式的特點及成因
第四章眾證定罪
第一節唐律“據眾證定罪”制度及其源流
第二節眾證定罪的價值及實踐效果
第三節眾證定罪的地位及成因
第五章有限刑訊
第一節刑訊的合法性
第二節刑訊的有限性
第三節實踐中刑訊的合法與非法
第六章獄貴初情
第一節“獄貴初情”觀念的演進
第二節“獄貴初情”對制度與實踐的影響
第三節“獄貴初情”的異化
第七章疑罪必審
第一節不承認疑罪的觀念
第二節不承認疑罪的制度規制
第三節實踐中的應對
第四節疑罪必審的哲學基礎
第八章欺詐審理
第一節欺詐審理的理論探討與立法規定
第二節欺詐審理的司法實踐
第三節欺詐審理的條件與意義
第九章偽證防治
第一節偽證的泛濫及成因
第二節制度的規制
第三節實踐中的對策
下篇:其他價值對傳統證據制度的影響
第十章家族倫理
第一節古代證據立法對家族倫理的維護
第二節司法理論中維護家族倫理的觀點
第三節司法實踐維護倫理的做法
第十一章施行仁政
第一節追求仁政對取證行為的影響
第二節追求仁政對事實認定的影響
第十二章追求無訟
第一節以證據為手段控制案件受理
第二節強調認定事實的證據能服當事人之心
第三節無訟追求的深層動機及對證據制度的影響
第十三章司法效率
第一節降低證據活動的成本
第二節降低結案的事實標準
第三節司法效率追求中存在的問題
第十四章重視生命
第一節對生命極端重視的理念
第二節重視生命對證據立法的影響
第三節重視生命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第十五章等級秩序
第一節維護特權者地位的理論
第二節維護等級秩序的證據立法
第三節維護等級秩序對司法實踐的影響
第十六章價值權衡
第一節價值共存時的兼容
第二節價值衝突時的取捨與平衡
第三節影響價值取捨與平衡的因素
結語
參考書目

序言

總序
法治昌明離不開法學興盛,法學興盛離不開法律學人的砥礪前行。浙江財經大學法學文庫即是浙江財經大學法律人耕耘於法學領域成果的結晶。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成立於2002年,2010年獲得法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現有法學理論、憲法與行政法學、民商法學和經濟法學4個碩士學位點;學院法學研究力量雄厚,目前共有法學專業教師33人,教授11人,副教授8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17人,浙江省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人才5人,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人,校中青年骨幹教師7人。
學院堅持實施科研強院戰略,鼓勵教師從事高水平的學術研究,激發了廣大教師從事學術研究的積極性,整體學術水平有較快提升,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近年來,學院教師先後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項目立項21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立項8項。教師先後在《法學研究》、《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管理世界》、《中國法學》、《中外法學》、《政法論壇》等刊物上發表和轉載學術論文300餘篇,出版了專著和各類教材近40部,獲得省部級等各類科研成果獎30餘項。
為展現浙江財經大學法律學人在法學研究領域辛勤耕耘取得的成果,擴大學術影響,助力法學人才的成長。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與法律出版社協商一致,設立浙江財經大學法學文庫出版項目,集中出版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教師在法學研究領域取得的專著類學術成果。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與法律出版社本著鼓勵學術創新、打造學術精品的追求,對申報列入文庫出版計畫的書稿精心選擇,潛心打磨,以期展現浙江財經大學法律學人研究的最高水準。
孔子云: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周敦頤亦言:文以載道。我國的法治建設方興未艾。弘法治之道在法律人,法律人弘道在法學論著。期盼浙江財經大學法學文庫的出版能夠為浙江財經大學法律人弘揚法治之道開闢新的天地。
浙江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