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侵入岩大地構造研究與編圖

《中國侵入岩大地構造研究與編圖》是由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鄧晉福、馮艷芳、狄永軍、蘇尚國、伍光英、張波、孟斐、公凡影、賈德龍、張萬益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侵入岩大地構造研究與編圖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調查局發展研究中心、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 主要完成人:鄧晉福、馮艷芳、狄永軍、蘇尚國、伍光英、張波、孟斐、公凡影、賈德龍、張萬益
  • 等級:二等
  • 獲獎序號:20160060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6-2-48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1. 立項背景
中國已探明的2/3以上的金屬礦產與岩漿作用密切相關,成礦空間明顯受侵入岩岩漿形成、演化、上升、就位與成岩構造環境的制約。當前,地質找礦點上突破明顯,而區域岩漿成礦規律研究較薄弱,區域成礦地質背景尚未摸清。基於此,以“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專項工作為契機,開展全國侵入岩區成礦地質背景研究。
2. 研究目標
深入剖析侵入岩漿成礦地質作用,精細研究成礦地質構造特徵,最大限度地獲取成礦地質信息,提供侵入岩漿區域成礦規律與礦產預測工作底圖,促進區域成礦預測。
3. 主要創新成果
(1)首次編制完成《中國侵入岩大地構造圖(1:250萬)》,構建了中國大陸構造岩漿系統五級單元劃分體系,揭示了我國大陸不同時代板塊離散、俯衝、碰撞等作用過程與演化歷史。
(2)獲得了諸多地質背景新認識與新發現。①發現中國大陸上花崗岩類多數非傳統上認為的陸內(板內)花崗岩類,而是由洋陸轉化形成的岩漿弧花崗岩;②再現了中國大陸的拼合組裝過程;③提出了長樂-南澳構造帶燕山期構造性質為主動大陸邊緣弧外帶之地質體;④判定欽杭蛇綠岩代表的洋並非在晉寧期完全閉合,而是由北東段→中段→南西段隨時代變新逐步關閉;⑤海南島侵入(岩)弧侏羅紀時洋陸分布格局發生重組;⑥在福建泉州發現了岩漿綠簾石等。
(3)獲知了一批礦產資源潛力新判斷。揭示出我國具有可觀的Cu、Mo、Au、Fe、Ag、Pb、Zn礦資源潛力;中國東北複合侵入(岩)弧將成為未來金、銅、鉬的大型基地,華北複合侵入(岩)弧將成為未來金礦的大型基地,華南揚子陸塊區東南緣碰撞帶將成為未來鎢-錫-鈮-鉭-稀土礦的大型基地。
(4)形成了一套侵入岩大地構造研究的理論方法體系。構築了TTG岩類識別的統一平台;提出了侵入岩岩石構造組合、侵入(岩)弧、主洋盆、岩漿弧的組成極性與洋俯衝方向等新概念及識別標誌;確定了與洋俯衝作用相關的TTG岩石組合及高鎂安山岩/高鎂閃長岩類(HMA)和鎂安山岩/鎂閃長岩類(MA)的鑑別標誌;論證了代表板塊構造岩漿旋迴結束的後造山岩石組合標誌;總結了“岩性-岩石組合-岩石構造組合-構造環境”的侵入岩大地構造研究方法。
4. 套用情況
(1)為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工作提供了侵入岩漿地質背景信息
(2)為全國重要成礦區帶的重新厘定和整裝勘查區的最佳化提供了科學依據
(3)部分成果轉化為地質調查“十三五”規劃等重要內容
(4)破解區域找礦重大疑難地質問題,指導區域地質調查工作
(5)指導了部分高校與研究機構的教學與科研工作
5. 社會效益
(1)提高了全國礦產資源潛力評價地質可信度和工作效率
(2)助推了找礦突破戰略行動
(3)支撐了地質調查“十三五”規劃工作
(4)促進了學科建設與發展,傳播了板塊構造學說和洋陸轉化理念
(5)打造了一批侵入岩大地構造專家,培養了一批博士和碩士研究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