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約自東漢明帝時開始傳入中國,但在當時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玄學結合起來,有了廣泛而深入的傳播。隋唐時期,中國佛教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形成了眾多的宗派,在社會、政治、文化等許多方面特別是哲學思想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出版緣起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約自東漢明帝時開始傳入中國,但在當時並沒有產生多大影響。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和玄學結合起來,有了廣泛而深入的傳播。隋唐時期,中國佛教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形成了眾多的宗派,在社會、政治、文化等許多方面特別是哲學思想領域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佛教典籍選刊選有重要的佛教史籍,也有中國佛教幾個主要宗派(天台宗、三論宗、唯識宗、華嚴宗、禪宗)的代表性著作,還有與中國佛學淵源關係較深的佛教譯籍。
所有項目都選擇較好的版本為底本,經過校勘和標點,整理出便於研讀的本子。對於其中的佛教哲學著作,還要在此基礎上,充分吸收現有研究成果,寫出深入淺出、簡明扼要的注釋。
書目
1.《古尊宿語錄》
[宋] 賾藏主 編集;蕭萐父等點校;1994年(全2冊)
此書是晚唐、五代至南宋初期佛教禪宗的一部語錄彙編,包括南宋懷讓以下馬祖、百丈、臨濟、雲門、真淨、佛眼、東山等四十家,對禪師的言行記載比較詳細,是研究禪宗史必不可少的資料。
2.《童蒙止觀校釋》
[隋]智飮 著;李安校釋;1988年
作者智覬,隋朝人,是佛教天台宗的創始人。此書又名《小止觀》、《修習觀坐禪法要》,實是天台宗三大部之一的《摩訶止觀》的節本。此書中說體真止、方便隨緣止、息二邊分別止的“三止”,以與從假入空觀、從空入假觀、中道第一義觀的“三觀”對應配合,成為三止三觀。其為初學止觀入門的書而稱《童蒙止觀》。以金陵刻經處本為底本,分章劃段,略加注釋。
3.《神會和尚禪話錄》
楊曾文編校;1996年
本書所收神會的文錄實際主要是宣傳南宗[頓教]禪法的談話和講演的記錄 ,故決定題為神會和尚禪話錄,由三部分組成:一,正編,有新校敦博本壇語、南宗定是非論、重校南陽和尚問答雜微義等,文前曾皆加編校按語,說明所依底本、參照資料及編校體例等。二、附編,從宋高僧傳及景德傳燈錄禪宗史書上抄錄的神會的傳記和禪法的資料,以備參考。三、研究,發表筆者的兩篇研究論文,供讀者參考,普請指教。
4.《三論玄義校釋》
[隋]吉藏 著;韓廷傑 校譯;1987年
此書為中國佛教典籍的一種,作者隋朝吉藏是三論宗的創使人。“三論”“中論、十二門論、百論”,《三論玄義》是三論宗的代表著作,除了闡釋其教義外,還對其所反對的“外道”及其他佛教派別都進行了批判。本書涉及面廣、資料豐富,不僅是研究三論宗及中國佛教史, 也是研究印度佛教史的重要參考。
5.《宋高僧傳》
[宋]贊寧 撰;范祥雍 點校;1987年
本書的記載上接唐代道宣的《續高僧傳》,下迄宋朝雍熙年間,列正傳532人,附傳125人。本書對了解唐宋時期佛教的興盛發展及其對政治、文化諸方面的影響有重要參考價值。
6.《成唯識論校釋》
[唐] 玄奘撰;韓延傑 校釋;1998年
玄奘留印期間,主要學唯識,回國後的譯傳亦主要是唯識,成為唐代唯識宗的創始人。他譯唯識三十論以後,想把十大論師的注釋一一譯出,這樣做必定太繁,會成百卷,數百萬言。而且,十大論師的某些論點不盡一致,使人不知誰是誰非,難以適從,所以他的弟子窺基建議,以護法的主張為主,雜糅其他九師的理論,玄奘接受了他的建議,於顯慶四年(公元六五九年)譯成成唯識論十卷。
7.《華嚴金師子章》
[唐]法藏 著;方立天 校釋;1983年
華嚴金師子章,系唐代華嚴宗的實際創始人法藏為女皇武則天宜讓華嚴義理的記錄整理稿,是華嚴宗的代表作之一,是華嚴宗佛教哲學思想的基本綱要。作者希望這本華嚴金師子章校釋能對中國哲學史和中國佛教思想史的研究起到參考資料的作用。
8.《高僧傳》
[梁]釋慧皎 撰;湯用彤 校注;1992年
《高僧傳》全面記載了從佛教傳入中國的漢初到梁代天監十八年的高僧共257人,附見者又二百多人,是研究這一時期我國佛教發展史的最重要的資料,也是研究該時期歷史和文學等方面的重要資料。
9.《出三藏記集》
[梁]僧佑 撰;蘇晉仁等點校;1995年
本書是南朝齊梁時代著名律學大師,佛教著名學者釋僧佑的著作,它融佛典目錄、譯經文獻、譯人傳記於一爐,以譯經為中心,相互聯繫,構成一部綜合而完整的佛教書錄,是研究佛教傳播與發展的歷史的重要原始材料。 本書包含四部分內容,卷一為撰線記,卷二至卷五為銓名錄,卷六至卷十二為總經序,卷十三至卷十五為述列傳。很多材料為此書僅見。
10.《五燈會元》
[宋]普濟撰;蘇淵雷 點校;1984年(全3冊)
安吉州武康縣崇仁鄉禺山里正信弟子沈淨明,幸生中國,忝預人倫。涉世多艱,幼失恃怙。本將知命,遂閱華嚴大經、傅燈諸錄,深信此道不從外得。切見禪宗語要,具在五燈。卷帙浩繁,頗難兼閱。謹就景德靈隱禪寺,命諸禪人,集成一書,名曰五燈會元,以便觀覽。爰竭己資;及慕同志,選工刻梓,用廣流通,續如來慧命,閱列祖圓機,燈燈相傅,光明不斷。普願若僧若俗,或見或聞,開悟本心,鹹躋覺地,出生功德。謹用祝延聖壽,保國安民。次冀施財助力,共獲休祥。普報四恩,用資三有。劫石有盡,我願無窮。
《五燈會元》二十卷,取《景德傳燈錄》、《天聖廣燈錄》、《建中靖國續燈錄》、《聯燈會要》及《嘉泰普燈錄》等五種佛教燈錄,彙輯了佛教從“七佛”(包括釋迦牟尼)起到唐宋時期禪宗各派名僧關於教義的記述和故事,是研究佛教禪宗的重要資料。
11.《法苑珠林校注》
[唐] 道世 撰;周叔迦等校;2003年(全6冊)
法苑珠林,唐釋道世撰。宋高僧傅釋道世傅頗為推重,謂此書(搴文圃之菁 ,嗅大羲之蘑萄,以類編錄,總一百篇。學人檢括,提綱舉領。十稔畢軸,行於天下。此書成於唐總章元年(六六八),初著錄於道宣大唐內典錄卷五,至宋入藏。宋、元、明、清諸藏皆為百卷,唯嘉輿藏改為百二十卷。四庫著錄及四部叢刊影印皆據嘉輿藏本。以輿古本卷數不合,卷次錯亂,簡葉相連,章段崩離,檢索為難。至清道光年間,常熟燕園蔣氏刻本回復為百卷。
常熟蔣氏名因培,號燕園主人。原任山東齊河縣知縣,道光辛巳(一八二一),以事遣戊,其妾董姝發意刻此。刊正訛誤,復百卷之舊。事詳重刊法苑珠林序及重刊後記。今校注即以此刻本為底本。
此書為類書體。引文注有出典,探明出於某經、某諭或某害。其耳聞目擎、無記載可述者,亦敘明依某人所靚。具見出處有徵,不為虛構,甚合史法。因而自四庫著錄以來,清代漢學家特重此書,各家藏害志亦多著錄。
12.《壇經校釋》
[唐]惠能、神會等撰;郭朋 校;2004年
《壇經》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經典。作者惠能系禪宗創始人,倡導“明心見性”,即所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本書以日本學者鈴木貞太郎、公田連太郎校訂的敦煌寫本(即法海本)為底本,參照惠昕、契嵩、宗寶三種改編本進行校釋。
13.《大乘起信論校釋》
[梁、陳]真諦 撰;高振農校釋;1992年
在佛教典籍里,大乘起信論是一部與中國佛學的發展有著密切關係的論著,也是近現代佛學研究中爭議最大的一部論著。中國和日本的佛教學者都曾對它的真偽及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和作用等問題,發表過許多言論。直至今天,這些問題仍然沒有取得完全一致的意見。因此,對於起信論,仍然有進一步研究的必要。在校譯之餘,僅對這部論著的基本思想,關於真偽問題的計謀,以及它在佛教史上的地位與作用等等,作些簡要的論述。
14.《比丘尼傳校注》
[梁]釋寶唱 撰;王孺童校注;2006年
《比丘尼傳》是現存最早的比丘尼傳記,全書仿《高僧傳》體力,共收錄東晉南朝比丘尼六十五人,對研究南北朝時期佛教發展史及政治文化社會風俗,都是不可多得的原始資料,具有較高的價值。
本書的校注以日本《大正藏》為底本,吸收其校勘記和《中華大藏經》校勘記的成果,並用近十種藏經作為參校本校勘,還注重對人物及寺廟的設定沿革的注釋。
15.《肇論校釋》
[東晉]僧肇 撰;張春波 校釋;2010年
肇論是中國佛教思想史上的重要典籍之一,它上承龍樹、羅什的般若中觀學,下啟中國佛教的三論宗,是漢梵語言和思想互動詮釋的典範,在佛教中國化的思想進程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為歷代緇素所推崇——註疏層出不窮,治中國佛學、中國哲學者也無不以為必讀書目。
16.《祖堂集》
[南唐]靜筠二禪師 編撰,2007年(上下冊)
《祖堂集》收集了從形成禪宗淵源的過去七佛、西土二十八祖和東土六祖到編者時代的256位禪宗祖師的主要事跡和代表各自家風的問答句語,而以雪峰一係為基本線索。本書20卷的主要內容:卷一、卷二記載七佛、西土二十八祖、東土六祖;卷三記載四祖道信、五祖弘忍的旁出法嗣,六祖惠能法嗣行思、懷讓等;卷四至卷十三記載青原下七代法嗣,始自石頭和尚,止於雪峰義存的法孫;卷十四至二十記載南嶽下六代法嗣,始自馬祖道一,止於臨濟義玄之法孫。
《祖堂集》是禪宗現存最古的燈錄,是研究初期禪宗史的珍貴資料。燈錄是禪宗歷代傳法機緣的記載,以法傳人,譬如燈火相傳,輾轉不絕,所以叫傳燈錄。燈錄之作,萌芽於南北朝,正式的燈錄則是禪宗成立之後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