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伊斯蘭現代教育

中國伊斯蘭現代教育

中國回族穆斯林為啟迪民智、培養人才而採取現代教育方式興辦的學校教育。清朝末年回族穆斯林的有識之士開始興辦現代教育。從1906年扛蘇鎮江穆斯林知名人士童淙創辦“穆原學堂”、1909年王寬阿訇倡導穆斯林現代教育,並在北京創辦“京師第一兩等國小堂”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近半個世紀裡,回族穆斯林的現代教育從無到有,逐漸興起並擴展至全國各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伊斯蘭現代教育
  • 外文名:China Modern Islamic Education
  • 類別:國小、中學、師範
  • 繁體:中國伊斯蘭現代教育
  • 民族:回族
  • 國家:中國
發展過程,國小教育,普通中學,師範學校,教育的特點,以振興民族為出發點,提倡愛國主義教育,提倡社會辦學,發展了國際交流,

發展過程

其過程可分為兩個階段:⑴從1906年至1936年抗日戰爭前夕的30年時間,為現代教育的興起階段。

國小教育

有:宛平民立初級國小(1906年,北平)、清真偕進國小(1907年,湖南邵陽)、固原清真第一高初兩等國小校(1913年,寧夏固原)、雲南沙甸魚峰國小及玉溪育才國小等。1913年甘肅教育促進會成立後,共辦回民國小9所。20年代寧夏創辦回民國小49所。1921年青海成立回教教育促進會,開始興辦現代教育。到30年代後期,青海省共辦國小116所,寧夏130餘所,北平及南京各有回民國小7所。其他地方也普遍辦起了清真國小。

普通中學

有:崇實中學(職業性質,1926年,山西晉城)、穆興中學(1928年,杭州)、西北公學(1929年,北平)、明德中學(1929年,昆明)、崑崙中學(1932年,西寧)、新月女中(1935年,北平)、寧海回教教育促進會第一附中(1934年,西寧),其中新月女中是中國回族第一所女子中學。

師範學校

有:成達師範(1925年創辦於濟南,1928年遷至北平)、萬縣伊斯蘭師範(1928年,四川萬縣)、上海伊斯蘭師範(1929年,上海)、寧夏雲亭師範(1932年,銀川)。1930年經中國和埃及雙方有關部門同意,雲南明德中學和上海伊斯蘭師範派出5名學生到埃及愛資哈爾大學留學。其後,成達師範、明德中學及新疆又相繼派出,至1945年已正式派遣留學生近46名,除回族穆斯林外,還有11名維吾爾族穆斯林,包括女生1名。1936年成達師範從埃及請來兩名阿拉伯教師,並建立了第一個中國回族穆斯林圖書中心——福德圖書館。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大批回民學校遭到破壞,成達師範、崇實中學、新月女中、上海伊斯蘭師範等學校,或被迫關閉、被迫流亡,或遭日本飛機炸毀。同時東南沿海及北方淪陷區大批學校及文化機關內遷,人才內流,大西北及西南後方的穆斯林教育事業隨之有所發展。1938年甘肅回民教育促進會改組,在有關縣設立分會,加強發展現代教育。臨夏分會1938年在臨夏八坊16處清真寺內設立了國小,40年代臨夏地區國小達175所,普通中學5所,中等師範1所。西南地區成都、昆明、貴陽等地,回民中國小也有一定發展。據不完全統計,1949年全國有回民中學20多所,比抗戰前增加了1倍,各地已有一批批大學生進入高等學校學習。

教育的特點

現代教育具有如下特點:

以振興民族為出發點

回族在歷史上只有清真寺經堂教育,沒有現代學校。清代,民族文化與宗教教育都處於落後狀態。清末回族先進分子提出“提倡教育普及、宗教改良”的主張,各地清真寺附設的清真國小,都增加了漢語文、算術、史地等文化課程,改革了教學方法,從舊式經堂教育向現代教育轉變。1925年成立的成達師範,提出以培養現代“三長”(校長、教長、會長)為目標,課程設定除阿拉伯語、宗教課程外,還增設了多門文化課及專業課。其他師範學校,也都以“中阿文兼授”、培養“經書兩通”人才為目標,使現代教育得以發展

提倡愛國主義教育

回族穆斯林現代教育的起步和發展是與中華民族現代史同步前進的。辛亥革命前後、民國時期、抗日戰爭時期,回族各類學校的課程設定、教學內容與思想教育,都緊密結合當時形勢,貫穿了愛國主義的內容。抗日戰爭時期,山西祟實中學創辦人馬君圖,率領該校師生及回族民眾千餘名,在太行山區堅持流亡教學和游擊戰爭,他堅貞不屈,以身殉國。留埃及學生積極向世界穆斯林宣傳抗戰,表現了高度的愛國主義覺悟

提倡社會辦學

民國初年,甘肅成立了“蘭州回教勸學所”,其後發展成為“甘肅回教教育促進會”,青海也成立了“寧海回教教育促進會”,這些民間組織在宣傳興辦教育、募集資金、支持辦學等方面都起了積極作用。成達師範、西北公學等都是在回族穆斯林中的著名阿旬、學者及工商業者與社會知名人士的贊助下成立的。一些漢族著名教育家如蔡元培、顧頡剛等積極支持發展回族教育文化事業,對社會各界起了良好的影響

發展了國際交流

中國伊斯蘭學者和阿拉伯世界早有聯繫,這種聯繫通過留學生得到進一步加強。龐士謙曾擔任埃及國王法魯克一世的東方事務顧問。馬堅、納忠等在留學期間進行了世界名著的翻譯,增進了中國和阿拉伯世界的文化交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