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文化密碼

中國人的文化密碼

變化莫測的太極圖、青銅器上的紋飾、高聳的寶塔、幾枝瘦竹的中國畫、俊逸瀟灑的書法,這些文化現象背後包含著怎樣的深刻含義?都說中國文化是世界上唯一未曾中斷的文化,源遠流長,源在哪裡?我們為什麼會有這樣那樣的行為?是什麼樣的文化基因構成了社會上種種不同的現象?我們能不能破譯中國人的文化密碼,走進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我們能不能通過文化現象探究中國人特有的心靈姿式和生命律動。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人的文化密碼
  • 作者:王聖鈞
  • ISBN:978-7-5080-7819-9
  • 類別:中國傳統文化
  • 頁數:605
  • 定價:129.00元
  • 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年10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787×1092 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作者寄語,目錄,

內容簡介

《中國人的文化密碼》沒有高深和玄虛,有的是關於中國文化的無數精彩故事。它從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入手,層層深入,用最普通而平實的語言,整體展現中國文化中最基礎的內容與架構。全書通過講述伏羲、黃帝、孔子、老子、釋迦牟尼、王羲之、張三豐的故事,對中國的周易、儒釋道中醫文化等做了深入淺出的解析。作者試圖在尊重歷史事實和挖掘事實真相的基礎上,說清楚中國人文化中這些最基礎的東西裡面有什麼,是什麼,為什麼。
正如作者所說,過去了三十年才認識到,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國文化中的經典,經過幾千年的洗禮,至今還活在書店裡,活在圖書館裡,活在人們家中的書櫥里,更重要的是還活在人們的生活中,就因它們說的是宇宙中能量場的內容,就因它們內在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只是一般人承受不了這個能量,覺得經典很難讀、很枯燥,而人們心目中敬仰的那些個大家,大學者、大教授、大科學家等,他們的自身能量,已到了那個量級,所以,他們讀起來這些經典,並不費勁。
積累能量,作者花了二、三十年。他對中國文化有了獨特的感受,他把感受寫下來,引領讀者通過曲徑幽深的道路,去感受中國文化中獨特的美。
更可貴的是作者沒有停留在讀和感,而是致力於用,他說“人們會在不經意間,學會用自己的眼睛看懂書畫,甚至可以這樣說,掌握了書里的方法,又有足夠的意願和毅力,很有可能你也成為了書畫家”。
本書作者王聖鈞先生是一位“另類”的文化學者,說他另類,是因為他的視角獨特:有時像一個好奇的孩童,有時像一位入定的老僧,有時又像一位睿哲的學者;說他另類,是因為他能將深奧的問題講得很通俗幽默;說他另類,是因為他有另類的本事,一本書說了七個大得不能再大的故事,卻毫不空疏,反而如繡花針般細密,如水銀瀉地般流暢;說他另類,是因為他居繁華京城如居深山,心靜思遠,因而,他的文字有一種從容而堅定的力量。

作者簡介

王丁虹,字聖鈞。浙江省諸暨市人,1963年出生於陝西省西安市。
1981年至1985年,在杭州大學經濟系旅遊經濟專業讀大學本科(該校系專業,已於1998年整體併入浙江大學管理學院旅遊管理系);1985年夏,大學畢業分配到國家旅遊局管理司工作;1986年初,參與了成立中國旅遊飯店協會工作;
1986年中至1987年中,作為旅遊局五人支教隊隊長,參加了八六屆中央機關講師團,赴湖北鄂州支教一年,支教結束,獲國家教委中央直屬機關黨委、中央國家機關黨委的聯合表彰;
1988年,在國家旅遊局辦公室,作局長秘書、局黨組秘書工作。
1996年至今,在企業工作。

作者寄語

一本書,說了七個故事。
這本書用大白話解說深奧難懂的問題,試圖使人們在閱讀輕鬆故事過程中,逐漸了解易經、黃帝內經、儒家經典、道德經、心經、書畫、武術說了些什麼,使讀者能夠找到中國文化的入門路徑。當然,是否做到了這一點,閱讀了本書的讀者朋友才能評判。
看懂了以後呢,想玩哪一個,靜靜地玩,堅持玩,不經意間,就入門了,就成為門中高手了。
中國文化的這七個故事,每個標題下的故事,之前都有許多人分別說過了許多次,他們都說得很好,作者又串在一起說了一遍而已。而且,既然是串在一起說,就可以拆開來跳著看。
可是,沒看第一個故事,第二個故事讀起來就費勁;沒看第一、二個故事,第三、四、五個故事,讀起來也費勁;沒看第四、五個故事,讀第七個故事,又會覺得不可思議,又會覺得怎么可能是這樣。
比如,第一章、二章、四章、七章,都有“太極”的相關內容,不斷深入,不斷破譯,人們就不再覺得太極虛幻,而會感到太極真切,會感到中國文化的一脈相承,這就是中國文化的特性。
雖說如此,每個章節內的內容,願意跳著讀,也是方便的,這時,也許讀者會認為,噢,這原來竟是一本“工具”書。
因此,之所以串在一起又說一遍,一定是內容上、觀點上、方式上,有太多太多的不一樣,一定是有太多太多文化中的好玩的東西想介紹給大家,興許人們讀了這七個解密的故事後,再去讀許多人都寫得很好的書,會容易些,會方便些,會簡單些。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這七個故事說的是中國文化中的最底層、最基礎,又最高深的內容。
記得大學剛畢業,在書店買了一套三本的《莊子集釋》,22歲的年齡,根本進入不了書中的內容。對於一般人來說,並沒有人阻擋我們去讀《易經》,讀《道德經》,讀《黃帝內經》,但為什麼打開書本,就似被撞回來一樣,昏昏欲睡,而進入不了呢?
快過去三十年了才認識到,幾千年流傳下來的中國文化中的經典,經過幾千年的洗禮,至今還活在書店裡,活在圖書館裡,活在人們家中的書櫥里,就因它們說的是宇宙自然中能量場的內容,就因它們內在蘊含著巨大的“能量”,只是一般人承受不了這個能量。而人們心目中敬仰的那些個宗師、大家,大學者、大教授、大科學家等,他們的腦量,他們的自身能量,已到了那個量級,所以,他們讀起來這些經典,並不費勁。
因此這些個經典中的能量,既能吸引人,又可排斥人。就好似一般人,隨意拿起幼稚園的圖書給孩子們解說時,這些常人,這些幼兒的父母,在幼兒的眼裡,哪個又不是宗師、大家呢?
鑒於此,這次用大白話來囉嗦地說這些關於經典的故事,也就不可直來直去地說,也怕經典的能量場,傷著一些人們的好奇與期待,只好拐著彎地,一點一點地逐漸進入,即使如此,也許依舊做不到位,即使不能到位,也一點一點不斷地提問題,不斷地深入。
所以才說,請各位以玩的心態讀之,堅持玩,玩過了能量場的衝擊波,玩進了能量場的旋渦,玩的融化在能量場中並吸收了能量,也就使我們這些不是宗師、大家的普普通通的一般人,都能在玩中,提升了自己自身的腦能量,都能在玩中,成為了宗師、大家,一定會的。
為什麼一定會呢?因為這個宗師、大家的標準,不是去與李白、杜甫比,不是去與曹雪芹比,而是與昨天的你比,而是與你最親密的小夥伴們、老夥伴們比,而是與原本未來的你比。比著比著,也就到了李白、杜甫、曹雪芹的境界裡了。
“神仙本是常人做,只怕常人心不堅”,人們個個都有機會做神仙,何況僅僅先做個讀書中的宗師、大家呢?一旦人們做到了半個“神仙”,再看這些人們心目中仰視的宗師、大家,就又會覺得這些宗師、大家,他們的能量場也還具有可以再提高的空間呢。
事,不是這個事,理,卻是這個理。
拿我自己來說,去年讀到一本稱作看懂了《黃帝內經》的書,讀後雖覺得還不透徹,總體覺得已經很好了。但今年自己寫書寫到《黃帝內經》時,才深切感受到,不把《黃帝內經》放到廣袤的宇宙自然空間中去理解,其實是理解不了的,是讀不懂的。相反,把這個道理說開了,人們就都能很容易地看懂了《黃帝內經》。比如,書中在《黃帝內經》的部分,在談西醫、中醫的同時,加入了氣醫、道醫的內容,生出“西醫每責中醫迷信,中醫復笑氣醫‘巫’騙”的故事,人們從中再回過頭來看中醫,也就簡單了、容易了。
看懂了《黃帝內經》很重要嗎?非常重要,因為這不是哪個個人的事,這是關係到中華民族整體身體健康的大事。
所以,當人們讀完此書後,當人們去找出、去發現書中諸多的不足時,人們的自身水平也就提升了太多,因為,人們品評最經典的文化故事。這是中國文化的獨有魅力,而不是哪個作者的個人本事,不是的。
這是一本文化普及的書,也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本未來書,是讀者朋友為自己的未來要讀的書。雖然,那些宗師、大家們常說的一句話:此生讀書此生用,已晚矣。但是,無論哪個年齡段的人群,只要有緣真正進入中國文化,都是不會晚的,不會的。
有人說,書有兩種,一種是從中獲取知識,另一種則是從中汲取思想。前者影響你的某些觀點,但看完後,你還是原來的你;後者則會改變你的思維,看完後,你將是一個全新的你!
那么,有沒有既能動搖觀點,又會更換思維的一類書籍呢?如果有,那會是說文化的、說歷史的、還是說科技的一類書呢?都會有的。
本書所說的各個故事,希圖在尊重歷史事實和挖掘事實真相的基礎上,說清楚中國人的文化中這些最基礎的東西裡面有什麼,是什麼,為什麼,也就是洋話中說的what,why,how。從洋話再轉成中國人說的,就是:是何、為何、如何。
比如,說到人體十二經絡的第一條經絡肺脈時,不斷地問下去,肺經到底有什麼用?怎樣用?說到人們廣為知道的《道德經》中的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還要再往前追問一句,“自然”究竟是指什麼?只是問還不行,還要給出答案。
之前讀到的說中國文化基礎的許多書籍,感覺說what,說why的人多些,說how的人少些,因而本書就儘量落到如何容易地做上面,落到學以致用上面,落到有益於文化精神的整體提升上面。對於喜愛中國文化的讀者,但願本書致用部分是個入門的方便法門。
現在一方面國學熱在興起,一方面也有許多人覺得中國文化似乎禁錮了、限制了國人的思想,影響了國家的發展,希望能向西方強國那樣發展科技和民主來強國。然而,作為國民生存基礎的傳統文化,同樣是國家強盛不可或缺的基礎。何況,西方國家也在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以及佛教文化。
一國文化總是有精華也有不足。五千年的中國文化,使無數中國人受益,沒有受益於中國文化的人群,並不能就說中國文化不好。有趣的是,人們對於真正的中國文化多半是聽說的多,了解的少;了解的多,行動的少;行動的多,堅持的少。凡是堅持了,成效就看到了。
本書選取的七個故事,僅僅作為總攬中國文化的鑰匙。現在人們觀察世界,依然是不可能離開宇宙自然。從大的方面說,應立足於學好、用好、發揚好、傳承好中國人自己的文化。而對於每個個體來說,自己學好了、用好了,自己好了,就是發揚好了、傳承好了中國人的文化。人人自己好了,國家也就好了。
非常感謝老領導劉毅先生在他82歲生日之際,為本書題寫了書名。劉毅先生1977年從孔孟之鄉來到北京,任國家商業部副部長,1982年商業部、糧食部、全國供銷合作總社合併為新的商業部後,任商業部部長;1988年調到國家旅遊局任局長時,我在旅遊局內被調去作局長秘書工作。
記得我做秘書工作報到的第一天也是第一次見到他時,這位當時58歲的領導微笑著說,“只給你交代一句話:任何時候、任何場合,不許說我的好話。”任何時候、任何場合,定義了時間與空間,作為25歲的青年,自然聽不懂這句關於時空的話,只是照著做而已。
後來看到謙卦的卦象,才理解了他說中的內涵,就更加感謝他作為長者、智者,對一個剛剛涉世青年人的保護和厚愛。
二十年前,工作中有緣認識了那時年已80歲的王定國老人。
定國老人出生於1912年的大年三十,1933年參加紅軍,任婦女獨立營營長,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5年跟隨紅四方面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爭時期,曾任陝甘寧邊區政府黨支部書記、延安市婦聯主任、中共中央法律委員會黨支部書記。建國後,是第五至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定國老人是“延安五老”中的第三老謝覺哉先生的夫人。1937年1月至1947年3月,中國共產黨中央駐紮延安時,中央領導和全體機關幹部,將徐特立、吳玉章、謝覺哉、董必武林伯渠五位老同志尊稱為“延安五老”,即按照年齡大小分別是徐老、吳老、謝老、董老、林老。“延安五老”是德高望重的中國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和傑出的社會活動家。
今年已過了100歲的定國老人,依然身體矍鑠,社會活動不斷。原本想請她為本書題詞:文化定國,她的秘書看了本書的目錄和介紹後,覺得文化的境界不可太硬,於是老人題寫了意境深遠的美好祝願:“傳承文明”。非常感謝百歲老人家的題詞,它為本書增色、增輝。
非常感謝謝安朔先生、於少平先生、無名氏先生、吳清忠先生,以及國際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先生等人對本書大力支持;非常感謝書中故事裡所涉及到的許多作者及專家,你們的智慧,提升了本書的境界與高度,使本書成為值得人們閱讀的一本有價值的文化普及的書。
感謝老朋友舒建新先生髮自內心的感言。本書是在中國旅遊出版社李志莊社長鼓勵下寫作的,在此謹以致謝。同時,還要感謝華夏出版社黃金山社長,以及本書的責編賈洪寶、杜曉宇。
為了方便人們對書中內容的進入,以本書書名設立的部落格,將進一步與讀者討論中國文化中的諸多有趣內容,因為文化不是聽熱鬧的,而是要堅持“玩”的。
本書介紹了許多中國文化中的寶貝和使用的初步方法,比起中國文化的浩瀚與博大,僅是滄海一粟,不足之處,敬請讀者們多多批評。

王聖鈞
2013 年6月6日 於北京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伏羲的故事
第一節 八卦符號畫出了“易”的起源 (4)
第二節 八卦符號中天地乾坤的秘密 (7)
第三節 神秘的河圖洛書,解密的太極五行 (11)
第四節 不再神秘的《周易》六十四卦 (31)
第五節 《周易》的十個翅膀 (36)
第六節《周易》的時空變遷 (47)
第七節 易學解密——人人都能輕鬆地看懂 《周易》 (62)

第二章 黃帝的故事
第一節 文字的發明與文字的演變 (76)
第二節 悠揚文字的文化結晶 (84)
第三節 文字中的生命內涵 (92)
第四節 奇特的發明——乾支 (96)
第五節 神奇的奇門、風水數理模型 (116)
第六節 乾支來源自日月星辰 (151)
第七節 中國人的寶貝——《黃帝內經》 (160)
第八節 人體的組成部件——五藏 (169)
第九節 人體能量的連線通道——經絡 (188)
第十節 人體能量通道上的站點——穴位 (203)
第十一節 二十八星宿與五運六氣

第三章 孔子的故事
第一節 孔子生前的紛亂年代 (275)
第二節 孔子從政從教的歲月 (283)
第三節 感受孔子所說的學問 (289)
第四節 孔子身後的巨大影響 (303)

第四章 老子的故事
第一節 老子其人的風采 (311)
第二節 老子《道德經》之道 (315)
第三節 道家眼中的人體 (327)
第四節 如何親近道德經 (341)

第五章 釋迦牟尼的故事
第一節 成佛的艱辛過程 (351)
第二節 佛法無邊邊有涯 (366)
第三節 佛教與中國之緣 (387)
第四節 人們的修行之路 (396)
第五節 生命成就的真相 (404)

第六章 王羲之的故事
第一節 書聖王羲之成聖之路 (472)
第二節 人人可以寫好毛筆字 (479)
第三節 人人都可以畫出好畫 (493)
第四節 琴棋的韻味來自哪裡 (523)
第七章 張三豐的故事
第一節 真仙張三豐之路 (540)
第二節 真人張三豐之說 (553)
第三節 太極張三豐之謎 (559)
第四節 武藝武德與武術 (565)

感言 (597)
後記 (601)
參考書目 (60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