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里的魂魄密碼》翻開先看到明清筆記小說里88則離奇、有趣的魂魄傳奇故事,再聽王溢嘉如何用迥異於傳統的視野和方法解讀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各種鬼怪、殭屍、地獄、附身、轉世故事所含的文化與心理信息。《中國文化里的魂魄密碼》由新星出版社出版發行。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國文化里的魂魄密碼
- 類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2年6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3307246
- 品牌:新星出版社
- 作者:王溢嘉
-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 頁數:240頁
- 開本:16
- 定價:30.00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內容簡介
《中國文化里的魂魄密碼》講了很多鬼怪故事,但不是用來嚇人的,它們會告訴你人類魂魄不安的秘密。這是第一次用心理學和精神分析學方法,深入到明清筆跡小說中,探究中國人的靈魂觀念。欲知中國人的靈魂想像景觀如何,且聽這位"雜家"大師的獨特解讀
作者簡介
王溢嘉,1950年生於台灣。台灣大學醫學系畢業後棄醫從文,專事文化工作。著有《夜間風景——夢》《花開見禪——一百個頓悟瞬間》《中國人的命理玄機》等作品三十餘種,內容涉及人文、藝術、文學、心理等多個領域。其融知性與感性、冶人文與科學於一爐的寫作風格,在台灣獨樹一幟。有人這么評價王溢嘉:他比醫生懂更多的心理學,比心理學者懂更多的生命科學,比生命科學學者懂更多的精神分析
圖書目錄
自 序 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第一章 中國魂魄傳奇的解構
故 事 屋頂上的太監/僧人與小蛇/穆小瓊復仇/湯公還魂/
夢魂受享/棺中生子
論 述 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象/
古老思維模式的顯影/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
文化的特質/材料間的有機組合/組合的工具:全能的
想像/故事的形成:修補匠的手藝/誇張與渲染的手法
/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第二章 漢民族的靈魂系譜學
故 事 月下的少婦/離魂倩女/莊生墜橋/縣官的女兒/鑿壁
窺鬼/霍童鄉古墓/地獄裡倒懸的和尚/轉世三日/白
蹄黃犬/買棺材的老翁/故人之約/雷雨夜挺屍
論 述 用十八個故事來拼圖/靈魂與肉體的分合/死後魂歸何
處?/心理學鬼、人類學鬼與殭屍/靈魂信仰的普同結
構/靈魂信仰體系的類似性/靈魂信仰體系的分歧與變
異/不同的前提假設,不同的詮釋/對感官知覺經驗的
高估與低估/現代科學的“同素異構體”
第三章 靈魂化妝術——鬼與殭屍的製造
故 事 女鬼求衣/回煞搶魂/畫中美女/南昌士人/殭屍覓食
/兩殭屍野合
論 述 鬼與殭屍的不同造型和特徵/魂魄與漢民族的生命構成
觀/鬼與殭屍的“靈魂基因”/鬼與幻覺——鬼為什麼
穿衣服?/殭屍與陰屍——殭屍為什麼指甲很長?/中
國殭屍與西洋吸血鬼之異同/衝擊潛意識的古老結構
第四章 恐懼與顫怖之外——人類對死者的矛盾雙情
故 事 黃姓祠堂/屍變/鬼戀婦/棺床/鬼妻鬧房/但說一個怕字
論 述 喪葬儀式中的愛與恐懼/當死者拒絕死亡,重返人間時
/恐懼與焦慮的擴散作用/“拒絕死亡/接受死亡”的結
構/一場文學性的心理治療/中西鬼故事的普同結構/鬼故事、噩夢與悲劇
第五章 致命的吸引力——中國女鬼進化論
故 事 雪屋婦人/無頭艷鬼/抱棺雲雨/周瑜廟枯骨/屋內女子
/墓中新郎/藺姑娘/牡丹燈籠/男鬼求嗣
論 述 中國女鬼故事的特徵/男人色慾幻想的外射/夜間遺精前
的色情夢/夢中原本思考的具象化/“陰陽”與“補”的
觀念/未嫁夭亡女子的冥婚禮/冥婚習俗的文學化/對人
鬼聯姻的衝突立場/不受歡迎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男鬼
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國女鬼與西洋男吸血鬼的比較
第六章 替死鬼的文化——中國人的心理防衛術
故 事 溺鬼迷人/縊鬼嘆氣/悲怨的媳婦/收生見鬼/縊鬼失繩/溺鬼自拔
論 述 “替死鬼”與“代罪羔羊”/吊死鬼為什麼要“找替”?
/尋找怨氣的替代性發泄對象?/為生者的罪惡感尋找替
代性的對象/“誰”在替“誰”脫罪、卸責?/中國人心理防衛術的替死鬼
第七章 與冤魂共舞——包青天情結的剖析
故 事 蕭氏園女鬼/愬冤鬼/冤鬼戲台告狀/老龍船戶/假鬼訴冤
論 述 對公理與正義的渴求/包公偵破無頭公案的模式/冤魂託夢
與潛意識智慧/文化的假面與暗影/文化的幽靈不死
第八章 鬼之為用——靈魂學的邊際效益
故 事 神毆里的少女/老儒不第/闈場老吏/鬼與青蛙/漁夫與溺鬼/鬼屋廉售
論 述 魂魄傳奇的“人生導向”/儒家思想的實用主義色彩/闈場
鬧鬼故事的兩種功能/人與鬼間的利益輸送/向孤魂野鬼祈
求明牌的怪現象/鬼之有利於人,上下交徵用
第九章 墓之旅——鬼的家居生活考
故 事 夜墓訪問者/風濕老人/鬼市/墓前演戲
論 述 墳墓是冥界的第一現場/鬼在墳墓里過什麼生活?/思維面
與心理面的考察/墓中的鬼何以拋頭露面?/人對“極樂世
界”的隱秘渴望/台灣喪禮中何以出現煽情艷舞?
第十章 地獄變——黃泉路上的合縱連橫
故 事 地獄尋妻/迷魂湯/令狐生冥夢錄/無常與棋癖鬼/城隍廟
自寫履歷/酆都御史/酆都知縣
論 述 地獄之旅與原本思考法則/地獄何在——心靈的數學運作/
穿越“生命關口”的普同象徵/審判觀念在進化上的優勢/
對社會超我與個人原我的滿足/儒、道、釋在地獄裡過招/
佛教地獄的中國本土化/對儒家的奚落與打擊/對妖僧惡道的嘲弄/三教團圓恨未消
第十一章 借屍還魂——靈魂與肉體的排列組合遊戲
故 事 古井髑髏/附身的強盜/長清縣高僧/借屍還魂蔣金娥/淪
落的少君/變成僕婦的男人/尷尬的還魂人
論 述 亡魂附身所描述的生命異象/精神醫學檔案里的類似病例/
另外三個離奇的個案/現代科學的看法:意識解離/借屍還
魂故事的“選擇性”/數學上的排列組合遊戲/中國借屍還
魂組合遊戲的特色/凸顯借屍還魂所帶來的現實困境/借屍還魂與性別自由
第十二章 前世與今生——輪迴轉世的功能與困境
故 事 曹能始記前生/和尚夢裡送花/秀才的羞病/月印殺狗/綠
衣人/邵世梅三世婚姻/趙氏再婚成怨偶/臂上犬子/孽子
/開門原是閉門人/轉世不成/守銀犬/粵東神童/父親今世的容顏
論 述 轉世思想的進化/《和尚夢裡送花》與“寤生”/對“似曾
相識感”的不同詮釋/對今生困境的妄想性解釋/事實與虛
構混為一談/轉世傳說的社會文化功能/儒、道、釋的唯一
交集/儒與佛的團圓假相/轉世為父子關係所帶來的破壞力
/對前世情、再生緣的揶揄與嘲弄/思想拔河比賽中的矛盾遊戲/刀與劍、神滅與神不滅
第十三章 後靈魂記事——兩個體系間的對話
論 述 理性思維與感官知覺的對話/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現代與古代的對話/非文學與文學的對話
第一章 中國魂魄傳奇的解構
故 事 屋頂上的太監/僧人與小蛇/穆小瓊復仇/湯公還魂/
夢魂受享/棺中生子
論 述 將魂魄傳奇拆解開來/特殊感官知覺經驗與生命異象/
古老思維模式的顯影/意識與潛意識的心理內涵/中國
文化的特質/材料間的有機組合/組合的工具:全能的
想像/故事的形成:修補匠的手藝/誇張與渲染的手法
/不斷地組合、拆開、再組合
第二章 漢民族的靈魂系譜學
故 事 月下的少婦/離魂倩女/莊生墜橋/縣官的女兒/鑿壁
窺鬼/霍童鄉古墓/地獄裡倒懸的和尚/轉世三日/白
蹄黃犬/買棺材的老翁/故人之約/雷雨夜挺屍
論 述 用十八個故事來拼圖/靈魂與肉體的分合/死後魂歸何
處?/心理學鬼、人類學鬼與殭屍/靈魂信仰的普同結
構/靈魂信仰體系的類似性/靈魂信仰體系的分歧與變
異/不同的前提假設,不同的詮釋/對感官知覺經驗的
高估與低估/現代科學的“同素異構體”
第三章 靈魂化妝術——鬼與殭屍的製造
故 事 女鬼求衣/回煞搶魂/畫中美女/南昌士人/殭屍覓食
/兩殭屍野合
論 述 鬼與殭屍的不同造型和特徵/魂魄與漢民族的生命構成
觀/鬼與殭屍的“靈魂基因”/鬼與幻覺——鬼為什麼
穿衣服?/殭屍與陰屍——殭屍為什麼指甲很長?/中
國殭屍與西洋吸血鬼之異同/衝擊潛意識的古老結構
第四章 恐懼與顫怖之外——人類對死者的矛盾雙情
故 事 黃姓祠堂/屍變/鬼戀婦/棺床/鬼妻鬧房/但說一個怕字
論 述 喪葬儀式中的愛與恐懼/當死者拒絕死亡,重返人間時
/恐懼與焦慮的擴散作用/“拒絕死亡/接受死亡”的結
構/一場文學性的心理治療/中西鬼故事的普同結構/鬼故事、噩夢與悲劇
第五章 致命的吸引力——中國女鬼進化論
故 事 雪屋婦人/無頭艷鬼/抱棺雲雨/周瑜廟枯骨/屋內女子
/墓中新郎/藺姑娘/牡丹燈籠/男鬼求嗣
論 述 中國女鬼故事的特徵/男人色慾幻想的外射/夜間遺精前
的色情夢/夢中原本思考的具象化/“陰陽”與“補”的
觀念/未嫁夭亡女子的冥婚禮/冥婚習俗的文學化/對人
鬼聯姻的衝突立場/不受歡迎而又無法解決的矛盾/男鬼
解決問題的方式/中國女鬼與西洋男吸血鬼的比較
第六章 替死鬼的文化——中國人的心理防衛術
故 事 溺鬼迷人/縊鬼嘆氣/悲怨的媳婦/收生見鬼/縊鬼失繩/溺鬼自拔
論 述 “替死鬼”與“代罪羔羊”/吊死鬼為什麼要“找替”?
/尋找怨氣的替代性發泄對象?/為生者的罪惡感尋找替
代性的對象/“誰”在替“誰”脫罪、卸責?/中國人心理防衛術的替死鬼
第七章 與冤魂共舞——包青天情結的剖析
故 事 蕭氏園女鬼/愬冤鬼/冤鬼戲台告狀/老龍船戶/假鬼訴冤
論 述 對公理與正義的渴求/包公偵破無頭公案的模式/冤魂託夢
與潛意識智慧/文化的假面與暗影/文化的幽靈不死
第八章 鬼之為用——靈魂學的邊際效益
故 事 神毆里的少女/老儒不第/闈場老吏/鬼與青蛙/漁夫與溺鬼/鬼屋廉售
論 述 魂魄傳奇的“人生導向”/儒家思想的實用主義色彩/闈場
鬧鬼故事的兩種功能/人與鬼間的利益輸送/向孤魂野鬼祈
求明牌的怪現象/鬼之有利於人,上下交徵用
第九章 墓之旅——鬼的家居生活考
故 事 夜墓訪問者/風濕老人/鬼市/墓前演戲
論 述 墳墓是冥界的第一現場/鬼在墳墓里過什麼生活?/思維面
與心理面的考察/墓中的鬼何以拋頭露面?/人對“極樂世
界”的隱秘渴望/台灣喪禮中何以出現煽情艷舞?
第十章 地獄變——黃泉路上的合縱連橫
故 事 地獄尋妻/迷魂湯/令狐生冥夢錄/無常與棋癖鬼/城隍廟
自寫履歷/酆都御史/酆都知縣
論 述 地獄之旅與原本思考法則/地獄何在——心靈的數學運作/
穿越“生命關口”的普同象徵/審判觀念在進化上的優勢/
對社會超我與個人原我的滿足/儒、道、釋在地獄裡過招/
佛教地獄的中國本土化/對儒家的奚落與打擊/對妖僧惡道的嘲弄/三教團圓恨未消
第十一章 借屍還魂——靈魂與肉體的排列組合遊戲
故 事 古井髑髏/附身的強盜/長清縣高僧/借屍還魂蔣金娥/淪
落的少君/變成僕婦的男人/尷尬的還魂人
論 述 亡魂附身所描述的生命異象/精神醫學檔案里的類似病例/
另外三個離奇的個案/現代科學的看法:意識解離/借屍還
魂故事的“選擇性”/數學上的排列組合遊戲/中國借屍還
魂組合遊戲的特色/凸顯借屍還魂所帶來的現實困境/借屍還魂與性別自由
第十二章 前世與今生——輪迴轉世的功能與困境
故 事 曹能始記前生/和尚夢裡送花/秀才的羞病/月印殺狗/綠
衣人/邵世梅三世婚姻/趙氏再婚成怨偶/臂上犬子/孽子
/開門原是閉門人/轉世不成/守銀犬/粵東神童/父親今世的容顏
論 述 轉世思想的進化/《和尚夢裡送花》與“寤生”/對“似曾
相識感”的不同詮釋/對今生困境的妄想性解釋/事實與虛
構混為一談/轉世傳說的社會文化功能/儒、道、釋的唯一
交集/儒與佛的團圓假相/轉世為父子關係所帶來的破壞力
/對前世情、再生緣的揶揄與嘲弄/思想拔河比賽中的矛盾遊戲/刀與劍、神滅與神不滅
第十三章 後靈魂記事——兩個體系間的對話
論 述 理性思維與感官知覺的對話/中國與世界的對話/現代與古代的對話/非文學與文學的對話
序言
聆聽,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
每個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靈魂觀,闡釋對生命本質、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終極存在等諸般問題的看法。我們要如何了解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它和別民族或文化的異同?方法和途徑其實很多,本書獨樹一幟,以明清筆記小說里的魂魄傳奇作為切入點及解讀的樣本。
在明清筆記小說的各種怪力亂神故事裡,有關鬼、殭屍、地獄、墳場、附身、轉世等魂魄傳奇無疑是最重要、最多樣、也最駭人耳目的一類。“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過去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魂魄傳奇其實是“另類文學”,旨在“諷喻”現實人生;但我覺得它們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這些故事更像是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是我們了解中國人靈魂觀的極佳材料,一方面因為它們都來自民間,較能代表廣大庶民階級的想法;一方面也因為它們很適合做“心靈考古”,我們既可回顧過去,到更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論述里去尋找它們可能的觀念源頭,又可立足當代,和今天華人社會裡相關的現象進行比較,前呼後應,對中國人靈魂觀的“來龍去脈”方能有較完整的掌握。
但面對這樣的“靈魂交響樂”,若想“聆聽”出一些名堂,我們需要有跟以前不一樣的耳朵和方法。用結構主義大師列維-史特勞斯(C.Lévi-Strauss)的“神話交響樂”來作比喻的話,這些魂魄傳奇的作者諸君並非“作曲者”,而只是“演奏者”,他們演奏用的“樂譜”乃是來自民間(就像《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所說的“聞則命筆,遂以成篇”),所謂高明的演奏者只是以不同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來演奏,偶爾加些插曲和變奏,使它們聽起來更賞心悅耳或游心駭耳而已。如果我們將魂魄傳奇當作文學材料,那要關注的恐怕是演奏者所使用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但如果將魂魄傳奇視為觀念、心理材料,則要留意的顯然是“樂譜”。
因此,本書在取材上,著重的是故事的樂譜性,而非文學性;對“秋墳鬼唱詩”的聆聽,也不是欣賞其在“美學”上有多少詩意,而是想知道它們在“靈魂學”里占有什麼位置。中國人對靈魂所衍生諸般問題的思慮好比交響樂,筆記小說里的魂魄傳奇,有些呈現的只是其中的幾個音符,有些則是幾個音節或小段,有些則摻雜了其他的文化音符或心靈音節,而出現各種變奏與和聲。本書所挑選的八十八個故事都各有特色,但只有將它們合而觀之,我們才能瀏覽到中國人靈魂交響樂較完整的樂譜。
為了“聆聽”上的方便,筆者將這八十八個故事分為十二個“樂章”,其中有些樂章是在呈現中國人靈魂交響樂中與世界其他民族所共有的旋律和普同結構,譬如對死者的矛盾雙情、心理學鬼與人類學鬼、地獄與審判等;有些則是在呈現中國人所獨有的變奏與和聲,譬如魂魄觀念與殭屍的製造、女鬼與未嫁夭亡女冥婚習俗的關係等;但更多的樂章則是這兩者兼而有之,譬如普同的輪迴轉世信仰遇到儒家的現世哲學所產生的衝突、儒釋道在黃泉路上的愛恨情仇等。
既然本書像是一闕靈魂交響樂,所以在此向讀者提出如下的建議:當你在閱讀每章前面的故事部分時,不妨像一般人“聽音樂”般,使用“感性的右腦”;但在閱讀每章後面的論述部分時,你可能要像音樂家“聽音樂”般,改用“理性的左腦”;如此雙腦並用,才能掌握其中奧妙。
王溢嘉
二○○六年五月
每個民族或文化都各有其靈魂觀,闡釋對生命本質、人從何處來、往何處去、終極存在等諸般問題的看法。我們要如何了解中國人的靈魂觀,以及它和別民族或文化的異同?方法和途徑其實很多,本書獨樹一幟,以明清筆記小說里的魂魄傳奇作為切入點及解讀的樣本。
在明清筆記小說的各種怪力亂神故事裡,有關鬼、殭屍、地獄、墳場、附身、轉世等魂魄傳奇無疑是最重要、最多樣、也最駭人耳目的一類。“料應厭作人間語,愛聽秋墳鬼唱詩”,過去有很多人認為這些魂魄傳奇其實是“另類文學”,旨在“諷喻”現實人生;但我覺得它們更原始也更重要的目的是以故事的方式來傳遞有關靈魂信仰的訊息,這些故事更像是中國人的“靈魂交響樂”,是我們了解中國人靈魂觀的極佳材料,一方面因為它們都來自民間,較能代表廣大庶民階級的想法;一方面也因為它們很適合做“心靈考古”,我們既可回顧過去,到更古老的諸子百家思想論述里去尋找它們可能的觀念源頭,又可立足當代,和今天華人社會裡相關的現象進行比較,前呼後應,對中國人靈魂觀的“來龍去脈”方能有較完整的掌握。
但面對這樣的“靈魂交響樂”,若想“聆聽”出一些名堂,我們需要有跟以前不一樣的耳朵和方法。用結構主義大師列維-史特勞斯(C.Lévi-Strauss)的“神話交響樂”來作比喻的話,這些魂魄傳奇的作者諸君並非“作曲者”,而只是“演奏者”,他們演奏用的“樂譜”乃是來自民間(就像《聊齋志異》作者蒲松齡所說的“聞則命筆,遂以成篇”),所謂高明的演奏者只是以不同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來演奏,偶爾加些插曲和變奏,使它們聽起來更賞心悅耳或游心駭耳而已。如果我們將魂魄傳奇當作文學材料,那要關注的恐怕是演奏者所使用的樂器、技巧和風格;但如果將魂魄傳奇視為觀念、心理材料,則要留意的顯然是“樂譜”。
因此,本書在取材上,著重的是故事的樂譜性,而非文學性;對“秋墳鬼唱詩”的聆聽,也不是欣賞其在“美學”上有多少詩意,而是想知道它們在“靈魂學”里占有什麼位置。中國人對靈魂所衍生諸般問題的思慮好比交響樂,筆記小說里的魂魄傳奇,有些呈現的只是其中的幾個音符,有些則是幾個音節或小段,有些則摻雜了其他的文化音符或心靈音節,而出現各種變奏與和聲。本書所挑選的八十八個故事都各有特色,但只有將它們合而觀之,我們才能瀏覽到中國人靈魂交響樂較完整的樂譜。
為了“聆聽”上的方便,筆者將這八十八個故事分為十二個“樂章”,其中有些樂章是在呈現中國人靈魂交響樂中與世界其他民族所共有的旋律和普同結構,譬如對死者的矛盾雙情、心理學鬼與人類學鬼、地獄與審判等;有些則是在呈現中國人所獨有的變奏與和聲,譬如魂魄觀念與殭屍的製造、女鬼與未嫁夭亡女冥婚習俗的關係等;但更多的樂章則是這兩者兼而有之,譬如普同的輪迴轉世信仰遇到儒家的現世哲學所產生的衝突、儒釋道在黃泉路上的愛恨情仇等。
既然本書像是一闕靈魂交響樂,所以在此向讀者提出如下的建議:當你在閱讀每章前面的故事部分時,不妨像一般人“聽音樂”般,使用“感性的右腦”;但在閱讀每章後面的論述部分時,你可能要像音樂家“聽音樂”般,改用“理性的左腦”;如此雙腦並用,才能掌握其中奧妙。
王溢嘉
二○○六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