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沿革
1934年10月,成立紅軍總司令部防空科。從紅軍部隊中抽調了12個排,經過3個月的強化訓練後,留下3個排組成了軍委防空隊,羅華生任隊長,廖冠賢任指導員。防空隊配備了27挺經過改造的重機槍,作為高射機槍,在中華蘇維埃政府駐地的3個山頭組成了對空火網。
1934年紅軍長征後,防空科和防空隊自行消失了。
1945年11月1日,紅軍第一個高射炮大隊在遼東本溪組建,下轄1個高炮連、2個高射機關炮連和1個90式野炮連,隸屬遼東軍區,劉奠西任隊長,劉益民任政委;1947年7月,高射炮第一團在東北成立;1948年4月,高射炮第二團在吉林通化成立;1948年11月,東北野戰軍炮兵縱隊高炮指揮部成立;1948年12月,高射炮第三團成立;1949年4月24日,華北軍區平津衛戍區防空司令部在北平成立,聶榮臻兼任司令員、薄一波兼任政委;1949年5月中旬,南京防空司令部成立,皮定均兼任司令員;1949年8月11日,中央軍委決定新組建10個高射炮團和10個高射機槍營;1949年8月17日,東北軍區高射炮兵學校在瀋陽成立。截至1949年12月,已成立了18個高射炮團,分別部署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漢、長沙、瀋陽、鞍山、撫順等大、中城市。
韓戰爆發前後,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各主要城市和工業區相繼設立了一些防空司令部。1950年9月7日中央軍委決定組建國土防空部隊的領導機關——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同年12月1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在北京成立,隸屬中央軍委領導,
周士第任司令員,
鐘赤兵任政治委員,
譚家述任副司令員兼參謀長。此時,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防空部隊還是作為陸軍的一個兵種來建設的。
抗美援朝戰爭後,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按照邊打邊建的原則,由單一的城防高炮部隊逐漸發展為包括探照燈、雷達、通信等諸兵種合成的部隊。空軍殲擊
航空兵部隊在執行防空作戰任務時亦歸防空司令部統一指揮,這樣就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國土防空作戰體系。
1953年秋,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在華北地區進行防空戰役演練,開始以軍事訓練為中心的正規化建設。
1955年3月,中央軍委決定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的番號總稱定名為防空軍,將防空部隊由陸軍的一個
兵種上升到一個獨立的
軍種,與陸軍、海軍、空軍、
公安軍處在同一個平台上。同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正式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軍。
楊成武兼任司令員,
成鈞、譚家述任副司令員,
谷景生任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成鈞兼任參謀長。在防空軍成立的同時,還組建了防空軍第1軍,接著又組建了3個防空師。
1957年1月,中央軍委決定對全軍實行精簡整編。5月17日,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和防空軍正式合署辦公。此後,防空軍的幹部大部分合併到空軍,一部分分配到國防科委工作。7月26日,中國國防部發布命令,正式宣布撤銷防空軍的
番號。
部隊編成
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包括高射炮兵、雷達兵、探照兵、對空情報兵四大兵種。
高射炮兵
高射炮兵是防空軍的主體。中國人民解放軍高射炮兵最初裝備的是日式、美式、蘇式高射機槍和不同毫米的高射炮。從20世紀90年代以來,又先後裝備了我國自行研製生產的4管25毫米自行高炮系統、雙35毫米高射炮系統等一批自動化程度高、射擊速度快、毀傷機率高、獨立作戰能力強、抗干擾效果好,並具有全天候作戰能力的新型地面防空武器系統,初步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
雷達兵
雷達兵是高射炮兵的“千里眼”。1949年9月,華東軍區淞滬警備司令部防空處抽調部分幹部,利用國民黨遺留的2部日本造的四式舊雷達和8名技術人員,在上海市安國路建立了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雷達隊。1950年4月22日,第一個雷達營在南京成立。1952年11月10日,防空部隊第一個雷達團成立雷達部隊建制完善後,在祖國的天空布下無數的千里眼,為高射炮兵和空軍航空兵提供了大量及時、準確的敵人空情,為高炮安上了火眼金睛。
探照兵
探照兵是高射炮兵的“夜視儀”。探照兵的作用是利用探照燈夜間照射來犯敵機,配合高炮部隊對空射擊,配合航空兵對空作戰,甚至直接將敵機照落。
對空情報兵
對空情報兵是高射炮兵的“近拍鏡”。對空監視部隊是從地面以目力和望遠鏡直接目測空中敵機的部隊。它的好處是當敵機穿越觀察哨上空空域時,眼能看到,耳能聽到,不會在敵機低飛鑽入雷達電波死角時看不見,而且可以看清敵機編隊的隊形、機型和數量。
戰鬥歷史
1935年初,防空部隊在紅軍時期與國民黨空軍進行了首次戰場交鋒。主要是利用由重機槍進行改造的高射機槍保衛瑞金的中央蘇區領導機構,雖然沒有擊落敵機,但對國民黨空軍起到了威懾作用。
1946年4月7日,遼東軍區高炮大隊拉開了解放戰爭第一次空戰的序幕。當時,國民黨新六軍為了奪取抗戰果實,向本溪進攻。高炮大隊在本溪市區和本溪平頂山分別部署了兩個高射機關炮連。當天上午,2架敵機配合新六軍轟炸本溪市,高射炮連猛烈射擊,敵機飛行員慌了手腳,在本溪車站倉皇投下2枚炸彈就逃竄了。此後,敵機再也沒有敢來本溪上空。這一次空戰,雖然沒有戰果,卻為剛剛成立的高炮部隊積累了空戰經驗。
1947年11月初,由遼東軍區高炮大隊擴編的第一個高炮團——遼東軍區炮兵團在通化地區首次擊落國民黨戰鬥機。當時,高炮團掩護步兵作戰,一架國民黨P—51型飛機突然飛臨高炮團上空,高炮部隊用巴拉德式高射機關炮當即將敵機擊中,敵機墜落在梅河口附近。這是高射炮兵第一次擊落敵機。戰後,遼東軍區司令員肖勁光、政委陳雲通報表揚了高炮團。
1948年9月下旬,高炮第二團一營在配合步兵圍攻長春時,擊落國民黨C—47型運輸機1架,擊傷敵機2架。
1949年3月12日,高炮第二團三營奉命進駐葫蘆島,擔負保衛起義的國民黨海軍“重慶號”巡洋艦的防空任務。3月16日至19日,國民黨空軍動用轟炸機數十架對“重慶號”輪番轟炸,二營對空作戰6次,擊傷敵機3架。這是高射炮兵首次對海上的敵機進行空戰。
1949年8月1日,國民黨空軍B—25型轟炸機1批3架竄入武漢市破壞騷擾,高炮第一團和高炮第三團相繼開炮射擊,戰鬥歷時10分鐘,擊落敵機1架。這是高炮部隊在城市要地防空作戰中首次擊落敵機。
1949年10月29日,負責掩護江蘇戚墅堰機車廠的高炮第八團三營九連,在駐地擊落國民黨空軍C—47型運輸機1架,生俘機上人員8名。這是高炮部隊首次俘獲被擊落敵機上的人員。
1949年12月27日上午8時,國民黨空軍兩架P—51、兩架B—25型飛機從台灣起飛,竄入浙江寧波地區,企圖空襲靈橋。駐守在這一地區的高炮第十三團,在敵機距離炮群6000米時猛烈射擊,當場擊落P—51型飛機1架,同時擊傷1架B—25型飛機。這是第一次擊落、擊傷從台灣起飛的國民黨飛機。此後,防空部隊戰果輝煌。
1950年3月14日,國民黨空軍從台灣起飛轟炸機11架、戰鬥機2架,突襲上海龍華機場和江南造船廠,被高炮第十一團擊傷3架,空襲目的沒有得逞。
1950年7月,高炮第十團在廈門掩護修建機場,對空作戰18次,擊落台灣國民黨空軍飛機1架、擊傷3架。
1950到1953年抗美援朝作戰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防空部隊共作戰1萬餘次,擊落敵機400多架,擊傷敵機1500多架,對掩護朝鮮後方交通線和重要軍事、工業目標,配合其他部隊作戰,起了重要作用。
1953年1月18日,美國海軍P—2V型巡邏機入侵我國,被雷達兵用自衛的高射機槍擊落。此後,高炮部隊和雷達站高射機槍兵又聯合擊落1架入侵我國的美軍艦載AB型飛機。
1954年2月9日,國民黨空軍F—47型偵察機2架竄入大陸浙江地區偵察,被獨立高炮第四十三營擊落1架。
1954年4月13日,防空部隊司令員周士第宣布:“4年來美國、國民黨空軍不斷地對我國大陸進行轟炸、偵察、襲擊、空投特務、細菌等。截止到1954年4月,防空軍共作戰591次,擊落敵機32架,擊傷敵機154架。”
歷史戰績
從1950年9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司令部組建到1957年5月的近7年時間裡,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在保衛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共進行防空作戰500餘次,擊落敵機40餘架,擊傷敵機130多架。若加上抗美援朝戰爭期間的戰績統計,則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共對空作戰1.05萬餘次,擊落、擊傷敵機2100多架,有效地抗擊了中國國境內外敵人的空襲和空中偵察、騷擾活動,為保衛國家的政治經濟中心、工業基地、交通樞紐和海軍空軍基地等重要目標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