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集團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一般指本詞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前身為魯中軍區和冀察熱遼軍區部隊。原代號81054部隊,現代號為65631部隊,屬北部戰區,軍部駐地為遼寧省錦州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 外文名:40Army
  • 現任軍長:張學鋒
  • 現任政治委員:劉念光
  • 部隊番號:65631部隊
  • 部隊駐地:遼寧錦州
  • 所在戰區:北部戰區
發展過程,建國前,建國後,組成部分,118師,119師,120師,榮譽戰功,

發展過程

建國前

中國抗日戰爭結束後,中國共產黨將由魯中軍區部隊組成的山東軍區第3師和警備第3旅派往東北瀋陽、鞍山地區。此時由冀察熱遼軍區進入東北的八路軍李運昌部亦發展為第21、第23、第24旅。1946年1月,原山東軍區第3師、警備第3旅和第21旅、第23旅合編為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程世才被任命為司令員羅舜初被任命為政治委員。轄有第7(原第3師)、第8(原第21旅)、第9旅(原警3旅和第23旅)。後來司令員一職先後由曾克林韓先楚擔任。
1948年11月,東北民主聯軍第3縱隊被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軍長為韓先楚,政治委員為羅舜初,轄第118、第119、第120總計3個師。
解放戰爭中,該縱隊參與了第三次本溪保衛戰與第四次臨江保衛戰,被中共譽為“旋風部隊”。1947年9月,中國共產黨領袖毛澤東親自修改並批轉了該縱隊開展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由此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內掀起以訴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被認為提高了解放軍的戰鬥力。在遼瀋戰役進攻錦州的戰鬥中,所轄第7師第20團攻下城防要塞配水池,後由第19團和第8師23團首破錦州城牆。遼西會戰中,所轄第21團、第19團第1營和第7師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國民革命軍第9兵團(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1950年4月改編的第40軍參與了占領海南島的戰役,所轄第118師為進攻海口的主力,第352團第1營後由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授予“渡海先鋒營”的稱號。

建國後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第40軍北上首批入朝參戰。1950年10月25日晨,第118師與經過溫井向北鎮進攻的大韓民國國防軍陸軍第6師的一個加強步兵營遭遇,在兩水洞地區由第118師首先發起突然進攻。在經過1小時的激戰後,該加強步兵營覆沒。第118師隨即攻占了溫井。此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均將10月25日這一天定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
抗美援朝戰爭第四次戰役中,第40軍在春川以南、金化以北地區抵抗了聯合國軍與南韓軍隊3個師及一個旅的進攻,第120師第360團第1連副班長曹慶功、第358團第3連班長王學鳳和副班長劉維漢等在子彈打光後與敵方同歸於盡,均被中共中央軍委追記一等功,並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3年7月,第40軍由朝鮮回國。
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所轄步兵第120師在震後參與了抗震救災的一線工作,下屬的第358團第1連後被中共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範連”稱號。
198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
2016年,原瀋陽軍區第16、39、40集團軍和原濟南軍區第26集團軍轉隸北部戰區陸軍。

組成部分

118師

118師的前身是40年9月組建的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42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43年3月番號撤銷,旅機關編入魯中軍區機關。45年8月中旬組建山東軍區第3師(師部由魯中軍區機關一部組成),46年1月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7旅,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師,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該師是山東縱隊的精華,部隊作風強悍,進攻、防禦、攻堅、野戰兼備,突擊力強大,是南滿的主力師,有暴風雨部隊的美稱,部隊戰鬥力超強,是四野頭等主力師。
352團的前身是37年12月28日由牛頭鎮起義的抗日武裝組建的八路軍魯東遊擊第8支隊,38年底改稱八路軍山東縱隊第8支隊,39年3月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支隊,40年3月整編為山東縱隊第1支隊第1團,40年9月中旬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第1團,42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教導第1旅第1團,43年3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第1團,45年8月中旬編入山東軍區第3師為第7團,46年1月隨所在師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7旅第19團,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師第19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第19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2團。該團是山東縱隊的第一主力團,是山東軍區的十三個主力團的一員,部隊驍勇善戰,作風勇猛皮實,戰鬥力超強是軍、師主力團,也是四野最強的主力團之一,有鐵拳團的美譽。
353團的前身是38年元旦由徂徠山起義的抗日武裝組建的八路軍山東人民抗日游擊隊第4支隊,38年底改稱八路軍山東縱隊第4支隊,40年5月整編為山東縱隊第4支隊第1團,40年9月中旬改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1旅第2團,42年8月調入魯中軍區為直屬第2團,43年3月改稱山東軍區魯中第2團,45年8月中旬編入山東軍區第3師為第8團,46年1月隨所在師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7旅第20團(原8團3營留山東與警2旅5團2營對調),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師第20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第20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3團。該團是山東縱隊的老部隊,是山東軍區爆破技術運用的最早、最成功的團隊,是山東軍區十三個主力團之一,部隊作風頑強,戰鬥力超強,是軍、師主力團也是四野最強的主力團之一。
354團的前身是45年8月由本溪煤礦我方及國民黨軍被俘人員自發組成的工人糾察隊,後改編為冀熱遼16分區特務第2團,45年9月下旬編入冀熱遼16軍分區21旅為第62團,46年1月隨所在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7旅第21團(2營系山東3師8團3營),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7師第21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7師第21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8師第354團。

119師

119師的前身是以冀東暴動隊伍組建的八路軍第4縱隊蘇陳支隊,39年12月擴編為冀熱察挺進軍第12團,40年7月改稱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分區第12團,44年7月改稱冀熱遼軍區第16分區第12團,45年9月下旬擴編為冀熱遼16軍分區第21旅,46年1月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8旅,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8師,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9師。該師是最先進入東北的部隊,成長進步很快,作風勇猛,戰鬥力很強是軍主力師。
355團的前身是由魯中軍區特務營、邊聯獨立營、蒙陰獨立營(分別為該團第1、2、3營)於45年8月合編的山東軍區第3師第9團,46年1月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8旅第22團(第1、2營系原9團第1、3營原9團2營編入第24團為第3營,第3營系原21旅61團3營)。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8師第22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第22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9師第355團。該團是魯中軍區的老部隊,戰鬥力很強是軍、師主力團。
356團的前身是以冀東暴動隊伍組建的八路軍第4縱隊蘇陳支隊,39年12月擴編為冀熱察挺進軍第12團,40年7月改稱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冀東分區第12團,44年7月改稱冀熱遼軍區第16分區第12團,45年9月下旬團機關大部擴編為冀熱遼16軍分區第21旅旅部,團機關之一部及部隊改稱冀熱遼16軍分區第21旅第12團,46年1月隨所在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8旅第23團,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8師第23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第23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9師第356團。該團是冀東軍區的老部隊,曾配合蘇軍攻克山海關,部隊基礎較好,戰鬥力很強是軍、師主力團。
357團的前身是由撫順煤礦我軍及國民黨軍被俘人員自發組織的工人糾察隊,45年8月改編為冀熱遼第16軍分區特務第3團,9月18日編入冀熱遼16軍分區21旅為第61團。46年1月隨所在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為第8旅第24團(第3營系原山東3師9團2營,原第3營編入第22團為第3營),同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8師第24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8師第24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19師第357團。

120師

120師的前身是於46年1月由山東軍區警3旅及冀熱遼第16軍分區23旅合編而成的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旅,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師,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20師。
358團的前身是45年8月由魯中軍區第3分區特務營、獨立大隊、費北獨立營(分別為第1、2、3營)合編的山東軍區警備第3旅第8團,同年11月與調往東北的警2旅第6團合編為新的警3旅仍為第8團,46年1月隨所在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旅為第25團,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師第25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第25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20師第358團。該團戰鬥力較強,是師主力團。
359團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旅第26團,該團是以冀熱遼第16軍分區23旅66團1、3營、68團四個連為基礎,並將山東軍區警3旅第6團第2營編入(拆散營建制,叄個連分別為該團第1、4、7連)而組建的。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師第26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第26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20師第359團。
360團的前身是45年8月由魯中軍區第2分區特務營、沂中獨立營、沂中縣各區中隊(分別為第1、2、3營)合編的山東軍區警備第2旅第6團,同年11月與調往東北的警3旅第8團合編為新的警3旅仍為第6團,46年1月隨所在旅編入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旅為第27團(第2營系原冀熱遼第16軍分區23旅68團第2營,原第2營編入第26團),46年7月31日改稱東北民主聯軍遼東第3縱隊第9師第27團,48年1月改稱東北野戰軍第3縱隊第9師第27團,同年11月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軍第120師第360團。該團戰鬥力較強,是師主力團。

榮譽戰功

曾擔任過瀋陽軍區政治委員和北京軍區政治委員的劉振華上將出自第40軍,在第40軍內曾任第118師師長,第40軍政治委員。此外,在1985年-1992年間擔任廣州軍區政治委員的張仲先中將亦出自該軍。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0集團軍曾被授予榮譽稱號的單位有:
鐵拳團 - 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
渡海先鋒營 - 原步兵第118師第352團第1營。
解放戰爭中,該部參加了三保本溪,四保臨江作戰,贏得“旋風部隊”的美譽。1947年9月毛澤東主席親自修改和批轉了該縱隊開展訴苦教育的經驗報告,由此在全軍掀起了以訴苦和“三查”(查階級、查工作、查鬥志)為中心的“新式整軍運動”,有力提高了我軍的戰鬥力。在遼瀋戰役的錦州攻堅戰中,第7師20團以頑強的精神拿下了城防要塞配水池,爾後第19團和第8師23團首先突破錦州城牆。在遼西會戰中,第21團、第19團1營和7師炮兵營在胡家窩棚殲滅廖耀湘兵團前進指揮所,為全殲國民黨軍“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軍、新6軍做出了貢獻。1950年4月第40軍又參加了解放海南島的戰役,第118師是解放海口的主力部隊,第352團1營被授予“渡海先鋒營”榮譽稱號。
1950年韓戰爆發後,第40軍揮師北上,首批入朝參戰,10月25日晨,第118師遭遇竄入溫井向北鎮進犯韓軍第6師的一個加強步兵營,當該敵進至兩水洞地區時,第118師突然發起攻擊,經1小時激戰,全殲敵人,並乘勝攻占溫井,揭開了志願軍入朝參戰的序幕。這一天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紀念日。在第四次戰役中,該軍在春川以南、金化以北地區頑強抗擊了敵軍3個師又一個旅的進攻,其中第120師360團1連副班長曹慶功、358團3連班長王學鳳和副班長劉維漢等在子彈打光後與敵同歸於盡,均被追記一等功,授予一級戰鬥英雄稱號。
1953年7月40軍從朝鮮回國後長期駐守遼寧錦州。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該軍步兵第120師緊急開赴抗震救災第一線,第358團1連後被中央軍委授予“抗震救災模範連”榮譽稱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