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概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簡稱“人民政協”),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人民政協由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無黨派民主人士、人民團體、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台灣同胞、港澳同胞和歸國僑胞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組成。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中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的多民族、多黨派的國家,為增進各民族、各黨派、社會各界、無黨派民主人士之間的團結合作,推動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發展,國家在作出重大決策之前,要同各方面的代表人物進行充分的協商。
自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關於國家的經濟建設、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統一戰線的許多重大問題,都在人民政協進行過協商。這種協商,可以通過各方面充分地展開討論,反覆地交換意見,使國家制定的各項政策和法規更加充實和完備,既符合最大多數人民的要求和願望,又尊重少數人的合理意見。這種在決策之前進行政治協商的做法,是中國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一個重要特點和優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在新中國建立前夕成立的。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舉行了第一屆全體會議。參加會議的代表共662人,包括中國共產黨、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名地區、人民解放軍、少數民族、國外華僑、宗教界人士等46個單位的代表以及特別邀請的人士,具有十分廣泛的代表性。
人民政協在建國初期的5年中,對於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鞏固人民民主政權,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實行社會改革,發展統一戰線,發揮了重要作用。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舉行第一次會議,通過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同年12月召開了政協第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制定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章程宣告:共同綱領已經為憲法所代替;人民政協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已經結束。
但是人民政協作為
統一戰線的組織,將繼續存在和發揮作用。從1955年至1966年10多年裡,政協第二、三、四屆全國委員會和各級地方委員會,在團結各族人民和各界愛國力量,活躍國家政治生活,發揚人民民主,發展人民民主統一戰線,以及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等方面,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1978年12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
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地、認真地糾正“
文化大革命”的“左”傾錯誤,作出了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使中國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人民政協也進人了新的發展時期。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人民政協的任務是要在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擁護社會主義事業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促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的建設,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推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為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而奮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人民政協作為實現這一基本制度的重要組織形式,將在國家的政治生活、社會生活和對外友好活動中,在進行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加強各民族的團結中,進一步發揮重要作用。
政協章程
(1982年12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通過 根據1994年3月19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八屆全國委員會第二 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2000年3月11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九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和2004年3月12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修正案》修訂)
中國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和建設進程中,結成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有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參加的,由全體社會 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和擁護祖國統一的愛國者組成的,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 胞在內的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將長期存在和發展。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的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 式。團結和民主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兩大主題。一九四九年九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代表全國人民的意 志,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
一九五四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繼續在國家的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以 及對外友好活動中進行了許多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貢獻。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在撥亂反正、鞏固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實現國 家工作中心向經濟建設轉移,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爭取實現包括台灣在內的祖國統一,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的鬥爭中,中國人民政治協商 會議進一步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我國各族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消滅了剝削制度,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我國社會階級狀況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工農聯盟更加 鞏固。知識分子同工人、農民一樣是社會主義事業的依靠力量。在人民革命和建設事業中同中國共產黨一道前進、一道經受考驗並作出重要貢獻的各民主黨派,已經 成為各自所聯繫的一部分社會主義勞動者、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擁護社會主義的愛國者的政治聯盟,日益發揮其重要作用。全國各民族已經形成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民族關係。宗教界的愛國人士積極參加祖國的社會主義建設。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熱愛祖國,擁護祖國統 一,支援祖國建設事業。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的愛國統一戰線具有更強大的生命力,仍然是中國人民團結戰鬥、建設祖國和統一祖國的一個重要“法寶”,它將更 加鞏固,更加發展。
我國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面臨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由於國內的因素和國際的影響,我國人民 同國內外的敵對勢力和敵對分子的鬥爭還將是長期的,階級鬥爭還將在一定範圍內長期存在,但已經不是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是,沿著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自力更生、艱苦奮鬥,逐步實現工業、農業、國防和科學技術現代 化,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要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在 熱愛中華人民共和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擁護社會主義事業、共同致力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基礎上,盡一切努力,進一步鞏固和發展愛國統一戰線,調 動一切積極因素,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的協調發展,為實現我國各族人民的根本任務而奮鬥。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根據中國共產黨同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人士“長期共存、互相監 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方針,促進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各黨派、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充分體現和發揮我國社會主義政黨制度的特點和優 勢。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一切活動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為根本的準則。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和地方委員會,依法維護其參加單位和個人按照本章程履行職責的權利。
機構部門
常設機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常務委員會,簡稱山東省政協常委會,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的常設機構,由山東省
政協主席、副主席、常務委員和秘書長組成。
專門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專門委員會是常務委員會和主席會議領導下的工作機構。2018年10月1日,黨中央、國務院批准了《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10月8日,山東省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審議通過《關於山東省省級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為最佳化政協專門委員會設定,更好發揮其作為專門協商機構的作用,組建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將省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更名為省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省政協科教文衛體委員會更名為省政協教科衛體委員會。改革後,省政協設定工作機構3個,專門委員會10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提案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經濟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教科衛體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港澳台僑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外事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委員會農業和農村委員會
辦公機構
現任領導
主席
副主席
秘書長
常務委員
丁希濱 丁保國 於曉怡(女) 於健安 萬永格 馬衛紅(女,回族) 馬承新 王玉亮 王世農 王百忠 王兆連 王秀鳳(女) 王伯芝 王邵軍 王坤英(女) 王賢臣 王忠坦 王鳴歧 王建森 王洪霞(女) 王 栩 王家惠 王淑玲(女) 王 琳(女,省直) 王新力 王新春 仇冰玉 尹國橋 葉樂明 付 偉 付 軍 邊祥慧(女) 鞏憲群(女) 畢秀玲(女) 呂 濤 朱文秋 朱銘泉 朱新勝 莊乾元 劉玉光 劉永巨 劉加釗 劉傳勇 劉致福 劉 曉 劉曉鐘 劉愛麗(女) 劉新泳 劉德山 劉毅翔 劉 霞(女,濟南) 安 辰 許永利 許志群 孫秀江 孫錄寶 孫曉筠(女) 嚴中華 杜玉傑 杜利峰 杜英傑 李廣慶 李廣雪 李玉霞(女) 李克學(回族) 李國琳(女) 李昌文 李京波(女) 李宗濤 李 政 李振友 李 娥(女) 李 鋒 李 新(女) 李 鑫 楊曉剛 肖龍滄 肖培樹 吳洪田 吳夢軍(女) 佘靜怡(女) 汪映榮 宋文旭 宋繼寶 張小梅(女) 張兆明 張麗波(女) 張 波(女) 張寶健 張 建 張保祥 張洪溢 張艷霞(女,滿族) 張淑敏(女) 張 鯤 陳月輝 陳能豪 陳 捷 武繼彪 范友金 范 虎 林凡儒 林 青(女) 林建寧 尚勝波 羅 齊 金祖權 周雲平 周 寧 周 勇 郇 梅(女) 鄭子昌 鄭 中(女) 鄭 心(女) 鄭仲全 宗劍飛(女) 孟令軍 孟鴻聲 趙 青(女) 趙勝村 趙 勇 趙 濤 趙 強 郝憲印 侯風雲(女) 侯 軍 姜長興 姜巧珍(女) 姜軍鋒 袁久黨 錢煥濤 徐東升 徐青峰 欒心勇 欒 奕(女) 高洪雷 郭建禮 席 林 黃清海 黃淑玲(女) 龔文東 常朝暉 崔 作 康志民 商雪梅(女) 蓋文興 隋子林(女) 董方軍 董學琛 董美琴(女) 韓 斌 程克紅 傅永寬 釋本悟 蔡福安 翟世蘭 熊璐珊(女) 樊 軍 黎嘉恩 潘榮慶 燕 翔 薛慶國 薄 濤 魏余秀 魏 勇。
建設成就
2021年7月,獲評首屆人民政協“委員工作室(站)”案例徵集活動·“最美基層政協委員”中最佳組織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