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簡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人民愛國統一戰線組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我國政治生活中發揚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形式。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規定:團結和民主是人民政協的兩大主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是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自 1949 年成立以來,人民政協充分發揮自身的獨特優勢,團結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少數民族人士和各界愛國人士,同心同德,群策群力,為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維護和發展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不斷促進
社會主義物質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的協調發展和祖國和平統一大業,作出了重要貢獻。
歷史沿革
1986年4月,
安徽省政協宿縣地區聯絡處(縣級)成立。
1992年10月,安徽省政協宿縣地區聯絡處升格為地級機構,更名為安徽省政協宿縣地區聯絡委員會。
1996年8月,撤銷安徽省政協宿縣地區聯絡委員會,設立安徽省政協宿縣地區工作委員會。作為安徽省政協的派出機構,宿縣地區政協聯絡處、政協聯絡委員會、政協工作委員會受省政協和中共宿縣地委的雙重領導,在認真貫徹執行
中共中央批轉的《政協全國委員會關於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規定》,加強與本地區的省政協委員聯繫,組織委員視察、調研,聯繫本地區縣(市)政協,承辦地委和省政協交辦的事項等方面,開展了很多卓有成效的工作,為全區兩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做出了積極的努力。
根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章程》有關規定和中共安徽省委有關決定,當年5月19日至22日,在宿城召開政協第一屆宿州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宣告宿州市政協正式成立,標誌著全市政協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政協機構
政協第五屆宿州市委員會現有常委會組成人員83名,委員426名,分別來自中共、民主黨派、無黨派、工商聯、工會、共青團和青聯、婦聯、科協、科學技術、社會科學、農業、經濟企業、教育體育、醫藥衛生、文化藝術、新聞出版、民族宗教、台屬僑屬、特邀等19個界別。
本屆政協下設8個處級專門委員會,辦公室、研究室2個處級辦事機構,1個機關黨委,1個老委員聯誼會,1個書畫院(社團組織)。
8個專門委員會分別是:提案委員會、經濟委員會、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教科文衛體委員會、社會和法制委員會、民族和宗教委員會、港澳台僑和外事委員會、文史資料和學習委員會。
市政協辦公室下設秘書科、聯絡科、綜合科、行政科。市政協研究室下設調研科、信息宣傳科。
政協職能
人民政協的主要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這三項職能是各黨派團體、各族各界人士在我國政治體制中參與國事、發揮作用的重要內容和基本形式,體現了人民政協的性質和特點,是人民政協區別於其他政治組織的重要標誌。
(一)政治協商。政治協商是對國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針以及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在決策之前進行協商和就決策執行過程中的重要問題進行協商。
(二)民主監督。民主監督是對國家憲法、法律和法規的實施,重大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工作,通過建議和批評進行監督。
(三)參政議政。參政議政是對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中的重要問題以及人民民眾普遍關心的問題,開展調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進行協商討論。通過調研報告、提案、建議案或其他形式,向中國共產黨和國家機關提出意見和建議。
政協領導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五屆宿州市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在圓滿完成各項議程後,於1月7日上午在市政務中心禮堂勝利閉幕。大會首先進行了選舉,以無記名投票的方式,選舉許廣斌為政協第五屆宿州市委員會主席,孟偉、武敏、馬紅鐘、魏建華、張生、趙素華為副主席,李勵為秘書長,丁勇等75人為政協第五屆宿州市委員會常委。
主席
許廣斌
副主席
武敏、馬紅鐘、魏建華、張生、趙素華
秘書長
李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