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84年,鄭杭生先生主持建立社會學研究所,標誌著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科在新時期正式恢復重建。
1985年,學校建立社會學理論與方法碩士點。
1987年,建立社會學系。
1993年,建立社會學理論與方法博士點。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批准始建博士後流動站。
2003年4月,原社會學系、人口學系組建成立社會與人口學院。
2024年4月,社會與人口學院更名調整為社會學院。
2024年5月24日,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正式揭牌。
學術研究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辦有《
社會學評論》和《
社會建設》兩本專業期刊。創建了
中國綜合社會調查(CGSS)、中國教育追蹤調查(CEPS)等多個大型連續性社會調查。創設了十餘個常設性、品牌性學術活動。本院以上述專業期刊、社會調查項目和品牌學術活動為抓手,積極打造學術平台,既為本校社會學學科奠定堅實的基礎,也是全國社會學學科發展的重要引擎。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極推動學術資源的開放共享,致力於團結國內外同行協同創新,具有鮮明的國際性和開放性。其中,CGSS在國內首開共享數據之先河,已向全社會開放8個批次的數據。CEPS和CLASS數據亦已開放。牽頭組建的中國社會調查網路(CSSN)聯合全國5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極大地促進了社會學學科建設和國內社會學機構之間的合作。共同發起成立東亞社會調查(EASS),並代表中國參加國際社會調查合作組織ISSP。三個重點研究基地均向國內外同行開放課題申請和駐所研究。兩個專業期刊和所有學術活動均廣泛邀請國內外學者參與。
辦學條件
學院有教職工68人,其中專任教師49人,行政教輔人員19人,擁有各類高層次人才,多人擔任教育部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全國社會工作專業學位(MSW)教指委副主任委員、
中國社會學會副會長等重要學術領導職務,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首席專家。劉新、謝宇、趙鼎新、周雪光、閻雲翔等國際知名教授擔任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兼職教授,Don Trieman、Andrew Walder、Ethan Michelson、林楠、飯田哲也等國際知名教授曾在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擔任外教。
所獲榮譽
社會學學科在教育部歷次全國一級學科評估排名中均排名第一或A+;社會工作專業學位點2020年在教育部全國首次專業學位水平評估中獲評A+;2017年首批入選國家“
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2年入選新一輪“
雙一流”建設名單;社會學專業、社會工作專業分別於2019、2020年入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文化傳統
始終堅持中國特色社會學學科的建設方向,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著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不斷提高科學研究水平、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致力於打造理論與實踐並重,兼顧專業建設與社會服務,兼具家國情懷與國際視野的科學研究高地、人才培養基地和決策諮詢平台。
學校領導
職務 | 姓名 | 分工 |
---|
| | 全面負責學院教學、 科研、行政管理工作,組織擬訂和實施學院發展規劃、 重大教學科研改革措施、重大基本建設方案等工作,分管人才人事、財務、學術期刊、安全穩定、培訓工作。 |
| |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組織黨委重要活動,協調黨委成員工作,督促檢查黨委決議貫徹落實,分管人才人事、意識形態、宣傳、教師思想政治、離退休工作。 |
| | |
| | 分管科研、發展規劃、“雙一流”建設、對外交流與合作工作。 |
|
組織體系
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院下設社會學系、人類學系、社會工作系、社會政策系。
機構設定詳見下圖。
成立目的
中國人民大學將社會與人口學院更名調整為社會學院,標誌著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學科高水平建設開啟新篇章,標誌著建構中國社會學自主知識體系步入新階段,也標誌著中國人民大學走好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形成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