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行背景
京劇,又稱平劇、京戲等,是中華民族藝術的傑出代表。自清代乾隆時期隨著徽班進京,汲取崑腔、漢調、秦腔等藝術而逐漸形成獨具個性的劇種風格。至20世紀上半葉呈現出流派紛呈的繁榮局面,京劇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戲曲劇種,形成大氣莊重、雅俗共賞的藝術風格,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寶貴財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傑出代表。
京劇在文學、表演、音樂、舞台美術等各個方面都有一套規範化的藝術表現形式。京劇的唱腔屬板式變化體,以二簧、西皮為主要聲腔。京劇伴奏分文場和武場兩大類,文場以胡琴為主奏樂器,武場以打擊樂伴奏為主(鼓板、大鑼、鐃鈸、小鑼)。京劇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雜、武、流等行當,後三行已不再立專行。京劇現在的角色分為生、旦、淨、醜四種。各行當都有一套表演形式。唱、念、做、打的技藝各具特色。
京劇以歷史故事為主要演出內容,傳統劇目約有一千三百多個,常演的在三四百個以上。京劇流播全國,影響甚廣,有“國劇”之稱。以梅蘭芳命名的京劇表演體系被視為東方戲劇表演體系的代表,為世界三大表演體系之一。京劇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表現形式,其中的多種藝術元素被喻作中國傳統文化的象徵符號。2006年5月,京劇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0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名冊)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名錄。
2023年6月2日,習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發表的重要講話中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文化如水,浸潤無聲,京劇藝術連線著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燦爛文明。“戲曲是中華文化的瑰寶”,傳承發展戲曲文化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舉措。中國戲曲藝術在現代化的探索實踐中,內容與形式不斷得到傳承與創新,被越來越多年輕人認同並喜愛。
2023年1月12日,2023年普通紀念幣發行計畫公布,中國人民銀行計畫發行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1枚。
2023年11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發布公告:中國人民銀行定於2023年11月28日發行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一枚。
發行方式
發行工作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蘇州銀行、徽商銀行、長沙銀行、陝西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共同承擔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的預約兌換工作。
地區 | 預約承辦銀行 |
---|
| |
| |
|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 |
| 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
| |
| |
| |
| 中國農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徽商銀行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 |
| |
| |
| |
|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長沙銀行 |
| |
|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中國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華夏銀行、浦發銀行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預約工作
2023年11月21日前,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將向社會公告當地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的分配數量等信息。預約承辦銀行將在其官方網站公布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預約兌換網點和每個網點的可預約數量等信息。
預約承辦銀行於2023年11月22日至11月23日辦理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的預約業務。公眾可通過預約承辦銀行官方網站等線上渠道或在營業時間內前往預約承辦銀行公布的預約兌換網點進行預約登記。
2023年11月26日至11月27日為預約核實期。預約核實期內,未通過核查的公眾可持預約登記使用的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前往預約登記的預約承辦銀行網點辦理撤銷違約記錄及保留兌換資格業務。具體辦理流程見《中國人民銀行公告》(〔2019〕第26號)。
地區 | 分配數量(萬枚) | 地區 | 分配數量(萬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註:1.表中廣東省數量不包括深圳市的數量。 2.中國人民銀行在每次發行新幣時,均在發行庫中留存一定數量,作為實物檔案,供未來貨幣研究使用,這部分貨幣稱為留存歷史貨幣檔案。 3.中國人民銀行可能根據各地預約情況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分配數量進行調整,調整結果將另行公布。 |
兌換工作
預約承辦銀行於2023年11月28日至12月4日辦理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預約兌換。公眾可按照約定的時間,持在預約系統中登記的有效身份證件,前往約定的預約承辦銀行網點辦理預約兌換業務。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兌換期結束後,未兌換部分由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組織開展餘量兌換,餘量兌換方式、兌換時間和承辦銀行等信息由當地中國人民銀行分支機構另行公布。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每人預約、兌換限額為20枚。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預約、兌換、核實的有效身份證件必須為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代他人辦理的,須提供代辦人和被代辦人的有效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且被代辦人數不超過5人。由於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遺失、未成年人未辦理第二代居民身份證等原因,無法出具第二代居民身份證原件的,可以使用戶口簿、臨時居民身份證辦理。
中國人民銀行、預約承辦銀行將在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預約和兌換期的每個工作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全國各地區網上預約、現場預約及預約兌換進度。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深圳市分行將在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預約和兌換期的每個工作日,在其官方網站公布轄區各地網上預約、現場預約及預約兌換進度,在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發行期間公布全國各省(區、市)監督舉報電話。
制幣參數
幣面圖案
圖案 | 圖案說明 |
---|
| 正面主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刊年號“2023”字樣,輔以中國戲曲樂器圖案。 |
| 背面主圖案為中國京劇藝術中生角形象,局部為彩色圖案,輔以裝飾化圖形,並刊“中國京劇藝術”及面額“5元”字樣。 |
|
錢幣賞析
題材表達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以大眾廣泛熟知的中國京劇藝術作為題材,在整體設計上聚焦優秀傳統文化,力求將民族精神敘事和審美意象表達相結合,呈現出中國京劇的現代氣質。
中國戲曲從傳統的歌舞、說唱、滑稽、木偶、皮影等表演藝術發展而來,歷經元代雜劇、明清傳奇等不同階段的藝術高峰,逐漸成為中華民族獨特的戲劇樣式,充分綜合了文學、唱念、表演、音樂、歌舞等多元藝術元素,形成具有中華民族美學追求的表演形態。尤其是近代以來,京劇廣泛吸收南北戲曲藝術的精華,通過生、旦、淨、醜的行當體系,藉助唱、念、做、打等藝術手段,演繹中華民族豐富多彩的社會人生。一招一式、一腔一曲,無不精彩非凡、氣韻生動,張揚著中華民族的個性風采。
於設計而言,京劇幣立足於京劇的美學價值和它的視覺形式,在有限的幣面上,通過內容、形式、審美等多維度的整體把握,以呈現出藝術性的“有意味”與現實性的“真實”並存的理性設計精神。
如何構圖、布勢,使設計能夠在京劇題材帶來的情境氛圍中表現出戲劇審美特徵;如何通過方寸尺幅概括地凝練京劇藝術造型元素,體現其文化價值和藝術價值;如何利用彩印工藝突出幣面語言風格又不至於雜亂。正是這些考量奠定了京劇幣的整體風格基調。
正面設計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正面主圖案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國徽上方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下方刊年號“2023”字樣,輔以中國京劇樂器圖案。
戲曲,顧名思義“無曲不成戲”。從節奏強烈的板鼓敲擊,到悠揚婉轉的絲弦伴奏,構成戲曲表演藝術中重要的音樂烘托和藝術表達。
京劇幣正面選取京劇六件主要伴奏樂器。京劇中的音樂由特定的京劇樂隊演奏完成,俗稱“文武場”。
“文場”是京劇樂隊中所有管弦樂器的總稱,發展傳承至今,最主要的樂器俗稱“文場三大件”,分別為京胡、月琴、三弦。京劇的唱腔音樂部分由“文場”伴奏完成,“文場”與唱腔絲絲合縫,默契配合,是唱曲打動人心的關鍵。京胡是整個文場的領奏樂器。
“武場”是京劇樂隊中打擊樂器的總稱。“武場”的核心是統一舞台節奏,以成套鑼鼓經烘托塑造人物形象,配合演員的動作表演。“武場三大件”為單皮鼓、大鑼、小鑼。
在正面設計中,將文武場的核心樂器在整體結構中予以突出,展現京劇在音樂方面的獨特個性。
背面設計
中國京劇藝術普通紀念幣背面主圖案為中國京劇藝術中生角形象,局部為彩色圖案,輔以裝飾化圖形,並刊“中國京劇藝術”及面額“5元”字樣。
人物是京劇表演的核心。劇目中人物形象從臉譜、服飾等方面進行多元展示,呈現角色行當、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等豐富內涵。京劇中的人物形象,根據性別、性格、年齡和社會地位等,分為生、旦、淨、醜四大行當。幣面選取的生角形象為“靠把老生”作為設計主體。雖是個體化表現人物,卻具有普遍的象徵意義。
選定設計主體後,便是“經營位置”、置陳布勢。元素關係處理得當、層次鮮明清晰,便能有生氣、有靈氣,產生和諧之美。背面在設計上將畫面靈活分割為左右兩個視點,並根據人物造型和風格的選擇進行了基於圓形輪廓的“隨形”的分割。
多元表現、精神敘事是背面設計的關鍵。畫面左右結構分別參照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所繪製的黃忠形象和當代京劇傳承的黃忠扮相。一精一簡,一古一今,神形兼備,層次分明,畫面極具和諧之美。
“典型形象+敘事語言+形神兼備”構建了京劇幣背面設計的創作邏輯,寫實語言的唯美性和象徵性雙重審美表達,則形成了京劇幣背面設計的藝術特色。京劇藝術中追求意象美和外在形式美,即要求在“形似”的前提下,追求“神似”的境界,從而“神形兼備”。基於京劇藝術效果的這種“神形兼備”“有無虛實”觀念,京劇幣背面將主景設定為現代京劇老生人物頭部形象,根據角色要求經藝術加工創作而來,聚焦體現角色的“意、精、氣、神”。
幣面的片段中,以紀念幣特有的超薄浮雕形式再現了昇平署戲曲人物扮相譜所繪製黃忠形象,部分細節根據工藝要求適當簡化處理。塑形線條流暢靈動,疏密有致,韻致渾然,起勢的金屬浮雕配合宮廷繪畫明麗風格,使人物形象渾圓,具有真實的立體感。
在形式的掌控上,畫面結構分明,局部彩印工藝的套用使得寫實語言有了更加強烈的視覺表現力,使得人物神態更加明亮豐富。人物頭部形象的塑造使得畫面主體更加鮮明,動態的瞬間凝固為靜態的畫面,長髯鬚髮似隨轉身之勢而動,具有內隱的氣韻和力量。背景處以臉譜線條形成裝飾性襯托,並實現了個性與共性的統一,並在構圖上與主景形成區分。
禮序乾坤,樂和天地。京劇,這一傳承自古老禮樂文明的戲曲劇種,隨著時序輪轉在燦若星河的文明寶庫中愈發耀眼。進入全球化語境中的中國京劇藝術,正以意蘊悠長、浪漫灑脫的獨特魅力,開創著更新更美的氣象。
防偽特徵
防偽方式 | 防偽說明 |
---|
| |
| 將硬幣傾斜適當角度,在背面圖案中心部位可觀察到隱形圖文“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