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的佛教與社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1-01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古的佛教與社會
- 作者:劉淑芬
- 出版時間:2008年01月01日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 頁數:435 頁
- ISBN:9787532547661
- 類別:佛教類圖書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中古的佛教與社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1-01出版。
《中古的佛教與社會》由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01-01出版。內容簡介 本書是劉淑芬教授長期潛心研究中古佛教與社會問題的精湛成果,涉及佛教與政治、禮俗、地方社會以及醫療養生諸多論題,均以資料紮實、立論新穎而為學術界同行所推重。本書所討論的一些問題採取了獨特的觀察視角,或推陳出新,或別開生面,實為研治中古...
《慈悲清淨: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是2017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淑芬。內容簡介 本書以生動活動的筆觸,描繪中國中古時期(三至十世紀)在佛教強烈影響之下,人民生活的各個層面。雖然佛教對日常生活有相當的制約,但佛教寺院和節日,也是當時人們最重要的節慶和娛樂。佛教的福田思想,更使朝廷將官方救濟貧病...
《唐代幽州地區的佛教與社會》是尤李創作的歷史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9年8月。該書挖掘房山石經等石刻材料,驗之以傳世文獻和敦煌文書,從佛教社會史角度出發,運用微觀與中觀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同時關照巨觀大背景,借鑑社會學、人類學和藝術史的視角,對唐代幽州地域的佛教與社會進行了立體式和跨領域的考察,對中古...
《走向世俗:中古時期的佛教傳播》是2020年9月1日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剛。內容簡介 佛教傳入中國、在中國立足並融入中國文化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大事件。本書將以中國中古時期的歷史為中心,考察佛教與中國社會的雙向互動——即佛教的中國本土化和中國社會的佛教化過程。本文不擬對學理佛教作思想史...
二組,是南海佛教問題,從海路佛教傳播,到南海佛教藝術,也就是東南亞佛教藝術。三組還是佛教和藝術問題,除了一篇是討論入華粟特人葬俗以外,其他則都以中國為核心概念。姚崇新的佛教和佛教藝術史的研究,正在完成“地方包圍中央”的戰略。圖書目錄 從高昌到西州 ——中古吐魯番佛教寺院社會功能的轉變 唐代僧尼授田...
本書對於豐富和發展中古社會史、思想史具有一定的理論意義。目錄 自序 中古社邑研究 5—6世紀華北鄉村的佛教信仰 香火因緣——北朝的佛教結社 從造像碑看南北朝佛教的幾個面向——石像、義邑和中國撰述經典 中古佛教政策與社邑的轉型 佛教與社會 六朝家訓、遺令中的佛教成分——喪葬的新元素 北齊標異鄉義慈惠石柱—...
三、邑義組織對北方社會的整合作用 第十章 帝國歷史出口處的佛教擴張與社會轉型 第一節 傳統“家邦”組織的解體與社會流動模式的變遷 一、“家邦”組織的運行與傳統的社會流動模式 二、邊緣人群與“家邦”組織之外的社會流動渠道 第二節 佛教知識體系的傳播與中古文化轉型 一、“知識尊重”:卑微者也在莊嚴地...
劉淑芬(Shu-fen Liu ),台灣大學歷史學博士,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後研究、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博士後研究,史語所副研究員(1983.8-1993.2)、 研究員(1993.2-)。專攻中古城市史、中古佛教史和中古社會史,已出版《六朝的城市與社會》、《慈悲清淨一佛教與中古社會生活》、《中古的佛教與社會》三書,及發表論文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