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毛澤東1948年11月5日為新華社寫的訊息,以後它成為中國新聞界普遍知曉的新聞名篇之一。這是一條綜合報導,全文約1100字。作為新聞珍品的《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是一篇罕見的傑作。這篇訊息絕妙的運用歷史背景,說明南陽的戰略地位和我軍占領南陽的意義。然後筆鋒轉向今天,寫蔣介石如何在此設定重兵,企圖遏止解放軍南進,而最終不得不棄城而逃,以此為引子進而綜述我軍一年成績,縱論戰局,以古論今,趣味無窮。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派,很精煉,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正是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進軍中充滿了勢如破竹的氣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原我軍占領南陽
  • 時間:1948年11月5日
  • 發布媒介:新華社
  • 作者:毛澤東
報導經過,發表背景,全文內容,藝術風格,評價,相關新聞,相關軼事,

報導經過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毛澤東1948年11月5日為新華社寫的訊息,以後它成為中國新聞界普遍知曉的新聞名篇之一。這是一條綜合報導,全文約1100字。
毛澤東在這篇訊息發表後不久,寫信給胡喬木,以該文為例,要求加強綜合報導,即通過報導某個訊息,對時局進行總的或局部的評述,“其辦法是借著一個適當的題目如像占領南陽之類去寫”。(《毛澤東新聞工作文選》第263頁,新華出版社1983年版)胡喬木在談到寫新聞時曾以這篇訊息為例,分析說:怎樣才是好新聞?毛主席所寫的解放南陽的新聞可以做為我們的模範。這條新聞全部用事實說話,交代了背景。沒有議論,寫得很有風趣。
南陽的解放,意義非同尋常。它不僅標誌著整個南陽地區的徹底解放,南陽人民從此進入翻身做主人的新時代,而且使桐柏、豫西和陝南解放區連成一片,為人民解放軍渡江南下準備了戰略基地和堅強後方,為中原決戰準備了成熟的條件,對整箇中原戰局產生了重大影響。
現在,對於南陽來講,收藏《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原筆跡複印稿的意義非同尋常。如今,由李先念題寫碑名的南陽解放紀念碑已矗立在南陽解放廣場中,《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原筆跡文稿也將雕刻在南陽革命烈士紀念館內。

發表背景

1948年11月4日,一個永遠值得南陽人民紀念的日子。這一天,在中國人民解放軍連續取得宛西戰役、宛東戰役和襄樊戰役勝利,南陽已成為孤城的情況下,國民黨王凌雲部棄城倉惶南逃,宛城不戰而克。南陽城的解放不僅標誌著南陽全境的解放,而且使南陽由中原逐鹿的主要戰場變為我軍解放江南的前進基地和重要後方。毛澤東聞訊後,心潮澎湃,文思激盪,一氣呵成《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一著名的新聞述評。11月5日,新華社全文播發,歷史上曾經幾次輝煌的南陽再度名揚天下。
南陽,為古宛城,是豫西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自1948年1月國民黨在這裡建立第十三綏靖區後,南陽城變成了國民黨的反革命營壘,給南陽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宛西、宛東戰役後,南陽城成為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援兵的孤城,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十三綏靖區司令官兼行政長官王凌雲,雖然通過抓丁派兵使所屬部隊由一個師擴編至兩個軍,但其第七十六師所屬的兩個團,先後在鄧縣縣城、南召高咀坡被殲滅,赴鎮平竄擾的一個加強營也被擊潰。一連串的失敗使南陽守敵惶惶不可終日,處於隨時都有可能被殲滅的境地。
1948年11月2日,我六縱司令員王近山等在南陽城西的王村鎮召開會議,部署解放南陽城的任務。豫西第六軍分區部隊三十九團團長韓憲良、政委李青太參加了會議。會上,王近山指出:解放南陽城,首先應解放南陽城的外圍,然後再攻城;要不惜一切代價,將王凌雲部全部殲滅。並部署三十九團進至城西十八里崗佯攻,以吸引敵軍出城;六縱3個旅則沿南辛店、潦河一線展開。其中,第十六旅旅長尤太忠率部置於北線,十七旅旅長李德生率部置於南線,蕭永銀的第十八旅作為預備隊。11月2日下午,六縱即進入陣地,向敵軍發起攻擊,其中南線最激烈。李德生在南線將十七旅分為三路向潦河鎮和南辛店發起攻擊。第一路包圍潦河鎮西南之敵,激戰兩小時,全殲王金生的河南省保全第五旅“老一團”,隨即撲向潦河南寨門;第二路由潦河鎮北進攻,殲滅了符寅軒部的機動一團;第三路圍攻潦河鎮南翟溝之敵,敵第十五軍一部被殲。至3日晨,潦河、南辛店一線已被六縱占領。
3日中午,正值戰鬥激烈之際,六縱接到中原軍區命令“不管王凌雲,即追黃維兵團”命令。於是,六縱為了整體作戰,支援即將進行的淮海戰役,遂放棄攻擊南陽城,繼續東進。豫西六軍分區三十九團在掩護六縱安全撤離後,有計畫地撤至磨山一帶,監視南陽城之敵。
再說南陽城內的敵軍。當六縱和三十九團向南陽城郊區發起進攻時,王凌雲感到末日來臨,危在旦夕,決定棄城逃跑,遂下令嚴密封鎖城內訊息,各城門只準進不準出;第二軍一部沿南(陽)鎮(平)公路,向西出擊,以遮人耳目,掩蓋逃跑意圖;專員褚懷理及各縣縣長,切實掌握各自的團隊;綏靖區各處室,迅速銷毀檔案,處理在押人員。
11月3日下午,白崇禧電令王凌雲即刻率部經唐河、確山向信陽突圍。王凌雲接到密令後,同部下商議:南陽城西是六縱陣地;桐柏、泌陽有中原野戰軍主力集結,西突無望,東去不成,遂電告白崇禧改經新野向襄陽城方向突圍。白崇禧回電照準,並派張淦兵團從棗陽向新野出動,接應其撤退。
4日下午,王凌雲部在對南陽城進行大肆洗劫和瘋狂破壞之後,用欺騙、脅迫的手段,將南陽城內13所學校的3000多名師生及1萬多名工人、店員、市民擄掠出城,沿白河兩岸南下,以三四十里寬的行軍路線,向新野、襄陽方向狼狽逃竄。國民黨第十三綏靖區,從此結束了它盤踞南陽城的血腥歷史。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後,及時把這一喜訊電告黨中央、毛主席。當晚,一向推崇、重視南陽戰略地位的毛澤東欣然命筆,報導這一中原戰局的最新進展。

全文內容

新華社鄭州1948年11月5日電,在人民解放軍偉大的勝利的攻勢下,南陽守敵王凌雲於四日下午棄城南逃,我軍當即占領南陽。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在過去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曾於此設立所謂“綏靖區”,以王凌云為司令官,企圖阻遏人民解放軍向南發展的道路。上月,白崇禧使用黃維兵團三個軍的力量,經營整月,企圖打通信陽、南陽間的運輸道路,始終未能達到目的。
最近蔣軍因全局敗壞,被迫將整個南部戰線近百個師的兵力,集中於以徐州為中心和以漢口為中心的兩個地區,兩星期前已放棄開封,現又放棄南陽。從此,河南全境,除豫北之新鄉、安陽,豫西之靈寶、閿鄉,豫南之確山、信陽、潢川、光山、商城、固始等地尚有殘敵外,已全部為我解放。去年七月,南線人民解放軍開始向敵後實行英勇的進軍以來,一年多時間內,除殲滅了大量的國民黨正規部隊以外,最大的成績,就是在大別山區(鄂豫區)、皖西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江漢區、江淮區(即皖東一帶)恢復和建立了穩固的根據地,創立了七個軍區,並極大地擴大了豫皖蘇軍區老根據地。
除江淮軍區屬於蘇北軍區管轄外,其餘各軍區,統屬於中原軍區管轄。豫皖蘇區、豫西區、陝南區、桐柏區現已聯成一片,沒有敵人的阻隔。這四個軍區並已和華北聯成一片。我武裝力量,除補上野戰軍和地方軍一年多激烈戰爭的消耗以外,還增加了大約二十萬人左右,今後當有更大的發展。白崇禧經常說,“不怕共產黨凶,只怕共產黨生根”,他是怕對了。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在去年下半年的一個極短時間內,我們在這一區域曾經過早地執行分配土地的政策,犯了一些策略上的“左”的錯誤。
但是隨即糾正了,普遍地利用了抗日時期的經驗,執行了減租減息的社會政策和各階層合理負擔的財政政策。這樣,就將一切可能聯合或中立的社會階層,均聯合或中立起來,集中力量反對國民黨反動統治勢力及鄉村中為最廣大民眾所痛恨的少數惡霸分子。這一策略,是明顯地成功了,敵人已經完全孤立起來。在我強大的野戰軍和地方軍配合打擊之下,困守各個孤立據點內的敵人,如像開封、南陽等處,不得不被迫棄城逃竄。南陽守敵王凌雲統率的軍隊是第二軍、第六十四軍以及一些民團,現向襄陽逃竄。
襄陽也是國民黨的一個所謂“綏靖區”,第一任司令官康澤被俘後,接手的是從新疆調來的宋希濂。最近宋希濂升任了徐州的副總司令兼前線指揮所主任,去代替原任的杜聿明。杜聿明則剛從徐州飛到東北,一戰慘敗,又逃到了葫蘆島。王凌雲到襄陽,大概是接替宋希濂當司令官。但是從南陽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

藝術風格

1948年11月4日,古老的河南南陽回到了人民的懷抱。當日晚,一向重視南陽戰略地位的毛澤東主席聞知這一訊息後,欣然揮毫,撰寫述評《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由新華社全文播發。這篇文章從此也成為我國新聞史上的經典教材。 《中原我軍解放南陽》內涵豐富,在開篇的背景資料中,遂自然插入說三國、道後漢的兩則史料,一是充分說明南陽自古以來就是戰略要地,二是以古襯今,突出我軍占領南陽在軍事上不僅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而且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同時,靈活運用比喻,增加內涵,把江淮河漢區域的解放區的不斷壯大並贏得廣大人民民眾的衷心擁護,比做樹木森林生根、枝葉茂盛,形象生動,這標誌著蔣軍必敗我軍必勝已是大勢所趨,極大鼓舞了解放區軍民乘勝前進的鬥志。
從內容上看,《中原我軍解放南陽》是一篇頗有特色的新聞評論,既寫其然,又寫其所以然。因此,內容不只局限於報導南陽解放的訊息,先由南陽解放說開去,然後敘述一年多來中原戰局的巨大變化,以及中原我軍的巨大勝利成果。具體地說,導語概述解放南陽之後,接著回顧一年來,蔣介石由“極重視南陽”到被迫放棄南陽的經過,說明蔣軍全局敗壞的形勢,再從敵方轉向我方,具體敘述戰略反攻以來取得的一系列偉大勝利,再次回過頭來說南陽逃敵的命運。這樣寫有何意圖呢?
這裡有一個問題值得說明探討:從全文內容看,略寫“報導解放南陽的訊息”,用了占全文一半的文字詳寫“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這是由文章的主題所決定的。因此,從文章的主題出發,“報導解放南陽的訊息”不是寫作目的,而總結“一年多來南線人民解放軍的戰績”才是目的。前者為後者做鋪墊,做蓄勢,後者是前者的深化和升華。寫南陽解放,是為了說明南線人民解放軍一年多來取得勝利的必然結果,詳寫“戰績”,是為了說明王凌云為什麼棄城南逃的原因,也說明了王凌雲棄城南逃前途黑暗。所以,文章有三方面內容很重要,一寫革命根據地的不斷擴大,二寫執行減租減息的政策,三寫團結大眾、孤立敵人。報導這些內容,讓中國人民充分認識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是解放全中國人民的,是為人民的利益服務的,進而認識到解放南陽是一場正義戰爭,而不是非正義戰爭。
作為新聞珍品的《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是一篇罕見的傑作。這篇訊息絕妙的運用歷史背景,說明南陽的戰略地位和我軍占領南陽的意義。然後筆鋒轉向今天,寫蔣介石如何在此設定重兵,企圖遏止解放軍南進,而最終不得不棄城而逃,以此為引子進而綜述我軍一年成績,縱論戰局,以古論今,趣味無窮。”這條訊息發表不久,毛澤東寫信給胡喬木,指出要加強綜合報導,“其辦法是借著一個適當的題目如像占領南陽之類去寫。”胡喬木生前在回憶《解放日報》和新華社工作時說:“像《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在古今中外的新聞史上,也沒有第二篇。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派,很精煉,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正是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進軍中充滿了勢如破竹的氣派。”
歷史沒有留下太多的細節讓我們得知毛澤東獲悉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後的喜悅和揮毫潑墨話南陽的情景。但我們可以透過歷史的煙雲,遙想當年毛澤東在那一刻的飛揚神采:遠在西柏坡的毛澤東在和周恩來、朱德等中國革命的決策者們分享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喜悅之後,激情澎湃,文思奔涌,從南陽的解放思索到整箇中原戰局的飛速發展;從即將進行的淮海大決戰看到中國革命行將到來的勝利曙光,遂奮筆潑墨,《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一氣呵成。
“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戰。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在過去的一年中,蔣介石極重視南陽……”從歷史的角度極言南陽戰略地位的重要,然後筆鋒一轉指出:南陽的解放,使“我們在所有江淮河漢區域,不僅是樹木,而且是森林了。不僅生了根,而且枝葉茂盛了”。最後給從南陽南逃襄陽的王凌雲的結局作了預測:“從南陽到襄陽,並沒有走得多遠,襄陽還是一個孤立據點,王凌雲如不再逃,康澤的命運是在等著他的。”事隔不久,王凌雲的下場,確如毛澤東預測的那樣可悲。

評價

聞珍品,是篇罕見的傑作.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魄,很精煉,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進軍中勢如破竹的氣魄."" src="">《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一激情之作、著名述評卻穿越時空,讓中外人士知道了南陽、了解了南陽。有“黨內一支筆”之稱的胡喬木對該文推崇有加:“《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篇新聞珍品,是篇罕見的傑作。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魄,很精煉,很自然,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進軍中勢如破竹的氣魄。” 1948年11月4日,毛澤東獲知國民黨南陽守敵王凌雲率部棄城逃走,中原解放軍占領南陽的訊息後,欣喜不已,揮筆寫就《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一留芳千古的不朽佳作。
該篇佳作不分段落,一氣呵成,文筆優美,而且歷史掌故運用與當時形勢結合得恰到好處,是中外新聞史上的奇篇。在胡喬木回憶毛澤東一書封面上印著毛澤東給胡喬木的親筆信,內容如下“請注意寫些綜合報導,其辦法是借著一個適當的題目如像占領南陽之類去寫”。
時隔幾十年,胡喬木同志在同中央文獻研究室的同志談話時談到這篇文章仍激動不已,高度評價這篇文章說:“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在古今中外的新聞史上,也沒有第二篇,這篇文章寫得很有氣派,很精練,把解放戰爭和中國歷史上的掌故很自然地聯繫在一起,正是反映了我們當時勝利進軍中充滿了勢如破竹的氣派。”
該文談到南陽時說《……南陽為古宛縣,三國時曹操與張繡曾於此城發生爭奪,後漢光武帝劉秀,曾於此地起兵,發動反對王莽王朝的戰爭,創立了後漢王朝。民間所傳二十八宿,即劉秀的二十八個主要幹部,多是出生於南陽一帶……》反映了毛澤東同志對歷史.尤其是對南陽的歷史了如指掌,據有關資料記載,毛澤東在青少年時就看過《三國演義》、《資治通鑑》等許多書籍,並留下了許多記載南陽名人的筆記,如記錄劉秀“光武曾游於大學,習《尚書》。古太學以經分科。嚴光,東漢氣節之士也,光武即位,征之,不就,訪之,以安車迎至。帝坐床請出,光臥應日:堯舜在上,下有巢由。當光之至也,大司徒侯霸迎之。故光武出而辦天下之事,光即力講氣節,正風俗而傳教於後世。”《毛澤東早期文稿》第591—592頁記載范蠡“作史論當認定一字一句為主,如重修身而貴擇之句。”
毛澤東在1936年<中國革命的戰略問題>及1938年《論持久戰》兩次提到發生在南陽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新漢昆陽之戰。此次戰役雙方兵力懸殊極大,劉秀兵力不足萬人,而王莽軍隊號稱四十萬。劉秀利用王莽的將軍王尋、王邑輕敵懈怠,以精兵三千突破王莽軍隊的中堅,乘銳追擊,大破敵軍。對這次戰役毛澤東在《論持久戰》這部軍事著作中指出:“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影響到優勢劣勢和主動被動的變化,關於強大之軍打敗仗,弱小之軍打勝仗的歷史事實而益信,中外歷史上這類事情是多得很的。中國如......新漢昆陽之戰,都是以少擊眾、以劣勢對優勢而獲勝。
對南陽一些文化名句典故,毛澤東也極為熟悉。1939年他在《和中央社、掃蕩報、新民報三記者的談話》中說:“現在很多人的文章常常有一句話,說是:無使親痛仇快。這話出於東漢時劉秀的一位將軍叫朱浮的寫給漁陽太守彭寵的一封信,那信上說,凡舉事無為親厚者所痛,而為見仇者快,朱浮這句話提出了一個明確的政治原則,我們千萬不可忘記。”毛澤東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句子亦源自南陽人、南朝史學家范曄的“夫涓流雖寡,漫成江河;爝火雖微,卒成燎原”一說。
毛澤東在1958年元旦社論《乘風破浪》發表後對《人民日報》總編吳冷西談到:“你們的元旦社論寫的好,題目用乘風破浪也很醒目,南陽人,宋齊時的文學家宗愨,年少時,其叔父宗炳問其所志,宗愨答曰:願乘長風,破萬里浪。宋朝一個歷史學家,將宗愨那一語話提煉為乘風破浪一語,我們現在是要乘東風壓倒西風,十五年趕上英國。你們辦報的不但要會寫文章,而且要選好題目,吸引人看你的文章。新聞也得有醒目的標題。”毛澤東在青年時期曾用二十八畫生筆名徵友,他的同學羅章龍在《定王台約見二十八畫生》一文中憶到:“他(毛澤東)常語人,大丈夫要為天下奇,即讀奇書,交奇友,著奇文,做個奇男子。他本人所寫日記,亦有驚人語,如云:力拔山兮氣蓋世,猛烈而已;不斬樓蘭誓不還,不畏而已;八年於外,三過家門而不入,忍耐而已。合而觀之,此君可謂奇特之士,因此同學中戲稱毛奇。”(《中國出了個毛澤東》112頁)
據載,毛澤東曾熟讀<後漢書> 、《資治通鑑》,記載劉秀起義及二十八星宿:“莽末,天下連歲災蝗,寇盜蜂起。地皇三年,南陽荒飢,諸家賓客多為小盜,光武避吏新野,因賣谷於宛,宛人李通等以圖讖說光武云:劉氏起,李氏為輔。光武初不敢當,然獨念兄伯升素結輕客,必舉大事,且王莽敗亡已兆,天下方亂,遂之定謀,於是乃市兵弩。十月,與李通從弟軼等起於宛,時年二十八。”及起義成,“帝思中興功臣,乃圖書二十八將於南宮雲台,以鄧禹為首,次馬成、吳漢、王梁、賈復、陳俊、杜茂、寇恂、傅俊、岑彭、堅鐔、馮異、王霸、朱詁、任光、祭遵、李忠、景丹、銚期、劉植、臧宮、馬武、劉隆等。”綜上史書所述,當年劉秀起兵時時年二十八,手下二十八員大將,因此,毛澤東年輕時期用二十八畫生筆名發文徵友,以天下興旺為己任,廣交群豪,救民於水火之志,隱寓則不言而喻。
總之,正因為毛澤東對中國歷史特別是南陽歷史文化嫻熟入神的了解,才有了在《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一文中,引經據典,文思泉湧,一氣呵成千古雄才。才有了世人對毛澤東的評價:毛澤東是千古絕詩贏得了中國,是以氣勢壓頂的文章征服了天下文人。

相關新聞

南陽青年畫家李賀繪就《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巨幅國畫
《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國畫目前已完工,可以趕在國慶節前獻禮祖國60華誕了。2009年9月15日,青年畫家李賀掩不住欣喜之情。
現在34歲的李賀是浙江溫州人,畢業於中國美院,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術大展並獲獎。2002年起,他定居南陽潛心創作新漢韻國畫,致力於傳播南陽漢文化。
據介紹,早在2007年,李賀就有了用巨幅國畫獻禮祖國60周年的想法,並很快開始構思把毛主席的不朽佳作《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電文融合到畫中。今年年初,他一頭扎進畫室,開始揮毫創作。
10米長、1.5米高,歷時9個多月完成的國畫《中原我軍占領南陽》以滿山紅葉為背景,突出毛主席當年撰寫《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電文的場景,並生動再現了解放戰爭中的桐柏戰役、宛東戰役、鄧縣戰役。畫中,李賀臨摹了《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電文手稿。整幅作品結構緊湊,筆法精煉,大氣磅礴。
據悉,李賀將在國慶節前把作品送給中國軍事博物館。

相關軼事

1948年11月4日,南陽城大獲解放。毛澤東聞知這一訊息後,欣然命筆,揮毫撰寫下《中原我軍占領南陽》這一光輝篇章。您知道這篇經典之作原文複印稿後來是如何回歸南陽的嗎?日前,建委系統82歲的離休幹部武明山為我們揭開了這段塵封的歷史。
記者近日慕名採訪了精神飽滿、思維敏捷的武明山老人。原來,為慶祝南陽解放40周年,南陽地委、行署決定1988年在全市範圍舉行紀念活動。時任地委書記李金明將其中3件要事,交給當時已退居二線的原南陽市建委副主任武明山全權辦理。這3件要事其一是尋找毛主席《中原我軍占領南陽》的原筆跡複印稿,其二是找中央領導人為“南陽解放紀念碑”題詞,其三是找與南陽有關的部級以上領導人或名人為南陽解放40周年題詞。
武明山接受任務後,帶領兩位同志日夜兼程,於當年7月5日抵京。顧不上旅途的勞累和天氣的炎熱,3人便投入艱難的工作:先後查找了軍委、總政、總參、總後辦公廳和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國家檔案局等十多個地方,都沒有找到《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原稿。“這可怎么辦?”關鍵時刻,武明山想到了他在京的熟人、老鄉,於是趕緊查找電話號碼,打聽住址,逐一拜訪。功夫不負有心人,武明山終於打聽到《中原我軍占領南陽》手寫稿在中央檔案館珍藏。幾經周折,武明山才見到了毛主席親筆書寫的《中原我軍占領南陽》。後在工作人員的配合下,武明山拿到了該文的複印稿。
隨後,武明山一行又緊鑼密鼓地為題詞之事繼續奔波。經過努力,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李先念為南陽解放紀念碑題字,另外,劉志堅、張鈞、馮友蘭、姚雪垠等10位有影響的人物也為南陽解放40周年紀念活動題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