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刊目的
本刊堅持“發表自然科學各基礎學科的研究成果,主要發表本校重點學科的研究成果;刊登為經濟建設服務,特別是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服務並取得顯著效益的論文”的辦刊宗旨,本著“為學校的學科建設服務,為師資隊伍建設服務,促進學術交流,擴大學校影響”的辦刊目的,開設有化學與材料科學、生命科學、民族醫藥與生物醫學科學、物理與電子信息科學、計算機科學、數學與數量經濟科學等欄目,涵蓋理、工、農、醫、管理各學科。
辦刊歷程
本刊原名為中南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1982年創刊,1988年獲準國內外公開發行,1993年獲國際標準刊號,1995年改半年刊為季刊,2002年隨學校更名為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並改16開本為國際標準的A4開本。現為季刊,128頁,每季末月30日出版。
影響力
創刊三十載,風雨三十年,花開三十季。經過幾屆編委、編輯的努力奮鬥和對發表論文的嚴格要求,本刊的學術質量不斷提高,自2000年被國際6大檢索機構之一的美國的《化學文摘》(CA)評審通過並作為CA的固定摘錄期刊以後,2003年以來本刊也作為新收錄的期刊進入了另一個國際6大檢索機構之一的俄羅斯的《文摘雜誌》,2009年更是連續進入了美國的《劍橋科學文摘》、波蘭的《哥白尼索引》和美國的《烏利希國際期刊指南》。至此,本刊已被國外5家文摘資料庫收錄,且2008年被CA收錄54篇,2009年被CA收錄59篇。此外,本刊還被國內“中國”打頭的《中國數學文摘》、《中國物理文摘》、《中國化學化工文摘》、《中國無機分析化學文摘》、《中國生物學文摘》以及《全國報刊索引》等文摘資料庫收錄。據中國知網發布的“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11版)”統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年的“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為0.291,比上一年增加了44.78%,且“他引總引比”為0.93,“基金論文比”為0.87,特別是“影響因子學科排序”為150/418,也即在同類418種期刊中排名第150位,比上一年的第238位前進了88位,上升的幅度非常之大。而據“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12版)” 統計,中南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年的“期刊綜合影響因子”為0.414,比上一年又增加了42.27%,且“基金論文比”為0.88,特別是“影響因子學科排序”為65/419,比上一年的第150位前進了85位,仍保持了較大的上升幅度。
幾十年來,本刊及時報導每個時期最新的有關化學、生物、藥學、電信、計算機等各項自然科學研究成果,主要發表本院重點學科的研究成果;為經濟建設服務,特別是為民族地區經濟建設服務,立足民院,面向民族地區,注重基礎理論和套用科技的研究,為我國民族地區急需的實用性現代化建設和社會主義科學事業的發展盡了一份綿薄之力。
辦刊成果
刊在為學校學科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服務,促進學術交流,擴大學校影響的辦刊過程中,重點突出了為學校培養人才服務的特點,特別是為學校的青年教師培養和研究生教育做出了突出貢獻。因而在參加“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的評比中脫穎而出,於2006年10月榮獲了教育部科技司頒發的“首屆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2007年榮獲了國家民委文宣司頒發的“全國民族地區十佳學報(期刊)獎”。2008年榮獲了湖北省新聞出版局頒發的“第6屆湖北省優秀期刊獎”,2008年11月,學報(自然科學版)編輯部還榮獲了中國高校自科學報研究會頒發的“2008年高校科技期刊先進集體”。2010年10月再獲了教育部科技司頒發的“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2010年12月榮獲了湖北省新聞出版局頒發的“第7屆湖北省優秀期刊獎”。2011年12月榮獲了湖北省科技期刊編輯學會頒發的“湖北省科技期刊先進集體獎”。這些收錄和獲獎使得本刊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大大提高,也為國內外的稿源增加了吸引力,本刊正朝著良性循環的方向發展。因而,2011年6月,本刊被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委員會評為“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2011年12月,更被收錄為“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進入了“中國科技核心期刊”行列,進而為建設中文核心期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14年12月,基於文獻計量學和研究專家的科學考證,本刊正式入編由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即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標誌這本刊學術質量和影響力的重要提升。
編輯
主 編:李金林(校 長) 副主編:雷建雲(教授)
編 輯:曹 東(副編審) 編 輯:劉 釗(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