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3吉林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

中公版·2013吉林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

《中公版·2013吉林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由多次參加公務員考試、具有豐富實戰經驗的考試實戰專家、研究專家和培訓專家編寫,從考生應考角度全面分析題型特點、命題思路及解答過程,使考生能夠真正了解考試過程,快速提高成績。本套試卷完全還原申論考試,專門針對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在難度、題型和題量取向上對考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在選題、材料、命題上著重突出吉林公考特色,是目前最切合吉林省公務員考試的試卷。

基本介紹

  • 書名:中公版•2013吉林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
  •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
  • 頁數:176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李永新
  • 出版日期:2013年1月25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511256
  • 品牌:中公教育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中公版·2013吉林公務員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編輯推薦:寫申論,寫申論,相信您在考試前一定會找材料進行練筆。2013中公版的《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專用教材·歷年真題精解·申論》就是您最好的選擇!這套試卷裡面為考生提供的都是吉林省歷年真題以及最新、最熱的各省市申論真題,在練筆的同時又可以綜合分析各省市的申論考試趨勢,使備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作者簡介

李永新,中公教育首席研究與輔導專家。畢業於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具有深厚的公務員考試核心理論專業背景,對中央國家機關和地方各級公務員招錄考試有著博大精深的研究,極具豐富的公務員考試實戰經驗。主持並研發了引領公考領域行業標準的深度輔導教材系列和輔導課程、專項突破輔導教材和輔導課程,幫助無數考生成就了夢想,備受考生推崇,是公考輔導領域行業標準的開創者和引領者。

圖書目錄

【真題精解】
2012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1)
參考答案及解析(86)
2012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乙級)(5)
參考答案及解析(90)
2011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9)
參考答案及解析(93)
2011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乙級)(14)
參考答案及解析(97)
2010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19)
參考答案及解析(101)
2012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省級)(25)
參考答案及解析(104)
2012年度國家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市級)(31)
參考答案及解析(109)
2012年上半年多省市公務員同步考試《申論》試卷(37)
參考答案及解析(114)
2012年河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43)
參考答案及解析(118)
2012年北京市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49)
參考答案及解析(122)
2012年江蘇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55)
參考答案及解析(126)
【真題精選】
2010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乙級)(61)
參考答案(130)
2009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66)
參考答案(132)
2008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71)
參考答案(135)
2008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乙級)(77)
參考答案(137)
2007年吉林省公務員錄用考試《申論》試卷(甲級)(81)
參考答案(139)

文摘

著作權頁:



在禪城汾江路一家星級酒店做銷售經理的李燦(化名)則透露了各酒店之問的“中秋之戰”,“有人說有月餅的地方就有江湖,這么說一點不誇張”。文化搭台,經濟唱戲,本無可厚非,但是當原本為普通時令食品的月餅貴到普通民眾都捨不得買。當本應是以“合家團圓”為主題的中秋節,從一個增進家庭情誼的傳統節日慢慢變成了維繫社會社交資源的重要契機時,中秋節已不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箇中秋節了,套用一種比較濫俗的說法,如今的節日已經成了很多人的“劫日”,那些傳承了千百年的節日,則因為變形走樣而失去了色彩和生機,甚至變得有些面目可憎。可實際上,無論是節日食品的“異化”,還是節日傳統的式微,都不是中秋節這個節日遭遇的困境,而是幾乎所有傳統節日都正在面臨的危機,節日文化是傳統文化的重要一環,也是維繫社會交往和國民認同的重要紐帶。當“異化”改變了公眾對節日的情感認知,蠶食了公眾對節日價值的認識,很多傳統文化都將無可依附。在目前的文化語境下,即使我們所有的傳統節日都“申遺”成功,也不會和我們的生活產生太大的關係。
6.在研究如何承續和發展傳統節日方面,專家們存在著不同的意見。東南大學的A教授指出,由於普遍缺少傳統文化和民俗知識的教育,我們的年節文化符號和功能意義已被很多人所曲解或淡忘,不少人盲目跟風,人云亦云,使節日習俗產生了明顯的異變。比如,說春節倒貼“福”字為“福到”,說元宵節吃元宵是為“團員”,把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鵲橋取名為“七巧橋”等,都是由於知識的缺失而對傳統節日事象的妄說。
此外,近些年來,西方文化中的有關“情人節”的話題備受年輕人的青睞。於是一些商家、學者和媒體紛紛參與其中推波助瀾,不僅把中國農曆七月初七的“七夕節”賦予了“中國情人節”的元素並開始打“中國情人節”的牌子,甚至有些不負責任的學者還把中國的“元宵節”、“中秋節”統統都與“情人節”扯上關係,大有一番把中國的傳統節日“改朝換代”的趨勢,大有一番不去做“情人”的文章,就不叫過節的傾向。
雖然節日屬於民俗,具有多元性、民間普遍性和發展性的特點,但在一片大唱“中國情人節”的聲浪中,我們是否想過在我國歷史文化背景中,“情人節”的元素和內涵是不可能形成社會推崇的、普遍的民間基礎,沒有民間基礎也沒有節日之說,也就不可能存在“情人節”的元素和內涵,A教授認為,這些都是應該警惕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