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質量黑洞

中介質量黑洞

中介質量黑洞(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是質量超過恆星黑洞(數十倍太陽質量),但遠小於超重黑洞(數百萬倍太陽質量)的一種黑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介質量黑洞
  • 外文名:Intermediate-mass black hole
它們存在的證據比另外兩種少,一些鄰近星系內的超亮X射線源(ULXs)被懷疑可能是IMBH,它們的質量是數百至數千倍的太陽質量。ULXs是在恆星形成區中被發現的(例如屬於星暴增星系的M82),和在看似年輕的亮星群聚的區域內被觀察到。但是僅有從光譜學分析的動力學質量可以顯示ULX的伴星必須是緊密的IMBH才能造成如此的加速度。
其它中介質量黑洞存在的證據來自引力輻射觀測,根據殘餘伴星緊密的軌道。M-sigma關係也同樣預測存在著質量為10至10太陽質量的黑洞,存在於低亮度的星系中。
但是還是不清種黑洞是如何生成的,一方面,對由單一恆星引力坍縮形成的恆星黑洞來說,它的質量顯然太大;另一方面,環境中缺乏形成的極端條件,即高密度和高速度都只在星系的中心被觀測到,這導致在星系中心形成超重黑洞。中介質量黑洞的形成有兩種流行的說法,第一種是恆星黑洞和其它緻密天體的合併,意謂著會產生引力輻射。第二種是在恆星密極的星團中發生失控的大質量恆星碰撞,經由這種碰撞形成介質量黑洞。
一組天文學家在2004年11月報告他們在銀河系內發現第一個中介質量黑洞GCIRS 13E,它以3光年的距離繞著人馬座 A*運轉。 這箇中型黑洞的質量約為1,300太陽質量,是7顆恆星群聚的集團,可能是銀河中心剝離的大質量恆星的殘餘。這個觀測支持超重黑洞會吸收附近較小的黑洞和恆星而成長。但是,最近一個德國的研究小組聲稱,懷疑在銀河中心的附近會又中介質量黑洞的存在,這個結論是基於對較小質量恆星集團的動力學研究,而懷疑其中能有中介質量黑洞的存在。中介質量黑洞是否真的存在,仍是一個開放的議題。
在2006年1月,艾荷華市愛荷華大學Philip Kaaret教授領導的小組宣布使用NASA的羅西X射線計時探測器發現了一個中介質量黑洞候選者的疑似周期震盪。這個候選者是M82 X-1,被一顆大氣層不斷被剝離並掉落進該天體的紅巨星環繞著。不僅是震盪的存在,還有系統的軌道周期解釋,都完全被科學界接受。雖然是非常合理的解釋,這個周期所依據的只是四個循環,意味著這可能還只是一種隨機的變化。如果這個周期是真實的,可能是軌道周期,或是像許多其他系統中,是吸積盤的超軌道周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