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乾旱區水-能-糧-生態系統評估與可持續發展》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中亞乾旱區水-能-糧-生態系統評估與可持續發展
- 出版時間:2024年3月1日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782519
《中亞乾旱區水-能-糧-生態系統評估與可持續發展》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中亞乾旱區水-能-糧-生態系統評估與可持續發展》是2024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中亞乾旱區水-能-糧-生態系統評估與可持續發展》對中亞地區水資源、糧食、能源以及生態系統的變化與耦合關係進行系統研究。重點分析...
科技支撐乾旱區生態安全,服務西北乾旱區可持續發展,充分發揮“一帶一路”核心區作用,輻射中亞。旨在全面建成支撐我國西北乾旱區生態安全、水安全與可持續發展方面不可替代的實驗室。研究方向 包括但不限於:1.乾旱區水循環與水資源安全 2.乾旱區荒漠化過程與生態屏障建設 3.乾旱區人地關係與可持續發展 ...
8.3 中亞五國土地退化零增長進程及歸因 222 8.4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野駱駝及其棲息地的影響評價 228 本章小結 233 第九章 SDGs多指標交叉與綜合 背景介紹 236 主要貢獻 238 案例分析 239 9.1 中亞水-能-糧-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綜合評估 239 本章小結 250 第十章 總結與展望 253 參考文獻 257 主要縮略...
《中亞乾旱區水資源安全分析》是一本2022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海隆,王玲,包安明。內容簡介 《中亞乾旱區水資源安全分析》包括5章,以乾旱區水文陸地內循環為主線,基於遙感、氣象、水文和實驗數據,系統分析乾旱區水資源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對水資源安全性進行評價。圖書目錄 目錄 第1章 緒論 1 1.1 ...
1. 中國科學院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課題:中亞大湖區水-生態系統相互作用與協同管理,2018/03-2021/12,經費248萬元,專題負責人。2. 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Y233041010,乾旱區水資源配置,2016.01-2019.12,70萬元,已結題,主持。3.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新疆聯合項目,U1503183,天山典型流域冰雪水源貢獻的...
常存,男,理學博士,出生於1981年,新疆烏魯木齊,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人物簡介 常存,男,理學博士,出生於1981年,新疆烏魯木齊。長期從事乾旱區土地覆被遙感解譯,生態環境評估等方面研究,在乾旱區典型地類提取算法,生態系統監測與評估方法,大區域工程地理信息製圖方法,空間信息系統集成與運維...
《中亞乾旱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是2015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曦、羅格平、吳世新、王偉勝、方暉等。內容簡介 《 中亞乾旱區土地利用與土地覆被變化(精)/亞洲中部 乾旱區生態系統評估與管理叢書》為國內首次套用遙 感和地理信息系統理論與方法,結合實地調查、考察 土地資源數據和社會經濟分析,重建了...
《乾旱區研究》主要刊登乾旱區水、土、生物、氣候和環境等方面具有創新性的研究論文、專論綜述和評論、研究方法和新技術套用、學術討論與爭鳴、中國國內外學術動態、論壇以及乾旱區新書介紹等內容;著重刊載全球變化的乾旱區回響、內陸水循環與水資源、乾旱區脆弱生態系統適應氣候變化對策、綠洲生態系統建設、綠洲學科發展...
新疆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成立於1996年,2002進入首批自治區重點實驗室行列,成為新疆唯一的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實驗室簡介 研究方向:1. 遙感圖像處理與乾旱區共享數據平台 2. 乾旱區生態系統模擬與可視化 3. 土地覆被變化與全球回響 4. 中亞資源環境與國家安全 5. 水資源遙感評估與水文過程模擬 6. 遙感地面...
3.4.2 綠洲生態系統 64 3.4.3 荒漠生態系統 65 3.4.4 尾閭湖泊生態系統 65 3.5 乾旱區科學研究的熱點問題及未來發展方向 66 3.5.1 國際重大科學計畫中的乾旱區科學及熱點問題 66 3.5.2 乾旱區科學未來發展方向 70 參考文獻 71 第4章 乾旱區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74 4.1 乾旱區水循環與水資源利用 ...
具體包括自然地理、區域地理、土壤地理與乾旱區生態及其生態系統建設、植被恢復、水文與水資源、環境變化、氣候、災害與防治,以及乾旱區與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和人類活動的相互作用等領域,著重刊載綠洲生態系統與演化機制、綠洲生態建設與環境治理、資源開發利用與區域發展、沙漠改造利用等乾旱區資源環境科學問題...
伊犁河流域生態系統研究站是中國科學院批准建設的研究機構。發展歷史 伊犁河流域生態系統研究站是原“中國科學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基礎上,為拓展其研究方向及學科領域、綜合開展大氣、土壤、水文、生態學等方面的研究而建設的。中國科學院天山積雪雪崩研究站於1967年建站,是中亞唯一進行長時間積雪雪崩研究的研究站。...
是國際地球科學前1%的高引用科學家。陳曦,中國科學院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乾旱區自然地理學和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學科帶頭人。研究成果在中國及中亞、西亞乾旱區資源開發利用、生態環境治理、應對氣候變化和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被中亞多國科學院聘為外籍院士。
他們圍繞“乾旱區生態屏障與生態安全、鹹海流域可持續發展與創新技術的套用、乾旱區生物資源保育與可持續利用、深時數字地球驅動中亞地球研究新範式與未來能源礦產資源綠色勘探、中亞首條“綠色電氣化公路”暨新型現代化綜合交通體系建設項目、科技外交服務可持續發展、中亞區域經濟合作(CAREC)地域的包容性數位化和數字鴻...
從生態安全和生態系統可持續的角度,綜合考慮環境、管理、法律、政策等,研究制定一系列法規及實施辦法,如草原保護法、免耕法、農場法、環境法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等,實施對生態脆弱區退化生態系統的恢復與整治。運用生態系統綜合管理的原理和理念整治退化生態系統,為乾旱荒漠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理論和政策指導。
從而加深理解乾旱區降水的機理和基本特徵,深入認識中亞乾旱區和乾旱/半乾旱地區及其鄰近地區多尺度水熱變化的相互關係,為氣候預測和發展氣候模式提供參考科學依據。結題摘要 本項目現有的蒸發估算方法進行了修正,在此基礎上,分析了全球溫度顯著升高的近30年(1981-2010),北半球典型乾旱區和中國地區水分循環中降水轉化...
丁仲禮強調,中科院將以建設中亞生態與環境研究中心為平台,盡全力促進中亞乾旱區的研究,為應對氣候變化下的防災減災作出貢獻,為區域可持續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科技支撐。Patrick Haverman在致辭中指出,為進一步促進UNDP與中國政府間的夥伴關係,配合中國“一路一帶”的區域發展戰略,UNDP中國代表處和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
陳曦主要從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和水文學與水資源等方面的研究,多項研究成果在新疆的生產第一線發揮作用,為新疆生態環境治理、自然災害防治、區域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提供了科學依據。學術論著 據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網站顯示,陳曦撰寫論文60餘篇,出版著作4部。承擔項目 據2022年9月中國科學院網站顯示,陳曦已經主持完成...
119項成果分獲自治區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一、二、三等獎。“全球變暖背景下的中亞乾旱區水—生態系統變化及回響機理”等3項成果獲自治區自然科學獎一等獎,“聚集誘導油水分離材料與技術”成果獲自治區技術發明獎一等獎,“綿羊分子育種技術與種質創新”等32項成果獲自治區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7年9月16日-30日協助組織開發中國家技術培訓項目“氣候變化下中亞西亞乾旱區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策略”(Training workshop on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ies in arid regions of Central /Western Asia under climate change)國際培訓,蘭州,中國 2017年8月18日-24日協助...
( 2 ) 全球增溫背景下中亞乾旱區陸地水儲量評估, 主持, 部委級, 2021-01--2023-12 ( 3 ) 中亞大湖區水資源和生態系統決策支持系統, 參與, 部委級, 2018-01--2023-12 ( 4 ) 塔吉克斯坦水資源利用及其調查研究, 參與, 部委級, 2019-01--2022-12 ( 5 ) 過去500年中亞乾旱半乾旱區氣候變化和...
2005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遙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獲博士學位。2005年在柏林理工大學環境規劃研究所做6個月訪問學者,主要從事環境遙感套用與開發。2005-2007年在新疆大學理論經濟學博士後流動站從事區域土地鹽漬化評估及其可持續發展項目的科學研究。工作經歷 1999.07-2008.06,新疆大學資源...
土、生物、氣候等自然資源變化及其大氣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與人類活動的關係,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地理、生態和環境格局及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乾旱和半乾旱區域對全球變化的回響與反饋機制等原創性、綜合性、理論性和實用性的研究成果;本刊還開展中亞地區資源環境、生態安全及區域可持續發展的國際...
[3] 包安明,郭浩,2016 塔里木河流域土壤乾旱指數(MPDI)時空變化,塔里木河“四源一乾”生態系統綜合監測與評估.科學出版社, 北京, pp. 123-140.[4] 李均力,包安明,郭浩,郭輝,王宇,2016. 中亞土地資源變化,氣候變化背景下的中亞資源與環境.氣象出版社,北京,pp. 141-156.獲獎情況 2022年2月獲新疆...
2002年以她作為學科帶頭人的生態學科以優異成績通過自治區重點學科專家組論證,被確立為自治區重點學科。同年,她聯合美國、日本、中亞各國的研究機構及大學,以及聯合國環境署、糧農組織和世界氣象組織等國際機構在新疆成立了“乾旱半乾旱區可持續發展國際研究中心”。至此,潘曉玲傾盡心血與國內外同行們在新疆地區構建起...
瞄準國際極端乾旱區研究發展前沿,面向荒漠-綠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需求,以水循環過程為核心,開展資源生態環境相關要素(包括水、土、氣、生)的長期定位監測、基礎數據的積累與資源生態環境演化趨勢分析和預測;研究荒漠-綠洲生態系統的結構、功能和生產率以及各種亞系統(水、土、氣、生)中及之間的物質循環...
22.公益性行業專項重點項目“亞洲區域氣候模式發展及在氣候變化和短期氣候預測中的套用”(GYHY201306046), 2013-2015.43萬,第3課題負責人 21.公益性行業專項重點項目“氣候系統模式中關鍵物理過程不確定性對東亞氣候的影響”(GYHY201306020),2013-2016.43萬,第3課題負責人 20.中國氣象局科研協作項目“BCC_AIM模式...
(43)鄧銘江, 龍愛華, 李湘權,等. 中亞五國跨界水資源開發利用與合作及其問題分析[J]. 地球科學進展, 2010,(44)鄧銘江, 李湘權, 龍愛華,等. 支撐新疆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水資源供需結構調控分析[J]. 乾旱區地理(漢文版), 2011,(45)回曉瑩, 汪黨獻, 龍愛華,等. 水資源複合系統協調性指標體系構建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