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溫公輓詞·恭默思良弼》是《丞相溫公輓詞》三首中的第一首,司馬光病逝後,陳師道站在保守派的立場上,寫這首輓詞以表達對司馬光的推崇備至和痛失棟樑的情緒,這首輓詞從司馬光的政治事業上來褒揚他,緊緊扣住了司馬光的事業落筆,寫得莊重肅穆,雍容典雅。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丞相溫公輓詞·恭默思良弼
- 創作年代:宋代
- 作品出處:丞相溫公輓詞
- 文學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陳師道
作品原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恭默思良弼,詩書正百工。
事多違謝傅,天遽奪楊公。
一代風流盡,三師禮數崇。
若無天下議,美惡並成空。
作品賞析
《丞相溫公輓詞》共有三首,這是第一首。北宋的司馬光是著名歷史學家,又是政治家,經歷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是當時反對王安石變法的代表人物。神宗逝世,哲宗登基,反對變法的一派得勢,司馬光遷門下侍郎,拜尚書左僕射,也就是成為丞相。他執政後,全部廢除新法,但於1086年(哲宗元祐元年)九月即病死,為政不到一年。死後封太師、溫國公,1087年(元祐二年)正月安葬。陳師道這一組《丞相溫公輓詞》就寫於此時。從歷史上評價,王安石變法有進步意義,反對變法的是保守派。但事物往往是複雜的,新法在執行過程中也有不少弊病,而王安石任用的官吏有些又不十分稱職。因而當政權更迭,司馬光作為反對派的領袖成為人們一時敬仰的人物,也在情理之中。陳師道站在保守派的立場上,這三首輓詞對司馬光推崇備至,表達了一種痛失棟樑的情緒,在當時是很有代表性的。
輓詞得說好話,但要說得恰到好處也並不容易。在現代看來,司馬光對歷史的最大貢獻,是完成《資治通鑑》這一空前歷史巨著。但當時的人,像陳師道,則認為首先要從司馬光的政治事業上來褒揚他。這組輓詞就緊緊扣住了司馬光的事業落筆,寫得莊重肅穆,雍容典雅。
這首詩一開始就拉出一些歷史上著名的宰相作比,讚美司馬光是一代賢相。“恭默思良弼”用《尚書·說命》里的典故。所謂“恭默思道,夢帝賚於良弼”,說商王武丁沉思治理天下之道,夢見天帝賜給他賢良輔弼,後來果然得到傅說。這是比喻宋哲宗起用司馬光。“詩書正百工”,是說司馬光的道德文章都足以領袖群倫,做百官的楷模。“詩書”即《詩經》和《尚書》,代指儒家經典,“百工”即百官,語出《尚書·堯典》:“允釐百工。”首聯這種寫法一下子就把司馬光捧得很高,有高屋建瓴之勢。頷聯又推出兩位名相。“謝傅”即晉代名臣謝安,《晉書·謝安傳》記載:“謝安出鎮新城,疾篤還都,自以本志不遂,深自慨失,既薨,贈太傅。”“楊公”是唐肅宗的宰相楊綰,他死後,肅宗曾慨嘆說:“天不使朕致太平,何奪綰之速耶!”這一聯很快進入“挽悼”的主題,乾淨利落。司馬光為相一年就病死,政治上的抱負沒有充分施展,但已經起到了中流砥柱、改變政局的作用,正如他的銘詩所說:“為政一年,疾病半之。功則多矣,百年之思。”因而用“本志不遂,深自慨失”的謝安和安史之亂後正待“致太平”的楊綰兩人早死作比,就把司馬光當時的地位、作用一筆道出,深深的哀痛之情也不言而喻了。
最精警的是末聯:“若無天下議,美惡盡成空。”如果沒有天下輿論眾口一辭的哀悼讚嘆,那么死後的封贈、哀榮,全不值分文。以“天下議”作為衡量評價死者的最高標準,這一見解不同凡響。作為保守派領袖的司馬光能否博得“天下”普遍的肯定,那是另一個問題,所謂“天下議”實際上不過是反對新法的一派人的輿論而已。但從詩的本身來說,這是一個精彩的結尾,一下子提高了詩的境界,給人以更上一層樓的感覺。
《丞相溫公輓詞》組詩各有側重,互不雷同,措詞精煉,立意高超,為“輓詞”這一類型的作品提供了一個較好的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