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歷程
2023年9月13日,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經濟信息化委主任吳金城介紹了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有關情況。
2023年9月22日,大會官方正式發布由青年大使
易烊千璽配音的宣傳片。
2023年9月26日,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揭幕。隨著本土設計力量的發展,融匯“時尚”和“國潮”的新美學,也正成為上海設計之都建設的重要課題,夯實城市軟實力的土壤。
2023年9月27日,以“設計無界,造化萬象”為主題的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在黃浦世博園區開幕。
2023年9月30日,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高峰論壇——第二屆漢服創意與漢服著作權論壇在上海舉辦。
2023年10月2日,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WDCC2023)在黃浦江畔落下帷幕。
活動主題
本屆大會以“設計無界,造化萬象”為主題,以“構建全球設計合作與交流平台、探索設計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城市和生活處處充滿設計”為使命,眾多嘉賓雲集,打造世界級設計前沿風向標。
活動內容
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辦,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支持,以“構建全球設計合作與交流平台、探索設計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推動城市和生活處處充滿設計”為使命,薈萃重量級嘉賓、引領性品牌,打造設計前沿風向標、創新策源地、新品首秀場。
本屆世界設計之都大會的主題為“設計無界,造化萬象”,板塊內容將以“1+2+3+10+X”結構呈現。具體來說,就是1場開幕式+2塊展示(主場展覽、海外布局)+3場國際峰會+10大設計領域高峰論壇、發布盛典、時尚秀演、設計嘉年華+X場全城聯動、線上聯動、AIGC共創活動。
一、構建全球設計合作交流平台 本屆大會致力策劃“世界波”,打造中外創意交相輝映的國際盛會。
大會凸顯全球視野,邀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全國委員會作為大會支持單位,並將發布上海市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項目。
舉辦全球“創意城市”設計峰會,邀請來自29個國家43個城市的代表線上線下參會,探討未來城市設計,推出上海方案與指標體系。
論壇凝聚全球智慧,大會邀請全球範圍設計行業組織、頂級設計院校、設計大師、院士專家和領軍企業的代表進行分享,演講嘉賓預計突破千人。同濟大學牽頭打造的“上海國際設計百人”智庫、“國際設計百人”峰會,將共論“設計創新型”城市建設。
活動匯聚全球資源,主場展覽特設世界“設計之都”網路展區、義大利主賓展區和北歐聯合展區。同期還將與倫敦設計節、米蘭時裝周等聯動,在倫敦舉辦“設計滬航”系列活動,在米蘭舉辦“上海時尚日”秀演和展覽。
二、探索設計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
大會集中體現“科技范”,呈現套用AIGC技術,高度關注設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持續打造新產品、培育新模式、新業態,化“秀場”為“市場”。
樹立行業創新標桿,大會期間將發布2023“上海設計100+”優秀設計成果,名單從中國、美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等18個國家的2542個作品中遴選而來,以優秀案例展現設計賦能產業、點亮生活、服務城市、洞見未來的創新成果,入圍產品已實現銷售518億元,預計產品生命周期內總銷售達4700億元。光明乳業、正先電子等眾多企業還將舉辦專場發布活動。
推進產業合作共贏,大會將發布上海智行設計谷、NICE2035赤峰路國際設計街、設計金融支持平台等一批創意設計產業項目。精心打造由產業館、時尚館等組成的主場展覽,總面積達到2萬平米。遴選超百家國際國內領軍企業參展,為大家呈現設計驅動產業創新、賦能美好生活、服務城市建設的最新闡釋,展現設計推動產業發展從1到100的驅動能力。
展望未來產業藍圖,舉辦“未來設計”峰會,聚焦未來健康、未來智慧型、未來能源、未來空間、未來材料五大產業集群,邀請中外院士專家共論設計洞見未來,前瞻尋找“核爆點”。
三、推動城市和生活處處充滿設計
設計,讓人民城市更具魅力,本屆大會描摹呈現“國潮風”,為大眾帶來設計創造美好生活的愉悅體驗。
面向全球徵集金點子,啟動上海工業博物館建築設計方案國際徵集,打造浦江岸邊標誌性建築,通過創意設計將近代工業發祥地打造為新時代“智造局”“生活圈”。
面向前沿鼓勵新創想,頒發第二屆前沿設計創新獎,表彰全球範圍內對設計領域做出開拓性貢獻的代表人物和設計作品,引領設計創新的發展與突破。
打造生活設計嘉年華,由東華大學和上海大學牽頭策劃,為大家帶來大眾喜愛的漢服、手工藝、戶外、潮玩等設計產品和體驗。各區、文創園區和行業協會,將精心舉辦超超20場設計類特色活動,包括小紅書馬路設計節、世界智慧出行設計論壇、“松江智造 視覺綻放”設計展等,讓大家能深度參與這場特色與規模兼具、沉浸式互動交流的城市設計盛宴。
活動規模
2023世界設計之都大會展覽總面積達2萬平方米,超300家國際國內企業參展。
截至2023年10月2日下午17時,大會各類活動參與人數達13.8萬人,其中主場展覽參觀人數超8萬人;全網相關話題閱讀(觀看)量突破20.3億人次,較去年提升約182%;海內外媒體報導數超8000篇,央媒占比約11%,外媒占比約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