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科學技術通史(2020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世界科學技術通史(2020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世界科學技術通史》2020年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詹姆斯·E·麥克萊倫第三、哈羅德·多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世界科學技術通史
  • 作者:詹姆斯·E·麥克萊倫第三、哈羅德·多恩
  • 出版時間:2020年7月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542872784
  • 類別:科技史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是當代職業科學史家為非專業的讀者和大學生們編寫的一本世界科學技術通史讀物,旨在提供一幅“全景圖”,以滿足那些受過良好教育的人士的需要。
通過考察從文明之初到21世紀早期科學與技術之間的關係,本書闡明:科學和技術的關係是一個歷史過程,而非總是一成不變地結合在一起的。作者循著科學和技術的沿革,從史前期直到當前,查找出說明兩者有時結合、有時分離的那些史實,檢討了那種技術即套用科學的流行觀點。而且證明:事實上,在19世紀以前的大多數歷史條件下,科學和技術一直是在彼此要么部分分離要么完全分離的狀況下向前發展的,而且在智識上和社會學上都是如此。技術作為“套用科學”出現是相對晚近的事情,是隨著工業界和政府開始資助那些能夠直接轉化為新技術或改良技術的科學研究才出現的。
本書的一大特色是:摒棄了“歐洲中心論”的編史學觀點,以全球視角詳述了兩個偉大的科學傳統:自古以來各個社會都在資助的有用科學傳統,以及起源於古希臘的對自然本身進行無功利探求的傳統。麥克萊倫和多恩還考察了植根於中國、印度和中南美洲,以及古典時代晚期和中世紀時期一系列近東帝國的科學傳統。通過這種比較視野,兩位作者闡釋了西方世界、17世紀科學革命、工業革命,以及現代科學技術聯姻的興起。作者在描繪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同時,也尖銳地質疑了當今工業文明的可持續性。
第三版《世界科學技術通史》提供了一個擴展的“開篇語”,並大大拓展了其對工業文明,以及基於現代電網的技術超級系統的論述;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受到了更多的關注;一些事實和數據作了更新。本書還列出了一個全面的“進一步的讀物”,包括主要的出版文獻,以及為學生和非專業讀者提供的經過審查的網站和網際網路資源列表。
本書獲得2000年度美國世界史協會圖書獎,除中文版外,還被譯為德文、土耳其文、韓文出版。
顯示部分信息

圖書目錄

前言 / 001
開篇語 / 005
編 從起源到古代終結 / 001
章 人類的出現:工具與工具製造者 / 004
第二章 農民時代 / 018
第三章 法老與工程師 / 034
第四章 得天獨厚的希臘 / 062
第五章 亞歷山大及之後 / 089
第二編 世界人民的思與行 / 111
第六章 永恆的東方 / 113
第七章 中央帝國 / 133
第八章 印度河、恆河及其他 / 160
第九章 新大陸 / 176
第三編 歐洲與太陽系 / 199
第十章 犁、馬鐙、槍炮與黑死病 / 202
第十一章 哥白尼掀起一場革命 / 233
第十二章 伽利略的罪與罰 / 257
第十三章 “上帝說‘,讓牛頓出世!’” / 287
第四編 科學、技術與工業文明 / 321
第十四章 紡織業、木材、煤與蒸汽 / 324
第十五章 革命的遺產:從牛頓到愛因斯坦 / 345
第十六章 生命自身 / 378
第十七章 工具製造者掌控全局 / 397
第十八章 新亞里士多德學派 / 433
第十九章 核武器、網際網路與基因組 / 463
第二十章 當代法老之下 / 491
後記 歷史的媒介 / 518
進一步的讀物 / 521
譯後記 / 559
索引 / 565

作者簡介

詹姆斯•E•麥克萊倫第三(James E. McClellan Ⅲ,1946— ),1975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現為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科學史教授。著有《科學重組:18世紀的科學學會》、《殖民主義與科學:舊王朝時代的聖多曼格》等。論著《專家控制:巴黎皇家科學院的出版委員會(1700—1793)》獲美國哲學會頒發的2003年度劉易斯獎。
哈羅德•多恩(Harold Dorn,1928—2011),1970年獲普林斯頓大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史蒂文斯理工學院人文與社會科學系科學技術史名譽教授。著有《科學地理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