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簡介
每年10月14日慶祝的世界標準日,是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成立
紀念日。10月14日這一天被選定為世界標準日的原因是,在1946年10月14日的這一天,來自25個
國家的代表會聚
倫敦開會並決定創建一個“旨在促進工業標準的國際間協調和統一”的新的國際組織——ISO。(ISO於1947年正式開始運作)。
節日由來
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蘇共25個國家的64名代表集會於倫敦,正式表決通過建立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47年2月23日,
ISO國際標準化組織
宣告正式成立。1969年9月ISO理事會發布的第1969/59號決議,決定把每年的10月14日定為世界標準日。1970年10月14日舉行了第一屆世界範圍的慶祝世界標準日的活動。
世界標準日的慶祝始於1970年10月14日,由當時的ISO主席Mr.Faruk Sunter (土爾其)所創立。從1970年10月14日第一屆世界標準日起,如今已經是第
49屆。為了慶祝世界標準日,ISO理事會於1978年9月召開會議
通過決議,“理事會希望看到世界上有最大規模的標準化宣傳活動。決定在每年10月14日慶祝世界標準日,並
鼓勵ISO成員在他們的國家裡慶祝這個日子,規模越大越好”。此後,每年的10月14日,就成為了世界各國標準化工作者開展宣傳標準化,舉行紀念活動的盛大節日。
從第17屆起,世界標準日祝詞開始賦予了主題,以突出當年世界標準日的宣傳重點。在第23屆世界標準日以前,均是由ISO和IEC主席聯合發出祝詞,從第24屆開始,國際電信聯盟(ITU)也
參加了世界標準日的紀念
活動,由ISO和IEC主席及ITU秘書長聯合發出祝詞。
世界標準日的目的是提高對國際標準化在世界經濟活動中
重要性的認識,以促進國際標準化工作適應世界範圍內的商業、工業、政府和消費者的需要。這個國際節日是獻給全世界成千上萬從事標準化工作的志願者的禮物。
中國自從1978年重新進入ISO以後,每年的10月14日世界標準日,全國各大、中城市都要舉辦各種形式的報告會、座談會、紀念會,緊密結合當年ISO的世界標準日的宣傳主題,廣泛宣傳標準化活動在人類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人們的標準化意識。
ISO成員
ISO成員國均根據自己要達到的具體目的、視自己的財政情況、以自己的方式來慶祝世界標準日。儘管世界標準日的慶祝方式在
哥本哈根、
奈洛比、
維也納、加
拉卡斯和
北京各有不同形式,且標準化日常工作也各有側重,但是都擁有著共同的目的。 很多國家利用世界標準日這個機會組織一些特別的活動或聚會,例如採用會議、展覽、研討會、電影、電視和廣播訪談等多種形式來豐富這個所在的“標準周”。
ISO和IEC中央辦公室對此世界標準日慶祝所做的工作由以下幾項組成:ISO主席和IEC秘書長向所有成員國發表聯合祝詞、世界標準日的宣傳畫、新聞公告。事實上所有成員國都使用這個祝詞來強調標準化的重要性,並且很多國家充分利用每年的宣傳畫來突出世界標準日的主題。
世界機構
國際標準化組織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
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有權威性的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1946年10月14日至26日,中、英、美、法、蘇的二十五個國家的六十四名代表集會於倫敦,正式表決通過建立國際標準化組織。1947年2月23日,ISO章程得到15個國家標準化機構的認可,國際標準化組織宣告正式成立。參加1946年10月14日
倫敦會議的25個國家,為ISO的創始人。ISO是
聯合國經社理事會的甲級諮詢組織和貿發理事會綜合級(即最高級)
諮詢組織。此外,ISO還與600多個國際組織保持著協作關係。
國際標準化組織的目的和
宗旨是:“在全世界範圍內促進標準化工作的發展,以便於國際物資交流和服務,並擴大在知識、科學、技術和經濟方面的合作”。其主要活動是
制定國際標準,協調世界範圍的標準化工作,組織各成員國和技術委員會進行情報交流,以及與其他國際組織進行合作,共同研究有關標準化問題。
按照ISO章程,其成員分為團體成員和通信成員。團體成員是指最有代表性的全國標準化機構,且每一個國家只能有一個機構代表其國家參加ISO。通訊成員是指尚未建立全國標準化機構的開發中國家(或地區)。通訊成員不參加ISO技術工作,但可了解ISO的工作進展情況,經過若干年後,待條件成熟,可轉為團體成員。ISO的工作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總部設在
瑞士日內瓦。ISO現有成員143個。
ISO現有技術委員會(TC)225個和分技術委員會(SC)611個。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SO已制定了13544個國際標準。
1978年9月1日,我國以
中國標準化協會(CAS)的名義重新進入ISO。1988年起改為以
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將改為以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局(SAC)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1999年9月,我國在京承辦了ISO第22屆大會。2008年10月的第31屆國際化標準組織大會上,中國正式成為ISO的
常任理事國 。
國際電工
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
國際電工委員會(IEC)成立於1906年,至今已有107年的歷史。它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國際性電工標準化機構,負責有關電氣工程和電子工程領域中的國際標準化工作。1947年作為一個電工部門併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1976年又從ISO中分立出來。
IEC的宗旨是,促進
電氣、電子工程領域中標準化及有關問題的國際合作,增進國際間的相互了解。為實現這一目的,IEC出版包括國際標準在內的各種出版物,並希望各成員在本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在本國的標準化工作中使用這些標準。近20年來,IEC的工作領域和組織規模均有了相當大的發展。今天IEC成員國已從1960年的35個增加到61個。他們擁有
世界人口的80%,消耗的電能占全球
消耗量的95%。IEC的工作領域已由單純研究電氣設備、電機的名詞術語和功率等問題擴展到電子、電力、
微電子及其套用、通訊、視聽、
機器人、
信息技術、新型醫療器械和核儀表等電工技術的各個方面。IEC標準已涉及了世界市場中的35%的產品,到上世紀末,這個數字就已達50%。
IEC標準的權威性是世界公認的。IEC每年要在世界各地召開100多次國際標準會議,世界各國的近10萬名專家在參與IEC的標準制、修訂工作。IEC有技術委員會(TC)89個、分技術委員會(SC)107個。IEC標準在迅速增加,1963年只有120個標準,截止到2001年12月底,IEC已制定了5098個國際標準。
我國1957年參加IEC,1988年起改為以國家技術監督局的名義參加IEC的工作。以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局(SAC)的名義參加ISO的工作。中國是IEC理事局、執委會和合格評定局的成員。1990年我國在京承辦了IEC第54屆年會,2002年10月我國則在京承辦了IEC第66屆年會。2011年10月28日,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75屆國際電工委員會(IEC)理事大會上,正式通過了中國成為IEC常任理事國的決議。IEC常任理事國為中國、法國、德國、日本、英國、美國。
電信聯盟
Inter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Union-ITU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也是
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
該國際組織成立於1865年5月17日,是由法、德、俄等20個國家在
巴黎會議為了順利實現國際電報通信而成立的國際組織,定名“
國際電報聯盟”。為了適應電信科學技術發展的需要,國際電報聯盟成立後,相繼產生了3個諮詢委員會。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 “國際電話諮詢委員會(CCIF)”;1925年在巴黎成立了 “國際電報諮詢委員會(CCIT)”;1927年在
華盛頓成立了 “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這三個諮詢委員會都召開了不少會議,解決了不少問題。
1932年,70個國家的代表在
西班牙馬德里召開會議,決議把“國際電報聯盟”改寫為“國際電信聯盟”,這個名稱一直沿用至今。1947年在
美國大西洋城召開國際電信聯盟會議,經聯合國同意,國際電信聯盟成為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總部由瑞士
伯爾尼遷至日內瓦。另外,還成立了
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IFRB)。 1956年,國際電話諮詢委員會和國際電報諮詢委員會合併成為“
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即CCITT。
1972年12月,國際電信聯盟在日內瓦召開了全權代表大會,通過了國際電信聯盟的改革方案,國際電信聯盟的實質性工作由三大部門承擔,它們是: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部門(ITU-T)、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部門和國際電信聯盟電信發展部門。其中
電信標準化部門由原來的國際電報電話諮詢委員會(CCITT)和國際無線電諮詢委員會(CCIR)的標準化工作部門合併而成,主要職責是完成國際電信聯盟有關電信標準化的目標,使全世界的電信標準化。
中國於1920年加入了國際電報聯盟,1932年派代表參加了馬德里國際電信聯盟全權代表大會,1947年在美國大西洋城召開的全權代表大會上被選為行政理事會的理事國和國際頻率登記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我國的合法席位一度被非法剝奪。1972年5月30日在國際電信聯盟第27界行政理事會上,正式恢復了我國在國際電信聯盟的合法權利和席位,我國積極參加了國際電信聯盟的各項活動。
宣傳口號
■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活動是提高小企業綜合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開展標準化良好行為活動是加強企業基礎管理的有效措施
■創建標準化良好行為企業是新時期企業創新與發展的需要
■標準體系促發展 良好行為增效益
2008年祝詞
IEC 主席傑克斯·瑞吉斯先生
ISO 主席哈坎·莫爾比先生
ITU 秘書長 哈馬都尼·圖爾博士
在建築業發展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我們把綠色理念與信息通訊技術相結合,共同致力於建造節能、安全、通訊便利的智慧型化建築。IEC、ISO和ITU制定的國際標準,為我們將這一希望變成現實,並在全球範圍內有效地推廣創造了條件。
IEC、ISO和ITU標準,為
設計師、
建築師、
工程師、建築物所有者和政府部門開發綠色建築提供了堅實的基礎。IEC、ISO和ITU通過標準將建築物的綠色和智慧型化聯繫在一起,並促進新型建築滿足這兩方面的要求。
IEC、ISO和ITU制定的國際標準在當今建築物中的套用,可以提高效能、最佳化資源、傳播知識、促進自由貿易和公平競爭,同時也能簡化建築物的規劃和設計。IEC、ISO和ITU的國際標準還有利於提供更有價格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實現更高的質量和安全性能,更低的開發費用,減少事故並更快地傳播新技術,提高居住者的生活質量。
國際標準不僅能夠確保建築物的基本質量和安全,而且通過採用新技術能夠保障智慧型綠色建築的建造和運行。
歷年主題
1986年 第17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化
1987年 第18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化
1988年 第19屆標準日主題: 照明
1989年 第20屆標準日主題: 衛生技術標準
1990年 第21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為世界免遭破壞起的作用
1991年 第22屆標準日主題: 勞動安全
1992年 第23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打開市場的關鍵
1993年 第24屆標準日主題: 全球標準使信息處理的更好
1994年 第25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與消費者: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夥伴
1995年 第26屆標準日主題: 一個移動著的世界
1996年 第27屆標準日主題: 呼喚服務標準
1997年 第28屆標準日主題: 世界貿易需要國際標準
1998年 第29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在日常生活中
1999年 第30屆標準日主題: 聳立在建築上的標準
2000年 第31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促進和平與繁榮
2001年 第32屆標準日主題: 環境與標準緊密相連
2002年 第33屆標準日主題: 一個標準 一次檢驗 全球接受
2003年 第34屆標準日主題: 為全球信息社會制訂全球標準
2004年 第35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連著世界
2005年 第36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使世界更安全
2006年 第37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為小企業創造大效益
2007年 第38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造福人與社會
2008年 第39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與智慧型綠色建築
2010年 第41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讓世界更暢通
2011年 第42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樹立全球信心
2012年第43屆標準日主題: 減損耗,增收益――標準提高效率
2013年 第44屆標準日主題: 國際標準推動積極改變
2014年 第45屆標準日主題: 標準營造公平競爭環境
2015年 第46屆標準日主題:世界的通用語言
2016年 第47屆標準日主題:“標準建立信任”。
2017年 第48屆標準日主題:標準讓城市更智慧
2018年 第49屆標準日主題:國際標準和第四次工業革命
中國標準化大事記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中央技術管理局成立,下設標準規格處。
1957年——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標準局成立,負責全國標準化工作;中國加入國際電工委員會(IEC),並派代表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了IEC第22屆年會。
1963年——中國第一次全國標準計量工作會議召開,會上通過了中國第一個標準化十年發展規劃。
1972年——國家標準計量局成立。1978年——國家標準總局成立,中國加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
1979年——國務院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管理條例》。
1993年——國家技術監督局發布《採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管理辦法》;頒布《採用國家標準產品標誌管理辦法》,實行采標產品標誌制度。
1999年——國際標準化組織第22屆大會在北京召開。
2001年——國務院組建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