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坦卡蒙陵墓,圖坦夢想,陵墓價值,英國王室珠寶,阿托卡夫人號,赫氏堡,赫氏堡由來,建築構造,羅亞爾港,由來,自然覆滅,丹漠洞遺址,由來,永恆寶藏,黑格的隕石,黑格簡介,隕石收藏,西潘王墓室,陪葬品,危險命運,霍克森寶藏,神秘主人,發現者,俄羅斯鑽石庫,奧爾洛夫,世界巨鑽,鑽石庫,
圖坦卡蒙陵墓
圖坦卡蒙是3300多年前的一個年輕
埃及法老,他曾在金雕御座上管理著龐大帝國。他的統治是短暫的,在19歲時突然死去。在埃及漫長的法老時代中,圖坦卡蒙因為在位時間短而名不見經傳〔九歲繼位十九歲死去〕,他猝死後,下一任的法老阿伊並沒有將他葬在圖坦卡蒙九歲繼任法老後在離他的父親陵寢最近的地方修建的法老墓,而是匆忙將他下葬
在一個
法老陵墓歷史上最為簡易的陵墓中〔墓中的東西擺放雜亂,壁畫上的髒物甚至都還沒有清除乾淨,而圖坦卡蒙的陵墓甚至還比不上有些法老的大祭司的墓)。但也正因為不起眼,其陵墓在很長時間裡始終沒有被發現。
圖坦夢想
考古學家
霍華德·卡特熟讀
古埃及歷史,發現
圖坦卡蒙陵墓是他畢生的夢想。1903年起,他就帶領助手在
帝王谷的每一寸土地上搜尋,1922年11月5日,在19年的努力後,他終於找到了圖卡蒙陵墓入口。它竟然位於另一個著名的法老
拉美西斯六世的陵墓下面,開鑿於岩石內。這是3300年來唯一一個完好無缺的法老陵墓,更是埃及考古史乃至世界考古史上最偉大的發現。
卡特之前以為這個年輕法老的墓葬品會比較簡單,誰知之後長達三年時間的挖掘向全世界證實了這種預想的愚蠢。卡特說過,圖坦卡蒙一生唯一出色的成績就是他死了並且被埋葬了,這話是有道理的。因為其陵墓的發現成為古代文明對現代人類最徹底的一次震撼和嘲笑。那個成為
埃及文明象徵的純金面具,那個純金製成的棺材,那個由純金雕制鑲滿寶石的王位,那些鋪滿墓室牆壁的純金浮雕,那具完整無缺的木乃伊……所有一切都讓人類驚嘆,3300年前埃及人的工藝技巧和現在的我們到底有什麼不同?
陵墓價值
圖坦卡蒙陵墓的發現是世界考古工作成功的頂峰,也是考古史的重要轉折點。所有出土文物超過10000件,每件都是無價之寶。卡特花費三年的時間把它們全部運出墓室,當時挖掘人員從墓的出口抬出女神哈托爾牛頭靈床的鏡頭已經成為考古史上無法超越的經典;埃及政府又花費了整整10年的時間把它們運到
開羅,
開羅博物館之前的所有藏品都因之黯然失色;而徹底研究它們可能需要未來人類全部的時間。
文物無可比擬的歷史價值和所蘊涵的謎團使圖坦卡蒙陵墓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一位。
英國王室珠寶
大約在1600年前,地球上崛起了一個強大的王族,這就是
英國王室。英國王室是現存最古老的王族,而每代君主的加冕儀式都嚴格奉行完全一樣的傳統,這使得英國王室的加冕典禮成為現存的、依然舉行的最古老的儀式。在加冕儀式上,國王或者女王頭戴的王冠和手持的
權杖都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
為了使王冠和權仗成為世界上獨一無二的權力象徵,歷代王室想盡辦法收集鑽石和珠寶,認為稀世的鑽石最能體現王室尊貴。長達幾個世紀收集鑽石的歷程逐漸形成世界上最有名的家族珍寶。早期那些偉大英王和王后佩帶過的王冠已經找不到了。國王及其親屬為了發動戰爭、重建毀於大火的王宮和舉辦王室婚禮,不得不賣掉了許多珍寶。在中世紀,國王通常在作戰時帶上御寶,因為他們不信任留在宮中的皇親國戚。1648年英國爆發的反王權運動對英國王室衝擊極大,很多珍貴王冠和權仗流失了。1660年英王室復辟以後,開始大規模的重新製作王冠和權仗的工程,從那時到現在,很多稀世珍品都被保存了下來。隨著王室的發展,從18世紀開始,英王室有了專用的珠寶工匠,他們用非凡的技藝製作出最精美的首飾。
隨著勢力的不斷擴張,英國成為世界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其中殖民地印度和
南非都以出產鑽石以及珍稀寶石聞名,這兩地向英王室供應了無數一流鑽石。而一些弱小的國家也願意把本國最珍貴的珠寶獻給英國,大多懷著破財免災的想法。
王室成員都根深蒂固地習慣於把珠寶換來換去。本以為鑲嵌在愛德華國王七世入棺時所戴戒指上的一枚藍寶石,如今卻閃耀在“帝國之冠”上,這頂王冠上還鑲有兩串珍珠,據報導,那正是
蘇格蘭女王
瑪麗·斯圖亞特1587年被斬首時戴的項鍊。19世紀的君主
維多利亞女王尤其熱衷於收藏珠寶,從帝國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她的珍品中包括一枚拇指大小的印度鑽石,名叫“
光明之山”,是現今發現的最古老的鑽石,於1304年發現於印度,原重191克拉,後來維多利亞女王嫌它光澤度不好要再加工,它被磨得只剩108.83克拉。正是這枚被鑲嵌在女王王冠上的鑽石激發了
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
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
然而,在有史以來最大的鑽石“
非洲之星”面前,“光明之山”也相形見絀。1905年南非發現了重達3106克拉的鑽石原礦,新開通的跨大西洋電纜將訊息迅速傳遍全球,當時寶石界行家就估計原礦的價值高達75億美元。由於南非當時是英國的殖民地,大家一致認為應把它運往倫敦,獻給愛德華七世國王。這件舉世無雙的珍品引起世界各地珠寶大盜
想入非非,有關人員花了幾個月時間考慮如何保障運輸安全。最後,倫敦警察廳決定,最佳原則是“越簡單越安全”。大如茄子的鑽石被裝進一個沒有任何標識的包裹郵寄出去,一個月後出現在
白金漢宮的皇家郵袋裡。1908年2月10日,這顆巨鑽被劈成幾大塊後加工。加工出來的成品鑽總量為1063.65克拉,全部歸英王室所有。最大的一顆鑽石取名為“庫里南1號”,也被稱做“非洲之星”,重530.02克拉。第二大的被命名為“
庫里南2號”,重317.4克拉。現在雞蛋大小的“非洲之星”被鑲嵌在英王的權杖頂端,權仗上還有2444顆鑽石。鴿子蛋大小的“庫里南2號”被鑲嵌在英王室最重要的王冠“帝國王冠”上。
珠寶價值
人類開採利用鑽石的歷史已近幾千年,但大於20克拉的鑽石就極為罕見,而大於100克拉的鑽石更被視為國寶。但是這樣國寶級的鑽石在英王室的收藏中就有好幾顆。
現在王室已不再盲目追求將最大的鑽石全部集中在王冠上。要知道
威廉四世國王1830年加冕時就鬧出笑話而未能盡興。這位喜愛奢華的君主堅持把所有鑽石和寶石鑲嵌到王冠上。結果王冠太沉,國王的脖子一陣劇痛,不得不中斷加冕典禮,隨後拔掉一顆臼齒。
英王室擁有22599件寶石和寶器,但實際價值難以統計。
英王室珠寶因其代表著最古老王室的尊貴和傳統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二位.
阿托卡夫人號
西班牙對殖民財富的掠奪採用了最野蠻的方式,當時南美洲被證實富含金銀礦和其他稀有資源,於是西班牙殖民者在新大陸唯一的工作就是開採和經營礦山。一船又一船的金銀財寶成為殖民掠奪的罪證。
西班牙的運金船最害怕海盜和
颶風,為了對付海盜,每支船隊都配備有裝備了大炮、船身堅固的“護衛船”,阿托卡夫人號就是這樣一艘護衛船。1622年8月,阿托卡夫人號所在的,由29艘船組成的船隊載滿財寶從南美返回西班牙。由於是護衛船,大家把最貴重、最多的財寶放在阿托卡夫人號上,遺憾的是阿托卡夫人號的大炮對颶風沒有什麼威懾力。當船隊航行到哈瓦那和古巴之間海域時,颶風席捲了船隊中落在最後的5艘船。阿托卡夫人號由於載重太大,航行速度最慢,成為首當其衝的襲擊目標。船很快沉到深17米的海底。其他船隻上的水手馬上跳下水,希望搶救出一些財寶,但是就在他們找到殘骸,準備打撈金條時,又一場更具威力的颶風襲來,所有水下的人都在颶風中喪生。
梅爾·費雪給自己的定義是尋寶人。1955年他成立了一個名叫“拯救財寶”的公司,專門在南
加利福尼亞州一帶的海域尋找西班牙沉船。20年的打撈生涯里,費雪先後打撈起6條赫赫有名的西班牙沉船,成為圈中名人,也賺了大把鈔票。不知不覺,費雪到了該退休的年齡,不過他不願意離開打撈船,因為他曾發誓一定要找到傳說中有著最多財寶的阿托卡夫人號。於是全家人為這個理想放棄了公司的正常運轉,費雪的妻子、兒子和女兒陪著父親一起下水,在海底尋找夢想。他們的搜尋一絲不苟,只要看到不是石頭的東西都要用金屬探測器探測。1985年7月20日,費雪和家人找到了阿托卡夫人號和上面數以噸計的黃金,不過這種喜悅卻被30年的艱難磨得平淡。費雪認為上帝一定會讓他找到阿托卡夫人號,只不過一直考驗他的耐心而已。
這個號稱海底最大寶藏的沉船上有400噸財寶,其中黃金就有將近8噸,寶石也有500公斤,所有財寶的價值約為4億美元。費雪尋找阿托卡夫人號的故事在美國成了中國“鐵杵磨成針”的故事,“尋找阿托卡”竟然也成了常用短語,意思是堅持夢想,必會成功。
阿托卡夫人號上的寶藏完全是以量取勝,以噸計的黃金和一個家庭30年的流年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三位.
赫氏堡
赫氏堡由來
在
赫斯特事業的巔峰時期,他擁有兩座礦山,數不清的地產,26家報紙,13家全國性刊物,8家廣播電台和許多其他新聞媒體事業。當時赫斯特每天能賺5萬美元,這個數字相當於現在的500萬美元。
每個成功人士都想修建一座夢想中的住宅,赫斯特也一樣,1919年他開始構思修建一座舉世無雙的私人城堡。赫氏堡建在距
洛杉磯360公里的
聖西蒙。這裡從太平洋邊開始到桑塔露西亞山,4萬英畝的土地都是赫家的私產。那廣袤的草場,綿延的山丘,舉目可望的海景,在赫斯特心中有不可替代的位置。到1919年,當他能夠實現城堡之夢時,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此地作為基址。
赫氏堡是由
朱莉亞·摩根設計的,她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建築設計的女性之一。不過精通藝術的赫斯特在施工的同時給予
摩根很多建議,其中大部分是關於如何將幾千件古董收藏填進房間而又不顯突兀,好像那些古董幾百年來一直在那裡一樣。
1925年的聖誕節,儘管還有一些房間沒能完工,赫斯特一家正式搬進了城堡。隨後著名的藝術家、文學家、好萊塢明星、政客、將軍們紛紛被邀請到赫氏堡做客,當音樂家蕭伯納參觀完赫氏堡以後感慨地說:“如果上帝有錢,他大約也會為自己修建這樣的住所。”
赫氏堡的豪華超越所有人的想像,因為其中的藝術珍品是無價的。赫斯特一生酷愛收藏藝術品,家具、掛毯、繪畫、雕塑、壁爐、天花板、樓梯,甚至整個房間都是他的收藏對象。他的收藏大多布置在城堡的房間內供人欣賞和使用,絲毫沒有將藏品作為投資以期升值等功利思想。因為有了這些藝術品,整個城堡平添了濃濃的藝術氣息和典雅的風韻。
建築構造
赫氏堡的主樓共有115個房間,計有臥室42間,起居室19間,浴室61間,2個圖書室,1個廚房,1個
彈子房,1個電影廳,1個聚會廳,1間大餐廳。此外還有3棟獨立的客房,整個山莊共有房間165間。
位於城堡主入口處的室外游泳池叫海王池。按照
蕭伯納的邏輯,海王爺本人游泳的地方一定比這兒差遠了。泳池長32米,深1米到3米,所蓄的1300噸水是從山上引來的泉水。池邊散落著幾尊
希臘羅馬神話傳說中的人物雕像,全部是藝術珍品。室內游泳池叫羅馬池,是世界最豪華的泳池。牆壁、池底、岸邊、跳台等用了1500萬塊在
威尼斯製造的玻璃
馬賽克拼貼表面。金色的玻璃馬賽克表面貼的是一層真金。單是生產這些馬賽克就花了一年3個月的時間,整個泳池的修建則歷時3年。
城堡中的大圖書室是專為客人們布置的。那裡收藏的手稿、絕版書、善本書全部是世所罕見。書櫃頂和書桌上放置的是公元前2世紀到8世紀希臘的陶罐,書桌和扶手椅是核桃木的古董。曾經讓來做客的邱吉爾聲稱自己可以足不出戶在該圖書室待好幾個月。
整座城堡只有一個餐廳,餐廳內的布置是赫斯特的驕傲。進入餐廳你會以為自己到了
天主教堂或修道院。餐廳牆上掛的是16世紀法國佛蘭德壁毯,椅子是14世紀西班牙唱詩班的
長椅,天花板是17世紀義大利的木製天花板,上面雕刻的聖徒像比真人還大。房間盡頭的大壁爐可以容下三四個人而絲毫不用彎腰低頭,也不擁擠。壁爐上掛的一排旗幟是16世紀義大利錫耶那城舉行宗教賽馬活動時勝利者的旗子。桌上銀制的餐具和燭台是17到19世紀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地的精品。赫斯特熱愛動物,赫氏堡所在的牧場上建有一個動物園,是全球最大的私人動物園。赫斯特也熱愛自然,修建赫氏堡時,有許多大橡樹擋住了路,赫斯特寧肯花幾千美元將樹移走,也不願簡單地將它們伐掉。
光是修建赫氏堡的花費就高達1000萬美元,這在當時相當於一個國王的身家。如果計算上所有古董和藝術品的價值,誰也說不清赫氏堡到底值多少錢。赫斯特去世後他的兒子們決定將城堡捐贈給加州政府,使整個產業得以向公眾開放,讓世人共同領略迷人山莊的魅力。
赫氏堡以其無價的藝術珍寶和主人的慷慨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四位.
羅亞爾港
由來
16世紀,中、南美洲是西班牙的天下,殖民強盜搜颳了大量金銀財寶,一船船運回歐洲。在入侵
西半球方面,英國
落後西班牙一步,除了控制
北美洲北部地區以外,很難染指西班牙的勢力範圍。心理不平衡的英國嫉妒西班牙搶到的巨額財富,就慫恿海盜專門襲擊西班牙的船隻,並為之提供庇護所。與此同時,歐洲一些亡命之徒淪為海盜,在美洲沿海搶劫過往商船,特別對搶劫西班牙皇家的運金船更感興趣。英國政府當時專門辟出英屬殖民地
牙買加島東南岸的
羅亞爾港作為海盜的基地,羅亞爾港於是成為歷史上海盜船隊的最大集中地。
羅亞爾港公開身份是牙買加首府,非正式身份是海盜首都,海盜搶奪來的金銀珠寶在這裡堆成山,一船船金子有的時候都輪不到卸船,只有停放在港口裡等候。這裡是人類歷史上最邪惡的城市,也是最墮落的城市,雖然只有幾萬人生活在這裡(其中大約6500人是海盜),但城市的奢侈程度遠遠超越當時的倫敦和巴黎。整個城市沒有任何工業,卻可以享受最豪華的物質生活。中國的絲綢、印尼的香料、英國的工業品一應俱全。當然最多的還是金條、銀條和珠寶。
1692年6月7日,羅亞爾港仍像往常一樣熱鬧,酒館人聲嘈雜,銷贓市場顧客如雲,各式船隻頻繁進出港口,滿載著工業品的英國船在碼頭卸貨,美洲大陸的過境船在修帆加水。海盜船混跡其間,一般人難以辨別出來。但是這個罪惡之城注定要受到上帝的懲罰。
自然覆滅
中午時分,忽然大地顫動了一下,接著是一陣緊過一陣的搖晃。地面出現巨大裂縫,建築物紛紛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樣在起伏,地面同時出現幾百條裂縫,忽開忽合。海水像開了鍋,激浪將港內船隻悉數打碎。穿金戴銀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嘯的交逼下瘋狂奔走,企圖找一個庇身之所。11時47分,一陣最猛烈的震動後,全城2/3沒于海水底下,殘存陸地上的建築物也被海浪沖得無影無蹤。
羅亞爾港從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風平浪靜的日子裡,人們仍能清楚地看見海底城市的痕跡——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當時測量,沉城處於海平面之下7到11米。再以後泥沙和垃圾層層覆蓋,羅亞爾港在人們的記憶中湮滅了。
牙買加獨立以後,政府一直沒有放棄尋找這個海葬城市。1959年,牙買加政府和海下考古學家
羅伯特·馬克思簽訂挖掘條約。條約規定馬克思只負責挖掘,而挖出的所有財寶都歸牙買加政府所有。在之後的時間裡,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遺址,並挖出了價值幾百萬美元的珠寶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歷史價值的是一隻懷表,錶針指向11時47分,由此確認了古城沉沒的時間。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沒有頭的雕像,專家研究證實這是中國人信奉的
觀音。4年以後,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財寶”為由離開牙買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羅亞爾港只有這一點財寶,但誰也猜不出馬克思離去的真實原因。
1990年,美國德克薩斯州A&M大學接到牙買加政府的邀請,再次開始羅亞爾港的挖掘工作。A&M大學的專家們準確找到羅亞爾港的主要沉沒地點,他們發現當年馬克思挖出來的寶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99%的寶藏還沉在海水裡。現在羅亞爾港寶藏的尋找工作還在繼續,不過牙買加政府沒有決定打撈已經發現的物品和金銀。沒有人知道這個被海葬的海盜首都到底還能給人類帶來多少驚喜。
羅亞爾港罪惡的興起和被自然覆滅的悲劇結果使它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五位。
丹漠洞遺址
由來
愛爾蘭的
基爾肯尼郡是一個風光旖旎的地方,也是愛爾蘭最重要的
旅遊城市之一。每年都有數十萬計的遊客來到基爾肯尼,他們必定參觀的地方是
丹漠洞遺址。
丹漠洞被稱為愛爾蘭最黑暗的地方,因為這個洞穴記錄了一次慘無人道的
大屠殺。公元928年,
挪威海盜來到愛爾蘭,對基爾肯尼附近一帶進行洗劫。當時居住在丹漠洞附近的居民為了逃命,在海盜襲來的前幾個小時集體躲到洞中。丹漠洞是一個巨大的溶洞,洞裡地形複雜,有連串的小洞穴一一相連,避難的人認為這是絕佳的藏身之地。他們幻想海盜搶完能搶的東西後就會離開。然而丹漠洞的入口太過明顯,海盜很快發現了洞中藏人的秘密,一場血腥的大屠殺開始了。海盜進入洞裡,把所有發現的人都殺死,估計有1000多人,然後守在洞口半個月,沒有當場被殺死的人後來都因感染而死或者餓死了。
在之後將近1000年的時間裡,丹漠洞成了愛爾蘭的“地獄入口”,再沒有一個人敢進入洞中。直到1940年,一群考古學家對丹漠洞進行考察,僅僅在一個小洞穴里就發現44具骸骨,多半是婦女和老人的,甚至還有未出世的胎兒的骨骼。骸骨證實了丹漠洞曾經的悲劇,1973年這裡被定為
愛爾蘭國家博物館,每年迎接無數遊客前來紀念那些慘遭屠殺的人。
永恆寶藏
然而,丹漠洞的故事到這裡還沒有結束。1999年,一個導遊的偶然發現證實,這裡不僅是黑暗歷史的紀念館,沉默的洞穴中還隱藏了永恆的寶藏。
1999年冬天,一個導遊準備打掃衛生,因為寒冷冬季是旅遊淡季,丹漠洞將關閉一段時間。他準備仔細清理遊客留下的垃圾,所以去了很多平時根本不會去的洞穴。在一個離主路很遠的小洞裡,導遊突然看到一塊綠色的“紙片”粘在洞壁上,他以為那是一張廢紙。走上前去,赫然發現那根本不是什麼紙片,而是什麼東西從洞壁的狹縫中發出閃閃綠光。導遊用手指往外摳,結果摳出一個鑲嵌著
綠寶石的銀鐲子!
誠實的導遊馬上將發現報告政府,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愛爾蘭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那個狹縫中挖出了幾千枚
古錢幣,一些銀條、金條和首飾,另外還有幾百枚銀制紐扣。這些東西應該是當時躲藏的人隨身攜帶的。也許為了讓財物更安全,他們把值錢的東西集中然後藏在一個隱蔽小洞裡,甚至把衣服上的銀紐扣都解了下來。海盜之所以屠殺所有的人,也許和沒能發現這些財寶有關。由於在潮濕的洞裡呆了1000多年,挖出來的東西都失去了金屬原有的奪目光彩。國家博物館的幾十個專家工作了幾個月才讓所有藝術品和錢幣重現光彩。
丹漠洞遺址寶藏是愛爾蘭最重要的寶藏,被收藏在國家博物館,一直沒有完全對外展示過。雖然寶物數量不是最多,但其歷史價值和考古價值遠遠超過其本身價值。考古人員說,有一些工藝品和紐扣的樣式十分古怪,在所有和海盜有關的文物中都是獨一無二的。在丹漠洞中被殺害的人現在可以安息了,他們為之喪命的財寶現在成了愛爾蘭的國寶,將永遠聆聽世人的驚嘆和讚美。
丹漠洞遺址寶藏因為其獨一無二的血腥背景和考古價值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六位。
黑格的隕石
黑格簡介
天上掉餡餅是不太可能的,但是從天上掉下和黃金一樣值錢的東西卻有可能,那就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隕石。
羅伯特·黑格今年45歲,他有雙重身份,一方面是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另一方面是全球最權威的隕石收藏家。從23歲起,黑格就開始收集隕石,當時還沒有人意識到那是可以賣錢的好東西。到現在為止,黑格擁有的隕石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私人隕石收藏。雖然自1990年起,也有其他人進入這個行當,但從實力和收藏規模來說還沒有人能和黑格相比。最初黑格收集隕石只是出於興趣,但後來他發現隕石因為稀有而珍貴,也可以賣好價錢。現在在專業的隕石市場上,貴的價格為每克超過8美元,幾乎和黃金價格一樣。就算最一般的每公斤也在30美元左右。如果是含有稀有金屬的隕石,那么價格就難以計量了。
隕石收藏
黑格收集隕石的經歷很像電影《
奪寶奇兵》的情節,充滿驚險、刺激和傳奇色彩。為了尋找從天而降的財富,他的足跡遍及地球上除南極以外的所有大陸。在智利、
納米比亞、澳大利亞、墨西哥和埃及,他都有在曠野中九死一生的經歷。只要美國航天航空局預報什麼地方什麼時候將會有
流星雨,他都會在準確的時間趕到那裡。無論在什麼地方,無論搭乘什麼交通工具。除了自己尋找隕石,他還向當地人收購,當地人只要找到隕石,不論大小,黑格都會用現金收購。1992年,黑格在阿根廷以重金收購了一塊重達37噸的隕石,那是他一生中看到的最大的隕石。但是在把隕石運出海關時,阿根廷政府以走私罪罪名將他逮捕,認為這塊罕見的隕石歸阿根廷國家所有。後來黑格被釋放了,但隕石就被永遠留在了阿根廷。
沒有流星雨的時候,黑格也會自己搜尋隕石。他主要在非洲的沙漠地帶搜尋,因為那裡的隕石從來沒被人撿走。黑格駕駛著滑翔降落軟翼機在沙漠上方120米的高處慢慢飛翔,只要看到有突出物就降落,然後用金屬探測器搜尋。一般人認為這樣無異於大海撈針,不過黑格20多年來在沙漠中發現的隕石占他私人收藏的相當一部分。
目前,黑格的隕石收藏按市場價計算已經超過3000萬美元,隨著越來越多人開始收集隕石,他的收藏只會成倍地增值。
由於其來源的特殊性和未來增值的潛力,黑格的隕石收藏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七位。
西潘王墓室
陪葬品
秘魯是南美文明古國,境內古文化遺址密布。在秘魯發現的偉大
遺蹟有很多,比如說
馬丘比丘。但是絕大多數遺址都沒有寶藏遺留。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的殖民
宗主國西班牙在秘魯境內翻得底朝天,大部分財寶都被掠奪走了。另一方面,秘魯民間盜竊文物的現象極為猖獗,當地人只要發現文物馬上就一哄而上,一搶而光。
西潘王墓室其實就是被盜墓者發現的。1987年前後,國際文物黑市上頻頻出現顯然是來自秘魯,但是絕對不屬於
印加文明的文物。敏感的考古學家
阿爾瓦博士意識到這些獨特的文物表明很可能又有一個重要遺蹟被盜了。他和助手火速趕到秘魯北部奇科拉約附近,一邊詢問一邊搜尋,終於在1988年發現了西潘王墓室。西潘王墓隱藏在一個山谷里,位置很隱秘,周圍沒有任何顯著標誌,幾乎可以說是很卑微,這成為它一直沒有被打擾的原因。墓的入口已經被盜墓者打開,整個墓由大小几十個墓室組成,豪華的墓室和豐富的陪葬品讓阿爾瓦博士目瞪口呆。
為了繼續保護文物不被盜竊,阿爾瓦博士固執地堅持住在墓里,守住入口直到秘魯
國家文物局的官員到達。當地的農民憎恨阿爾瓦斷了他們的財路,在洞口威脅說要把他殺死。幸運的是,文物最終被保護。在之後的挖掘工作中,阿爾瓦博士挖到了密封的、從未被進入的西潘王主墓室,他因此也成為世界考古史上的明星。
危險命運
西潘王是古代莫切人的一位帝王。莫切人生活在公元100年到700年之間,後來被
印加人征服。一直以來印加文明是秘魯古代文明的中心,很難想像在莫切人的古蹟中卻發現了令印加文物都黯然失色的寶貝。
西潘王的墓室里擺滿了琳琅滿目的陪葬品,西潘王的屍骨放在墓室的最中間,他的手中抓著一個重達0.5公斤、純金製成的小鏟子。他的頭上和前胸覆蓋著華麗的金制面具,他手臂的骨骼上掛滿精美的首飾,就連他的屍體周圍都堆滿了的數不清的首飾和工藝品。西潘王似乎想把生前收集到的所有財富都帶到來生的世界裡去。這些還不算全部,最誇張的是,西潘王的四周有幾十具陪葬者的屍體,他們中有年輕的女人、侍衛、僕人,而這些人的屍體上無一不是堆滿了金銀製成的首飾。整個墓穴中,死者的骸骨只是點綴在一堆金銀珠寶中的星星白色。阿爾瓦博士說,之前在文物黑市上看到的東西簡直沒法和西潘王墓室中的發現相比,如果盜墓者先發現主墓室,那么後果不堪構想。
西潘王墓室的發現是整個西半球最輝煌的墓葬文物發現,被喻為新大陸的“圖坦卡蒙墓”。現在所有的金銀首飾和工藝品都被當地博物館保管。
西潘王墓室以巨額的金銀陪葬品和千鈞一髮的危險命運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八位。
霍克森寶藏
神秘主人
英格蘭薩福克郡有一個名叫
霍克森的小村莊。村子裡的人都靠務農為生,他們的生活寧靜且平淡。但是1992年11月16日,這種寧靜和平淡被打破。霍克森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到來了,這個村莊因為一份寶藏被意外發現而名噪全球。
艾瑞克·勞斯是霍克森的一個普通農民。1992年的11月,他打算把自己的住宅改裝,為此好朋友和鄰居都前來幫忙。11月15日,屋子的裝修工程結束了,但一個朋友卻告知勞斯自己的錘子不見了。勞斯從不願占別人便宜,因此在院子裡整整找了一天,但一無所獲。他猜想錘子可能被埋到了地下,於是16日一早,他買了一個
金屬探測器,繼續在院子裡尋找。
到了中午,金屬探測器突然發出警報聲,勞斯以為發現錘子了,開始在院子裡挖起來,可挖到50厘米深的地方時還沒有東西。勞斯並沒有打算放棄,隨著坑越挖越深,探測器發出的聲音亦越來越大。在挖到差不多1.5米深的地方時,一枚銀幣突然跳了出來。仔細一看,這是一枚古羅馬時代的銀幣,雖然金屬已經嚴重變色,但古羅馬帝王頭像的浮雕還清晰可見。勞斯繼續挖掘,接下來的情景讓他一輩子都忘不掉——呈現在他眼前的是一堆古羅馬銀幣,中間夾雜著不少閃閃發光的金幣,偶爾還有銀制的湯匙和小藝術品,他挖到了一個地下寶藏。
勞斯馬上停止挖掘,並向薩福克郡文物管理委員會報告了發現。文物管理委員會的成員以最快速度趕到勞斯家。經過專業人士一天的挖掘,所有寶物都重見天日。其中有14191枚銀幣、565枚金幣、24枚銅幣、一些工藝品、首飾和金塊。
發現者
所有金幣都是純度超過99%的
九分七幣(一種古羅馬金幣的專稱),在公元394年到公元405年之間鑄造。全部金幣來自13個不同的造幣廠,從出廠到埋入地下都只有不到50年的流通時間,所以保存得格外完好。在
一般文物市場上,這種金幣是很罕見的,就算有,價格也高得嚇人。而一下子發現565枚這樣的金幣在歷史上還是第一次。
除了古羅馬錢幣以外,
霍克森寶藏里還有超過79個銀湯匙,20多個銀燭台,一些銀制的小雕像和29件純金製成的、做工精細的首飾。
這些首飾上鑲嵌的寶石在被埋藏之前都已經被撬下來,或許寶藏的主人覺得寶石價值高而且容易攜帶。另外寶藏中還有令人瞠目結舌的重達250公斤的純金塊。
在被發現後的第三天,霍克森寶藏被運到英國國家博物館,在眾多頂級考古專家專業目光的審視下它依然燦爛奪目。據考古專家研究,這是歷史上古羅馬錢幣最集中的一次發現,也是英格蘭歷史上最重要的一次文物發現。寶藏的主人在緊急情況下把它們埋入地下,希望在一段時間以後重新取回,當時大約是公元440年左右。不知道是什麼原因,或許是主人意外死亡,或許是他無法再找到埋藏財寶的準確位置,霍克森寶藏一直被埋藏至今。考古學家分析寶藏的主人生前地位一定顯赫,可能突然遭遇變故。不過是到現在為止,他的身份還是一個謎。
現在霍克森寶藏被收藏在英國國家博物館裡,為此博物館支付了125萬英鎊給寶藏的發現者勞斯。雖然這些錢和寶藏的價值根本無法相比,但是勞斯很滿足,他說就算一分錢都沒有,他也不會後悔。寶藏的發現也為小村莊帶來意外之財,很多人湧進村莊尋寶,金屬探測器成為最暢銷的商品。
霍克森寶藏因其神秘的主人和誠實的發現者排在世界十大寶藏的第九位。
俄羅斯鑽石庫
古代帝王總希望自己的統治能夠綿延至永遠,就像鑽石一樣堅固而恆久。這或許就是俄國沙皇彼得大帝開始收集鑽石和珠寶的原因。
18世紀初,
彼得大帝頒布了一道保護珍寶的專項命令,要求國人不準隨便變賣室中的珍貴珠寶和首飾,在一定重量 以上的鑽石和珠寶必須由皇家收購。另外彼得大帝還在世界範圍內搜尋鑽石珠寶,很多小國得知他的心頭所好都把本國最好的珠寶親手獻上,希望因此得到庇護和福祉。
彼得大帝在自己居住的聖·彼得堡東宮內修建了一座神秘建築物,所有收集到的珠寶都被珍藏在裡面,世人稱之為鑽石庫。彼得大帝之後,最痴迷於收集珠寶的是女皇
葉卡捷琳娜二世。如果世界上每個女人都愛鑽石,那么最愛鑽石的女人就是葉卡捷琳娜二世。她對鑽石的痴迷程度幾近瘋狂,每天都佩帶價值連城的鑽飾,而且花樣經常翻新。她對鑽石切割和鑲嵌的工藝要求極高,俄國歷史上最出色的鑽石切割專家就是在葉卡捷琳娜二世時期出現的。曾經有個皇宮衛士壯著膽子稱讚女皇的鑽飾漂亮,他就被升官至侍衛總管。大小官員於是都把進獻鑽石當成最直接的升官途徑。一次女皇過生日,結果在收到的上萬件生日禮物中有超過一半是鑽石。女皇的鑽石不僅鑲嵌成首飾,就連她日常用的東西都要鑲滿鑽石。她有一本17世紀的《
聖經》,銀制的封面上就鑲嵌了3017顆鑽石。
在幾代皇室不停收集下,俄國的鑽石庫成為珍貴鑽石最集中的地方,其中光世界前10位的大鑽石就有3顆。
奧爾洛夫
最出名的是“
奧爾洛夫”鑽石,這是目前世界第三大鑽石,重189.62克拉。17世紀初,在印度戈爾康達的鑽石砂礦中發現一粒重309克拉的鑽石原石,根據當時印度國王的旨意,一位鑽石加工專家擬把它加工成玫瑰花模樣,但未能如願,使重量損失不少(僅磨出189.62克拉)。這顆美妙絕倫的鑽石後來做了印度塞林伽神廟中
婆羅門神像的眼珠。
1739年,印度被波斯攻占之後,這顆鑽石又被裝飾在波斯國王寶座之上。之後鑽石被盜,落入一位
亞美尼亞人手中。1767年,亞美尼亞人把鑽石存入了
阿姆斯特丹一家銀行。1772年鑽石又被轉手賣給了俄國御前珠寶匠
伊萬。伊萬於1773年以40萬盧布的價格又把鑽石賣給了奧爾洛夫伯爵。同年,奧爾洛夫伯爵把鑽石命名為“奧爾洛夫”,並把它奉獻給葉卡捷琳娜二世作為她命名日的禮物。爾後“奧爾洛夫”被焊進一隻雕花純銀座里,鑲在了俄羅斯權杖頂端。有著傳奇經歷的鑽飾使權杖的威嚴令人震懾,“奧爾洛夫”成為鑽石庫中最重要的藏品之一。
世界巨鑽
除了“奧爾洛夫”之外,鑽石庫中世界級的鑽石還有很多。“
保羅一世”重130.35克拉,這顆紫紅色美鑽曾經鑲嵌在印度皇冠的中央,後來被彼得大帝擁有。“波斯沙皇”重99.52克拉,曾鑲嵌在波斯國王的王冠上,後來被為沙皇文狄擁有。“
沙赫”雖然只重88.7克拉,但是它是世界上唯一一顆刻字的大鑽石。鑽石最初也是在印度被發現的,先後被兩位印度國王擁有,然後輾轉到波斯國王手中。鑽石的3個
晶面上分別刻3個國王的名字,每次轉手到新主人手中,都會被刻上新主人的名字。要知道鑽石極為堅硬,要想在上面刻字難度驚人。寶石工匠從鑽石上磨下一些極細的粉末,再用尖尖的細棍蘸取這種粉末給這顆鑽石刻字。3次刻字之後,“沙赫”的重量從發現時的95克拉變為88.7克拉。1829年,俄國駐波斯大使被人刺死,沙皇威脅要報復。為了平息沙皇的怒火,波斯王子霍斯列夫·密爾查率代表團到
聖彼得堡謝罪。王子送給沙皇一件寶物,就是這顆飽經滄桑的“沙赫”。它的價值在當時看來相當於兩個國家之間的一場戰爭。此後,“沙赫”一直保存在俄國。
單顆巨大鑽石已經令世人驚嘆,更何況由幾千顆鑽石鑲嵌成的。流光溢彩的大皇冠簡直是鑽石的薈萃。它是1762年由宮廷珠寶匠為葉卡捷琳娜二世加冕而專門製作的,上面十幾顆最重要的鑽石分別是從當時歐洲國王的王冠上拆下來的。工匠在皇冠上鑲嵌了4936顆鑽石,共重2858克拉,整個王冠重1907克。皇冠頂端是世界上最重的尖晶石,重398.72克拉。長期以來寶石專家都認為這是一顆
紅寶石,後來才發現原來是稀有的
尖晶石。目前這顆尖晶石是俄羅斯“必須保護的七顆寶石”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俄國人以2672金盧布從北京購買的呢。
鑽石庫
鑽石庫的珍寶現在已經無法用市場價格來衡量,它成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象徵,但即便是皇室珍寶,也有流離坎坷的時候。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沙皇立即下令把這些珍寶從東宮轉移到莫斯科克林姆林宮。在轉移途中,由於走漏訊息有很大一部分珠寶流失。據一種說法,大約75%的零散鑽石和寶石流入民間。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俄國也流失了相當一部分珍寶,其中有號稱“天字第一號珠寶盒”的
琥珀大廳。1711年,
普魯士國王弗雷德里希一世下令建造一個琥珀室。琥珀室呈方形,占地約200平方米,共用了6噸琥珀,上面飾滿了鑽石、綠寶石和紅寶石。它的價值不僅表現在財富的驚人集中,而且還是一件巴洛克藝術的傑作。5年後,弗雷德里克一世的兒子
威廉一世皇帝為了慶祝普魯士與俄國結盟,將琥珀室送給彼得大帝,彼得大帝將琥珀室收入鑽石庫。18世紀中葉,葉卡捷琳娜二世命令工匠對這座大廳進行裝修,琥珀室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大廳,變成了琥珀廳。1770年修飾最終完成時,大廳華麗得讓人眼花繚亂,565枝蠟燭照亮整個大廳,燭光灑在珠寶上流光四射,令人目眩神馳……。1941年秋天,侵略蘇聯的德軍占領了原葉卡捷琳娜二世的皇宮。
希特勒下令將琥珀大廳拆散,把它們裝入27個柳條箱運回德國,安放
克羅列維茨市(今
加里寧格勒)。1943年,戰局急轉直下。大廳重新落入蘇軍之手,琥珀廳又被德國人拆卸裝箱,分別藏在
條頓騎士城堡和附近的防空洞裡。1944年8月,盟軍轟炸克羅列維茨市,將條頓騎士城堡夷為平地。從此,琥珀廳下落不明。現在無數的尋寶人在找尋琥珀大廳,但至今仍沒有訊息。
保留下來的鑽石庫在克林姆林宮的地下室里塵封了8年。1922年蘇聯國家委員會對這些珍寶作了鑑定,並決定由國家珍寶館保存,現在由俄羅斯國家貴重金屬寶石管理委員會管理。雖然遺失了不少珍寶,但鑽石庫里還有25300多克拉的鑽石、1700克拉大顆粒藍寶石、2600克拉小粒藍寶石、2600克拉紅寶石和許多又大又圓的優質精美珍珠。
作為俄羅斯國家財富的集中象徵,
俄羅斯鑽石庫排在
世界十大寶藏的第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