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的神聖》是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東陽
基本介紹
- 書名:世俗的神聖
- 作者:黃東陽
- 出版社:台灣學生書局
- 出版時間:2011年
- 頁數:281 頁
- 裝幀:平裝
- ISBN:9789571515458
- 叢書:中國文學研究叢刊
- 售價:NTD360
《世俗的神聖》是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東陽
《世俗的神聖》是台灣學生書局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東陽內容簡介本書將古典小說視作文化研究的文獻資料,用「主題」去開發中華文化中重要的思維及概念,並依此去擇選適宜探討的文本,作整體性的觀察和分析。是書採用伊利亞德(Mirce...
《乾道坤道》:世俗與神聖之間 《人類世》:“人類中心主義”的轉換與超越 論路也詩歌的“內向性”及其詩學精神 論當代中國文學的倫理類型及其形態 論魯迅《鑄劍》之於莫言的意義 論《紅高粱家族》的“抗戰”“情愛”與“歷史觀”從趙樹理到莫言——以《“鍛鍊鍛鍊”》和《天堂蒜薹之歌》為例 論《食草家族》...
《神聖與世俗》是2011年9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才讓。內容簡介 藏傳佛教是中國佛教的三大支系之一,又稱為藏語系佛教。信仰的民族在國內有藏、蒙古、土、裕固、納西、羌及漢藏雜居地區的部分漢族,信仰的地區主要在青藏高原及周邊區域和蒙古高原。近年來,藏傳佛教在中國內地、港台地區,以及海外歐美各地...
《神聖與世俗:唯美主義的價值意向》是2017年3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瓊。內容簡介 《神聖與世俗:唯美主義的價值意向》參照貫通西方文化史的基督教線索,考察唯美主義之“美”的神聖與世俗價值意向,以及相應的實踐後果和文化史意義。唯美主義內容層面對違禁色情的書寫,以對抗資本主義道德的外在...
《神聖與世俗的二維建構》是2010年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盧傳斌。內容介紹 《神聖與世俗的二維建構:托馬斯法哲學思想研究》見證了我在攻讀博士期間的辛苦付出,代表了傳承自導師張榮教授的知識積澱。正是在恩師的引領下,我踏上了在南京大學哲學系的求學之路。張老師與人為善、治學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研究...
神聖與世俗之間 《神聖與世俗之間》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發行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卓新平。
《神聖與世俗——文化旅遊視域中的“東南佛國”》是2012年09月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張家成。內容簡介 佛教傳人中國以後,與中國本土文化和社會生活衝突融合,從而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中國佛教,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神聖與世俗》就是由筆者(張家成)近些年來關於浙江佛教(東南佛國)與文化旅遊這...
第五,表示世界漸漸擺脫其神聖特徵,即社會的超自然成分減少,神秘性減退。第六,表示神聖社會向世俗社會的變化。席納爾的理解概括世俗化的全部含義。但如果考慮到世俗化一詞詞根的含義和其使用史,如果再概括提煉一下席納爾定義的六種含義,似可認為,世俗化就是非神聖化,它意指一個漫長的社會變化過程。伴隨現代化產生...
神聖空間與世俗空間 神聖空間與世俗空間是2006年公布的地理學名詞。定義 分別指在宗教研究與宗教經驗中具有超越性精神屬性的空間與物體和不具備此種屬性的空間與物體。出處 《地理學名詞》。
《神聖與世俗——富民縣東村鎮芭蕉箐村苗族村民日誌》是2021年學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李昕,張正文。芭蕉箐是一個苗族自然村寨。現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東村鎮石橋村委會。屬於山地農業地帶,村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旱地種植和家畜養殖。內容簡介 芭蕉箐是一個苗族自然村寨。現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東村鎮石橋...
《神聖與世俗:從電影的表面結構到深層結構》是1992年遠流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顏雁增。內容介紹 從人類學的角度看台灣新電影及鬼片等類型電影的形式與內容,文章多發表於八十年代的〝電影欣賞〞雜誌,以及〝當代〞,〝長鏡頭〞等,內容包含〝中國電影超現實主義表現手法〞,〝台灣新電影的社會與文化意義〞,〝...
《神聖建構與世俗秩序》是2012年11月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文忠祥。內容簡介 民間信仰是一個歷久彌新的研究主題。在不同的歷史境遇下,其扮演的社會角色迥異。而中國擁有56個民族,各民族民間信仰更是色彩繽紛。在現代化進程中,民間信仰將如何發展,如何處理與現代化的關係是頗具學術意義和現實價值的...
神聖與世俗的總體關係 第二章 神聖的矛盾性 聖潔與污穢 神聖的兩極 3.凝聚與分解 第三章 敬畏神聖 :禁忌理論 1.世界的結構 2.神聖法則與瀆聖之舉 3.等級秩序與欺君之罪 第四章 僭越神聖 :節日理論 1.節日,追尋神聖 2.世界的重塑 3.淫樂的作用 第五章 神聖,奠定生命的基石與通向死亡的大門 附 ...
《情色論》是2012年聯經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從人類勞動史與宗教史的角度深入地切入,企圖從禁忌與逾越的辯證中建構出一套情色理論。在巴代伊的眼中,性與死亡跟獻祭、節慶一樣,迥異於以工作為取向、著眼於累積的理性「世俗」生活,是屬於著重花費、消耗的非理性「神聖」時刻。因此,性與死亡成為巴代伊在討論情色時...
神聖與世俗,乃是對世界的不同言說,是生命的不同面相。何謂神聖?即俗而聖。神聖即生命的信仰,不是對生命之外什麼東西的信仰,而是對生命本身的信仰。神聖信仰意味著對自然和生命本身的無限肯定、熱愛、敬畏之情,生命的最高智慧和終極奧秘盡在其中。換言之,自然和生命本身就是神聖,每一個短暫易逝的生命,或者...
其中亦貫穿著神秘與禁忌、世俗與神聖、罪惡與懲罰、愛情與忠貞等母題。媒體評論 書評 赤裸的女人呈現在自然界,在水中,他們就是女神,一種無法表達的美,一種聖潔的愛。目錄 不可思議的赤裸 美索不達米亞神話 聖經故事 古希臘傳說 敘任克斯與潘 斯庫拉與格勞科斯 斯卡曼德里俄斯的新娘 印度神話 迦梨女神與濕婆 古代...
”這個空間就像廟宇或教堂,融合了具體與抽象、可見與不可見,世俗與神聖。阿爾托強烈抨擊西方劇場對語言和對話的依賴,但他並非要將語言取消,而是減少它的分量,跳出語言的功能性,回到語言最初始、最物質的層面,使它有更大表現力,將重點放在語調、叫喊、歌詠、咒語,重新賦它以震撼身體的力量。在西方數百年戲劇史...
雖然教皇的教士的力量作為主教來自整理聖禮的行動,教皇從競選行動獲得他羅馬教皇的當局,自1179 年以來是主教神聖的學院權利。是由於他們的決定,各位新教皇繼承他的官銜,古老和現代,世俗和神聖: 羅馬的教區牧師主教,耶穌·基督,傳道者,至尊pontiff 普遍教會,族長西方,大主教義大利,大主教和城市居民羅馬省,...
佛教與基督宗教世俗領域的神聖對話 鄭志明 當代中國佛教與基督教對話的社會形式 ——浙閩地區佛耶交涉的個案研究 李向平 哲思教理之比較 佛教與基督教的“神”觀念比較 姚衛群 上帝與佛:解釋之差異 董‘群 禪與基督教本體論的對話 ——道、言與空、心 麻天祥 啟示與醒悟的奧秘之道 武金正 佛教、基督教與康德...
(三)儺祭,化世俗為神聖 十五 迷狂在天地之間:面具的奧秘 (一)面具,一種世界文化現象 (二)面具,為了人與神的溝通 (三)面具上的奧秘 十六 儺祭與藝術 (一)儀式是什麼 (二)儀式是如何發生的 (三)巫術儀式是怎樣轉化為藝術的 附:邵陽武岡儺戲《監牲》十七 儺祭與喜劇 (一)酒神狄俄尼索斯 (二)生殖與...
(11)《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12)《〈大公報〉歷史人物》, 香港《大公報》2002年。(13)《舊中國的下九流》,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14)《〈大公報〉與近代中國社會》,南開大學出版社2006年版。(15)《張伯苓家族》,新星出版社,2014年版。(16)《女性與近代天津...
劉揚,女, 1982年5月生,漢族,遼寧省撫順市人,歷史學博士,助理研究員。簡介 劉揚,主持並參與多項國家課題及省課題研究工作,獨立撰寫學術專著1部,在國家級核心期刊及省級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從事研究 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社會史、東北區域史、東北民間信仰等方面的研究。學術專著 《世俗與神聖:近代遼寧地域社會...
“旅行者”擺脫日常生活,乘船來到流放地進行朝聖旅行,之後又乘船離開,回歸日常生活,完成了“世俗——神聖——世俗”這樣一個完整的宗教朝聖儀式。在流放地這個嚴肅而又神聖的地方,旅行者受到巨大震撼。儘管他的人道主義立場從始至終沒有發生改變,但軍官為他演繹的替罪羊處決儀式,以及關於老司令官死而再生的預言,...
三神聖的空間 四神聖的時間 五崇光堂的歷史 六崇光堂的現狀 七堂外聚會 八崇光堂面臨的問題 九世俗向神聖的“回歸”:基督教的社會功能 十對宗教管理的反思 山東省T市基督教Q堂調研報告 一T市概貌 二T市歷史上的天主教和基督教 三T市Q教堂 四教會和政府的關係 五Q教會現狀 六文物保護與教堂建設 七問題與...
11. 《世俗與神聖:中國民眾宗教意識(修訂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二作者)12. 《中國民眾意識》,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13. 《碧血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台灣國際村文化書屋,1997年版。14. 《中國民眾宗教意識》,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4年。15. 《洪門...
divinization divinization,英語單詞,主要用作名詞,作名詞時譯為“奉為神明;神聖化”。短語搭配 de-divinization 去神化 雙語例句 This decision dramatically repudiated every divinization of the temporal order.這一決定引人注目地否定了世俗秩序的神聖性。
三 東北民間信仰生態價值的反思 小結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劉揚,歷史學博士,吉林師範大學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近現代社會史、東北區域史等。發表論文多篇,著有《世俗與神聖:近代遼寧地域社會與寺廟研究》(2014),主持並完成國家社科基金課題1項,參與國家及省部級社科基金課題多項。
總而言之,伍守陽將儒家的“五倫”等道德修養作為修仙的必要前提,強調“人德合天”;這就把“五倫”等世俗道德納入到道教的宗教道德之內,增加了“五倫”等世俗道德的神聖性;也彰顯了伍守陽對五倫之德的生命倫理價值的高度重視。顯然,這也調和了出世與入世、道與儒之間的矛盾,擴大了道教的生存空間。五柳仙蹤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