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規則星雲

不規則星雲

不規則星系( irregular galaxy)是外形不規則,沒有明顯的懸臂,沒有盤狀對稱結構或者看不出有旋轉對稱性的星系,用字母Irr表示。在全天最亮星系中,不規則星系只占5%。

不規則星系起初並未被列入哈伯序列中,雖然也是星系,但既沒有旋渦的結構,也沒有橢圓的形態。外觀通常是混亂的,沒有球狀突起的核心,也沒有任何類似旋渦結構的蹤影。它們被認為占星系總數的四分之一。多數的不規則星系可能曾經是旋渦星系或橢圓星系,但是因為重力的作用受到破壞而變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規則星雲
  • 外文名:irregular galaxy
  • 特點:外形不規則
  • 所屬:天文學
  • 實質:星系
按星系分類法,不規則星系分為Irr I型和Irr II型兩類。 I型的是典型的不規則星系, 除具有上述的一般特徵外,有的還有隱約可見不甚規則的棒狀結構。它們是矮星系,質量為太陽的一億倍到十億倍,也有可高達100億倍太陽質量的。 它們的體積小,長徑的幅度為2~9千秒差距。星族成分和Sc型螺旋星系相似:O-B型星、電離氫區氣體塵埃等年輕的星族I天體占很大比例。 II型的具有無定型的外貌,分辨不出恆星和星團等組成成分,而且往往有明顯的塵埃帶。 一部分II型不規則星系可能是正在爆發或爆發後的星系, 另一些則是受伴星系的引力擾動而扭曲了的星系,所以I型和II型不規則星系的起源可能完全不同。
第一型不規則星系(Irr I):它們有一些獨特的簡單的結構,但仍不足以成為哈伯序列分類中的星系。在熱拉爾·佛科留斯(Gérard de Vaucouleurs)的次分類中若有一些旋渦的結構,就會被歸類為Sm,否則就會歸類為Im。
第二型不規則星系(Irr II):這一類星系沒有任何可以辨識的特徵或結構,足以讓它們列入哈伯序列的分類中。
還有第三種不規則星系是矮不規則星系(dIrrs或dI),是在哈伯超深太空探測中被發現的暗弱藍星系(faint blue galaxies),它們也許只能代表局部(並且是最近的)的現象。這種類型的星系,現在被認為在了解星系的整體演化中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這些星系的金屬含量較低,但氣體的成分相對的偏高,並且被認為比較接近宇宙早期形成的星系。
有一些不規則星系原本是小的螺旋星系,因為鄰近星系的重力作用使旋渦的結構被破壞了。
大麥哲倫星系曾經被歸類為不規則星系,但現在發現有棒渦的結構,因此被重新分類為第四種的棒旋星系(SB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