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bù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風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舊格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落窠臼
- 外文名:A different approach
- 出處:《朱子語類》
- 感情色彩:褒義詞
-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成語典故,詞語辨析,用 法,
成語解釋
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成語典故
宋代吳可的《藏海詩話》中有三首《學詩詩》,其中便有“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沖天。”
【成語故事】中秋夜,賈府在大觀園中設團圓宴,眾人散去後,林黛玉獨自憑欄傷心流淚,史湘雲來安慰她。兩人轉換話題,改對月吟詩聯句,她們就大觀園的建築名稱由來而發感慨,其中“凸碧山莊”與“凹晶溪館”的取名不落窠臼。
注意:不可寫作“不落巢臼”。
示 例:1這位年輕畫家的畫在創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註:不能用於形容人的性格】
詞語辨析
用 法
成語結構:動賓式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窠,不能讀作“ke”或“ɡuǒ”。
成語辨形:窠,不能寫作“巢”。
成語辨析:不落窠臼與“不落俗套”有別:不落窠臼偏重於有獨創性;多用在書面語;“不落俗套”偏重於擺脫老框框;多用在口頭語裡。
產生年代:古代
成語正音:窠,不能讀作“ke”或“ɡuǒ”。
成語辨形:窠,不能寫作“巢”。
成語辨析:不落窠臼與“不落俗套”有別:不落窠臼偏重於有獨創性;多用在書面語;“不落俗套”偏重於擺脫老框框;多用在口頭語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