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不有尊者

不空不有尊者

空,指因緣所生之法究竟虛而不實,有如鏡花水月。有,指空並非龜毛兔角那樣虛無,故又稱假有。據《注維摩經弟子品》曰:"小乘觀法緣起內無真,主為空義,雖能觀空,而於空未能都泯,故不究竟;大乘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理無不極,所以究竟宛義也。"不空不有乃是佛教的"中道觀",與中土無過無不及之中庸相類。佛教認為,一切事物遷流無常,而又相續不斷,才是離開邊見的中道,因此認為"夫法者,非空非有,難用詮敘"。

不空不有尊者:,生平,尊者法相:,禪詩:,偈解:,

不空不有尊者:

五百羅漢第柒拾陸尊不空不有尊者,稽諸史實,實無其人。"空"和"有"在佛教中是相對而立的概念。
不空不有尊者
不空不有尊者經過長期禪定觀照,悟了空之真諦,達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生平

不空不有尊者,因為德行高尚而受到世人的讚揚。他通過長期的修持,明悟了“空”和“有”的道理,最終達到非凡的大乘境界。
在佛教中,“空”和“有”是相對而立的概念。所謂空,是指因果循環不息,雖然有佛法可依,但是卻沒有可以把握的實體,一切如鏡花水月,所以稱作空。但是,“空”又不是絕對的沒有,雖然它渺小可見,但到底不像龜毛角那樣子虛烏有,所以佛教又將“空”稱為假有。
對此,佛教著作《注維摩詰經弟子品》講得比較貼切,書中說:“修煉達到小乘境界的人,已經可以了解‘空’的含義,但是,雖然對空有了一定得認識,卻並沒有從心中消滅‘空’,因為執著於此,所以終究是不徹底的;達到大乘境界的人則不同,他們有的時候卻不秉持,空的時候卻不放棄,心中沒有執著的念頭,所以才真正明悟了空的奧妙。”
不空不有尊者正是一位擁有智慧的高僧,他通過修習禪定獲得了真知。明白了空的真諦,從而達到“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終於修成羅漢果位。

尊者法相:

尊者法相所現為蹺腿而坐,雙手扶腿,面龐圓潤,慈眉善目。尊者秉持不空不有的佛教“中道觀”,達到了“在有不有,在空不空”的大乘境界。

禪詩:

性格粗豪丈夫色,意志堅毅好漢威。
遇事謹慎三遇過,海闊天空任騰飛。

偈解:

性格粗豪是大丈夫的本色,意志堅強是好漢應有的氣魄。但若遇事謹慎,凡事三思而決,則會海闊天空都任其翱翔。
得此偈者,處事莽撞,這也是導致不順的重要原因。如果遇事謹慎,為人有進退,則一切都事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