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法常可

不法常可

不法常可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bù fǎ cháng kě,意思是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法常可
  • 外文名:Dare to innovate
  • 拼音:bù fǎ cháng kě
  • 釋義: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 出處:《韓非子·五蠹
解釋,出處,原文,譯文,注釋,

解釋

不把常規慣例當做永遠不變的模式。

出處

原文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有聖人作,構木為巢,以避群害,而民說之,使王天下,號之曰“有巢氏①”。民食果蓏蚌蛤②,腥臊惡臭而傷害腹胃③,民多疾病,有聖人作,鑽燧取火以化腥臊④,而民說之,號之曰“燧人氏”。中古之世,天下大水,而鯀、禹決瀆⑤。近古之世,桀、紂暴亂,而湯、武征伐。
今有構木、鑽燧於夏後氏之世者⑥,必為鯀、禹笑矣。有決瀆與殷、周之世者⑦,必為湯、武笑矣。然則今有美堯、舜、湯、武、禹之道於當今之世者,必為新聖笑矣。是以聖人不期修古⑧,不法常可⑨,論世之事,因為之備⑩。

譯文

在上古時代,人口稀少,鳥獸眾多,人民受不了禽獸蟲蛇的侵害。這時候出現了一位聖人,他發明在樹上搭窩棚的辦法,用來避免遭到各種傷害;人們因此很愛戴他,推舉他來治理天下,稱他為有巢氏。當時人民吃的是野生的瓜果和蚌蛤,腥臊腐臭,傷害腸胃,許多人得了疾病。這時候又出現了一位聖人,他發明鑽木取火的方法燒烤食物,除掉腥臊臭味;人們因而很愛戴他,推舉他治理天下,稱他為燧人氏。到了中古時代,天下洪水泛濫,鯀和他的兒子禹先後負責疏通河道,排洪治災。近古時代,夏桀和殷紂的統治殘暴昏亂,於是商湯和周武王起兵討伐。
如果到了夏朝,還有人用在樹上搭窩棚居住和鑽木取火的辦法生活,那一定會被鯀、禹恥笑了;如果到了殷周時代,還有人要把挖河排洪作為要務的話,那就一定會被商湯、武王所恥笑。既然如此,那么在今天要是還有人推崇堯、舜、禹、湯、武王的政治並加以實行的人,定然要被現代的聖人恥笑了。因此,聖人不期望照搬古法,不死守陳規舊俗,而是根據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進而制定相應的政治措施。

注釋

①有巢氏:和下文的“燧人氏”都是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②果蓏(luǒ):古代木本植物的果實叫果,草本植物的果實叫蓏。
③臭(xiù):氣味。
④燧:古代用來取火的材料,有金屬和木質兩種,晴天用金燧反射太陽光來取火,陰天或夜晚則鑽木燧取火。
⑤鯀:傳說中禹的父親。決:挖開缺口,引導水流。瀆:河流。《爾雅·釋水》:“江、河、淮、濟為四瀆。”
⑥今:如果,假使。夏後氏:指大禹。
⑦殷:商。因商朝遷都於殷,故商朝又稱殷。
⑧期:主張。修:習,效法。
⑨法:效法。常可:指以前行之有效的典章制度法令等。
⑩“論世”兩句意為,根據現在的社會現實,制定相應的對策。論,考察。備:制定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