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治已病治未病(字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藥精髓理論,原文出自《黃帝內經》。寓意是要防病於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處求醫。現代也引述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概述,涵義,引申,歷史,

概述

不治已病治未病是中醫藥精髓理論,原文出自《黃帝內經》。寓意是要防病於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處求醫。現代也引述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涵義

《黃帝內經》中《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云:“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譯文:所以聖人不等病已經發生再去治療,而是治療在疾病發生之前,如同不等到亂事已經發生再去治理,而是治理在它發生之前。如果疾病已發生,然後再去治療,亂子已經形成,然後再去治理,那就如同臨渴而掘井,戰亂發生了再去製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嗎?

引申

“不治已病治未病”提出了“治未病”的思想,闡明了“治未病”的重要性。“治未病”又包含兩個方面,一是未病先防,一是已病防變。寓意是要防病於未然,不要等病入膏肓了才四處求醫。現代也引述暗示我們做人做事都要做到未雨綢繆。

歷史

近代將“不治已病治未病”廣為傳播的是漢口葉開泰藥號,葉開泰藥號始創於明1637年,與“同仁堂”、“陳李濟”並稱為中醫藥界的“初清三傑”,另加“胡慶余堂”,被譽為“中國四大藥號”。從崇禎十年葉開泰藥號開號始,葉開泰就提倡“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醫藥養生理念。在其後將近400年的發展歷程中,葉開泰逐漸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醫藥號,所制名藥參桂鹿茸丸、小金丹等是進貢宮廷的御藥,其它產品如八寶光明散、虎骨追風酒、梅花點舌丹也都名聞遐邇,遠銷南洋。 “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也隨之深入人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