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死,是愛

不是死,是愛

英國維多利亞時代最受人尊敬的詩人之一勃郎寧夫人創作的一首十四行體抒情詩,收錄在詩集《葡萄牙的十四行詩》中。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不是死,是愛
  • 作品出處:《葡萄牙的十四行詩》
  • 作者:勃郎寧夫人
作品概況,作品原文,作品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作品概況

白朗寧夫人抒情詩集《葡萄牙的十四行詩》的第一首。

作品原文

I thought once how Theocritus had sung
Of the sweet years, the dear and wished-for years,
Who each one in a gracious hand appears
To bear a gift for mortals, old or young:
And, as I mused it in his antique tongue,
I saw, in gradual vision through my tears,
The sweet, sad years, the melancholy years,
Those of my own life, who by turns had flung
A shadow across me. Straightway I was 'ware,
So weeping, how a mystic Shape did move
Behind me, and drew me backward by the hair;
And a voice said in mastery, while I strove, --
`Guess now who holds thee?' -- `Death.' I said. But, there
The silver answer rang, -- `Not Death, but love."

作品譯文

我想起,當年希臘的詩人曾經歌詠:
年復一年,那良辰在殷切的盼望中
翩然降臨,各自帶一份禮物
分送給世人--年老或是年少。
當我這么想,感嘆著詩人的古調,
穿過我淚眼所逐漸展開的幻覺,
我看見,那歡樂的歲月、哀傷的歲月--
我自己的年華,把一片片黑影接連著
掠過我的身。緊接著,我就覺察
(我哭了)我背後正有個神秘的黑影
在移動,而且一把揪住了我的發, ;
往後拉,還有一聲吆喝(我只是在掙扎):
“這回是誰逮住了你?猜!”“死,”我答話。
聽哪,那銀鈴似的回音:“不是死,是愛!”

作品賞析

這是十四行體的抒情詩,雖然篇幅不長,但充分體現了抒情詩的魅力,即:不是簡單地抒發一種感情,而是展開一段豐富、曲折的情感過程。這首詩開始以回憶的語調,感嘆了有關時間的“詩人的古調”,繼而反觀自己命運的不幸、死亡的威脅,滿懷哀傷,但在最後調子又昂揚起來,詩人自己設計了一場問答,肯定了“愛”的力量。從開頭到結尾,起承轉合,令人回味無窮。
詩中有一個關鍵的意象“神秘的黑影”,它的出現為詩歌染上一種不祥、可怕的氛圍,但最後那“銀鈴似的回答”,又驅散了這種氛圍,使詩意豁然明朗。
這首詩討論的是“死亡”和“愛”的關係。從某個角度說,它們都具有不可抗拒的性質,同樣籠罩了人的生命。對於患病的詩人來說,這彼此對立的兩種力量,卻同時作用在她身上,形成戲劇性的衝撞,而愛的勝利也是人脆弱生命的價值所在。
女詩人生長在英國中上層社會,她的天地本來就是狹小的,後來終年臥病,和現實生活隔離的情況就更加嚴重了。這種令人痛苦的局限性,在這首序里顯示了出來。人生的幸福究竟在哪裡?她這樣問自己的時候,不是抬眼望向未來,而是低頭吟思,留戀往昔,在古希臘詩篇里遙寄著她的一片憧憬。
在人們已擁有了勞動生產的工具:弓和箭、斧子和繩索,卻還沒有作為戰爭武器的弓箭,斧子和繩索也絕不是殺人、綁人的刑具;人們已經積累了不少生產經驗,可以在秋熟季節、在狩獵季節,用載歌載舞、芬芳的醇酒來慶祝自己的收穫;而在史前的氏族社會的大家庭里,人和人之間還不存在壓迫與剝削,壁壘森嚴的階級分化的過程還沒開始……總之,對於沉浸在遐思中的女詩人,人類在透露曙光的幼年時期,是最值得羨慕的黃金時代了。當她吟讀著古希臘詩人的詩篇時,在她模糊的淚眼前,展現出一幅類似我國《桃花源記》中所描繪的太平、歡樂的景象;那時候的人,就是無限自由、無限希望的象徵。慷慨的時間女神,年年都為老老少少的人們帶來一份厚禮,帶來了新的祝福……
再回顧自己在病床上年年月月挨過來的那一長串沒有歡樂的日子,卻像是接踵而來的黑影,重重疊疊地投擲在她的心靈上……她正在顧影自憐,卻忽然驚覺到她的身後晃動著一個龐大的、神秘的黑影,它一把揪住了她的頭髮往後拉,逼著她抬起頭來,無從躲避,正眼看向她不敢正視的未來。
於是在這生命的危機里,出現了全詩的兩個主題:期待中的“死亡”和向她突然襲擊、跟”死亡”一樣威猛的“愛情”。

作者簡介

 伊莉莎白·巴雷特·白朗寧(1806—1861),19世紀英國女詩人。自幼體弱多病,早年墜馬致傷,長期臥病在床。但她有強烈求知慾。她的詩篇受到詩人羅伯特·白朗寧青睞。他倆通信,並相愛成婚,客居義大利。她在那裡投身於奧地利擺脫義大利統治的解放鬥爭。著有抒情詩集《葡萄牙的十四行詩》等。她的詩歌的特點為語言流暢,感情細膩。
作者肖像作者肖像
不是死,是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