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紀實

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紀實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紀實
  • 出版社: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
  • 頁數:257頁
  • 開本:16
  • 作者:張偉江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2826606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紀實》作為上海市高等教育學會組織編撰的《上海高等教育文庫·改革發展篇》叢書之一,《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紀實》主要反映了改革開放以來,上海高校招生考試制度改革、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上海高校布局結構調整,以及上海教育綜合改革等重大事項。編寫者以這些改革與發展的親歷者身份,力圖記錄上海高等教育不斷開拓創新進程中的真實軌跡,從而使人們感受到上海教育工作者不懈探索的改革精神和艱辛非凡的改革實踐。

圖書目錄

第一篇 不懈的探索——上海高等教育綜台改革歷程一覽: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張偉江)
一、一張催人奮進的時刻表
(一)1995年
(二)1996年
(三)1997年
(四)1998年
(五)1999年
(六)2000年
(七)2001年
(八)2002年
(九)2003年
(十)2004年
(十一)2005年
二、一幅清晰而又宏偉的目標圖
(一)上海高等教育必須與社會整體發展相協調
(二)上海高等教育將建立起一個科學的體制和機制
(三)上海必須有一個充分發展的高等教育
三、一場不斷努力推進的改革
(一)加快制定上海教育改革和發展的配套政策
(二)上海研究生教育改革計畫
(三)上海實施教育綜合改革試驗
(四)率先基本實現上海教育現代化
四、一份份精心設計的方案
(一)十四份行動計畫
(二)十二份綜合改革試驗方案
五、一年又一年,教育綜合改革成果初現
(一)以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為契機,全面推進上海教育改革和發展(2003年8月)
(二)關於本市教育綜合改革情況的報告(2004年9月)
(三)上海實施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情況匯報(2005年1月)
(四)上海教育綜合改革試驗情況的匯報(2006年1月)

第二篇 艱辛的探索——上海高較招生考試制度改革回眸:非凡的實踐(胡啟迪)
一、從高中畢業會考制度的浮沉到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孕育
(一)準備與過渡階段(1985—1987)
(二)試行階段(1988—1990)
(三)完善與常規運行階段(1991—1999)
(四)會考沉擱(2000—2006)
(五)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制度的孕育(2006年至今)
二、單獨組織高考命題——上海卷的產生
(一)實驗高考單獨命題的動因
(二)伴隨高考單獨命題的探索
(三)妥善解決“全國卷”考生問題
三、高考科目設定改革的深入及“綜合能力測試”的實施
(一)高考科目設定改革
(二)“綜合能力測試”的實施
四、從擴大自費生規模到招生收費並軌改革
(一)萌芽階段(1987—1991)
(二)擴大規模階段(1992—1993)
(三)招生收費並軌改革階段(1994—1997)
五、不懈探索高校面向社會、依法自主招生的高考改革新模式
(一)1993—1998年:由點到面的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探索期
(二)新世紀:在春季招生考試中嘗試注入“自主招生”改革的內涵
(三)2001—2004年:民辦高校和部分高職(高專)學校試點放開招生,擴大自主權
(四)2005年至今:進行高職(高專)院校自主招生新探索
(五)2006年至今:復旦大學與上海交通大學的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驗
(六)2003年至今:源於國家教育部的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
六、構架多途徑升學“立交橋”,提供多次機會,營造寬鬆育人環境
(一)實施春考春招
(二)放開“三校生”高考資格,為“三校生”接受高等教育專辟入學通道
(三)試行“專升本”通道
(四)試行“插班生”制度
七、為促進素質教育,對特殊考生開拓人學渠道和試行鼓勵政策
(一)保送生
(二)選送生
(三)推薦生
(四)試驗生
(五)視力殘障生
(六)報考外省市院校的鼓勵政策
(七)其他
八、緩解基礎教育升學壓力,逐步推進招考工作社會化改革
九、用現代科技手段改進招生與考試辦法
(一)計算機網上錄取
(二)在全國率先實現計算機多媒體輔助英語口試
(三)開通上海市教育考試院網站,實現網上諮詢
(四)試行網上閱卷
(五)網上編制招生計畫
十、招生考試機構的演進及其職能轉變
(一)上海教育考試中心辦公室的建立
(二)上海市教育招生考試中心的建立
(三)成立上海市教育考試院
結束語
附屬檔案1:全國卷考生分數的“折分”辦法
附屬檔案2:相關學科調整方案
參考文獻

第三篇 執著的探索——上海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改革:人盡其才(汪歇萍)
一、改革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主動適應經濟體制改革(1981—1993)
(一)上海高校畢業生分配完全採取“統包統配”的制度,適應計畫經濟體制的要求(1981—1983)
(二)上海高校畢業生分配試點實行“指令性計畫和指導性計畫結合階段”的“高校和用人單位供需見面”制度,適應“計畫為主、市場
為輔”經濟體制的要求(1984—1987)
(三)上海高校畢業生分配全面實行“上下結合”的“高校和用人單位
供需見面”制度,適應“計畫為輔、市場為主”經濟體制的要求(1988—1993)
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制度,積極推進高等教育發展(1993—2008)
(一)高校畢業生“巨觀調控、學校推薦、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實施,為高校招生收費制度改革提供了基礎(1993—1997)
(二)高校畢業生就業“巨觀調控、學校推薦、供需見面、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確立,
保障了高等教育管理體制改革的順利實施(1994—1999)
(三)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自主擇業”的就業制度全面實施,為高等教育從精英化到普及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1999—2008)
三、深化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研究,不斷提升就業服務和指導的質量(1992—2008)
(一)拓展市場形式,提升就業信息服務
(二)加強就業指導,開展職業生涯發展教育
四、打開人才引進大門,服務上海經濟發展(1990—2008)
(一)開啟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引進之門(1990—1992)
(二)築高門檻、打開大門,實行非上海生源引進戶籍單軌制(1993—2003)
(三)積極拓市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快構築人才新高地,非上海生源高校畢業生進滬戶籍和居住證雙軌運行(2004—2008)
結束語

第四篇 創新的探索——上海高校布局結構調整:與社會共發展(馬憲國)
一、歷史的呼喚
(一)最佳化辦學資源,拓展辦學空間
(二)拓展辦學空間,最佳化布局結構
(三)積極推進上海高校布局結構調整
二、輝煌的歷程
(一)20世紀90年代:上海高校布局結構調整起步階段
(二)世紀之交:基本形成了上海市高校布局結構形態
(三)2005年以來:三區聯動發展
三、楊浦知識創新區
(一)楊浦知識創新區
(二)復旦大學
(三)同濟大學
(四)上海財經大學
(五)上海理工大學
(六)上海電力學院
(七)上海體育學院
四、閔行紫竹科學園區
(一)閔行紫竹科學園區
(二)上海交通大學
(三)華東師範大學
五、松江大學園區
(一)松江大學園區
(二)東華大學
(三)上海外國語大學
(四)華東政法大學
(五)上海對外貿易學院
(六)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七)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八)復旦大學上海視覺藝術學院
六、奉賢大學校區
(一)奉賢大學校區
(二)華東理工大學
(三)上海師範大學
(四)上海套用技術學院
七、臨港新城科教創新園區
(一)臨港新城科教創新園區
(二)上海海事大學
(三)上海海洋大學
八、特色高校
(一)上海大學
(二)上海中醫藥大學
(三)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四)上海金融學院
(五)上海音樂學院
(六)上海戲劇學院
(七)上海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九、認識與經驗
(一)確立科教興市戰略,探索政府多部門協同推進的新機制
(二)實現高等教育與城市協調發展是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的核心理念
(三)把握內涵發展方向,初步形成“三區聯動”發展的新路徑
(四)形成若干基本原則保證高校布局結構調整科學、合理推進
十、未來展望
(一)滿足高等教育事業發展需要,繼續完成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後續建設
(二)深化高校布局結構調整內涵建設,實現功能轉變
(三)高校要深層次融入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城市發展作出新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