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屑(bù xiè),認為不值得;形容輕蔑、輕視。出自《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屑
- 外文名:Disdain
- 拼音:bù xiè
- 出處:《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
- 詞性:動詞、形容詞
- 釋義:認為不值得;形容輕蔑、輕視
基本信息

詳細解釋
含義
出處
①《詩·鄘風·君子偕老》:“鬢髮如雲,不屑髢也。”
②元劉祁《歸潛志》卷八:“ 雷 大憤不平,語人曰:‘請將吾二人所作令天下文士定其是非。’ 王 亦不屑。”
③明高明《琵琶記·伯喈拒婚》:“相府尋親,侯門納禮,你卻拒他不屑。”
④曹禺《北京人》第一幕:“她又不屑於學習那諂媚阿諛的妾婦之道來換取婆婆的歡心。”
⑤明·方孝孺《送吏部外郎龔彥佐序》:“夫祿之以天下而系馬千駟,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顧視焉。
①《後漢書·馬廖傳》:“ 廖 性質誠畏慎,不愛權埶聲名,盡心納忠,不屑毀譽。” 李賢 註:“ 王逸 注《楚詞》云:屑,顧也。”
②南朝 梁劉勰《文心雕龍·序志》:“同之與異,不屑古今。”
③隋王通《中說·事君》:“美哉, 公旦 之為 周 也!外不屑天下之謗,而私其跡曰:必使我子孫相承而宗祀不絕也。”
④《孽海花》第二十八回 :我的眼光是一直線,只看前面的,兩旁和後方,悍都然不屑了。
①《孟子·告子上》:乞人不屑也。
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至見 服虔 、 張揖 音義則貴之,得《通俗》、《廣雅》而不屑。”
③唐柳宗元《愚溪詩序》:“﹝ 愚溪 ﹞幽邃淺狹,蛟龍不屑,不能興雲雨。”
④葉聖陶《四三集·多收了三五斗》:“夾著一支水筆的手按在算盤珠上,鄙夷不屑的眼光從眼鏡上邊射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