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古納歹姓

不古納歹姓

不古納歹不古納歹、別勒古納台,讀音作bù gǔ nà dǎi(ㄅㄨˋ ㄍㄨˇ ㄋㄚˋ ㄉㄞˇ),通古斯語為Bougunatai。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乞顏部黃金家族始祖阿蘭豁阿之子不古納台,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據史籍《蒙古秘史》記載,蒙古族不古納歹氏,是成吉思汗第十世祖母阿蘭豁阿所生五子之一的老四不古納台(別勒古納台)之後裔。阿蘭豁阿,在漢史中多稱阿蘭果火,在《元史》中稱阿倫果斡,在《蒙古秘史》中稱阿蘭豁阿。據考證,蒙古族不古納歹氏,實際上是成吉思汗同父異母之弟孛兒只斤·別勒古台的後裔,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別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不古納歹姓
  • 外文名:Bougunatai
  • 讀音:bù gǔ nà dǎi
姓氏淵源,郡望,

姓氏淵源

古老的蒙古傳說,在古代北方有一座林木茂密的名叫額兒古涅昆的山,山上有一個山洞。一天,一隻蒼狼(青狼,孛兒帖赤那)從這個山洞裡走出來,碰到了一隻作為它未來的伴侶的鹿(豁埃馬蘭勒),雙雙跑到了後來的蒙古。
據蒙古黃金家族的史家們說,代表兩個不同圖騰的氏族即“蒼狼”和“鹿”從貝加爾湖(騰汲思海)來到斡難河之源不兒罕山(聖山,今肯特山脈,Bourqan、Kentei)定居下來,蒙古族人的至高無上的神“長生天”就住在這山頂上。後來的成吉思汗一生中,每當處於關鍵的歷史轉折關頭,就來此登上聖山,敬拜祈求長生天保佑他渡過難關和取得成功。
肯特山山脈將其所在地分為兩個地區,北面是泰加森林地區,南面是草原地區與戈壁灘。那隻蒼狼和那隻鹿在其源頭定居下來的斡難河,上游地區是茂密的泰加森林,下游是茫茫草原。草原上的河床是粘土和沙土,河水時而枯竭,時而泛濫。河的兩岸牧草豐美,最宜放牧。那隻蒼狼和那隻白鹿在上天安排的這個地方相愛,生下一個兒子名叫巴塔赤罕。
關於巴塔赤罕的後裔,在《蒙古秘史》中列出了許多人名,在名單中有個名叫“也容你敦”的人,漢義“巨眼”。也容你敦以後的幾代,有脫羅豁勒真伯顏,生下了都蛙鎖豁兒和朵奔蔑兒於。從朵奔蔑兒乾起,人們才知曉了成吉思汗祖先各代相傳的情況。
一天,都蛙鎖豁兒、朵奔蔑兒乾兄弟二人來到不兒罕山,他們攀登上山後往下一看,見山下有一條小溪。這條小溪名叫統格黎克溪,是鄂爾渾河的支流,沿統格黎克溪正走來一群人。都蛙鎖豁兒對其弟朵奔蔑兒乾說:“兄弟,我見那徙來之百姓的一帳輿前座,有一美貌女子,倘若她尚未嫁人,我可去為你說親。”
都蛙鎖豁兒所見不錯,那車中確有一女子,名叫阿蘭豁阿,出身富門,屬豁里禿馬惕森林狩獵部落人。豁里禿馬惕人在貝加爾湖以西以狩獵為生,她的父親豁里刺幾台同部落里的其他的人不和,一氣之下離開家鄉,攜帶貂皮等財物和家眷來到這不兒罕山謀生,恰遇都蛙鎖豁兒來提親,便滿口答應。因為豁里刺幾台認為,這是他爭取得到當地人容納的天賜良機。就這樣,朵奔蔑兒乾娶了美人阿蘭豁阿。
朵奔蔑兒乾娶阿蘭豁阿為妻以後,仍一如既往地從事狩獵。朵奔蔑兒乾同阿蘭豁阿生了兩個兒子後,就生病去世了。在朵奔蔑兒乾去世以後,阿蘭豁阿竟然又陸續生下三個兒子!
關於這個問題,蒙古史學家額爾登泰·烏雲達賚在校勘《蒙古秘史》時作了坦率的記載:“兩個年長的兒子,即朵奔蔑兒乾的兩個兒子曾私語道:‘我等之母既喪丈夫,又無親房兄弟,竟又生下三個兒子。家中大人除那個伯牙兀惕人以外別無男子,此三子非彼莫屬也……’時值金秋,一天,阿蘭豁阿烤好了一隻剛滿一歲的羊羔,然後便把她的兩個長子及其三個弟弟叫來,共進家宴。席間,她首次向兩個長子披露了她一直守口如瓶的秘密。她說:‘每日夜間,我見一金色人從天窗隙處進來,鑽入我被,將我腹屢次摩掌,把他光明透入我腹。末了,那人依日月之隙光如黃犬之伏行而出。我因是懷孕,連生三男。汝二人,吾之二長子,今後務不可再造次言之。以情察之,汝等之三個弟弟乃天之子息!汝等何可比諸黔首之行而言耶?’她還作出了預測:這些神奇地誕生的孩子的後代,有朝一日將成為世界的征服者……阿蘭豁阿說畢,即取出五支箭來,分發給五子每人一支,令其折之。五子不費吹灰之力,應手而斷。阿蘭豁阿又拿出五支箭,將五箭捆成一束,命五子輪流折之。五子按次折之,無一人能斷此箭束。於是阿蘭豁阿教誨他們說:‘汝等五子,苦自為一,他人必分而折汝等,猶汝等適才分而各折一箭然。設若汝等同一友和,如束之五箭一般,其孰能摧汝五人耶?’”
阿蘭豁阿後來的三個兒子分別叫不忽合塔吉、別勒古納台(不古納台)、孛端察兒蒙合里。然而在阿蘭豁阿去世以後,她的五個兒子背棄了她的教誨,馬上就把家產(牲畜)分掉了,更確切地說,是她的前四個兒子分掉了她留下的全部財產。當時他們都欺負最小的孛端察兒蒙合里單純年幼,不分給他什麼財產,只留給他一匹脊黑背青的白馬。而這位孛端察兒蒙合里,就是將來恢弘天下、橫霸歐亞的成吉思汗之祖先。
註:
據考證,蒙古族不古納歹氏,實際上是成吉思汗同父異母之弟孛兒只斤·別勒古台的後裔,是蒙古“黃金家族”的別支。
孛兒只斤·別勒古台(通古斯語為Belgutai),公元?~1256年,亦稱別里古台。他自幼追隨成吉思汗四方出征,為其兄掌領從馬(侍衛軍)。孛兒只斤·別勒古台在作戰時驍勇異常,是專職提防札木合的主力騎兵部隊首領,後出任成吉思汗的斷事官之長(國相)。
大蒙古汗國建國之後,成吉思汗分封孛兒只斤·別勒古台於蒙古母親河之斡難河(今鄂倫河、俄儂河、鄂諾河或敖嫩河,古稱黑水,為黑龍江上游之一,發源於蒙古小肯特山東麓,是蒙古部族的發祥地。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即位於該河畔)與克魯倫河流域地區,為世襲蒙古大宗王、萬戶之長,職掌宗碟。
南宋寶祐四年(元憲宗孛兒只斤·蒙哥六年,公元1256年),蒙哥汗在夏季“忽里台”貴族會議上決定大舉伐南宋時,孛兒只斤·別勒古台尚在人世,不久即逝世於是年。
據史籍《元史》記載:“宗王別里古台者,烈祖之第五子,太祖之季弟也。天性純厚,明敏多智略,不喜華飾,軀幹魁偉,勇力絕人。幼從太祖平諸部落,掌從馬。國法:常以腹心遇敗則牽從馬。其子孫最多,居處近太祖行在所,南接按只台營地。嘗從太祖宴諸部族,或潛圖害別里古台,以刀斫其臂,傷甚。帝大怒,欲索而誅之。別里古台曰:‘今將舉大事於天下,其可以臣故而生釁隙哉!且臣雖傷甚,幸不至死,請勿治。’帝尤賢之。當創業之初,征取諸國,王未嘗不在軍中,摧鋒陷陣,不避艱險。帝嘗曰:‘有別里古台之力,哈撒兒之射,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其見稱如此。嘗立為國相,又長扎魯火赤,別授之印。賜以蒙古百姓三千戶,及廣寧路、恩州二城戶一萬一千六百三,以為分地;又以斡難、怯魯連之地建營以居。江南平,加賜信州路及鉛山州二城戶一萬八千。王薨。子曰罕禿忽,曰也速不花,曰口溫不花。”
孛兒只斤·別勒古台逝世後,在其二子孛兒只斤·也速不花的後裔中,有以傳說先祖之名別勒古納台(不古納台)為姓氏者,稱不古納歹氏,取“神賜之第二子”之意,通古斯語為Bougunatai,為喀爾喀蒙古的始祖。
不古納歹氏在明、清之際,多冠漢姓為布氏、古氏、趙氏等。

郡望

斡難河:黑龍江上源之一,亦譯作鄂倫河、俄儂河、鄂諾河、敖嫩河,漢語古稱黑水。斡難河發源於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肯特山,流入俄羅斯境內部分稱為鄂嫩河,其下游稱作石勒喀河。斡難河之發源地不兒罕山(聖山,今肯特山脈)為蒙古民族早期的世居之地,海拔2800米,世稱“長生天”。公元1206年孛兒只斤·鐵木真即成吉思汗位於斡難河河畔。斡難河被蒙古民族稱為母親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