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輪家族
1901年
白星公司被美國財閥
朱利厄斯·皮爾龐特·摩根的IMM國際海運
公司收購之後,他的目標是卡納德公司。而財政狀況窘迫的卡納德公司則被迫向英國政府尋求幫助。1907年,兩艘空前規模的快船——首次使用大型蒸汽輪機的盧西塔尼亞號和
茅利塔尼亞號加入了卡納德公司龐大的郵船隊。白星公司在競賽中被甩到了後面。有IMM做後盾,白星公司決定迎頭趕上。
1908年的一天晚上,哈蘭·沃爾夫船廠老闆皮爾里勳爵和白星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在皮爾里勳爵位於倫敦貝爾格萊維亞區的大宅中共進晚餐。
貝爾法斯特的哈蘭·沃爾夫船廠(Harland & Wolff,HW)從1871年起就是白星公司的忠誠合作夥伴。他們談到了卡納德公司的兩艘新船。伊斯梅提出在HW船廠建造兩艘空前規模的巨輪,每艘有三座煙囪,噸位要超出卡納德公司兩艘新船15000噸左右。隨著兩人在皮爾里的書房裡,兩艘船變成了三艘,三個煙囪變成了四個煙囪。這三艘史無前例的巨船,將成為無可爭議的大西洋航線霸主,不光是在噸位上,而且在速度和豪華程度上。新船將擁有高度跨三層甲板的頭等餐廳,甚至三等艙的裝潢也將遠比其它的
郵船要舒適高級。新船要達到26至27節的高速。白星公司準備在新船上安裝三副螺旋槳。為了試驗這種新配置的可靠性,白星公司於1909年從“自治領海運公司”購買了兩艘15000噸級的客船--雙螺旋槳的梅甘尼克號和三螺旋槳的
勞倫鐵克號,作對比試驗。三個螺旋槳被證明可以給郵船帶來速度上的優勢。
奧林匹克級郵船中的第一艘在1908年12月16日在哈蘭·沃爾夫船廠開工。與其他公司新船下水前名字保密的做法不同,白星公司很快公布了三艘船的名字——
奧林匹克號(RMS Olympic)、
鐵達尼號(RMS Titanic)和巨人號(RMS Gigantic,鐵達尼號海難後改名
不列顛尼克號,RMS Britannic)。由於船體尺寸太大——長達880英尺,哈倫·沃爾夫船廠的造船台顯然不能同時開工三條船。他們決定先建造1號(鐵達尼號)和2號船(奧林匹克號)等1號船下水之後再開工建造3號船(巨人號,即不列顛尼克號 )。
建造概況
巨輪競賽
奧林匹克號和
鐵達尼號下水之後,全歐洲的海運界都被它們空前規模震驚了。卡納德公司不甘落後,在鐵達尼號鋪放龍骨之後不久,就在克萊德班克的
約翰·布朗船廠訂購了
噸位45000噸級的阿奎坦尼亞號。德國的漢堡-美洲公司則更是針對白星公司的三艘46000噸
郵船,訂購了三艘52000噸級的
皇帝號、
祖國號和
俾斯麥號。鐵達尼號“世界最大郵船”的桂冠看來是保不住了。看到英德兩國的公司在郵船上的競賽,人們不禁聯想到兩國海軍部在無畏艦方面的造艦競賽。白星公司並不緊張。他們還有第三艘船。1911年11月23日,白星公司和哈蘭·沃爾夫船廠簽訂了建造第三艘奧林匹克級郵船的契約。新船將比奧林匹克號和
鐵達尼號長20英尺,大2000噸左右,而且更豪華。
總噸位達到48000噸,排水量達70000噸!由於
奧林匹克號的
船台被另外的公司提前預定,白星公司又想通過兩艘先下水的船來找出設計上的可改進之處,所以巨人號(Gigantic)的開工日期比較晚。
吸取教訓
1912年4月15日凌晨2時20分,鐵達尼號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悲劇性海難。“永不沉沒”的巨輪在撞上
冰山之後僅僅兩個半小時就沉沒了。在那時,國際通用的海事安全規則是,客船上的救生艇搭載人數是船上總人數的三分之一。鐵達尼號沉沒後,制訂了新的海上安全法規。對
救生艇的要求很簡單:必須能容納下船上的所有人員。各大海運公司都迅速按照新要求來進行改造工作。白星公司尤其是人們注意的焦點。
奧林匹克號被召回
貝爾法斯特,防水
隔艙壁升高到了船體的最上一層甲板。以前為了頭等艙乘客們散步的良好視野,奧林匹克和泰坦尼克的救生艇甲板都是前後隔離的,只搭載16艘救生艇。改裝之後救生艇甲板兩側裝滿64艘救生艇。德國52000噸的
皇帝號郵船在泰坦尼克海難之後裝上了80艘
救生艇!
鐵達尼號海難後,第三艘船建造工作曾經一度被終止。白星公司把名字換成了不列顛尼克號,Gigantic和Titanic在英語中都有“巨人的、巨大的、非凡的”的意思,白星公司不想讓新船的名字使人聯想到那悲慘的一幕。
不列顛尼克號之所以同
奧林匹克號比外觀變化較大,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要適應新的海上安全法規。發電機艙加上了水密牆,使它擁有了十七個
水密隔艙。隔牆被加高到了
救生艇甲板。即使有六個水密艙灌滿水,不列顛尼克號仍能漂浮在海面上,似乎更有資格被稱為是“永不沉沒”的船。全船有48艘救生艇,安裝在救生艇甲板和艉樓甲板上,其中的兩艘有自己的引擎和通訊設備。在電報室和駕駛台之間還安裝了一根高壓空氣傳送管道,電報員和駕駛艙之間可通過它來進行聯繫,電報員不用離開崗位,這樣改來改去使建造工作進行得很慢。
下水
1914年2月26日,不列顛尼克號的船體下水。根據白星公司的傳統,新船在完成舾裝之前不被認為是一艘真正的
郵船,所以沒有舉行隆重的下水和命名典禮。儘管如此,
白星公司的首要人物還是都出席了下水儀式,前公司主席布魯斯·伊斯梅除外(他飽受社會的道德譴責,早已辭職隱居了)接下來的六個月,不列顛尼克號開始進行
舾裝和內部裝潢。由於哈蘭·沃爾夫船廠財政狀況不好,進度被再次放慢。48000噸的不列顛尼克號在
瑪麗王后號1935年下水之前,是英國建造的最大的郵船,為人們所嘆為觀止。
戰時服役
1914年8月,發生了一件改變不列顛尼克號命運的大事。英國、法國、俄國向德奧宣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英國的各大船廠內紛紛堆滿了海軍的訂單。軍艦的建造和修理享有最高的優先權。航運公司的郵船也紛紛被徵用,改裝成
輔助巡洋艦、
醫院船或者運兵船。哈蘭·沃爾夫船廠根據政府的指示,全力完成
不列顛尼克的建造工作,
奧林匹克號則奉命回到
貝爾法斯特,與不列顛尼克號一同等待下一步的指令。英國不想輕易動用這兩艘寶貴的大郵船。
到1915年,歐戰進入膠著狀態,雙方對戰爭的規模都失去了控制。對“1914年聖誕節結束戰爭”滿懷信心的德國人陷入了東西兩線的持久戰。英國的軍事壓力也不小,尤其是在
巴爾幹和法國。需要把更多的增援兵力送到這些地區。1915年11月13日,白星公司接到海軍部通知,已經接近完工的不列顛尼克號將被徵用作為
醫院船使用。改裝工作迅速展開。B甲板上的特等艙套間被改為重傷員病房,因為離救生艇最近,頭等艙沙龍被改為手術室,D甲板的入口大廳改為中央大病房。軍醫、醫生和護士居住在頭等艙里。經過改造,不列顛尼克號可以容納3309名傷兵,僅次於阿奎坦尼亞號的4182人。作為醫院船,不列顛尼克號上安裝了58艘
救生艇。白黑兩色的船身也被塗成了醫院船的標準色--白色船身,中間一條綠色橫帶,還有很大的
紅十字標記。根據
日內瓦公約,任何交戰國都不得擊沉這樣的船隻。
1915年12月23日,皇家海軍G618號
醫院船--
H.M.H.S. BRITANNIC在查爾斯·巴特勒船長指揮下開始了到希臘
利姆諾斯島的首航。抵達目的地後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的傷兵和病號被運送上船後,
不列顛尼亞號於1916年1月9日返回
南安普敦,隨後又進行了兩次航行。到1916年春天,地中海戰區的情況不那么緊張了。卡納德公司的
茅利塔尼亞號和阿奎坦尼亞號兩艘醫院船繼續往來於希臘和英國之間。不列顛尼克號則在南安普敦港待命。由於不列顛尼克號的維護保養費用高得嚇人,
英國國防部在5月18日將不列顛尼克號歸還給白星公司,讓它從事戰時的橫渡大西洋商業運輸任務。在
貝爾法斯特,它於7月開始恢復客艙的裝飾。但是到了8月,
協約國和
同盟國在
地中海地區的戰鬥又變得很激烈,不列顛尼克號再次奉召,成為
醫院船——
皇家海軍G618號醫院船.沉沒
1916年9月4日,巴特勒船長再次被海軍部召喚到船上。隨著傷兵的增多,不列顛尼克號在9月24日,以及10月20日、11月6日完成了三次運送傷兵回國的任務。11月21日,再次返回
地中海,前往
利姆諾斯島。上午8點它抵達希臘的
基亞島水域。德國的U73號
潛艇正在附近游弋,尋找目標。在8點12分,右舷突然傳來一陣巨大的爆炸聲。船身抖動了一下。餐廳里,醫生和護士們奉命在接到船長的棄船命令之前留在原地。情況似乎可以被控制住。U73號潛艇所發射的一枚魚雷擊中船艏右舷,並在第一道水密牆附近爆炸,一號和二號水密艙開始進水,而且海水還沿著消防信道進入了四號水密艙。情況似乎還可以挽救。但是不幸的是,魚雷擊中船體並發生爆炸後,破壞了水密門的油壓控制系統,導致6號和5號鍋爐房之間的水密門無法關閉,船首開始緩慢地向下沉,而船尾則慢慢地往上翹。雪上加霜的是,為了通風,許多離海面比較近的舷窗都沒有關閉,海水在這裡找到了入口。意識到這些情況後,巴特勒船長下令迅速靠岸,在附近的基亞海岸高速沖灘擱淺。水同樣通過四號和五號鍋爐房之間的艙板而進入船的後半部分,不列顛尼克號很快向右舷嚴重傾斜。由於船身的傾斜和船舵的重量等綜合原因,這不是一個簡單的工作。船體的轉向系統不能做出準確的反應,所以只能使用螺旋槳轉向(也就是通過給左邊船尾底部的螺旋槳)來增加動力,不列顛尼克號開始緩緩轉向右方。同時,附近的英國軍艦也趕來救援。水進得似乎比船跑的速度還要快。巴特勒下令傳送求救信號,同時命令船員準備救生艇。水更多的流進了後面的五號鍋爐房。不列顛尼克號達到了她像鐵達尼號那樣能夠承受4間船艙進水的極限。她可以在前五道防水隔板都升到B甲板時,即使前六個水密艙進水也可以繼續漂浮。這些是在鐵達尼號沉沒後得出的結論(鐵達尼號只能承受四個水密艙的壓力而艙板只能升高到E甲板)。幸運的是,下一個重要的艙板位於五號和六號鍋爐房之間沒有被損壞並且應該能保證拯救整條船。然而,其他的一些原因注定了不列顛尼克號的結局:下層甲板開啟的舷窗。當船增加傾斜的時候,海水到達這個高度並且湧入五號和六號鍋爐房之間的艙板。超過六個水密艙被淹沒,不列顛尼克號無法繼續漂浮。在不列顛尼克號仍以20節速度行駛的同時,人們開始放下
救生艇。船後部的情況比較混亂,一些人擅自放下了救生艇,結果其中的兩艘被翹起來的船尾底部且正在旋轉的螺旋槳給吸了進去,經過一陣攪拌,70餘人和兩艘救生艇被攪拌成了木質肉泥。螺旋槳也損壞了,慢慢地停了下來。意識到沉沒不可避免,巴特勒船長下令棄船。由於此時船身正向右舷傾斜,所以左舷此刻距水面非常之高,左舷的救援工作也就顯得空前困難。8:45分,由於船體嚴重右傾,以至於該船甲板上所有的救生艇吊柱都無法運作。9點,巴勒特船長聽到了不列顛尼克號最後一聲汽笛的鳴響,仍在機艙內忙碌的鍋爐工聽到汽笛的尖嘯,紛紛扔下手頭的工作,沿著唯一可用的四號煙囪的檢修管道匆忙逃生。很快,不列顛尼克號向右舷傾覆,船艏以後的船橋部分和船員駕駛艙加速地向下沉,船尾部分高高地往天空上翹起,煙囪也一根根斷裂。Violet Jessop看到了她的最後一刻:“她的船頭微微下沉,然後船頭的一切一點點下降,甲板上的機械向孩子的玩具般紛紛滑落海中。接著她的船頭部分開始駭人的向下沉,她的船尾漸漸向空中翹起,最後高達數百英尺,最終一聲怒吼過後,她消失深邃的大海之中。雖然水波是無法可想的強勁,但她發出的聲音仍不斷迴響在耳際。”
那是在9:07分,僅僅在爆炸發生後55分鐘後,不列顛尼克號成為濃縮了那一時代的盒子,埋藏在茫茫的愛琴海底。沉沒之前,船上曾經發生了一次猛烈的爆炸,導致海水更加洶湧地灌進船艙。爆炸的原因,有人推測是德軍的U73號潛艇又發射了一枚魚雷,有人說是碰上了水雷,還有人說是船上秘密運送的軍火發生爆炸。
不管原因怎樣,這艘命運與鐵達尼號相似的郵船在不到一個小時之內就迅速沉沒了,再次證明,人類無法造出“永遠不沉”的船,無論是鐵達尼號、不列顛尼克號郵船,還是西班牙的無敵
大帆船、或者日本的
大和號戰列艦。不列顛尼克號的殘骸還一直優雅地躺在希臘近海不到130米深的水中,等待人們發現它的更多秘密。
殘骸
不列顛尼克號的殘骸在:北緯37度42分05秒,東經24度17分02秒,在大約400英尺(120米)深的水下。在1975年JacquesCousteau首先發現並勘測了殘骸。她的右舷落到了海床上,隱藏了水雷撞擊的區域。船首貨艙井甲板下有一個巨大的洞,船首僅靠B甲板的一些碎片和後面的船身相連。這就是巨大爆炸和撞擊海床的結果。水雷的爆炸摧毀了二號和三號水密艙之間的一整段龍骨。船頭的前面部分彎曲過來並且變形,在882英尺9英寸(269米)長的巨輪全部沉沒前,那裡最先撞在海床上。儘管如此,在艏樓後的幹部艙依然保存完好,甚至許多細節還清晰可辨。貨艙被發現是空的。艏樓里的機械裝置和船首貨艙井甲板上的兩台貨物起重機也紋絲未動,它們很好的保存了下來。船首桅桿被彎曲了,靜靜地躺在殘骸邊的海床上,上面還連線著瞭望台,但上面的鐘卻不見了。一號煙囪倒在救生艇甲板旁幾米處。因為殘骸所在的水深很淺,所以人們只需要帶上水肺就可以探索它,但因為它是英國戰爭紀念物,所有的考察必須經英國和希臘兩國政府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