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世紀末開始,雄心勃勃的德國在各個領域向當時強大的英國發起挑戰,在海運事業方面也是如此。1889年,德皇威廉二世參加在英國南部的朴次茅斯舉辦的維多利亞女皇(威廉的外祖母)登基50周年慶典閱艦儀式。在這次閱艦儀式中,威廉二世還在英國王儲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七世)的陪同下,參觀了白星公司新郵船條頓人號。當時條頓人號是作為一艘武裝商船參加閱艦儀式的,這艘龐大快速的條頓人號郵船也給威廉留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陪同參觀的德國官員說:"We must have some of these! "。英德在海洋上的角逐正式開始。
皇帝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船,甚至比英國白星公司的奧林匹克級還要豪華,連天花板鑲邊都使用了大量金箔。為了確保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船隻,在船頭還安裝了一座巨大的青銅鹰鵰像。這使得它的長度達到了919英尺(280.7米)。這個鷹站在地球上,下面是一條銘文:“Mein Felt ist die Welt”(My Field is the World)。當時的德國挑戰征服整個世界的野心由此可見一斑。鷹的翅膀後來在一次風暴中被折斷,德國人很快地將這隻鷹拆下,再也沒有重新放上去。皇帝號最津津樂道的是其內部裝修的豪華程度。在裝修豪華的“社交大廳”里安裝了一尊威廉二世的大理石半身像(因為上層結構超重,這座雕像後來也被拆除),以及玻璃圓頂。尤其令人感到奢華的是它首次安裝的頭等艙室內游泳池,其尺寸僅次與倫敦的皇家汽車俱樂部的室內游泳池,規模屬於世界第二。其頭等艙設計得極為安逸舒適,並且有良好的私密性。但是二等艙以下的艙房就不那么入目了,二等艙餐廳甚至用長凳來代替椅子,以儘量節省空間——漢堡美洲公司希望皇帝號也能成為一艘移民船。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提出接收這艘郵船,作為被德國擊沉的盧西塔尼亞號郵船的賠償。1919年,皇帝號正式移交給英國卡納德輪船公司,改名為伯侖加利亞號。一改卡納德公司用古羅馬行省命名大型郵船的傳統,卡納德公司聲稱“伯侖加利亞”是取獅子心王理查妻子的名字之意。這也是卡納德公司郵船以王后名字命名的開始。英國人接收該船之後,進行了一些改裝。內部裝潢由德國風格改成英國風格,煙囪的顏色也改成了卡納德公司的黑頂橙紅色。伯侖加利亞號同阿奎坦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一道構成了20世紀20至30年代卡納德公司橫渡大西洋航運的主力,被稱作“三大船”(The Big Three),其知名度要高於競爭對手白星公司,來往於英美之間的富豪顯要們都以搭乘這三條船為時尚,船上一度冠蓋雲集,伯侖加利亞號的知名乘客包括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八世)、羅馬尼亞瑪利亞王后、J·P·摩根、亨利·福特、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查理·卓別林……以及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爾特家族、阿斯特家族、杜邦家族的年輕富豪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