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號,1909年漢堡-美洲公司建造的船,曾參與一戰。一戰結束後改名伯侖加利亞號,被作為郵船使用。1946年船體最終被解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皇帝號
- 外文名:The emperor No.
- 屬於:皇
- 分類:帝號
船的建造,第一次改名,參與一戰,第二次改名,船體解體,
船的建造
從19世紀末開始,雄心勃勃的德國在各個領域向當時強大的英國發起挑戰,在海運事業方面也是如此。1889年,德皇威廉二世參加在英國南部的朴次茅斯舉辦的維多利亞女皇(威廉的外祖母)登基50周年慶典閱艦儀式。在這次閱艦儀式中,威廉二世還在英國王儲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七世)的陪同下,參觀了白星公司新郵船條頓人號。當時條頓人號是作為一艘武裝商船參加閱艦儀式的,這艘龐大快速的條頓人號郵船也給威廉留二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對陪同參觀的德國官員說:"We must have some of these! "。英德在海洋上的角逐正式開始。
當時,英國有白星和卡納德兩家規模巨大的海運公司,德國則有北德意志-勞埃德和漢堡-美洲兩家規模同樣巨大的公司。如同英國的白星重視舒適而卡納德重視速度一樣,漢堡-美洲和北德意志-勞埃德也有這樣的側重區分,漢堡-美洲公司更重視其郵船的規模和乘客的舒適性。1907年,英國卡納德輪船公司的兩艘快速郵船——盧西塔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投入使用,不僅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船,而且是最快的船。接著,1908年又傳來英國白星公司要建造三艘45000噸級大型郵船的訊息。1909年,漢堡-美洲公司董事長阿爾伯特·巴林在德皇威廉二世的鼓勵之下決定建造三艘空前巨大的郵船,新船的載重噸位設計為52000噸左右!這三條巨無霸長時間占據在世界上最大郵輪的寶座上。然而,這三條巨無霸卻又遭遇了動盪而又悲涼的命運,最終三條船沒有一條留存至今,甚至連殘骸也沒有留下。
第一次改名
1910年6月18日,這三艘巨型郵船中的第一艘在漢堡的伏爾甘船廠布下龍骨。這艘船本來命名為歐羅巴,但在當時德國狂熱的鼓吹民族主義和軍國主義情緒下,最終改名為皇帝號(SS Imperator)。1912年3月23日,皇帝號在軍樂隊的伴奏下緩慢隆重地下水,身穿全套海軍軍裝的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出席了下水典禮。在船頭搭建了一個平台,威廉二世和巴林站在上面主持命名儀式,忽然一塊木頭從船頭上面砸下來,幾乎砸到威廉二世身上。漢堡-美洲公司贈送德皇一條純銀打造的三英尺長的皇帝號郵船模型,威廉二世收到這個禮物之後象小孩子一樣地喜不自勝。之後不久,發生了鐵達尼號海難。為了加強安全措施,皇帝號在C甲板增加了很多救生艇,最後其救生艇總數達到了83艘。1913年暮春,皇帝號完成舾裝和內部裝修。
1913年6月13日,皇帝號開始了駛往紐約的處女航。由於煙囪尺寸過大,以及在上層建築、尤其是客廳和沙龍等公眾空間中使用了大量的大理石、花崗岩、青銅、鑄鐵、硬木和其它沉重的裝飾材料,皇帝號一直有些頭重腳輕。在減小煙囪高度和內部裝修物品重量後,尤其是向底艙灌入大量水泥之後,這種情況有所改善,但是一直未能徹底解決。
皇帝號是當時世界上最大、最豪華的郵船,甚至比英國白星公司的奧林匹克級還要豪華,連天花板鑲邊都使用了大量金箔。為了確保它成為世界上最長的船隻,在船頭還安裝了一座巨大的青銅鹰鵰像。這使得它的長度達到了919英尺(280.7米)。這個鷹站在地球上,下面是一條銘文:“Mein Felt ist die Welt”(My Field is the World)。當時的德國挑戰征服整個世界的野心由此可見一斑。鷹的翅膀後來在一次風暴中被折斷,德國人很快地將這隻鷹拆下,再也沒有重新放上去。皇帝號最津津樂道的是其內部裝修的豪華程度。在裝修豪華的“社交大廳”里安裝了一尊威廉二世的大理石半身像(因為上層結構超重,這座雕像後來也被拆除),以及玻璃圓頂。尤其令人感到奢華的是它首次安裝的頭等艙室內游泳池,其尺寸僅次與倫敦的皇家汽車俱樂部的室內游泳池,規模屬於世界第二。其頭等艙設計得極為安逸舒適,並且有良好的私密性。但是二等艙以下的艙房就不那么入目了,二等艙餐廳甚至用長凳來代替椅子,以儘量節省空間——漢堡美洲公司希望皇帝號也能成為一艘移民船。
參與一戰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當時皇帝號正在紐約港內。德國認為紐約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但1915年盧西塔尼亞號被德國潛艇擊沉之後,皇帝號處境有些不妙。1917年美國加入協約國一方參加世界大戰。皇帝號作為敵國財產被美國政府沒收,作為運兵船使用。
第二次改名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英國提出接收這艘郵船,作為被德國擊沉的盧西塔尼亞號郵船的賠償。1919年,皇帝號正式移交給英國卡納德輪船公司,改名為伯侖加利亞號。一改卡納德公司用古羅馬行省命名大型郵船的傳統,卡納德公司聲稱“伯侖加利亞”是取獅子心王理查妻子的名字之意。這也是卡納德公司郵船以王后名字命名的開始。英國人接收該船之後,進行了一些改裝。內部裝潢由德國風格改成英國風格,煙囪的顏色也改成了卡納德公司的黑頂橙紅色。伯侖加利亞號同阿奎坦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一道構成了20世紀20至30年代卡納德公司橫渡大西洋航運的主力,被稱作“三大船”(The Big Three),其知名度要高於競爭對手白星公司,來往於英美之間的富豪顯要們都以搭乘這三條船為時尚,船上一度冠蓋雲集,伯侖加利亞號的知名乘客包括威爾斯親王(後來的愛德華八世)、羅馬尼亞瑪利亞王后、J·P·摩根、亨利·福特、瑪麗·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查理·卓別林……以及洛克菲勒家族、范德比爾特家族、阿斯特家族、杜邦家族的年輕富豪們。
船體解體
1929年10月,爆發了世界經濟危機,人們不再有閒情逸緻乘坐豪華郵船在大西洋上來來往往。伯侖加利亞號的一些知名乘客再也不見蹤影。郵船公司一家一家地倒閉,伯侖加利亞號也不得不一再降低票價以吸引乘客,票價如此之低,以至於人們用Berengaria的諧音稱呼其為“Bargain-area”(巴爾幹船)。1934年,瀕臨破產的白星公司併入了卡納德公司,伯侖加利亞號作為卡納德公司旗艦的地位讓給了從白星公司過來的同級的莊嚴號(原德國的俾斯麥號郵船)。1936年,81000噸的瑪麗王后號加入了卡納德公司的郵船隊。而一度倍領風騷的伯侖加利亞號此時已老舊不堪,內部火災不斷,以至美國政府要求其公民避免搭乘伯侖加利亞號,以保證人身安全。雪上加霜的是,1937年伯侖加利亞號又發生了一次火災。卡納德公司不得不將其出售給拆船商。1938年,伯侖加利亞號被出售給亞羅的拆船廠,其龐大的船體一直到1946年才解體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