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馬癰

下馬癰為病名。出《外科證治準繩》卷四,即生於右臀下摺紋部位之癰腫[1]。以其癰腫之所在位置之形象而命名。初起無頭,局部紅腫熱痛,界限分明,根盤收束,易腫、易膿、易潰、易斂;重者可有身熱、口渴、苔黃、脈數等[2]。治以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為主;初起內服仙方活命飲漏蘆煮散防風散升麻湯等,重者服仙方救命湯;外用如 意金黃散或遠志膏、五龍散敷貼;若未消而膿成,則內服透膿散黃芪內托散外治則切開引流,膿多用豬蹄湯溫洗或以黃柏煎湯外洗,繼用二寶丹五五丹提膿去腐;若成漏者,可用藥線引流,膿盡則用生肌散或玉紅膏、地黃膏等敷貼[2]

下馬癰
病名。出《外科證治準繩》卷四,即生於右臀下摺紋部位之癰腫,以其癰腫之所在位置之形象而命名。證治參見外癰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