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村(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鎮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下邳村福建省福安市溪尾鎮的一個大村,全村有二千餘丁、四五百戶人家。一進村子,就給人一種古雅的美感,參天的大樹,光潔的石徑,斑駁的民居……所有這一切似乎都與一個“古”字有著難以割捨的聯繫。 一道清澈的小山溪悠悠而下,從村前流過;一座古老的叫作“永安橋”的小石橋靜靜地依偎在她的懷裡。橋頭這一棵給下邳村帶來了無限好“風水”的大榕樹,綠蔭如蓋。小橋、流水、古樹,在這裡實現了最佳組合,古樸、清幽,我們仿佛置身於一幅美麗的水彩畫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邳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福建省
  • 人口:856
下邳村簡介,下邳村歷史,

下邳村簡介

村子始建於唐朝,當初叫作“後岐”。到了後梁開平二年(908年)有清河張氏從福州烏石山遷居到此,就改為今名。根據張氏族譜的記載,入遷這裡的先祖自認為是漢朝留侯張良的傳人,由於張良在出山之前曾隱居徐州的下邳,就將後岐村改名為“下邳”,以紀念他們的先祖。清河張氏的入遷使下邳成為閩東沿海有確切歷史記載的最早的古村之一。
下邳村地圖

下邳村歷史

南宋時期又有潁川陳氏遷入,經過幾百年的繁衍,成為下邳村的主姓。村里建有兩座陳氏宗祠,雖然已經相當老舊,但是大門前面的一對宋代石獅仍然神采奕奕。你看它們,齔牙咧嘴的,仿佛正在向人們敘說這裡昔日的華彩。
古代的下邳村是閩東沿海的水陸交通發達地區之一。宋朝時就有一條北起臨安(杭州)、南迄粵東的“國道”從村邊經過,這裡也因此成為南並交通的要道。古時候這裡過客匆匆,旅人如織;直到前幾年還可以看到長亭古道、芳草連天的寫意。古道的邊上曾經有一處驛站,驛站遺址旁邊有一面“路規石”,上面鐫刻著一道“儀制令”,文曰:“賤避貴,少避老,輕避重,去避來。”這面古碑是宋代的遺物,迄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是一件珍貴的文物。
我們興致勃勃地前去尋訪古道古碑。可是到了原址,眼前的一切令我們瞠目結舌:古道已經被新開闢的高速公路工地取代,古碑也不知去向,怎么找都是枉然。面對著這蒼黃的一片新天新地,我們只能無可奈何地發出一陣悵然的喟嘆。
村里老屋還有許多。有幾座較有規模的老屋古樸得有些莊嚴,完整得令人讚嘆。其中有一座始建於清朝乾隆年間,任海風吹拂了幾百個年頭,風韻依存。透過這格局獨特的民居建築,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幅生動的古代閩東沿海的生活畫面,感受到了古代農耕社會純樸、敦厚的民風。
由於地處沿海,這裡自然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碼頭。明朝末年,天主教從海路傳到這裡,下邳也就成了福建沿海最早接納西方文明的村鎮之一。村裡有一座天主堂,是上個世紀三十年的建築,雖然經受了幾十年“你死我活”的考驗,依然頑強地保留著當時的風格。這裡還是中國天主教第一位守貞女陳子東的故鄉,她的故居也就在教堂旁邊。陳子東後來被天主教譽為“中華第一朵童貞之花”,直到現在,這裡還流傳著許多關於她的故事。
下邳村依山傍海,地勢平曠,是一個魚米之鄉。青山碧海是下邳人的衣食所依,也為他們提供了創造歷史的大舞台。最能展示下邳人性格的是村東濱海的3450畝“海田”,這一帶原是一片淺海灘涂,是勞動人民用辛勤的汗水使滔滔白浪和濁濁泥灘變為錦繡田園。
和其他許多地方一樣,近二十多年,下邳的經濟結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傳統種植農業的生硬局面已經失去了往日神聖的權威,多種經營顯示出無限的活力。田野里逗人喜愛的不僅僅是長勢良好的稻穀,這大片大片的葡萄園對村民來說或許更有魅力。山坡上果樹成林,晚熟的龍眼還創造了這一珍果在高緯度安家的奇蹟。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近二十年下邳人已經不再僅僅留戀於傳統的營生手段上,他們更把目肖投向海產養殖業。這裡養殖專業戶高手多多,他們搞養殖也講究多種經營,魚、蝦、貝、藻,一應盡有;而對蝦、河蟹、泥蚶、花蛤的成功養殖更使他們名揚四方。
你看這海堤邊上的水產養殖場,現在已經成為一個全新的村落;海堤內側的一口口蝦塘,這是對蝦、河蟹和海鱘的家園。
你再看港灣淺海上面的一座座小房子,小房子周圍的一口口網箱,網箱裡一群群活蹦亂跳的肥魚,所有這一切都讓我們感受到了下邳人“耕海牧魚”的無窮樂趣;而這一切是他們的祖輩無論如何也是想像不到的。
現在這一帶水域已經成了一個“水上村落”。養殖戶們在這裡生產,在這裡生活。平日裡有交通船迤邐其間,是水上“公共汽車”,因此與岸上的聯繫相當便捷。正當我們訪問一家海上養殖戶的時候,一隻小船悠然而至,定神一看,原來這是一隻商店船,船上菸酒飲料、蔬菜瓜果、日常用品一應俱全。儼然是一家水上商店,當地人親切地稱之為“浮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