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羊頭山,因地理位置得名的地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下羊頭山
- 所在區域:江西省
- 性質:地名
- 羅馬字母拼寫:Xiàyángtóushān
下羊頭山,因地理位置得名的地名。
下羊頭山,因地理位置得名的地名。地名含義該地位於羊頭山的下方,故而得名。歷史沿革解放前夕屬梓山區自強鄉,解放初期屬寬田區太南鄉,1958年遷出無人居住。1...
羊頭山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北的神農鎮,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勢凌霄漢,因山之巔有羊頭狀巨石而得名。在該鎮北部的羊頭山,現存有大量的歷史古蹟遺址,如神農城、炎帝廟、清化寺、神農井、五穀畦、秦百里長城和北魏石窟等。據史料考證,炎帝姓姜,姜表示其部落是以羊為圖騰的母系氏族,加上山顛北魏石刻的底座...
西羊頭山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寺莊鎮高良村。古謂西羊頭山,與高平市神農鎮的羊頭山東西呼應,人們俗稱神頭嶺。山之陰,有傳說的仙女河依山而過;山之陽,有史載的古泫谷水傍山而流。山上良田阡陌相連,梨果彎腰迎賓,叢林野花點綴其間。雖不能說是人間仙境,卻也秀色可人。在神頭嶺這一區域內,既有神農炎帝的...
神農城位於山西晉城高平市城北10公里處的團池鄉境內的羊頭山上,這裡是我國原始農業的早期發祥地,據傳炎帝神農氏曾居於此,現神農泉、神農井、五穀畦、神農廟等遺址尚存,是神農嘗五穀之聖地,得嘉穀於此,始教播種神。神農城廟宇雖然不存,但基石或柱子尚可見到,因神農嘗五穀而形成的天下名區。主要景觀 神農城...
羊頭山 羊頭山又名首陽山,位於澤、潞二州交界處,橫跨高平市與長子縣、長治縣。因山頂北魏四面造像塔基的巨石似羊頭而得名,頂峰海拔2000米,危峰秀拔,勢凌霄漢。"羊頭夕照"為高平古八景之一。羊頭山為炎帝神農傳說中心之一,又是高平市的旅遊區之一。山頂舊有神農城,山下有神農井和五穀畦。北魏時還在山頂留...
任尚與先零羌羊頭山之戰,東漢永初五年(111年),先零羌攻河東(今山西西南部),至河內(今河南省黃河以北,京漢鐵路以西地區),百姓多渡黃河南逃。安帝派北軍中侯朱寵率五營兵屯孟津(今河南孟縣南),下令在魏郡、趙國、中山、常山修築塢堡616所防禦羌人。不久,復命任尚為侍御史率軍在上黨(今山西長子西)的羊頭...
羊頭山黍定黃鐘,指的是山西沁源和沁縣之交界地區所產的黍谷。在遙遠的古代,中華民族的先民們,就依羊頭山黍谷為基準單位,奇蹟般地開創了文化領域的音律和計量單位度量衡,為民族文化譜寫出光輝燦爛的篇章。植物簡介 羊頭山載籍史冊首推《漢書》,據“羊頭山世靡,沁水所出”的記載,羊頭山在上黨郡谷遠縣,為...
任尚羌人羊頭山之戰,永初五年(111)三月,先零羌攻入河東(今山西西南部)至河內(今山西東南部及河南黃河以北)地區,百姓相驚,多奔河南,京師危急。東漢除加強孟津防衛外,還下詔魏郡、常山、中山,修築塢侯600餘所;又以任尚率兵擊羌於上黨羊頭山(今山西長子東南),起義軍戰敗,尚誘殺降者200餘人。
羊頭山石窟,原名定國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頂,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年)。羊頭山石窟砂岩大小不一,則洞窟大小不等,多為長方形狀。通常為1石1窟,個別1石2窟或3窟,較大窟龕有22個,小型佛龕80多個,目前開放的有9個較大石窟。開鑿在一塊巨石上的3號窟,四面都有造像。主...
羊頭峪莊東至燕子山下,西到羊頭峪西溝,南接羊頭山,北鄰羊頭峪路北口,是隸屬於歷下區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的行政村。概況 行政上為歷下區管轄,原屬姚家鎮,1990年7月劃歸文化東路街道辦事處。村子東隔燕子山與仁合莊相望,北有馬家莊,環山路、羊頭峪路縱穿,交通便利。地理特徵 境內土地以丘陵、平原為主,...
白虎嶺,據《汾陽縣誌》載:“白虎山。一名西羊頭山,”是汾陽八景之一(稱“彪嶺樵歌”)。該山叢林密布,植被良好。《山海經》謂之“懷山襄陵,古木參天”是一處山青水秀,風景獨好的好地方。是文峪河支流峪道河的發源地,山下峪道河川是1920年代至1930年代時,華北地區僅次於北戴河的又一避暑勝地。黃蘆嶺,...
團東清化寺,位於山西省晉城市高平市神農鎮團池村,面積約2275平方米,是元朝至清朝時期的建築。團東清化寺,始建於唐代,元、明時期均有重修,為神農鎮羊頭山清化寺之下寺,亦名下清化寺。寺院北高南低,中軸線上分列為山門、天王殿、如來殿、三佛殿、七佛殿,寺存碑刻7方。團東清化寺為一處保存較完整的古...
上古時期,高平境內有一座不大不小的山。曾經是神農炎帝居留興稼穡,啟商賈,辟釀造的地方,故而以神農氏族的圖騰一羊,命名為西羊頭山。與此同時,將西羊頭山山下聚居之處喚作“膏粱”。這就是高良村最早的名字。“膏粱”是五穀的代名詞,其泛指五穀。高良村也因炎帝在此在這裡興稼穡播五穀而得名“膏粱村”。
因此稱其“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餘丈,磅溥數十里”。在該鎮北部的羊頭山,現存有大量的歷史古蹟遺址,如神農城、炎帝廟、清化寺、神農井、五穀畦、秦百里長城和北魏石窟等。據史料考證,炎帝姓姜,姜表示其部落是以羊為圖騰的母系氏族,加上山顛北魏石刻的底座狀如羊頭,故名羊頭山。五千多年前這裡...
釋道舜。未詳何許人。靜處林泉庇道自隱。言常含笑談述清遠。嘗止澤州羊頭山。神農定藥之所結宇茅茨。余無蓄積。【道舜[《神僧傳》卷第五]】釋道舜。未詳何許人。靜處林泉庇道自隱。言常含笑談述清遠。嘗止澤州羊頭山。神農定藥之所結宇茅茨。余無蓄積。日唯一食常坐卒歲。感蛇鼠同居。在繩床下。各孚...
晉城盆地,位於山西東南部,大致北起丹朱嶺和羊頭山,西北達太岳山余脈東烏嶺、西南至中條山主峰歷山舜王坪,東、南抵太行山、王屋山兩山脈,四周群山環繞,中部相對平坦,構成盆地地形,範圍為今山西晉城市所轄6個(縣、市、區)全境,總面積約9490平方公里。境內丘陵、平原縱橫交錯,主要河流為丹河和沁河兩大水系,...
長子、長治縣南部分水嶺山脈,山脈走向NWW向,較高的山脈有雨井山(1610米)-仙公山(1390米)-丹珠嶺(1200米)-羊頭山(1297米)-北山(1280米)-金泉山(1391米),山脈西部為沁河水系(黃河流域)和漳河水系(海河流域)的分水嶺,南為沁水縣,北為長子縣,山勢陡峻,峰巒疊嶂,地形高差600-800米,屬...
水。出上黨羊頭山,東南入河。從水心聲。七鴆切 說文解字注 (沁)沁水。出上黨榖遠羊頭山。東南入河。上黨郡榖遠,二志同。今山西沁州沁源縣縣城南故榖遠城,漢縣也。前志榖遠下曰:“羊頭山世靡谷。沁水所出。東南至熒陽入河。過郡三。行九百七十里。”三郡:上黨、河內、河南也。《水經》曰:“...
五穀畦 五穀畦(又名井子坪),這裡是神農炎帝試種五穀之地,是中國原始農業的發祥地之一。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獲嘉穀於此,始教播種,謂之五畦焉”。
銅鞮羌,東羌的一支。又作同筈、同蹄、桐堤等。原為西羌的一支。東漢章帝二年,徙羌降者於河東。永初元年(107)西羌大起義時,一批義軍經過河東,進入趙魏,對京都洛陽造成威脅。五年(111)以任尚為侍御史,擊眾羌於上黨羊頭山(山西沁縣北),後羌眾南下入居銅鞮(山西沁縣與沁源間),遂以其地得名。晉元康四...
南山路邊垣自紅門,西至岔道羊頭山,東至四海冶火焰山,全長160里。柳溝城正在這道邊垣線上,紅門在柳溝西面。紅門東西建墩14座,紅門西5墩:名將台墩、大紅門墩、小紅門墩、小張家口墩、川口墩;紅門東7墩;名虎皮墩、東二墩、東三墩、東四墩、東五墩、東六墩、桅竿山墩、桃木沖墩、老虎窯墩。墩牆相連,...
神農泉水是長治縣神農純天然山泉水。這裡有遠近聞名的羊頭山,又名首陽山。此山高峻挺拔,海拔1300餘米,它西臨長子南接高平,綿延近百里,山頂松木茂盛,山腰灌木叢生,山澗溪水長流。相傳華夏始祖—炎帝在這裡嘗百草、識五穀、傳農耕。公元477年,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在羊頭山建有神農城,城下有神農泉。神農純...
鈴鳴山 鈴鳴山是台灣省得山峰、山峰簡介 鈴鳴山為台灣知名山峰,也是台灣百岳之一,排名第54。鈴鳴山高達3272米,屬於中央山脈,行政區劃屬於台中市、花蓮縣。鈴鳴山附近接連羊頭山、無明山等山。
例如:臨滄市南美鄉及班東大雪山;雙江縣勐庫大雪山、邦罵雪山、幫木大箐、大浪壩箐、柒麻林後山;耿馬縣大浪壩、大青山、大興;滄源縣大黑山、南滾河自然保護區;永德縣大雪山、棠梨山;雲縣大宗山、黃竹箐、大丙山;鳳慶縣古墨、大尖山、羊頭山、四十八道河、瓊岳、三岔河柏木、萬明山;鎮康縣大樹王山、包包寨...
色頭鎮,傳說羊頭山下原有一清華寺,寺內有一和尚,袍袖內裝一寶鐘,到京城進貢朝廷,皇上聽見鐘聲,見是一和尚在作怪,派人捉拿,一直追到清華寺,未見和尚,就將寺院拆毀,並在殿宇前挖出一個松木疙瘩,而且血流不止,後人在此山下建村,並以此得名血頭村,後演變為色頭村。風景名勝 色頭鎮南部羊頭山相傳是...
祭祀廣場 祭祀廣場,是神農炎帝試種五穀之地,是我國原始農業的發祥地之一。五穀畦(又名井子坪),這裡是神農炎帝試種五穀之地,是我國原始農業的發祥地之一。後魏《風土記》:“神農城在羊頭山,其下有神農井,皆指此地也,地名井子坪,有田可種,相傳神農獲嘉穀於此,始教播種,謂之五畦焉”。
源於汾陽市白彪山南麓原公源,為古今名泉,尊稱“馬跑神泉”,相傳,北魏賀虜將軍駐師此山,馬跑地而得泉。河名馬跑泉水,為趙襄子臣原過記功立祠而名。《水經》載“原公水出茲氏縣西羊頭山。東過其縣北,又東入於汾。”北魏時,《水經注》載“水注文湖,不至汾也”。據此推斷,三國時峪道河等汾陽...
據古中廟內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碑記載:“維大明國山西澤州高平縣豐溢鄉上都中太南里下太村敕封炎帝中廟”,亦稱炎帝中廟,在神農鎮境內。炎帝廟有高廟、上廟、中廟、下廟之分。羊頭山為高廟,神農嘗五穀處;換馬嶺為上廟,神農墓冢存焉;下台村為中廟,毗鄰炎帝行宮;東關為下廟,靠近縣治東郭。文物價值 古...
《北京市延慶縣地名志》記載說:“九眼樓為明嘉靖二十(公元1543年)巡撫都御使王儀建,中間有大小紅門,西至岔道羊頭山,東至四海冶,長160華里,設五口,紅門左右修墩14座。九眼樓在該邊垣最東端四海鄉石窯村南5里火焰山,高7.8米,有九個瞭望孔連線三道邊牆,四海若有警,南山邊垣舉炮火,頃刻可以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