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秦澗村

下秦澗村位於泗交鎮的最南部,距鎮區約30華里,全部為水泥路。翻越秦王寨嶺,全村國土面積約2萬3千餘畝地,林地面積約2萬1千餘畝,耕地面積約700餘畝。自然條件惡劣。民眾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畜牧業,以種植土豆玉米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下秦澗村
  • 行政區類別:行政村
  • 地理位置:泗交鎮的最南部,距鎮區約30華里
  • 面積:國土面積約2萬3千餘畝地
地理位置,村民概況,基本信息,組織機構,

地理位置

下秦澗村

村民概況

全村共有3個村民小組,分布4個自然村,全村共有56戶205口人,勞力83人,黨員9人。
隨著時代發展,大多數年輕人外出打工。常年在村都是一些老年人,新農村建設乏力,文化建設落後,村容村貌落後,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集體經濟空白,主導產業落後。

基本信息

下秦澗村是泗交鎮一個自然村、鄰村有曹家莊村、太寬河村,空氣清新,社會和諧穩定,人好。下秦澗村是抗日十支隊的主要根據地之一,抗日烈士有胡狗煥、耿平安等。下秦澗村也是夏縣民間傳說積累和沉澱非常豐厚的地方。比如黑龍潭的傳說就流傳很廣,影響較大。下面是收集整理部分民間傳說:
(1)黑龍潭的傳說
  
中條山腹部的太寬河,發源於夏縣柳仙洞爺廟灘,在夏縣境內流長10公里, 流域面積53.2平方公里,入平陸縣曹川鄉,於小龍潭入黃河。雄奇壯美的瀑布潭黑龍潭就位於太寬河的中游。
太寬河沿途容納山澗清泉溪流,流經五龍廟前、窄口,山勢愈險水流愈急。絕壁相峙處,奔流的河水一頭衝下懸崖,一級落差高達20餘米,勢若驚龍,聲若鳴雷,十分壯觀。飛瀑後是天然崖洞,水黑而暗,陰森森,心為之驚顫。狂怒的潭水瘋狂地尋找突圍點,這就形成了雄奇壯麗的黑龍潭。水流從懸崖衝下,二級落差高達30餘米,巨大的衝力又形成了黑龍潭的姊妹潭——方潭。水流幾十米便是老賈潭,此地已無路,人絕難通行。老賈潭以下是石瓮潭,潭潭相連,形成了絕美的石潭群。在此靜心賞潭,品濤聲,領略龍潭奇觀,令人心曠神怡!
千百年來,黑龍潭成為方圓山鄉民眾心目中的聖地,祈雨求財,祈福迎祥,被賦予無限美好的想像和充滿傳奇的神秘。成為夏縣民間傳說非常集中和豐富的地區。民俗文化沉澱與自然美景相輝相映,相得益彰,令人無限遐想。
話說下元三品水官洞陰大帝掌管著普天下江河湖海的水府大事。每年農曆十月十五日是水官解厄盛會,屆時各大江河湖海的龍王都要親臨敬拜慶祝。卻說這一年,黃河水府龍王帶領三太子崇龍前來參加解厄盛會。這崇龍三太子初來這洞天府地,但見亭台樓閣高聳入雲,金碧輝煌,雲霧裊繞,仙鶴漫舞,仙樂縹緲,各種奇寶珍玩光彩奪目,令人眼花繚亂,驚嘆連連。
崇龍沉醉於美景,到處轉悠。沒想到東海龍王敖廣的七龍女也是第一次來此仙境,也完全沉醉於這曼妙仙境,到處轉悠。二人不期在洞陰大帝的後花園相逢。就在雙目相對的一剎那,兩個年輕人的心弦被某種美妙的情愫撥動了,愛情就在瞬間降臨了。說不盡的天長地短,倒不盡的情思綿綿。然而,在洞陰大帝眼裡這是犯戒的,慧眼看到之時,早已怒髮衝冠,即刻傳旨將二人捉拿至玉清寶殿,每人杖責二百,貶到凡間,經受磨難。
說來也巧,從前太寬河一帶,漁舟唱晚,沃野良田,人們過著富足的生活。這一帶有一位很有名望的陰陽先生,平素友愛鄉鄰,濟弱扶貧,深得人們愛戴,小崇龍就投胎到這家,排行老五。 老人彌留之際,在五個兒子的強烈要求下,老人才為自己選了塊墳地,並再三叮嚀相關注意事項。五兄弟把老人下葬在那塊特殊的穴地並謹守百日裡嚴禁出門的遺訓。苦熬到第九十九天,弟兄們商議無論如何要到城裡辦點祭品,祭奠祭奠慈父亡靈。勤勞節儉的兄弟五人每人順便挑了擔乾柴。到城下時,天氣尚早,城門還沒有開,只好靠在牆根休息。突然五道紅光,驚動了守城士兵,仔細一看原來城牆根柴捆下隱然五條龍。這可非同小可,官府緊急捉拿五人,嚴刑拷問,追查究因。官府也把太寬河的老百姓集中起來,一旦追查不出原因,全部都要被處死。年幼體弱的老五,跪拜蒼天,願以自己性命換一方百姓平安,說出原因,並凜然指引父親墳墓。官府刨挖墳墓並斬殺兄弟五人,雖饒了百姓的性命,但還是搶掠了百姓大量財物。據說是地脈被破壞,太寬河變成了細流,沃野良田也變成了縱橫的溝壑。鄉親們感念老五義舉,便在山間蓋了一座廟,老五塑像位於中間,四個哥哥分立兩側,敬稱五龍廟,四時八節時時祭拜。崇龍深知自己磨難未盡,便在深山中尋一處幽境,修身養性,凝練精氣,苦練造福一方的本領。這裡便成了人們心目中神聖的龍潭。真是情也悠悠,恨也悠悠,一線滄桑,千年傳風流。
自從被貶下凡間,痴情的崇龍也無時無刻不想念自己的心上人,同樣苦命卻一樣痴情的小龍女。可洞陰大帝就是刻意折磨這對有情人,茫茫人海,到哪裡去找親愛的人呀。崇龍找遍了中條山的山山嶺嶺溝溝坎坎的所有村莊農舍,始終找不見心上人。每每月圓之夜,傷情萬分的崇龍登臨黑龍潭周邊最高的山頭—蓮花台上,千萬遍地呼喚著親愛的姑娘,愴然泣血。然而,林濤草浪奔涌的莽莽山岡,只有自己孤獨的回聲。如此傷情的七年過去了,他的痴情感動了當地的土地,點化他去峨嵋嶺上去找尋。
涑水河畔峨嵋嶺上東張南確有一戶大戶人家,戶主姓李名福海,人們都尊稱他李員外。耕讀傳家的詩書門第,不僅家景富裕,而且扶弱濟貧,古道熱腸,深得鄉鄰愛戴。這個李員外,膝下有一子一女,男孩名叫李俊秀,天資聰穎,自幼飽讀詩書,金榜題名只是時間問題。女孩名喚李東仙,性情溫和賢淑,聰明過人,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容貌十分醜陋。這也或多或少地影響著他的婚姻大事。儘管父母托親托友,婚姻大事仍然沒有眉目,高不成低不就的就拖到二十多歲。似乎冥冥之中在等一個人。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正值一年春暖花開,從中條山上下來一個背著褡褳的年輕人,他來到李員外家裡,說:“我叫黃崇龍,家境貧寒,想在這裡當長工,不知是否可以?”樂善好施的李員外見小伙子很實誠,想都沒有想就答應了下來。話說這個小伙子一到李家不管粗活細活,不管屋裡地里,有啥活就乾,而且樣樣都是行家裡手,深得李家信賴。轉眼間就到了麥收時節,儘管李家的麥子只有六七成熟,崇龍卻建議提前收割麥子,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處於對小伙子的信任,李家當即開鐮收割。剛剛顆粒歸倉,風起雲湧,電閃雷鳴,雞蛋般大小的冰雹從天而降,足足下了一個時辰。別人沒有收穫的麥子損失十之七八。從此李員外對崇龍更加信任,屋裡屋外都交給他打理,自己作起了撒手掌柜。
李家上下有一個人對崇龍格外熱情,那就是李東仙姑娘。不僅熱心地端茶送飯,問寒吁暖,又不時拆拆洗洗,縫縫補補。一來二去,二人的感情迅速升溫。令人稱奇的是有一次李姑娘吃了崇龍從大山裡帶來的野果子後,奇蹟發生了,她的頭髮慢慢地變黑了,面容也越變越俊,最後竟出落成如花似玉的大美人。
不知不覺,已到了第三年春天。李員外特意吩咐嶺上的十畝高粱地苗要留得稠一點,因為那是塊旱地。崇龍小伙子可能是想撂一手,帶領夥計們,把十畝地的高粱苗間剩下五苗,四個地角各一苗,中間留一苗。就連一向對崇龍十分看重的李員外也非常生氣,李姑娘也是疑惑不解,權當這十畝地沒有種吧。
秋天到了,崇龍特意吩咐李員外多準備馬車布袋,要去嶺上收高粱。李員外根本不相信高粱還有什麼收成,理也不理他。無奈的崇龍只好自己帶著眾夥計去嶺上收割。每到一棵高粱前,崇龍就拿著桿子敲打,高粱象泉水一樣源源不斷地落到口袋裡。裝了一袋又一袋,拉了一車又一車,把李家的大倉小囤都裝滿了。目瞪口呆的李員外匆匆趕到地里,但見那崇龍大聲喊:“員外,夠了嗎?”“夠了,滿夠了”員外忙不迭地答到,說來也怪,立刻就沒有顆粒落下來了。
第二天早上,崇龍不見了,奇怪的是東仙姑娘也不見了。村里村外,親朋友好家裡都找了個遍,哪裡有二人的影子。最後心急火燎的李員外夫婦在東仙姑娘的閨房的窗欞上發現了一根紅線。一家人順著紅線,翻峨嵋嶺,登上中條山,穿過五龍廟前,沿太寬河河道,來到黑龍潭。大家終於明白了東仙姑娘和崇龍結了婚,這對有情人終於修成正果。李員外夫婦無奈地抱頭痛哭一場,回家了。
沒有人知道過了多少年經歷了多少代,反正是這一年,三冬缺雪,開春少雨,眼看著麥苗都要枯乾了。最後村里鬍子最長的老爺爺說:“孩子們,你們不知道,祖上有一個東仙姑姑嫁給了黑龍潭的龍王,有這層親戚關係,興許會送場透雨。”於是村里開始動員去龍潭祈雨。推選出三名雨官,赤身跣足,戴上雨帽,懷抱用絲線封了七七四十九層的雨瓶,鳴鑼開道,翻山越嶺,來到黑龍潭邊,下跪祭拜並開讀祭文:“姑父姑母,多憐多念,久旱不雨,民眾遭難,眼看麥苗就要枯乾。緣屬至親,前來求援。姑父姑母,法力無邊,甘霖普降,解民倒懸。送台好戲,送把雲傘,志心朝禮,至誠至虔。”讀畢,將祭文燒灰灑入潭中,並用雨瓶汲水再拜而歸。
話分兩頭,村里送別雨官後,搭台唱戲,鋪設雨壇,焚香準備接雨。迎接雨官的人們一直接到中條山前。回到村里雨壇,隆重祭奠。
說來也怪,晴空萬里的天,突然風起雲湧,電閃雷鳴,大雨傾盆。足足下了三個時辰,大溝水急小溝溢。細心的人們還發現雲頭上隱隱有兩個攜手的白衣人影,那肯定是送雨的姑父姑母了。
多年來,每每禹都大地逢著大旱的年頭,人們都會去黑龍潭求雨,可是只有東張南求雨最靈。這個神奇的傳說就這樣流傳開來。
黑龍潭的美景同樣吸引著一個人,那就是東晉大書法家衛夫人。話說晉成帝下旨衛夫人讓其總結前人書法精華,撰寫書法論著,以傳後人。時值三伏天,土地乾裂,溽暑難擋,怎么也找不下清靜的地方,於是她想起家鄉,想起起伏綿延的萬里中條山,想起山中野趣斐然的“龍潭”,於是告別丈夫汝陽太守李矩,帶著十歲的小羲之回到故土禹都安邑(今夏縣蘇莊村)。安邑縣令派侍衛護送衛夫人至山中五龍廟暫住,水繞青山,魚翔淺底,花紛紛,鳥鳴叢林,頓覺神清氣爽。龍潭飛瀑高掛,絕壁相峙,霧籠群山,一種激情在大書法家心中奔涌 ,靈感勃發,於是幕天席地,於潭邊巨石上勁筆撰寫。小羲之則戲水潭邊,涮筆洗硯磨墨。她從書法的重要性寫起“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筆,六藝之奧,莫重於銀鉤……”也許山水有靈,衛夫人筆走龍蛇,妙思滔滔,又相繼寫了筆墨紙硯的選用和執筆要領。然而在寫筆陣一節時咱們的女書法家卻怎么也找不到靈感了。於是便拉著王羲之遊歷山水,深思筆陣之奧。也許她看到霧雲籠罩龍脖嶺,看到大小對荊溝雲蒸霞蔚,便寫下:“橫如千里陣雲,隱隱其實有形。”;當她嘆服窄口山崖聳峙,奇石倒掛,便寫下“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當她隱身巨石背後,靜觀野豬金錢豹爭鬥,獨得一種力量,一種啟示:“撇,陸斷犀象。彎勾,百鈞努發。”; 萬歲枯藤,虬枝綿延,展示著滄桑與生命力,於是便有了“豎,萬歲枯藤。”;崖頭飛瀑,凌空飛舞這也不能不觸動知慧的頭腦“橫折彎勾,崩浪奔雷。”於是一部不朽的書法論著便誕生了。後來王羲之也成了一代書聖。再後來呢,便有一首歌謠傳唱開來——
衛夫人走娘家
羲之隨她學書法
曾在潭內洗筆硯
清水染成黑烏鴉
衛夫人的傳說,為黑龍潭增添了許多雅趣,是道法自然的靈感,還是靈性山水的薰陶,反正《筆陣圖》流傳了下來,斜陽草木,悠悠傳書韻。這裡成為人們更加嚮往的地方。
(2)“頂門柱”的來歷
晉南中條山區的許多地方都時興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在老灶爺的神龕里獻貢兩條粗壯的麻花,人們稱之為“頂門柱”。說起這個“頂門柱”的來歷,還有一段傳說呢。
話說中條山太寬河流域下秦澗有一個大財主,他霸占了村里所有的良田和森林。村民不是被逼舉家逃荒,就是守著在大石頭堆里開墾出來的巴掌大的小塊田地里艱難過活。大財主雇了許多長工,常年做牛做馬地勞作著,換來的是貧窮、飢餓、苦難、甚至死亡。村裡的田大嫂忠厚善良,是出了名的大好人,在四十五里太寬河口碑極好。就是這樣的大好人卻沒有好命,在差一天就滿三十歲的時候,他的丈夫在雨溝打柴草的時候,不幸摔下懸崖喪了命。八面透風的小草房留下了五歲的女兒和哭得差點斷了氣的田大嫂,這日子可怎么過呀?
田大嫂草草埋葬了丈夫的第二天天麻麻亮,那狠心的老財主就上門了,說是田大嫂的丈夫在某年某月還欠他二斗三升黑豆,連本帶息得還五十斗一升。如果還不起的話,就得給他家去放牛抵債。田大嫂被逼無奈只好去給老財主去放牛,足足的二十五頭牛呀。財主說五歲的娃娃也得替父親還債,就讓她去太寬河裡放鴨子吧。
在財主的地盤上,孤兒寡母的能有什麼辦法呢?她們母女倆的悲慘生活,讓人無法用文字記載。所以儘管知情的人很多,在那些發黃的紙片上,你根本無法找到片言隻語的記載。
說來話長,時間過得飛快,俗稱小年的臘月二十三來了。那是祭灶神的日子。即使最窮的人家也要千方百計烙個餅子祭拜祭拜。據說臘月二十三老灶爺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報一年的工作,家家都希望灶君老爺能帶來希望。田大嫂呢,她的女兒餓得昏了過去,她實在找不出烙餅子的東西,最後只得用泥土捏了個餅子來祭拜灶君老爺。她邊祭邊哭,真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熬出頭。老灶爺被哭的心煩意亂,但也對田大嫂深表同情,決定幫幫苦命的母女。他悄悄地在田大嫂家的灶神龕里放了兩根大麻花,左右小門後一邊一個。爾後他嘴裡念念有詞地上天去了。
說來也怪,臘月二十四早上,老財主又來找田大嫂了,計畫討要黑豆的利息。腳還沒有邁進門,就被無形的大拳頭打了出來,年還沒過就一命嗚呼了。田大嫂母女呢,這天也怪,肚子也不感到餓了,一直到除夕夜。
正月初一凌晨,剛從天上回來的老灶爺直奔田大嫂家。他帶回了玉帝的旨意,下秦澗的土地、山林人人有份,按人頭均分,並把最肥離村最近的那塊地分給了她。這年的春節是盤古開天闢地以來小村最盛大的節日。而田大嫂驚奇地發現她做的泥餅子變成了白面油餅子,而且神龕多了兩根大麻花,總算過上了沒有飢餓的春節了。
過上幸福生活的田大嫂活到九十九歲無疾而終,臨死前她才把大麻花的秘密告訴了眾人。人們便說那是“頂門柱”,能頂家立戶。這種風俗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3)飛壁崖
黑龍潭下游不遠處便是被人們稱為"摔死狐狸氣死猴,神仙見了也
發愁"的飛壁崖。奇峰突兀,絕壁相峙,各種小灌木象巧婦的布丁塊一樣緊緊貼在淺灰色的崖壁上,雄鷹高翔而生畏,太寬河水在這種凜然的氣勢下惟有以另一種胸懷把這雄奇的美景和故事久久訴說。
相傳黃河水府兵多將廣,法令嚴明,威震一方。然而百密難免一疏,一位不安分於封為將軍的千年老烏龜偷偷地溯太寬河水而上。這個放縱任性的傢伙,哪管沿岸老百姓的死活,時而掀起沖天巨浪,時而口吐萬丈火龍,河堤房屋莊稼被毀,山林被燒.然而作為普通老百姓又有什麼辦法呢?只有拖兒帶女紛紛出逃。行俠仗義的太寬河黑龍潭龍王被激怒了,他披掛上陣,要和老烏龜決一死戰以救百姓。一時天昏地暗,山崩地裂,人們驚慌失措,認為世界的末日來臨了。可是龍王和烏龜的本領相當,難分高下。於是龍王心生一計,便手指一揮造出一個懸崖對老烏龜說:"你要是借水勢能爬上崖頂,我讓出龍王之位,太寬河流域你想怎樣就怎樣。"烏龜眨巴著小眼睛心想自己什麼風浪沒見過,還怕你個小小懸崖,慨然答應。風起雲湧,水借風勢,波濤洶湧,老烏龜使出看家本領,可是水漲山也長,一次次衝擊崖頂,一次次都失敗了。老烏龜有些頹喪,又不想善罷甘休,小眼睛裡又長鬼點子。龍王為了救護百姓,也儘量周旋著。恰在此時,黃河水府也得報一烏龜將軍私自外逃,一道法旨捉回烏龜,並嚴令永遠不得進入水府轄區太寬河。龍王造出的山崖也就成了進入太寬河的一道關隘。由於極其險峻,人們便給取了個"飛壁崖" 的名字。非常有趣的一個現象是:飛壁崖以下的太寬河裡至今仍有烏龜出沒,而上游的河水裡從來沒有烏龜的蹤跡。這不得不令人感到驚奇了。
(4)假寶山與刀溝槽
兒時經常傳唱這樣一首歌謠:“假寶山兩頭尖,刀溝槽藏中間。陰森森人膽寒,關老爺一刀砍。”唱的就是磚廟村和下秦澗交接處的假寶山山峰和刀溝槽山溝的傳說典故。
假寶山這個山峰由兩個山頭組成,兩山聳立對峙,崖如斧削,呈銀灰色,在陽光的照射下倒也銀光閃閃,風光無限。兩個山頭之間是一條長約數里的大峽谷,最窄處不足二米,這就是刀溝槽。溝內森林茂密,一線蒼天,風光秀美。相傳有一年夏天,從遠方跑來一條惡龍,想霸占黑龍潭這塊風水寶地。黑龍潭龍王便和惡龍戰鬥起來。兩強相爭,難解難分,天昏地暗。在去黑龍潭的必經之地、一個叫“窄口”的山峽隘口成膠著狀態,正好把太寬河的水給堵住了。這下可苦了太寬河流域的老百姓,大水淹沒了莊稼,淹沒了房屋,人們拖兒帶女,呼爹喚娘,紛紛逃命。水越漲越高,百姓被困於下秦澗村東和村南兩個山頭上。眼看著這兩個山頭也要被淹沒,東邊山頭上的一隻萬年金公雞可急紅了眼,尋思著到哪裡去搬救兵。金公雞振翅高飛,恰好在雲端遇見了騎著赤兔馬巡遊歸來的關雲長。性情剛烈的關雲長不顧一切地朝著山頭狠狠地砍了一刀,石破天驚,火光閃出便出現了個泄洪通道,洪水滾滾而下。正好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也聞訊來拯救百姓,她幫助黑龍戰勝惡龍,惡龍帶傷遠逃,至今不見蹤影。龍王謝過觀音回到黑龍潭養傷去了。
關老爺和觀音菩薩再三叮嚀那隻金公雞,讓他時時提醒人們珍惜幸福生活,辛勤勞作。然而不知在什麼年間,一個可恨的雲遊喇嘛僧設計盜走金公雞,人們便說這山上沒有真寶貝了,戲稱其為假寶山。關雲長一刀砍出的峽谷也稱作刀溝槽了。
據說,住在假寶山山下大溝的人們有時還能聽到金公雞留下的回聲呢。
(5)蓮花台的傳說
說起四十五里太寬河的山,最有名的莫過於蓮花台。蓮花台位於下秦澗村南面呈蓮瓣狀,頂部有平台,海拔高度達一千九百餘米,傲立群峰,很是壯觀。說起蓮花台這個山頭來,老人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也不知道何年何月下秦澗村有個小女孩早早地死了爹娘,成了沒人要也沒人疼的野孩子,常常是這一家吃一口,那一家混一頓,更多的時候則是前肚皮貼著脊梁骨。嚴重的營養不良,這個小女孩的頭顯得特別大,愣頭愣腦的,漸漸地人們就管她叫木頭,連真的名字也沒有人能記起了。有一天她轉悠到太寬河邊一個大大的石潭邊,發現一隻可憐的小青蛙被長長的水蛇給纏住了,眼看著那蛇就要把小青蛙吞吃了。木頭急紅了眼,大聲喊叫,想嚇跑大水蛇。那條大水蛇呢,根本就不理這個不起眼的小不點。該怎么辦呢?木頭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找來一根木棍朝蛇身上就打。說實話,身小力薄的小不點能有多大勁?那水蛇根本就不在乎。情急之下,木頭不顧一切地抓住水蛇的尾巴狠狠地咬了一口。水蛇一驚,急忙放開小青蛙,朝著木頭的臉就咬了一口,頓時血流滿面,但她還是咬掉了蛇的一截尾巴,水蛇負痛逃走了。木頭中毒了,暈倒在大石頭上。一位好心的放牛老爺爺發現了她,緊急采來草藥敷在面部排毒療傷,守護了七天七夜,總算救回了木頭的小命。經此一難,木頭更加沉默寡言了。但她幾乎每一天都要去石潭邊去看望小青蛙,她們成了好朋友。每一次木頭來時。小青蛙都會約來她眾多的小夥伴為木頭唱最好聽的歌,跳最美的舞蹈。
話分兩頭,這下秦澗村里還生活著一個心狠手辣的老財主,據說就是石頭他也能榨出二兩油來。村東頭小腳王寡婦的丈夫和兒子就是被老財主活活逼死的。孤苦伶仃的王寡婦好在家裡還有一頭健壯的大犍牛,有人說那是神仙送給她的,也有人說那是她的嫁妝,究竟如何,也沒有人能說清楚了。自從丈夫兒子死了以後,那老財主賊溜溜的眼睛就盯上了那頭牛,總想占為己有。這不,這天肥頭大耳的老財主就找上門來,說是王寡婦的丈夫還欠自己一斗二升穀子,要么立即還穀子,要么就拿牛抵債。王寡婦傻了眼,但家裡確實拿不出穀子來,眼睜睜地看著寶貝疙瘩牛被老財主給搶走了,萬般無奈就跳河死了。老財主聽說王寡婦已死,心裡可樂開了花,就哆來咪發地唱起山歌來。說來也怪,那個小木頭晚上居然偷偷地鑽進老財主的籬笆牆,把那頭牛給放了,大犍牛感激地朝木頭點了點頭,逃進中條山密林深處。老財主得知牛不見了,大眼睛瞪小眼睛,氣了個半死。
不知不覺幾年過去了,小青蛙長大了,小木頭也長高了。有一天青蛙神神秘秘地告訴木頭,說是山洪就要暴發了,讓木頭趕快朝村南的山頭逃命。怎奈木頭身體很虛弱,沒跑多遠山洪就來了。眼看著就要被洪水吞沒,王寡婦家的那頭大犍牛象是從地里冒出來一般出現在她的面前,馱上她就跑。可洶湧而來的洪水越來越大,已經淹到牛脖子了,木頭緊緊抓住牛角,一點也不敢鬆手。恰在此危機時刻,觀音菩薩聞訊來救窮苦的鄉親們來了,她手朝水中一划,水中出現一朵巨大的蓮花,除了老財主一家轉眼間被洪水捲走以外,全村的老少人等都站在了蓮花上。洪水退後,村南邊就出現了一個蓮瓣狀的山頭。就在那山頭上,木頭變成了漂亮的大姑娘,而那頭牛呢,則變成英俊的青年。據說他們相愛了,至今還生活在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裡,辛勤地勞作著,幸福地生活著。那個山頭也因為象個蓮瓣,人們就叫它蓮花台。千百年過去了,仍然聳立在那裡,見證著小木頭苦難而幸福的生活。
(6)龍爪石
在泗交下秦澗村和廟前村交界處有處山崖,山崖中間有似龍的的爪印,人們叫它龍爪石。山崖四周是亂石堆,當地人都叫它亂石隴。有這樣一個故事講述了它的來歷。
太寬河流經下秦澗的東前門前後進入一個狹窄的峽谷,地勢險要。下秦澗通往廟前乃至平陸下澗到黃河白浪渡的山路也從這裡穿過,也算是交通要道。不知什麼年間,雨溝後溝山疙瘩石洞裡來了條黑烏烏的大蟒蛇,據說已經修行了一千五百年。大蟒蛇可是個大大的壞蛋。自它來了之後,下秦澗一帶的人們就沒有安生過,不是今天你家丟一頭牛,就是那天他家裡少了一隻羊。到後來,甚至發展到在東前門前石潭裡洗澡的兒童也莫名其妙地不見了蹤影的恐怖程度。大蟒蛇還時不時從雨溝順著前爬崖溜下來,在崖跟的石潭裡洗澡。它玩到高興處,一使性子,不是天昏地暗飛沙走石,就是電閃雷鳴風雨交加。這下可把下秦澗通往廟前乃至平陸的路給斷了。
廟前村一位年屆九十九歲的老奶奶可急得不得了,她悄悄地來到村裡的五龍廟裡,跪求龍王為民除害,龍王慨然答應。龍王做了充分的準備,就沖向前爬崖和蟒蛇打鬥在一起。那修行了千餘年的大蟒蛇也不是好惹的主。你來我往,千百個回合,五天五夜,難分高下。最後龍王在太上老君的幫助下,用五味真火燒傷蟒蛇,一頭鑽進山洞裡不敢出來。龍王就在洞口繼續燒。雨溝後溝的山洞是藏不住了,大蟒蛇又匆匆逃往前爬崖上更深的石洞裡。這個山洞深得連五味真火也奈何不得。龍王實在沒有辦法,就用火雷來劈山崖。但見前爬崖巨石橫飛,驚天動地,最後那大蟒蛇也被震得奄奄一息,可就是不出來。龍王爪子緊緊抓住崖壁,使勁地把那怪物拉了出來,扔到一個大山溝里,一把火燒了三天三夜,把偌大一條大蛇燒成灰燼,那個山溝的山崖也被燒紅了,人們就叫它紅崖溝。龍王在山崖上抓出痕跡的山石也就是現在的龍爪石,龍爪石四周被龍王劈下來的巨石堆就是現在的亂石隴。
(7)沒底溝與天橋
黑龍潭附近有一條長十餘公里的大山溝,人們稱它為沒底溝。在山溝的中段有處絕壁,高約三十米。崖坎上方是一條小山溝。人們需藉助藤蔓紡織的梯子才能上去。在崖頭有一個天然的弓形石橋,中有大縫,石頭上長著許多小灌木,這便是天橋。駐足天橋前,不得不為造化的鬼爺神工所嘆服,同時又令人浮想連篇……
相傳,蓮花台(下秦澗村正南的一座蓮瓣狀山峰)下有一巨大的開闊地,也就是現在的麥見地,土壤肥沃,水草豐美。在這塊美麗的土地卻生活著一個貪得無厭的財主。財主膝下無子,只有一位漂亮的女兒。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西葫蘆蔓上長出西瓜來,財主的女兒心地特善良。老財主鬼精鬼精的,他雇長工時專找童工,乾的活卻是壯體力者要乾的活。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掏驢的價格錢做騾子使喚。童工的斑斑血淚,為財主攢下殷實的家底。財主的女兒為此常和父親吵鬧,被稱為“常有理”的財主總是兩眼一瞪:“我兩腿一蹬,還全不是你的!”。
話說長工裡面有一個孤兒,默默地幹了六年,瘦弱的身板卻難掩眉宇間的陽剛之氣。財主的女兒暗暗地喜歡上這個“男子漢”,處處設法照顧小長工。然面這一切都難逃老財主鬼精的雙眼,他眉頭一皺,心生一條毒計。他吩咐小長工去割草,並且要青草,寒冬臘月的去哪找青草呀?
小長工背著一個爛爛筐,在漫漫風雪中走出村子。耳邊轟響著老財主惡毒的話語:“割不下青草就別回來!”。他走遍大小西陽溝,走遍陡圈溝,翻餓狼山、珠山、不要說青草,就連乾草也被埋進雪裡。天快黑時,又累又餓的小長工來到一個背風的小山窩。忽然叮咚一聲,似清泉又象仙樂。他麻木的雙腿艱難地挪動著,也許就是幻覺。也許蒼天有眼,那裡竟然有一泓清泉冒著熱氣,水邊長著兒棵蒼翠欲滴的小草。小長工難掩心中的狂喜,試著扒了一棵。說來也怪,立馬又長出一棵來。不大一會兒,就把筐給裝滿了。當他回到村口時,財主的女兒正站在風雪中等他,幾乎成了雪人,一股暖流,陡然讓他生出一種尊嚴,一股豪情和一份自信。
第二天,小長工凜然正告財主:“我愛你的女兒”。城府極深的老財主只是淡淡地說:“只要你能拿件寶物,我就答應你!”小長工頭也不回地走向那泓清泉,財主的女兒則含淚目送心愛的人消失在風雪中。
小長工心想那神奇的泉水下肯定有秘密,說不定就是珍寶。他挖呀挖,血水和著汗水。黃昏時,傷痕累累的雙手終於挖出一隻木盆。興沖沖的他把木盒交給財主,財主一聲冷笑,“休想拿一隻破木盆來唬弄人”,喝來打手,把小長工一陣暴打,攔阻不及的女兒氣得昏死過去。小長工連同那隻木盆被扔到村外。後半夜,小長工有了知覺,他艱難地摸索到那隻木盆,跪拜上蒼。突然那隻木盆說話了:“孩子你想要什麼?”小長工喜極而泣:“我只要勇敢、力量和智慧!”說罷,小長工突然間覺得無比強大。他衝進財主的家門,抱起親愛的人,遠方在召喚啊,他堅信。
老財主追了上來,前面一處絕壁擋住去路,小長工要和財主拚命,在女孩的懇求下,男孩相繼用木盆為老財主變出許多金子、牛牛、糧食,以求奔向希望的遠方。老財主太貪婪了,怎么也不滿意。小長工一聲冷笑,把木盆給扔了。說來也怪,面前出現一道彩虹,也出現一道深溝,深溝隔開了財主,相愛的人沿著希望的彩虹橋走向遠方……
人們便說那道深溝就是現在的沒底溝,那彩虹橋最後變成了現在天橋,見證著人間至真至純愛情,而發現木盆的小山窩,就現在沒底溝的木盆窪……
(8) 小蛟壕與小嬌橋
下秦澗的沒底溝口又分出一道山溝,人們俗稱小蛟壕,溝內怪石嶙峋,藤蔓遍布,野趣斐然。更令人稱奇的是橫跨山溝有一石橋似人工又似天然,人可從橋拱下通過,又可在橋 上漫步。為了區別於附近沒底溝的“天橋”,人們稱這裡為小天橋,或小嬌橋
小蛟壕和小嬌橋演驛著一個悽慘的故事。相傳小蛟壕的山頂有一眼清泉泉水極旺,有一條蛟龍相中了這裡。有一天,蛟龍做起惡來,清亮的泉水,變成了黑泉,水隨山溝滾滾而下,淹沒了玉原的許多農田。一位叫小嬌嬌的美麗姑娘,父母和她那小木屋都被黑水捲走了,她那天到洞去放牛,才倖免一難,她強忍悲痛,決心探個究竟,為什麼泉水突然成黑水呢於是到山泉邊,那條惡做劇的蛟龍悄悄地躲在大石 塊後,注視著這位姑娘,他本想一口吞下這個美麗的姑娘可姑娘的美太令人心醉了他呆了,忘記了天也忘記了地,姑娘來到泉眼處,然而泉水還是那樣清冽,她正在納悶,突然她發現了那岩石背後的龎然怪物,她什麼都明白了,不顧一切地舉起父親拾柴的大山斧恨恨地砍去,火花閃出卻不見了怪物的蹤影。卻見到一位年輕英俊的後生在山頭上向她微笑,然而這微笑難泯心頭之恨,她仍然舉著大斧窮追猛砍。就這樣沒黑沒明地周旋著,七天七夜過去了,她仍然沒有砍傷蛟龍,自己卻累得口吐鮮血而亡。臨死前她痛苦的軀體掙扎著弓成一橋,並祈禱上蒼,希望禍害人的黑水休想從身下通過面為害百姓,上蒼感其誠,捕殺蛟龍,並封住山泉,而把那座橋雕飾得格外雅致,讓勇敢美麗的姑娘的靈氣長留於天地之間。
(9)"窄口"的傳說
"窄口"是去黑龍潭必經的一個山峽隘口,一線蒼天,一襲絕壁倒也風光無限。人們習慣把這裡稱為黑龍潭老龍王的門檻。這裡三潭相連,水流涌著白沫打著漩,山崖跟有一高四米餘的石坎,極似門檻,可惜的是前幾年修路被炸毀。儘管"門檻"被毀,但有關窄口的傳說仍然流傳在民間。
相傳咱們的黑龍相中龍潭後,醉臥青山,修身養性,造福於民,很是怡然自樂。而後巧娶夏縣東張南的李冬仙,成就美滿姻緣,更是其樂融融。不善張揚的龍王不願被敬拜而打擾了自己寧靜的生活,便在山間河道上設定障礙,希望人們知難而退,因為他總覺的自己所作只是份內職責。
有一年大旱,禹都大地寸草難生,更不用說什麼莊稼了。絕望的東張南老百姓們便想起了他們的李冬仙"姑姑"和他們的龍王"姑夫",於是隆重決定去黑龍潭求雨。但據祖輩傳說,如果求雨成功,求雨者之中必有一人要獻出生命。村民們協商推選祈雨代表,村里幾個老人自告奮勇擔當大任,因為他們覺得反正年齡大了,即使為求雨獻出生命也是值得的。這些可敬的老人紛紛向家人託付了後事,便向中條山深處的黑龍潭進發。他們光著腳丫子,戴著草帽,手舉著用絲線密封了十二層的祈雨瓶,帶著供品,在山間密林中沿太寬河艱難前行。 當他們來到窄口時,頓時便傻了眼,根本過不去。他們想盡辦法也無濟於事,無奈之中就上香祈禱。他們性急的姑姑直埋怨丈夫把娘家人也擋在了門外,在地上使勁跺了三下腳,沒想到還真跺出了三個石潭,高高低低冒出幾個石坎,恰好人能通過。從此,"姑姑"跺出的三個石潭就留在了這裡。如果仔細端詳,還真象腳印呢。也許是"姑姑"娘家人那次祈雨成功的緣故吧,黑龍潭便成了遠近聞名的祈雨求福的聖地了。
(10)牛蹄石的傳說
在泗交鎮下秦澗村附近有一個名叫柴家溝的大山溝,溝里有塊巨石,巨石上布滿深淺不一的牛蹄印,這塊石頭便被人們稱為“牛蹄石”。說起牛蹄石的來歷,人們經常說起這樣一個故事。
話說很久以前,一對年輕的河南夫婦逃難來到中條山深處的一條大山溝里。他們找了一個石庵,把家簡單地安頓下來。山溝里有條小河,河水清冽,河裡有許許多多柳葉魚和螃蟹。山上有野樹莓、石棗、五味、野李子、軟棗等多種野果子,加上豐富的野菜,反正是讓這對年輕的夫婦解決了最起碼的生存問題。不久,他們可愛的寶貝兒子出生了,孩子清脆的啼哭聲也是全新的希望啊。他們的幹勁更足了。靠採挖藥材置買了一頭耕牛,在山溝的開闊地帶開荒種糧。也許真的是老天不長眼,就在孩子剛滿兩歲時,這對年輕夫婦意外病亡。簡單的家裡,留下一頭牛,一條狗和可憐的孩子。大山閉塞,方圓二、三十里少有人煙,這個人間悲劇被大山緊緊地包圍著。
家算是塌下來,那苦命的孩子只有死路一條了。可是,人們常常說的“貓狗算一口”,那條勇敢的大黃狗忠實地守護著家門。恰好那頭黃牛也剛生下小牛,牛兒嘗試著讓孩子吸食自己的乳汁,加上飢不擇食地採摘些果子,那孩子總算沒有死掉。透風漏雨的家在艱難地支撐著,頑強的生命在倔強地成長著。這種苦難的組合也真是感天動地。不久,一位來採藥的老人偶而發現了這個特殊的“家”,並收養了這個孩子,老人嘗試著各種辦法,想帶有那兩頭牛和狗,但牛和狗就是不願離開。老人空餘許多嘆息。
老人越來越老了,孩子卻一天天長大了。他成了一位勇敢勤勞的青年,他決心重建家園,以慰父母亡靈。在收養他的老人下世後,他毅然重返那條山溝,然而令人傷感萬分的是大黃狗變成了一堆白骨,仍忠實地守著那早已破損不堪的柴扉;老牛也老得走不動了,和他年齡差不多的小牛也快成老牛了。那牛就是希望,就是強大的精神支柱。年輕人在蜿蜒十餘公里的山溝沿河開墾了許多良田,並娶妻生子。生活慢慢地富足了。他又收留了許多難民,漸漸形成了一個村落。
有一天,老牛一病不起。青年跪拜老牛,悲痛欲絕,說要給老牛塑像立碑,永世紀念。就此時,忽然一陣大風,老牛不見了。家對面的地頭卻冒出一塊黑色巨石。青年走近一看,潸然淚下:石上印滿清晰的牛蹄窩窩。也許老牛想說的就人生是靠一個個腳印走出的呀!由於這個苦命的孩子姓柴,人們便把這個山溝叫做“柴家溝”,那塊巨石也被稱為“牛蹄石”了。(民間傳說由胡春良收集整理)


風景名勝:黑龍潭、老賈潭、飛壁崖、窄口、賈寶山、蓮花台、沒底溝天橋、牛蹄石、五龍廟遺址
村內企業:冬粉廠、電熔耐火材料廠、服裝廠、路面磚廠、食品飲料廠
主要農產品:水果、小青南瓜、栗子、芫荽葉、黃綠蘋果、蕹菜、歐洲蘿蔔、土豆、芹菜梗
村內資源:煤礦、硫鐵礦等、鈣長石
村里單位:下秦澗村糧站、下秦澗村廣播站、下秦澗村黨支部

組織機構

組織機構
姓名
職務
黨支部
耿小龍
支部書記
馬懷亮
副支部書記
王峰山
委員
紀檢監督
小組
馬懷亮
組長
馬林旺
成員
王峰山
成員
村委會
耿小龍
主任
樊海宏
副主任
車青仙
委員
村務監督
委員會
馬懷亮
組長
李保平
成員
薛東亮
成員
民主理財
小組
馬林旺
組長
王武林
成員
王峰山
成員
民事調解
小組
馬懷亮
組長
王峰山
成員
馬林旺
成員
農廉查詢室
耿小龍
組長
馬懷亮
成員
車青仙
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